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力主要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外界事物发生改变时,所作出的应对性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所作出的决策。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经常要面对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或工作任务等方面的意外变化和突发情况,这时需要领导者迅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正确、适当的措施和方法,使事件或问题得以妥善处理和解决。应变能力是领导者能力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般的领导行为中,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使领导者迅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牢牢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并将其导向自己的控制范围;可以使领导者及时化解突然出现的不利形势,变被动为主动。而在危机管理的实践中,领导者应变能力则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其高低强弱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社会的生死存亡。
第一节快速的反应能力
快速的反应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对当前已经变化了的形势,能快速察觉、快速作出判断和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它标志着一个领导者头脑的灵活性、思维嗅觉的敏感性、接收信息的迅达性和作出决策的果断性。
1.快速反应才可快速摆脱窘境
同样是面对危机,反应迟钝的组织或企业可能被当场击垮,而有准备的组织或企业会快速作出反应,快速拿出应对措施,甚至从中发现新的转机,并借机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和更加快速的发展。
1998年5月,上海《新民晚报》刊发了一则《宏丰厂,你在哪里?》的批评报道。原来,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乔迁新居后,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套宏丰家具厂生产的聚酯家具,谁知不到一年,这套家具的几件家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老人找到销售家具的商场,商场解释说这是该商场前两年从该厂家进的货,现在厂家早已撤出商场,他们只给了两位老人一个厂家的电话和地址,让他们自己去交涉。老两口在连续打电话不通的情况下,只好找上门去,谁想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好不容易在浦东找到厂家,却见厂门紧闭,一打听,才知道厂家已搬迁多时。两位无助的老人叹息之余找到报社,希望记者帮他们讨回公道。记者非常同情老人的遭遇,在多次查询未果的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
批评报道刊出后,坐落在上海龙吴路上另一家与报上刊登的同一厂名,但与其毫无关系的宏丰家具有限公司一下子开了锅,工人们议论纷纷,厂长室、销售科电话铃声不断。不少经销商、代销商要求暂缓提货。一些客户提出退货,甚至一些已经把家具买回家的消费者也要求退货,一场突发的危机严重地威胁着宏丰家具厂。
在厂里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众人普遍认为,只有尽快在报上刊登《严正声明》,尽快促使报社纠正错误,才有可能渡过危机。但是企业的资深顾问们却冷静地提出了一套别出心裁的反弹方案,令厂长和与会干部们眼前一亮。
第二天下午,宏丰厂将投诉的两位老人、写批评报道的记者、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人员、区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以及宏丰厂的主管单位领导等请到会议室,厂长简短地介绍了一下批评报道见报前后企业的生产情况后,便引导宾客去参观生产车间和成品仓库,让“当事人”亲眼看到,此宏丰非彼宏丰,进而让当事人感到此“宏丰”代彼“宏丰”受过面临的困境。接着厂长郑重宣布:在那家宏丰企业未找到或不敢露面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代人受理投诉。厂里将派出由副厂长带领的技术小组去老人家中查看家具的情况,如果可以修复,就免费为老人服务;如果不能修复,就向老人赠送一套本厂生产的优质原木家具,并且保修10年。他们还要运回那套出了问题的聚酯家具,长期地置放在生产车间,让干部、工人把它作为一面镜子、一架警钟。
见面会后第三天,《新民晚报》以《此宏丰非彼宏丰》为题,用比批评报道更大的篇幅,报道了宏丰家具有限公司从“代人受过”到“代人受理”的感人事迹。几天以后,销售趋旺的好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宏丰公司厂长室,莫名的危机得以顺利化解。
