但是当今之世的许多中国人包括我,却有幸目睹了山的变化:它们从丰茂、从翠绿逐渐变得贫瘠、荒凉,又从贫瘠、荒凉中逐渐恢复着丰茂和翠绿……显示着人们在破坏大自然,被大自然惩罚后又在忏悔和补过,而人类社会也就在这种变化中缓慢地前进……
因此,我常常问自己,能目睹这一变化,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清晨醒来,窗外是悦耳的鸟鸣,不知道雨中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是怎样过夜的。
秦岭山中本来多雾,连续下了几天雨,更是雾气朦胧,让人如入幻境。雾,从重重叠叠的山峰中不断涌出,时而浓浓地遮住了山峰,让山峦潜影,苍松晃动,像一幅泼墨山水;时而又袅娜地飞走,只给碧峰翠岚披上一角淡淡的轻纱。
而山中的水,却是秦岭的灵魂。正如诗人所云:“嘉陵江源水清浅,秦岭夜雨山鸣泉。分水岭上望天地,黄河长江各一边。”
下了几天雨后,山中更处处都是流水的轰隆声,处处都是泉水和小溪。有的只是细细的涓涓清流,像一条或明或暗的银线,形成小小的、面盆大的水潭;有的却从森林和山石中突兀地奔腾而出,闯过大大小小的山石,激打出朵朵雪白的浪花……这些大大小小的溪流最后都汇入黄河与长江。
密林深处,绿阴遮天蔽日,藤蔓垂挂在溪水中。溪水湍急,逼仄处,两岸的树枝和藤蔓都纠缠在一起,有些阴森,但却更加幽奇。一路走去到处是古树老藤、奇石野花,还有银瀑飞溅,碧潭串珠,让人恍入仙境。
嘉陵江源头地区属于天台山国家森江公园,由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再加上人类破坏不十分严重,近年来又营造了更多林木,因此,尽管是雨季,大多数溪流还是明澈的,条条小溪都是一泓碧水,山上也没有发生坍方和泥石流。
虽然是雨中,但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仍然闻到了山花和树林的清香,这清香并不浓烈,却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我几天来的旅途劳累和头疼竟被一扫而光。
对于秦岭,过去我只注意到它的雄伟却没有明白它的秀丽,这一次却让我饱餐了它的秀色。山上到处是云杉、冷杉、松树、栎树、桦树等各种针叶树和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还簇拥着茂密的灌木和杂草,形成了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理想的、完整的植物群落。秦岭海拔从1400多米到2600来米,不同的海拔便生长着不同的植被,而不同的林木之间,又常常互相交叉,错落镶嵌,翠绿中常有娇媚的玉兰、杜鹃点缀。各种植物的绿固然各不相同,花和果实的颜色也常常相异,白色的、粉红的、黄色的野花,暗红的、金红的、翠绿的野果,乃至金黄或红色的叶片(红叶李),都让秦岭在雄伟中增添了许多秀丽。
据专家们考察,嘉陵江源头区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哺乳动物120多种、两栖动物50多种,许多属于珍稀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由于雨水充沛,立地条件又好,秦岭上的树长得特别快,云杉上的枝叶往往几个月内就窜出了20多公分。所有的树叶在绿色中都透出了水灵,连松树、杉树那些窄窄的、尖尖的针叶也是水灵灵的,落叶松上坠满了可爱的松果,似乎也可以挤也水来。陪我上山的小岳随手摘了几个路边的野果递给我,扔在嘴里,满口清香,又酸又甜。山核桃、野樱桃全都果实累累,野樱桃已经红了。
完整的群落,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虽然一直在下雨,但是树林里厚厚的腐殖层和各种植物的根系却把雨水迅速吸收后流入地下,形成了地下水,因此森林里既没有水坑,也没有泥泞。
著名的“七女峰”一直隐藏在云雾之中,七个并列如亭亭少女的山峰有时露出一两处山顶,有时又完全隐没。只有黑龙潭水仍然保持着它的静谧和黛绿,虽然四周涛声訇然,树梢落下了无数飞泉,但除了水面上溅起了一些涟漪外,潭水仍然清澈透明。
小岳是陕西省林校毕业的中专生,瘦瘦的,极朴实。他告诉我,联合国在嘉陵江源头地区搞了个“UNDP”项目,研究实行天然林禁伐后对人民生活及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措施。在考察生态问题的过程中,一路走来,我多次碰到了从北京乃至国外前来的专家们,不管四川盆地还是青藏高原,都有他们的足迹。看来,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大家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在山上住了两天后,好容易这天早晨8点多钟雨停了,灰黑色的云层慢慢变成了明亮的白云,露出了眼睛一样的蓝天……蓝天的面积越来越大,白云也飘动起来,阳光出现了,远山近谷都脱去了云雾织成的面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们要到东峪沟去寻找嘉陵江最初的源头。
一路上仍然到处是泉水,有的泉水冲到了路上,有的溪水漫出沟沿后形成了叠水和瀑布。海拔高一些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红桦和一种开着红花的树——有点像紫荆,我和小岳都说不出它的名字。一片碧绿的森林中,赤桦红色的树枝、树干和那不知名的红花都十分耀眼。
我们来到了海拔2400多米的观日峰,没有看到日出,但却看到了群山。极目望去,前后左右都簇拥着山,一层层一叠叠,有的是柔和的圆弧形,有的却突兀挺立,宛如利剑;有的绕着几缕淡淡的白云,有的在阳光下纤毫毕现。和青藏高原的雪峰、黄土高原的土峰不同,这里的山峰全都碧绿青翠。
沿着山梁,马头滩林业局的职工们1999年以来,又植了近两万亩树,这些树长得很好,以致源头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这是没有水分的数字,如果加上灌木,应该是90%以上了。因此以后已经没有多少植树的地方,剩下的只是对森林的管护了。
