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运拐点:中西精英大对决
1779000000007

第7章 千古英雄帝王梦——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千秋功罪(1)

中国人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翻开一部群星闪耀的世界历史,成功的英雄固然千古流芳,失败的英雄却未必就能盖棺论定。有的人在当时的时代看来是成功的,对于后世而言却是极大的失败;而有的人在当时看来是失败了,但对后来历史而言却是成功的,而且是大成功。真可谓长河浪涌,淘不尽的是千古真英雄。

17世纪中叶的东西方,天崩地裂,风云激荡。这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中国的李自成和英国的克伦威尔在同一时代振臂高呼,拔剑而起,与腐朽贪酷的专制王朝展开了殊死搏杀,各自成就了一番惊天伟业。但最后却都以悲剧收场,留下褒贬不一的名声。然而,他们又带给中英两国截然不同的“革命”结果:当李自成轰轰烈烈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以暴易暴的怪圈式循环时,克伦威尔则带领英国步入了波浪式上升的发展轨道。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焕然一新,成为人类社会近代化历程中的领跑者,而历经明末巨变的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并最终被后来居上的英国用炮舰屈辱地轰开脆弱的国门。是苍天无眼,还是国运不济?从李自成与克伦威尔一生的千秋功罪,我们也许能找到令人深思的答案。

一英雄与小丑,只有一步之遥

1644:李自成与克伦威尔的幸运年

公元1644年3月19日,巍峨雄壮的北京城骤雪初晴,江山如画。

零星的炮声渐次停息,滚滚的浓烟正慢慢散去。在李自成大军摧枯拉朽的凌厉攻势下,北京城终于被一举占领。农民军战士青衣白甲,背负弓刀,威武雄壮地迈着铿锵的步伐举行入城仪式。老百姓张灯结彩欢迎大顺军入城,家家门前摆设香案,恭顺地上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农民军发布告示,声言誓不扰民,秋毫无犯,京城百姓们最初的惊惧很快烟消云散,纷纷用黄纸或红纸写上“顺民”二字,往帽子上一贴就出门四处奔走,泰然自若——而这些“大顺子民”们,仅仅一天以前还是匍匐在大明天子脚下的“良民”。宁作太平狗,不为乱世人。他们的膝盖特别容易弯,既容易向皇帝弯,也容易向敌人弯。因为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皇帝和敌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这天中午的正午时分,紫禁城承天门(今天安门)外忽然鼓乐大作,人声鼎沸,旌旗遮天。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戴着毡笠,身穿淡青色箭衣,骑着高头大马,在牛金星、刘宗敏和数百精骑健兵的护卫下,一路踌躇满志驰奔而来。一行人来到红墙黄瓦、雄壮庄严的承天门前,一骑当先的李自成面带矜持的微笑,顾盼自雄。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漂亮完胜,也是一次信心十足的精神宣誓。他从箭袋里沉着抽出一支利箭,弯弓如月,指着不远处高悬的的“承天之门”匾额,斩钉截铁地朗声道:“如能安定天下,则一箭射中四字中心!”言毕一箭飞射而去,正中“天”字之下,可惜位置稍偏,未能射到正中。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众人一时面面相觑,不知说何是好。极善于拍马奉承的牛金星灵机一动,立即大声拱手相贺:“中其下,当中分天下!”李自成听了十分满意,仰天大笑,扬长而去。

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国,1644年,同样是克伦威尔一鸣惊人锋芒毕露的幸运之年。

在马斯顿草原上一场决定英国命运的大会战中,克伦威尔率领“新模范军”和国王查理一世领导的王军展开殊死搏杀。这是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生死豪赌。

1644年7月2日下午5时,战斗打响了。双方进行猛烈炮击,呼啸的炮火把整个天空都映红了。7时许,炮声渐渐稀落,硝烟和大雾弥漫着草原,这正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克伦威尔像一只睁大犀利双眼的苍鹰,高踞于白热化的战场巅峰之上。在这千钧一发的瞬间,他当机立断,率骑兵急速冲向敌人阵地,。敌方的骑兵正在集合准备吃饭,毫无防备。克伦威尔的军队尤如神兵天降,使王军大为惊恐。“新模范军”纵横驰骋,猛烈冲杀,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此战歼敌3000余人,俘敌1600余人,缴获大炮16门。战后,一向沉稳的克伦威尔也不禁兴奋地写道:

