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王朝
1775900000073

第73章 杀人执照:众生相(1)

卓文君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自她守寡回娘家住,登门提亲的踩破了门槛,谁让他爸爸是巴蜀富豪,更是临邛县的首富。卓文君没有一个看上眼的,这些人在她眼里,俗,俗不可耐,开口闭口就是钱。

一直到临邛来了一个叫司马相如的陌生男人。卓文君听下边的人说,这个司马相如在皇帝、王爷身边做过官,写得一手好文章,抚得一手好琴。抚琴这一项,让卓文君怦然心动,沉默了好久的心思起了波澜,因为她也会抚琴,苦于少知己。

前日卓文君听爸爸说,司马相如要过来吃饭,她跟初恋的少女一般脸热心跳。都没见过人家,也不知道为什么兴奋,卓文君心里一个劲儿骂自己。

爸爸是不会让她见客的,卓文君只能从房间内偷看。

大门开了,驶进来一辆整洁的车子,人出来了。

是一个身材挺拔,很有气质的男人,举止从容,说话很慢。原来帅也可以这么具体,卓文君几乎要犯花痴了。

酒宴开始,话题都集中在司马相如身上,司马相如一一作答,语速还是很慢。临邛县令王吉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张琴,送到司马相如的桌子上,“本人早听说长卿兄善抚琴,今日我等有幸,长卿兄受累奏一曲吧。”

司马相如不好推辞,端正身形,开始抚琴。琴声悠扬悦耳,一座皆倾。躲在门后面的卓文君早就醉了。她似乎有种感觉,司马相如这个琴声,就是弹给她听的。

司马相如走了,卓文君很失落,司马相如好像连她的心思也一起带走了。

惊喜发生在晚上,她的下人给她送来一封信,是司马相如写的。里面说他很仰慕卓文君,想见一面云云。

卓文君几乎要尖叫了,一阵热血上涌,什么也不管了,收拾点东西,跑了出去,跑去找司马相如。

不止有红拂夜奔,文君也夜奔过。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见面了。

卓小姐……

叫我文君。

文…君

我们去哪里?

成都。

成都在临邛的东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直向东走,走到朝阳初起,满天金色的光芒。

好了言情小说写完了。

童话的结束,是生活的开始。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来到他成都老家,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而且卓文君也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司马相如之所以说话慢,因为他是结巴……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此人出身不错,家里算中产阶级。那时候他还不叫司马相如,而是叫司马狗儿。你没看错,就是叫狗儿,起个贱名好养活。长大后司马相如读书,才发现自己的名字实在太差,改了,跟完璧归赵的那个蔺相如一个名,这才叫的司马相如,字长卿。司马相如一表人才,文武双全,结巴,糖尿病。赋写得很好,下笔千言,辞藻华丽,史书中有不少,可以拿来读读,读不下去别赖我,里面的字儿我认识的不多。

成人后,司马相如倾尽家财,给自己买了一个官,所谓入粟为官,在景皇帝身边做武骑常侍,小小的官,还不能发挥他的文字特长,加上景皇帝对读书人兴趣也不太大,司马相如在长安过得很枯燥。梁王刘武是好这一口的,他来长安朝拜,身边跟着一群邹阳、枚乘、严忌一类的人,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辞赋家,文化界大腕。司马相如找到同类了,跟景皇帝辞职,跑到梁国去,跟着刘武混饭吃。后来刘武死了,司马相如只好回老家成都做宅男。

成都边上的临邛县(四川邛崃)县令王吉,觉得司马相如是个人物,虽然现在龙游浅水,以后很可能发迹。他主动凑上去,给司马相如送钱送东西,养起来了。跟当年吕不韦养子楚一样,奇货可居。

司马相如觉得这样过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但是他也没钱出去游学,只有这么捱着过。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一个小道消息,临邛首富卓大老爷家的小姐,死了丈夫,回家守寡了。

男人,要能屈能伸;男人,要敢作敢为;男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时尚不能跟。没说富婆不能傍,软饭不能吃。

