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节 同情心,让人生美丽璀璨
没有善良——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发自肺腑的温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
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许多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似乎没有与时俱进,反而有倒退之嫌。
据报道:北京的一些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怕弄丢了。”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听到孩子们让人心寒的回答,一位幼儿园老师实在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叫来自己4岁的儿子问道:“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得直哭,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见儿子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儿子回答得十分干脆。妈妈又说:“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儿子竟答:“他活该!”
报道指出,孩子如此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不能宽容别人甚至对人有些残酷,让人难以置信。
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是冷酷残忍的;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世界,是冷漠可怕的。因为同情心,世界才会充满爱和温暖。
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世界各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中国人也不甘落后,短短几天就捐赠了数十亿元的现金与物资,这也是对地球村居民同情心的一次大检阅、大洗礼。在2005年举办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为悼念海啸遇难者,在演奏中取消了最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中断了,主持人走上台,悲壮地讲到海啸灾难,讲到此刻要向灾民捐款,为此,今晚将不再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可以说,这是历年来最具人性的一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同情心不会自发产生,也要靠精心培植和维护,在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长成同情之花。
成长导航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同情,是一种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联结,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有的孩子说:“我也想同情和帮助别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头就走了。”那么,请你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那神情一定像个高傲的王子。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