这是一个在遭受到突发事件后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作出应对对策化解危机的典型案例,它成功化解危机的要点就在反应迅速。
翻一下成功企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家都曾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伴随着危机长大的,雀巢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的运动,当时,雀巢公司并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在遭受着什么样的险境,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辩护,结果遭到新闻媒体更猛烈的抨击。整个危机持续了10年,直到1984年,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法规,才摆平了危机。2002年5月,雀巢公司又遇到了几乎同样的危机,这一次,雀巢公司快速启动危机公关管理机制,调配社会资源,与媒体紧密沟通,对消费者作出解释,以最快的速度作出了正面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危机潜在的巨大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可以肯定地说,雀巢能够在第二次危机中迅速找准方向,与第一次危机的教训是分不开的。
2.提前作出反应,迎头拯救危机
提前预感到某种危机的到来,这不只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既包含着对现实的判断能力,对形势的洞察能力,也包含着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信息的综合能力,等等。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个个的欧洲国家都陆续被希特勒征服了,而大英帝国却依然屹立不倒,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英国临危受命的首相丘吉尔对法西斯德国的企图早就有所警觉、有所反应、有所认识,并提前做好了相应防备的结果。
当张伯伦自以为得到了光荣的和平时,头脑清醒的反对派们看到的却是失败的外交必然导致的战争。在张伯伦得到一些群众和下院议员欢呼的时候,也引发了反对派因慕尼黑协定而产生的愤怒。海军大臣达夫·库珀“从欢呼的人群中冲了出来”,愤而辞职以示抗议。他在下院的辞职演说中指出,希特勒过去是从来不让步的;这一次在收到张伯伦要求举行慕尼黑会议的信之前,希特勒先获悉了英国舰队动员的消息。库珀认为:“这种行动的语言,比起外交上慎重而保留的词令或公文中附有条件的条款,更容易为希特勒所了解。”库珀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张伯伦由于沉溺于绥靖幻梦因而屡次受骗却仍然执迷不悟的荒谬,他说:
“首相一直认为应该用委婉动听、合乎情理的话来同希特勒打交道。我则认为暴力的语言更能打动他。”
随后丘吉尔在下院的长时间辩论中也发了言。当他说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时,引起了一片暴风雨般的抗议声,使他中断了片刻之后才能继续说下去,但他仍然毫无顾忌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希特勒的行为说成是:
“他先用手枪对着你,要你给他一英镑。等到如数照给之后,他又用枪口对着你,要求给两英镑。最后那个独裁者答应先收一英镑十七先令六便士,剩余的部分要你保证随后付清。”
丘吉尔认为应该让人民知道真相,知道英国防务的严重疏忽和缺点,知道这次打乱了欧洲平衡的失败的深远影响。他还说:“不要认为这件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这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尝味道罢了。除非我们振作精神,恢复我们的战斗活力,我们才能像往日一样重新站起来,为保卫自由而战。”
果然,正如丘吉尔所料,希特勒的欲壑难平,1939年3月,他撕毁了墨迹未干的慕尼黑协定,出兵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一厢情愿的慕尼黑政策彻底破产,战争的灾难即将降临到英国人头上。为了避免自身的孤立,英国当权者开始了与前苏联结盟的谈判,但英法政府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在英法苏三国谈判前后,丘吉尔一再呼吁政府加强战备,并同前苏联采取联合行动。他一再指出:“没有强大的东战线,我们在西欧的利益就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防卫;而没有俄国,也就不能有强大的东战线。”在严重的历史关头,丘吉尔抛开了强烈的反苏偏见。
1939年9月1日德国大规模入侵波兰,丘吉尔的预言得到证实,其威望迅速提高。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张伯伦不得不起用丘吉尔,任命他为海军大臣。丘吉尔入阁后积极部署舰队,扩编海军人员,制定作战计划。
1940年秋,希特勒在久攻英国不下后,制定了进攻前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这时已任首相的丘吉尔也已预见到了希特勒要走的这着棋。一方面,他把自己掌握的德军动态及时通知了斯大林;另一方面,英国和前苏联未来的关系应当是合作抗德的关系。丘吉尔把自己的想法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了交换,两国一致同意在对德战争中援助前苏联。