司马相如决定义无反顾地傍卓文君。自尊值几个钱,肚子都没填饱,谈什么自尊。

王吉要把司马相如介绍给临邛的几位知名人物,其中当然有卓大老爷,而且饭局就设在卓家。

司马相如兴奋死了,他等这一天等得好苦。

司马相如非常认真对待这顿饭,走路说话身形举止,排练了无数遍,只为能给卓首富留下一点良好印象。

卓文君没出来见客,司马相如未免失望。不过他还是认真奏了一曲,他听说卓文君也是喜欢抚琴的,管她能不能听到,投其所好再说。总之那一天司马相如从头至尾表现都很好。但是卓文君始终没露面,所以等到饭局结束,司马相如找到卓家的仆人给卓文君带去一封短信,说要和卓文君见见面。

一封信换来一个大活人,襄王有梦,神女有心,两颗颤抖的心遇到一起,两双饥渴的手握在一起。司马相如快改姓西门了。

卓首富闻之大怒。

“我的女儿竟然跟男人跑了!老子颜面何存!以后日子过不下去了,别跟家里要钱!”

这正是卓文君目前要对面的麻烦。司马相如家里太穷了,对于她这种出身的人来讲,日子真的没法过。

卓文君对司马相如说,“要不你跟我回成都吧,爸爸不要我,我还有兄弟,他们不会见死不救。”

司马相如说好啊。理直气壮吃软饭。这是一种境界。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临邛,卖掉他们的车子,盘了一家小饭店。司马相如刷盘子,卓文君当掌柜的卖酒。所谓当卢卖酒,临邛县一大奇观。

卓首富看不下去,连门都不出了,怕丢人。

亲戚朋友也看不下去,他们看不下去的是卓家父女闹成这个样子,都来劝解。有钱人果然人缘好。

卓首富经不住劝,怎么说那也是他亲生女儿。卓首富主动出钱出人出嫁妆,送给女儿。顷刻间司马相如暴富,两口子心满意足再回成都,买房置地,过上了小康生活。

司马相如在梁国时,写过一篇《子虚赋》,被刘彻读到了。刘彻大发感慨,没有和作者同时代,真是一种遗憾。刘彻身边有个负责给他养狗的人,狗头,叫杨得意,说这篇赋是他老乡司马相如写的。刘彻喜出望外,赶紧召见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翻山越岭来到长安,刘彻看这位成都宅男一表人才,当即收到麾下,做笔杆子。前边说过无数次,刘彻对文笔好的人很有爱。

司马相如给刘彻又做了一篇《天子游猎赋》,现在还可以读到。

司马相如这个人有个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他在长安尽量不参与政治,也不进谁的幕府,所以反而混得很开。司马相如给刘彻提过几次意见,都是不疼不痒的表面文章,不值一提。

这里有个问题要说一下,就是给皇帝提意见这件事。吕思勉先生说,西汉之前,包括西汉,议论政治者,都要说哪里哪里不好,社会有什么危机,国家有什么隐患;包括说皇帝,或曰君主哪里哪里做得不对,然后再说应该怎么怎么改革。这是一种传统,当然是非常好的传统了。西汉后这个传统就没了,议论政治者都要先歌舞升平一番,再找个犄角旮旯说哪里可能有点问题,一直到现在。这是一种遗憾。

司马相如一生做过的能称得上大事的,就是替刘彻跑了两趟云贵,去宣贯中央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方针,不是去领兵打仗。还是笔杆子活。

第二次去的时候,司马相如的身份已经是中郎将。去云贵肯定要过巴蜀,巴蜀头面人物倾巢出动,迎接中央特使,当然也包括临邛卓首富,他老丈人。老丈人也感慨不已,早知道司马相如这么有前途,早把女儿嫁给他了,还用私奔吗。今日不同往昔,老丈人非常识趣,把自己的家产分了一大块给司马相如,是送给司马相如,不是送给女儿。