观日峰旁边还有一小片原始冷杉林,胸径四五十公分,不很高,但枝桠伸得很长很长,每一棵树下都有一大片绿阴,仿佛一群墩笃的陕西汉子站在秦岭上,守卫着这大好河山。
我们终于到了嘉陵江源头东峪沟。和岷江一样,它也是由一条条细细的山泉、溪水汇合而成的。这些山泉和溪水,有的似乎从地下冒出,有的似乎从天而降,它们汇合后成为仅仅二三十公分宽的小溪,然后又活泼欢快地向山下流去,奔跑跳跃在黛绿的密林中,撞击在岩石上,珠玉飞溅中发出叮咚的声音,有时这叮咚的琴音又变成了雄壮的进行曲或轻捷的舞步……沿途接纳着大大小小的山泉和溪水后,终于变成了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大江。
源头的小溪边长着许多野草和灌木,溪水极清澈,捧一掬尝尝,竟微微带着甘甜。
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嘉陵江源头美丽的风景区一直没有好好开发。1993年以来便一直只有一间餐厅和二三十间木头房子,绝大部分地方还保存着古朴的原始风貌,山里还有金钱豹、野猪和狗熊等野生动物,更增加了这个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嘉陵江源头区后,我到了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汉江发源地略阳县。这个素有“秦蜀襟带”之称的地方,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曾十分严重,水旱灾害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金、冶炼、火力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又使略阳成为陕西省的三大工业污染重灾县之一。
1989年国家将陕西省嘉陵江流域列入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略阳、镇巴、宁强三县为第一批治理重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略阳已经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998平方公里,约占流失面积的60%,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略阳县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办法一是大规模进行坡改梯,二是大规模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
略阳县的57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下的坡耕地只有14.8万亩,其余42.2万亩都是25度以上的陡坡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在陡坡地上进行耕作,无疑会大大加剧水土流失。略阳对25度以下的缓坡地集中实施了坡改梯,并配套水利建设,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有条件的地方一律规划石坎梯田,没有条件的地方便修建土坎梯地实行杜仲、蚕桑等生物护埂。对42万多亩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则在确保农民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999年到2001年已退
耕9.1万亩。
在退耕还林还草中,略阳的突出特点便是及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共种植了8万多亩经济、生态兼用林,包括杜仲1.2亿多株、蚕桑近5000万株、银杏350多万株、天麻100多万窝。杜仲的产量已经居全国第一(占陕西省的45%,全国的10%),年产值达2500万元,被国家绿委命名为“杜仲之乡”。
为了提高长治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农民增加收入,略阳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对杜仲,实验成功主干剥皮再生技术。过去,杜仲必须先砍树再剥皮入药,往往造成植株的死亡,现在实现了一次栽植,长期利用。这个技术受到了农民们的热烈欢迎,如今仅寒峰村150多户、800多人,便种植了杜仲150万株,几千亩杜仲连成一片,实现了规模效益。
对银杏,推行了早果丰产栽培技术。银杏素有“公孙树”之称,按传统的办法,种下后要40年左右才能结果,推行新技术后,一般3至5年便开始挂果,7至8年便丰产,10年以后便进入盛果期。
对桑树,大量进行嫁接改良,亩产桑叶达到了3000斤以上,全县每年养蚕1.5~1.6万张。
经济林已经为略阳农民每年人平增加了300多元收入,约占总收入三分之一。
当然,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略阳县也还面临不少问题。非法采金长期屡禁不止;非法开采铁矿和其它矿产也大量存在,仅县林业局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便清理非法开采、占用林地的采矿点84家。“九五”期间,全县共关闭了53家规模小、污染重、资源消耗多和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并投入环境保护资金1.99亿元,但目前还有一些重要污染源没有得到治理。为了发展烤烟,也有少数人在继续砍伐森林。
“十五”期间,略阳在生态建设方面已经迈开了更大的步伐,“蓝天、碧水、绿色、朝阳”四大工程正逐步展开,我们期待着一个山川秀美的新略阳在嘉陵江上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