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智慧
1745200000001

第1章 求职路上点亮智慧导航灯 (1)

【本章提要】

手捧精制烫金毕业证书的莘莘学子们在走出象牙塔后,便面临着漫长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选择——择业。

有人曾对就业做过这样的比喻:就业如同婚姻,一桩美满的婚姻可以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份理想的职业可以铸造一个辉煌的人生。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职业,每一份职业又是经济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在这众多的职业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淘金的高手、“下海”的行家。

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特长外,还要讲究求职择业的策略、方针和技巧。

职业生涯设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日趋专业的职业分工,也使得职业生涯设计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因此需要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减少人生路上的徘徊犹豫,以免浪费时光。

在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应非常强调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在职场中拼搏的人,除了学习新的技能及知识外,更得时时审视自己的生活资本及不足,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

亚瑟从13岁起,就立志要成为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驾驶员,却因视力检查没有通过,不能参加训练。当然,他无法改善自己的视觉能力,所以除了接受这个挫折之外,别无他法。经过长久伤心之后,他另行寻求能够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职业,最后,他决定投入电子工程行列,并获得了成功。对某些人而言,他们所喜欢的职业,或许正好需要一些他们并不具备的能力。

娜玛在一个交响乐团里吹奏长笛,但无论她如何钻研,仍只是个表现平平的演员。她说:“我知道我没有绝顶的天赋,不具备成为伟大音乐家的资质,我猜这是遗传或星相一类的缘故。总之,我没有天赋。”娜玛经过考虑与权衡,明白了“能力界限”无法跨越。所以她不勉强自己当音乐家,而改行去做影片剪辑。这工作应用了她所具备的创造力,并使她过上了美好的职业生活。

在适合自己的领域里,你会有如鱼得水、长袖善舞的美妙感觉;而在一些不适合自己的领域里,你会觉得自己磕磕绊绊,笨如企鹅,欲飞无力。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呢?下述几个方面既能束缚你也能成就你。

1)健康情况;

2)社会阶层的影响;

3)教育;

4)性别;

5年龄;

6)负担;

7)自我观;

8)地理因素。

这八大因素是互相关联、互相依靠的,它们好比房子周围支撑篱笆的椿柱,假如你移动一根,整道篱笆就会改变形状。束缚会减少选择的范围,举个例子来说明,现年3)8岁的肯恩说:“目前我把上帝给的时间统统用来工作,再过几年情形就会改观。我有3个10来岁的孩子,生活费用奇高。过几年负担减轻,我就可以做我真正想做的事,也可以进艺术学校读书。”肯恩的负担一减轻,意味着可能影响他的职业生涯的束缚便减少了,他选择新方向的机会便增加了。聪明的人会更快把束缚转变成力量,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2职业生涯设计的黄金准则

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对人生的总体规划,要遵循特定的准则,体现自身的特点。

1)择己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也是成功之母。无数事实证明,兴趣和职业结合,可以铸就一个人一生辉煌的职业生涯。微软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部城市西雅图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小时候瘦小笨拙,但酷爱电脑。由于兴趣所致,13岁时便开始练习编写电脑程序;14岁已在学校一个与电脑有关的组织担任主席;17岁向学校售出自己的第一个程序,赚了4200美元;19岁的时候就读于著名的哈佛大学,然而,兴趣的魔力使他毅然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在哈佛大学求学的机会,中途退学,与朋友保罗·艾伦创办了微软公司。1980年,微软成功地推出MS-DOS操作系统软件,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都安装了这个软件。1985年,微软又推出了革命性的视窗系统,从此,微软在电脑的领域称霸世界。比尔·盖茨也因此连续四年蝉联世界首富。2000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的全球50大富豪中,比尔·盖茨拥有资产6489亿港元。2003年7月美国《福布斯》在“世界首富”的文章中称比尔·盖茨连续六年蝉联世界首富,目前资产达407亿美元。

是什么造就了盖茨,造就了这个历史上的经济巨人?

显然,执着、坚毅的品格,非凡的天赋,父辈的鼎立相助、IBM公司的转让等,都是他成为巨人的原因,但最不可或缺的却是他对IT业的狂热。他曾在1999年辞去微软总裁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将回到我最喜爱的领域——未来科技上,把我的时间完全奉献给我的最爱——建立杰出的软件与规划未来的策略。”执着不悔的热爱是推动盖茨的原动力,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的引导下,盖茨一头扎进电脑的海洋,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

2)择己所长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条件。

难以想像让一名卡车司机驾驶一架民航班机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也没有人会让文盲去操纵计算机——他们不具备那些职业能力。

职业不同,对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样。任何一种技能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才被劳动者所掌握,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短暂,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技能。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可谓名扬四海,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

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了苦头。

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不仅一无所获,反而赔掉5万美元。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遂绝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

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先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所谓了解自己最难,你可以通过和年长的朋友聊天来获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同龄朋友或同学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比较,这些方法非常有效,但是也许费时较长,也不全面。国外有很多心理学家和培训专家设计了很多个人性格和理想职业的测试软件和方法,能够帮助每个人大致了解自己的性格取向以及适合的职业。工作与人格特征相匹配则有利于自己在职场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愉快的心情。