丘吉尔对二战进程的预见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特有的素质。二战结束,他预计到英国在受到重创之后难以独撑帝国大厦,面对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英国不能不变换手法。丘吉尔十分强调英语民族的联合,也即和美国建立特殊的结盟关系,才能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在世界大国俱乐部中成为一员主角。他对于前苏联势力的扩张很早就有了防范。1946年3月5日,丘吉尔访问美国时,由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在富尔敦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著名演说,鼓吹英美联合,共同遏制前苏联的扩张。对于西欧联合,丘吉尔也很有见地。1946年9月,他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了建立“欧洲合众国”的主张。他说,为了拯救欧洲必须“重建欧洲大家庭”,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1948年,他在保守党年会上阐述了“三环外交”的政策。第一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英语世界;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在这三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环外交”在很长时间内成了英国外交的指导方针。从而也保证了英国作为一个欧洲大国的地位。
3.不失时机地抓住“祸根”
有的突发事件源于不可抗力,而多数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引发的“祸根”,在有些情况下,有些危机看似很复杂,但我们认真分析观察,就会找出这个“祸根”,再针对实际采取适当的手段,就可迅速地平息危机。
2003年11月,美国匹兹堡附近地区发生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甲型肝炎爆发事件,导致3人死亡,与此同时,还有近500人因为传染上了甲肝而住院治疗。截至当地时间11月15日,以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为中心的甲肝爆发仍然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当地居民已经感受到了巨大恐慌,数以千计的人前往医疗卫生机构排起长队注射抗体疫苗,美国面临史无前例的甲肝大爆发。
此次爆发已经是美国2003年的第二次甲肝爆发。9月,约280人在佐治亚和田纳西两州因食用受到污染的大葱或洋葱而感染甲肝,其中有210人曾经在亚特兰大地区吃过饭。有关方面最后认定,12家餐馆同病毒传染有关。
面对突如其来的甲肝疫情,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立即展开了调查,并很快将目光锁定在位于该州匹兹堡市附近的一家墨西哥餐馆连锁店上。据悉,该州所有的甲肝患者都曾经到这家名为“奇奇家”的餐馆吃过饭,并且据3名死者的家属说,死者10月份均在商场的“奇奇家”餐馆吃过饭。
该饭店位于匹兹堡市西北40多公里的一个镇子上,从10月底11月初开始陆续传出有饭店的顾客和员工出现甲肝症状,目前在其60名员工当中,有11名被查出甲肝病毒阳性。专家估计那家餐馆的交叉感染,就是此次甲肝迅速蔓延的渠道。调查人员也怀疑此次甲肝爆发是因为这家“奇奇家”连锁餐厅下属餐馆使用了受到污染的原料。
“奇奇家”连锁饭店总经理扎瓦尼克表示,“奇奇家”的采购部门正与宾州卫生局与联邦疾病管制局紧密合作查找病毒的源头。出事的这家餐厅已经暂停营业,其60名员工也已经全部接受治疗或隔离观察。自11月5日开始出现首例甲肝病例以来,曾经在这家饭店吃过饭的8500多名市民自发或接到通知陆续去医院接种了州政府提供的甲肝疫苗。
由于疾病爆发突然,而且病情蔓延迅速,地方政府和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向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防御中心(CDC)请求援助。疫情相当严重,CDC十分关注那里的情况,派遣了一个专家小组前往那里指导工作。
甲肝主要是经由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染的,调查人员在对佐治业等州的甲肝疫情进行调查时发现,所有的患者都曾食用过含有墨西哥青葱的食物。据此,卫生当局怀疑,这家墨西哥饭店用作辅料和作料的青葱可能是引发这次甲肝爆发的元凶。在墨西哥,青葱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食物配料,类似于中国的大葱。美国人在拌沙拉时,也喜欢加上点生的青葱。对此,美宾州州立大学食品专家拉博德教授认为,青葱的种植、食用方法及其层状结构,都使其成为传播甲肝病毒的最佳载体。墨西哥农民在种植青葱时,如果用粪肥或受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病菌很可能进入青葱的层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