然后就没什么了。司马相如此后长住长安,出没于名门贵府,生活很滋润,一直到病死。临死前写了一道遗嘱,说皇帝应该封禅了。于是五年后,刘彻封禅了。

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是什么结局,司马相如发迹后有没有对卓文君始乱终弃,这是小说家考虑的事情,史书没有记载。后世有本《西京杂记》说司马相如始乱终弃了,卓文君还做了一首《白头吟》感怀身世,……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真是超越时代了,西汉就能写出五言诗来,厉害。

《西京杂记》是本乱七八糟的书,连野史也算不上,介于野史和小说之间。所以这本书里的记载,当做猎奇文读读也就罢了,可信度一点没有。

我宁愿相信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琴瑟和谐,白头偕老。历史太冷酷,太铁血,好容易出现一抹暖色,就让她一直暖下去吧。

长安,未央宫。

一大群奇怪的人跪在地上,面如死灰,他们刚刚收到确切消息,一向喜怒无形的皇帝要把他们全部处死。这个场景非常诡异,因为跪着的这帮人,都是侏儒。

远处开过来一辆车子,侏儒们蜂拥冲上前去拦住,大声哭喊求饶,场面非常混乱,随行车子的护卫队高度紧张。

车里出来一个人,皇帝刘彻。刘彻很茫然,这群侏儒是他养着给自己表演娱乐用的,养了好几年一直相安无事,今天是怎么了。

找了一个讲话清楚的问了问,原来是有人通知他们,皇帝不喜欢他们了,嫌他们没用,不能耕田,不能做官,不能打仗,浪费粮食,全部杀掉。所以他们才拦驾求情。

刘彻继续茫然。他从没说过这话,哪家的皇帝会无聊到跟侏儒过不去。

刘彻问,是谁告诉你们的。

东方朔,侏儒答道。

刘彻哈哈大笑。

讲东方朔之前,先谈一谈臣。君臣的这个臣。

君只有一个,君多了会打架;臣有很多,臣少了没人做事。臣分很多种,大臣,小臣,文臣,武臣,能臣,庸臣,忠臣,奸臣,乱臣,贰臣,直臣,诤臣,谏臣,馋臣,佞臣,弄臣,退休的臣,在任的臣,个子高的臣,个子矮的臣,长得胖的臣,长得瘦的臣,同性恋的臣,性无能的臣,酷吏,循吏,贪官污吏,清官,贪官,京官,地方官,部厅局处科,省地市区县,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按臣的境界分,大臣,小臣,微臣。大臣谋国,小臣谋君,微臣谋己。大臣上面还应该有个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就是大臣的属性里再加一条:与国家共存亡。社稷之臣只在危亡时机出现,平时是没有环境的,所以能称之为社稷之臣的并不太多,知名度比较高的几个,文天祥,于谦,史可法,张自忠。刘彻说汲黯是社稷之臣,但是没机会证明。如果我们回归臣的本意,君之下的所有人都是臣,那么,所有那些在敌人冲到眼前时也不曾退缩的人们,你们都是社稷之臣!

同样在乱世出现的,还有乱臣,贰臣。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国家要乱,乱臣便会出现,乱臣贼子,火上浇油,一乱到底。国家乱到亡了,别家人当皇帝了,国号改了,投奔之并继续做官的,便是贰臣。比如史上最强贰臣吴三桂,四易其主,人称四臣。

按工作性质分,文臣,武臣,内臣。西汉之前包括西汉,臣不分文武。和平时期,朝堂议政;战争来临,拎把剑上战场杀人。东汉后读书人越来越多,开始分文武。内臣一直都有,陪在皇帝身边的人,最大的组成部分是宦官,人们更喜欢称之为太监。

按最单纯的善恶标准分,忠臣,奸臣(佞臣)。这种分法一般只在二流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出现,历史上没有这种分法。无谓忠奸,立场不同而已。

按工作地点分,京官,地方官。中朝股肱,封疆大吏,没有高下区别。京城和地方,人员调动很频繁。京城路子多,爬得快,离皇帝近,干什么都方便,再嚣张的地方官,来到京城见谁都老实;地方上天高皇帝远,可以认真做事情,也可以认真捞钱;在京城干得好的,去地方蹲两届,攒政治资本;皇帝不喜欢的,打发到哪个穷山恶水,别回来了;地方上干得好的,调到京城;地方上干不好的,也调到京城,监狱。

