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1779000000038

第38章 后记

这本书的诞生,略费周折。

2010年2月,我的长篇历史随笔集《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由北京磨铁图书推出。这是我作为专业作家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我写中西著名历史人物比较系列的第一本书。人过而立,读书不成去学剑,学剑不精又读书。此书创作历时三年有余,虽然自己殚精竭虑,费神颇多,但作为鲁智深一样半路出家的笨汉,尽管平时大碗吃肉大碗喝酒豪放惯了,可真正在电脑上敲完最后一个字,还是临事而惧,内心多少有些惴惴之意。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赢得了出人意料的反响。中国作家协会将之列为2009年重点扶持作品。2010年4月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香港和台湾的出版业者相中此书,先后有5家联络我出繁体中文版。2011年1月,我选择与台湾久负盛名的三民书局合作,在港、澳、台三地推出了繁体中文版。台湾清史专家陈捷先教授热情作序,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毛永波先生评论此书“让读者者重临历史现场,感受到真实的世事风云,这是近10年来史学家的新想法。”而就在一个月后的台北国际书展上,泰国颇有影响力的出版社MatichonPublishingHouse也看上此书,决定在东南亚地区推出泰国语版,目前合同已经签订,正在紧张的翻译之中。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出版后,《读者》、《新华每日电讯》、《领导文萃》多家报刊杂志选载此书的章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几十家媒体进行了评论报道,新浪、腾讯、搜狐、凤凰等网站为我开设专栏或进行了专访。我深知,我的中西人物对比系列之所以引起海内外读者的关注,并不是说我的作品写得就有多么出色,而是在今天一日千里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人对自己以及外部世界有着越来越深入的观察思考,对于如何定位迅速堀起的中国在全球的位置,他们和我一样,希望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寻求借鉴,以期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少一些狂热的激情,多一些理性的反思。

一些读者和出版社纷纷发来邮件,表示希望尽快看到我这个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其中就有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段太彬兄。他是一位颇有思想的编辑,已策划出版了多部有影响的佳作。段兄对这种以中西人物对比的视角书写历史的方法甚感兴趣,盛情邀请我创作续集,并商请我创作一整套从唐宋一直到元明的中西人物对比系列丛书。这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段太彬兄的许多支持,但遗憾的是因为一些原因我们的合作最终在临门一脚时没有谈成,心怀歉意之余坚信来日方长,我们总还有合作的机会。

那段时间我十分矛盾。说实话,我并非历史领域的什么专家学者,虽然凭借自己多年来的爱好和热情,写出了反响还算不错的处女作,但写作过程中经常深深地感到一种疲惫甚至绝望,那就是你自己看的资料越多,就越觉得没有信心。“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压力时时让我悲喜无名,起落不定。而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更要言之有味,是我对自己历史题材创作的坚定原则,如果通篇都是人云亦云的大路货,都是简单的复述拼接历史,这样的书就是著作等身又有何意义?所有的文化关怀都与关怀者的精神状态与生命的原创力联系在一起,没有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没有激情喷涌的创作冲动,就可能失去精神的个性与深度。

于是乎就形成一个怪圈:我想要有自己的创见和发现,就必须看前人更多的资料书籍;可看得越多,却越觉得自己的浅陋甚至于不敢再动笔。比如我写这本书中的《千古英雄帝王梦——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千秋功罪》一文,仅仅李自成各种版本的传记看了就不下五种一百多万字。这些书必须要把它们由厚读到薄,写出来的文章同样也必须从长砍到短,这篇文章原文长达5万多字,最后修改定稿时只有不到3万字了。在许多由作者和历史大散文文本形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大批写作者缺少对自己的反省,不断膨胀自我在叙述历史时的权力,塑造着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作者形象。我自始至终要求自己保持一种警醒和思考,既要有史鉴史胆,也要自知之明,而要找到这个平衡点相当磨人。所幸的是,许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前辈给予我珍贵的理解和鼓励。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老师为文为人俱大气磅礴,有侠者之风,欣然为我这样一位萍水相逢的小友作序,令我快慰平生。南京大学的高华教授常常在病榻上打着吊针跟我通电话,悉心指导我治学求真。特别难忘的是2011年9月5日那天,我有一篇新写的文章想请高老师为我把把关,他刚刚从医院回到家中,耐心和我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才告诉我:“王龙,今天我父亲去世了,这两天事情有点多,可能无法详谈,你把文章发我邮箱里,等我抽空再看好吗?”那一刻我抱歉至极又感动莫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还有吉林大学的陈景彦教授,对我上一本书中的几处不当,亦以师长的宽宏善意给予我真诚的指教和提醒,这些对我今后的治学处世皆可谓影响深远。

今天这个繁忙喧嚣的时代,作者写一本好书不易,编者遇一本好书不易,读者要看到令人眼睛一亮的好书更不易,华文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此书倾注了许多希望和心血,责任编辑姜艳艳已经连续编了我两本新书,这位虽然年纪轻轻却颇有“拼命三郎”精神的女孩,敬业精神之强,工作标准之高都令我刮目相看。此书出版过程中她几乎每天都在网上和我商谈如何使之更加完善,有这样的女“强人”督阵在后,我也实在偷懒不得。唯有自求努力,问心无愧。曾国藩说:“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就是此意罢。我也将这句话,送给所有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作为我们和这本书缘份的见证。如果朋友们还有兴趣,请关注我下一本明代中西人物对比分析的新作,争取下半年完成。本书所使用的部分图片由于时间匆忙,无法及时联系作者,甚是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