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诺贝尔惊险人生路
17619400000028

第28章 漂洋过海(2)

十一万多吨煤油使贮油罐装得满满的;而公司的二十六口油井和十四口喷井流出的原油,已经溢出了储油池的堤坝。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储藏的地方、运输困难和市场不足,不得不将六万吨石油烧掉。这不仅是一项直接损失,而且还要付出额外的花销,造成危险的技术困难。总的气氛是紧张的,当地工人和居民的态度,是敌对与带有威胁性的。关于“巴库大灾难”的谣言很快传播。在圣彼得堡和其它大城市的股票交易所和银行也受到影响,贷款利率提高了,对生产过剩的企业主提供的信贷被卡得很紧。

诺贝尔的企业对提供油罐车辆和油轮的公司欠债很大,国税还得照付不误。巴黎和圣皮得堡的银行家冈兹伯格,威胁要收回一百多万卢布的贷款;而在伦敦和巴黎向着名的银行寻求贷款的试探,可能是由于罗思柴尔德的背景,一律遭到客气但是坚决的拒绝。从这时发的大量电报和信件中,可以清楚看出当时形势确实错综复杂,困难重重,但也由于那些谣传引起的惊慌情绪而被夸大了些。很明显,以路德维格为首的诺贝尔公司的技术领导,是精明练达的典型,总是走在时间前面;但是那些俄国商业助手却没有这种水平。简而言之,管理这样一种现代化发展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不胜任的。

虽然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健康状况不佳,他还要为自己正在迅速发展进程中的宠大组织操心,但却不能不出面干预了。他既不急躁也不拖延地提供了劝告和帮助,再次尖锐地批评了公司的财务专家,但“对我的哥哥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没有漏失地完成这样宏伟的企业所取得的卓越个人成就,表示羡慕。”他现在和从前一样,以其巨大的经验、谨慎和对企业发展的预见,提供了宝贵的援助。除了他的很多调查和在生产方面的纯技术改进外,他还给了相当大的金钱帮助。通过提供四百万法郎的低息短期贷款,购买大批新的股票证券,他使得这家公司的形势转危为安。红利逐渐由原先的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十五,降到百分之二。他把自己的俄国公债券,拿出作为对这家公司征收的利润税款的保证金,以及作为它从俄国国家银行借用的一百万卢布的帖现贷款的抵押;他同路德维格还把自己在这家生产公司的全部股票所有权也都转让出去。

这一切挽救了局势,大机器再次开始运转起来。但这不过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生的事例这一。此后多年,这家公司还有很多别的困难,这两位性格暴躁、特点不同的兄弟之间,也有着严重的意见不合。大批金钱经常处于危险之中,使他们从来不能掉以轻心。对观念论兴趣很浓的路德维格,总想个人拥有和资助他的企业,从而将它纳入自己负责和完全操纵之下;他想在这个只有很少几名股东的家庭企业里,制造一个更小的“独立王国”。他厌恶股票交易的预测和手续,这引起了外部股票持有者的干预。另一方面,阿尔弗里德的经验,使他具有一位发明家的处事观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事事精通;一家商业企业一旦在良好的基础上开始之后,就应该马上放心地交给那些在各个特定方面称职的人。下面的商务经营和财务等责任,应该尽可能分给更多的人去管理。这两兄弟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不贪财。他们热爱工作,但对工作报酬的喜爱,只是由于它能够成为有用的流通资本,或者用来为某些值得的目的投资。这一特点,显然是从他们的父亲伊曼纽尔那里继承来的。他们两个人在掌管资金方面,总的说来具有一种罕见但却无可非议的性格。只是在具体的用钱方面,他们各有不同的作法。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在一八八三年写信给路德维格说:“我们意见分岐的唯一之处是,你是先积蓄后赚钱;而我则建议将来最好是先借钱后扩充。如果我们把这个不同的计划除外,那么,我象你一样赞成发展。”路德维格写道:“作为一个站在商人和簿记员前面,有着勇气和诚实,以及坚决履行自己义务的人……你所给予我们的帮助有很大价值,我希望人们将不再象现在这样,说什么诺贝尔兄弟公司是路德维格·诺贝尔的公司。”