性格与职业相匹配,可使你在职场中先胜一筹。下面是一些基本的性格类型。

1)变化型。这些人在新的和意外的活动或工作环境中感到愉快,喜欢经常变换职务的工作。他们喜欢多样化的活动,以及那些将其注意力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的工作环境。

2)重复型。这些人喜欢连续不停地从事同样的工作,喜欢按照机械的或别人安排好的计划或进度办事,喜欢重复的、有规则的、有标准的职务。

3)服从型。这些人喜欢按别人的指示办事,不愿自己独立做出决策,而希望他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

4)独立型。这些人喜欢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责任的工作环境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决定。

5)协作型。这些人在与人协同工作时感到愉快,想要得到同事们的喜欢。

6)劝服型。这些人喜欢设法使别人同意他们的观点,他们一般通过谈话或写作来达到目的。对于别人的反应有较强的判断力,且善于影响他人的态度、观点和判断。

7)机智型。这些人在紧张和危险的情境下能很好地执行任务,在危险的状况下能自我控制和镇定自如,在意外的情境中工作得很出色,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不易慌乱。

8)好表现型。这些人喜欢能表现自己的爱好和个性的工作环境。

9)严谨型。这些人注重细节,按一套规则和步骤将工作尽可能做得完美。倾向于严格、努力地工作,以便能看到自己付出努力后的工作效果。

3)择世所需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应考虑社会的现实需求,考虑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而不能一味追求“自我设计”。否则,只能招致“生不逢时”的挫折感和失意感。

仅在上海,一年就冒出来了100多个新职业,像电子商务师、医疗经纪人、宴会师、项目管理师等,而且很多新职业都有了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如果告诉你现在靠“天气预报”也能挣钱,你可能觉得这是个玩笑。但在上海,一个崭新的职业——气象服务经纪人已经粉墨登场了。

气象服务经纪人被称为“天气中介”,他们将担当起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的“二传手”,同时代表客户向气象部门提交不同的“订单”,对气象服务的质量提出严格要求。目前已经有79人获得上海市气象局和工商局颁发的“气象服务经纪人资格证书”,为了抢占先机,不少气象经纪人已经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开办气象服务经纪公司。

如今,不少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经济的发展、时尚的生活催生了一批批全新的职业,过不了几年,一些新职业还真有可能就像现在的计算机、市场营销一样热门。

4)择利所需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职业对你而言,依然是一种谋生手段,是谋取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谋取职业的第一动机很简单,那就是个人生活的幸福。谁都期望职业生涯能带给自己幸福和满足,这种利益倾向支配着你的职业选择。

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将是自己的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要求你实现最大化的幸福,也就是使收益最大化。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先后次序排列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个人预期收益在于使这些由低到高的基本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而衡量其满足程度的指标表现为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生涯的稳定感与挑战性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

明智的人大都会在迎合与蔑视间有效地协调,以利益最大化原则权衡利弊,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出发,在一个由收入、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到一个最大值。

这就是你在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有一个“泡沫高薪”的说法正在流行,大意是行政经理、财务经理、结汇开单员、电脑程序员、PC技术人员等职位,其高薪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而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拥有的高薪就会像泡沫一样被挤去。这个说法就像一个“职场炸弹”,让许多人睡不了安稳觉,大家不免要对未来重新打算。

据有关方面预测,未来五类高薪职位将被淘汰:

第一类是技术含量偏低的高薪职位,例如人事经理、行政经理、高级秘书等,这类职位工作内涵不太丰富,高薪是前些年泡沫经济的产物。

第二类是重复性较高的工作,有些工作看似复杂,其实只需学上几年就能胜任,譬如银行结汇开单人员。

第三类是仅掌握单一技能的高薪者,例如电脑程序员、翻译等职位,高薪地位已岌岌可危。

第四类是电脑化程度增强后,复杂性、风险度、工作难度大幅度降低的高薪职位,例如某些财务经理、生产经理、仓储经理、品保经理等,因为原本很复杂的工作程序将被电脑逐步替代。

第五类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领域中掌握落后技术的高薪人员。例如,靠PC机成为电脑人才的高薪者,如无法进入大企业掌握大型机的新颖技术,最后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判断一个高薪职业能否持久的标准在于两点:一是看这个职业可带来的有用性资源,即这个职业被社会需求的弹性。它被需求越多,这个职业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它也就越持久。二是看这个职业的投入成本有多大,一般而言科技含量高的职业都是高薪职业,那是因为它的投入成本高,教育投入也是其中之一。

可以肯定,复杂性不高、重复性劳动为主的职位,在未来的就业市场风光不再是必然的。例如,原来的PC行业中,攒电脑是一项脑力劳动特征显得十分突出的工作,而现在,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都有可能熟练并出色地完成它,你能说这项工作仍然具有原来的劳动力价值吗?所以,这类职业被淘汰出高薪族是毫无疑问的。

在一些企业中,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许多职位的功能被电脑取代,比如仓储经理等。但是,科技再进步,电脑也不能取代所有的人力劳动,有的职位除了依靠电脑,还是需要人的劳动因素的。就财务经理而言,由于中国企业本身还有财务分析的需求,特别是复杂的财务分析,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用电脑来代替。所以,财务经理这一职业的高薪地位在中国还会存在,暂时不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