按水平高下分,能臣,庸臣。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上床认识女人,下床认识鞋,这叫能臣;只会后面两项的,叫庸臣。

按性格分,直臣,诤臣,馋臣。有想法直接对皇帝说,就是直臣。西汉之前包括西汉,几乎凡臣皆直;西汉之后,直臣越来越少。直臣再加一条,坚持原则,当仁不让,不给皇帝面子,这叫诤臣。一般来说,诤臣的存在是皇帝需要有人陪他们演戏。到后来连演戏的都没了。嘴馋的,心馋的,为解馋损人利己,损国利己的,叫馋臣。馋臣一说,还是和立场有关。

按工作分工,干臣,谏臣,弄臣。实际干活的,有自己衙门的,管着一亩三分地的,都是干臣,不分京官地方官;在旁监督的,提意见的,就是谏臣,一直都有,各时代叫法不尽相同;皇帝私人喜欢的人,叫弄臣,本来弄臣与政治无关,可是皇帝身份特殊,弄臣干政的事情,时有发生。

回到东方朔。东方朔什么臣也不是,一定要归类的话,大概可以算弄臣。但是谁家的弄臣,能在史书中单独占一章?《汉书》中东方朔传可是独立成篇的。独立成篇是个什么概念,皇帝是独立成篇的。卫青这种级别的,都要跟霍去病合传。东方朔在整个历史中都是异类,以前没有,以后也没出现过。

东方朔资格很老,刘彻即位第一年发招贤令,他就来长安了。当时全国范围递交简历的数百人,东方朔的简历是这样滴:

姓名:东方朔,字曼倩---多么帅的名字;

年龄:22岁---多么年轻;

籍贯:平原郡厌次县(在山东德州);

教育经历:

自由丧双亲,兄嫂养大,本人天赋极佳,自学成才;

岁,读书,认字,学历史,基础好得不得了;

岁,学武,剑术极高,生平未逢敌手,人称东方不败;

岁,学诗书,文采全国第一;

岁,学兵法,孙子吴起见了我都要喊一声前辈;

特长:

身体特长,两米;

眼睛大而明亮,囧囧有神;

牙齿整齐洁白,露齿一笑,满堂生辉;

天生勇敢,曾在景阳冈赤手打死老虎;

身体敏捷,日行八百,夜行八百,神行太保;

廉洁自律,谁送我钱我跟谁急;

诚实守信,可以去各大银行查我的信用记录;

求职动机:

我这么优秀,不在皇帝坐下任职,多么浪费。

原文如下,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在成堆的沉闷无比的简历中读到这么一份极品,还是仅此一份,刘彻心情极佳,留下他。

东方朔待诏公车署,留在长安了。

可是待诏实在太没意思了,待诏就是等着皇帝召见,根本不算官职,每个月领一点点钱,吃饭都不够,京漂一族,天知道待诏要待到什么年月。可是他见不到皇帝,有话也没处说。

某日东方朔大街上闲逛,看到刘彻养的一帮侏儒,越看越亲,上前套近乎。

这位仁兄,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

不知道就算了,我有个大秘密,也不用告诉你了。大秘密哦,和你有关系哦。

什么…秘密?

我只告诉你一个,不要传出去哦。

你说吧。

皇帝要杀你们!

啊!

小声点。我听到消息说啊,皇帝嫌你们不会干活不会当官不会打仗,留着没用,当然要杀掉。

啊啊啊啊啊啊……

侏儒狂奔而去。东方朔这话搁别人身上没人信,但是侏儒们特殊,身份特殊,生理特殊,心理特殊,哪儿都特殊,他们信。于是一大群侏儒集体拦驾求情,发生上文一幕。

刘彻把东方朔找来问。

是你吓唬侏儒了?

是我。

你闲得啊?

不是闲得,是饿得。

这话怎么说。

你让我说?

嗯,让你说。

那我就说了啊。

别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