伊曼纽尔·诺贝尔的三个儿子,都象他们的父亲一样,是诚实正直的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坚信自己做得对。从他们父子身上,可以看出在采取一项决定时的某种固执性,他们总是要在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自己的主张。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来变化甚大的历史,超出了本文的介绍范围。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一八四二年由父亲建立的机械厂,和儿子们搞的开创性石油公司,都在诺贝尔的后代(1890——1817)熟练的指导下,发展成为巨大的世界性企业。在本世纪初的几年,诺贝尔在巴库的石油生产曾超过美国。

在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当沙皇的帝国和整个俄国的社会结构都被共产主义革命投入熔炉时,兴隆的诺贝尔公司当然也免不了如此。这家公司和与它相关的几百万财富,均被没收和国有化了。在最初的****年代里,生产曾急剧下降,但于三十年代便在新政权下恢复起来;由于诺贝尔家族长期着眼的计划,它在世界市场上再次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因素。但在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石油,都被用来供应本国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一九一八年,诺贝尔家族的所有成员,不得不留下他们拥有的一切东西,经过巨大的困苦,作为难民离开了俄国。七十五年来,他们在这个国家曾提供过无法估量的服务工作,就此宣告终结。

现存的信件表明,如果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支配时间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将献身于实验工作,并对他的发明进行技术改进。这样一来,他对那些无可异议,处于成功发展中的庞大组织的问题就无法参与解决了。可以说是由于保罗·巴布的功劳,才没有让这种情况出现。他那种移山倒海、勇往直前的企业家精神,使他成为一个天生的严格的老板和大规模的组织者,当诺贝尔在巴黎的头十年期间,这一点特别明显。当时,诺贝尔公司正在同那些受到它的利润吸引而开始制造新的改动型号炸药的外部企业,进行着尖锐的竞争战斗。不久,诺贝尔的一些工厂之间,也出现不体面的竞争,它们自己相互掠夺仍然处于自由状态的市场,特别是那些国内生产尚未开始的欧洲以外的国家。这意味着在一八七三年至一八八五年间,诺贝尔在巴布的鼓励和支持下,要不断试图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取得合作与妥协,并且创立一个规定更加严格的组织。

最初,在不同的国家成立了一些特别公司,从原来的有限责任公司手里,接管由它们建立并在开始时期经营的工厂。在法国,诺贝尔的所有专利权和保利勒(东比利牛斯省)的工厂,于一八七五年都转归新建立的一个公司——“黄色炸药和化工品生产总公司”,这家总公司的总部设在巴黎,开张时的资本为三百万法郎。当一八八四年在阿布隆(卡尔瓦多斯省)的另一家工厂参加后,它的股票资本增加到四百万法郎。瑞士和意大利的工厂,被设在伊斯尔顿的“诺贝尔黄色炸药联合公司”所接管;西班牙和莆萄牙的市场,则通过在毕尔巴鄂建立的“西班牙黄色炸药公司”来进行协调。

在普法战争后的工业活动兴旺时期,为所有黄色炸药公司服务的国际技术咨询机构,于一八七五年在巴黎成立。它被命名为“黄色炸药制造辛迪加”,诺贝尔任命瑞典人阿拉里克·利德伯克负责,他当时是黄色炸药制造方面的第一流专家。将独立的德国工厂纳入适当合作的试图,是件微妙与复杂的任务;他们相互之间激烈竞争。各种形式的合营协议与贸易联合,都被充分讨论和决定过,以便保护英德黄色炸药公司和那些在拉丁语国家工作的公司双方的利益。经过后来几年的热情努力,终于建成为了不同目标和地区而合并的广泛分布网。但在这里,只能略述其大概。

这一时期,在欧洲出现了这类大规模的合并,后来以托拉斯的名称变得越来越平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与约翰·洛克菲勒将他在美国的石油利益,组成世界闻名的第一家这类的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1882年),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事。尽量保护和协调利益的努力,导致于一八八六年组成了英德和拉丁两家全面的托拉斯公司,在欧洲在这类托拉斯中,它们算是最早的了。这两家托拉斯的组成,为后来在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