“我们击溃了鲁伯特亲王的全部骑兵。上帝安排我们对他们无情砍杀,势如刈草。接着我们的骑兵进攻敌人的步兵,横扫敌军如卷席。我相信敌军无人生还。胜利的光荣全属于上帝。”

这是一场改变英国命运的伟大战争。国会军在马斯顿草原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使这次战役永载史册,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谁也无法想像,45岁的克伦威尔,这位一举扭转乾坤的最耀眼的英雄,仅仅是两年前才参加国会军的一名“新兵”。这位半路从军的穷乡绅既没有读过军校,也末曾受过专门军事训练,然而竟在马斯顿草原大战中表现出如此神奇而杰出的军事天赋,连一位当时参战的苏格兰将领也不禁惊叹道“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作战艺术”,他的敌人纳皮尔称之为“掌握战斗精确尺度的技能”。人们感到神乎其神,不可思议。

1644年,幸运女神同时眷顾了东西方这两位揭竿而起的造反者。

这一年,他们都是光芒万丈的领袖,都是万众瞩目的“救星”。随之而来的革命风潮摧枯拉朽,惊天动地。李自成率领他的大顺农民军一鼓作气打进北京城,众叛亲离的崇祯皇帝在凄风苦雨之中吊死在煤山,明朝中央政权被推翻。

历史紧接着上演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崇祯帝自缢仅5年后,1649年1月30日下午,遥远的大西洋岛国英格兰,在克伦威尔的主导下,英国最高法庭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罪名,将国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倒霉的查理一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经过议会和民众审判被处死的国王。

无论是崇祯皇帝主动将绞索套向自己的脖子,还是查理被迫将脑袋伸向人民的断头台,都如此强烈地震憾了整个世界——因为将东西方这两位大国君主送上黄泉路的掘墓人,一位原本只是安份守己的贫苦驿卒,另一位则是经营着农庄的英国乡绅。

没有人会怀疑,李自成和克伦威尔都将创造崭新的历史。

李自成最后的悲壮

历史风云的波诡云谲,变化万端,有时甚至比最复杂的舞台剧还更加玄妙。无论谁也想象不出,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生前身后的命运,竟然会发生那样翻天覆地的逆转。三百六十六年前那个甲申之年,风云突变之迅猛,令人瞠目结舌。

翻开一部中国历史,万花筒般的1644年也许是最奇特、最不可思议的一年。

这一年,在西安、沈阳、北京、成都四地,分别有四个不同的年号:“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大明崇祯十七年”、“大西大顺元年”;

这一年,中国有四个皇帝:李自成、顺治(其实是多尔衮)、崇祯、张献忠。但是关于四方博弈的最后结果,刘亚洲将军曾经在《甲申再祭》一文中打过

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

“如果把甲申年发生的一切看作是一场历史的交媾的话,那么不妨可以这样比喻:崇祯把房间打扫干净,李自成把床铺好,张献忠替人家宽衣解带,最后多尔衮兴冲冲地云雨巫山。”

一切都只怪胜利来得太快,以至于连李自成自己都还恍然如梦。明朝仿佛是一棵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李自成挥斧运斤,汗流如雨,早已砍得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想不到在最后不经意的一击之间,这棵巍峨的巨树竟然轰然倒地。这实在是令他措手不及,欣喜若狂之际有点晕头转向。当他带领那帮从血泊里爬出来的泥腿子兄弟们,扛着大刀长矛雄纠纠气昂昂地挺进北京城时,无法想像他们内心汹涌着怎样的激动和不安?古往今来,多少历史教训告诉人们:把控成功有时远远比承受失败更加困难,就像正确掌控财富远比创造财富本身更重要一样。

旧社会处死犯人时,有一种死法就是把犯人饿上多日,然后给他吃驴肉卷大饼,要多少给多少。犯人饥饿多日,狼吞虎咽,终致胃涨而死。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军从德国集中营救出很多囚犯。他们中大多数人已经饿得像骷髅了。可悲的是,在享受盟军提供的大餐时,很多人无法自控,因为猛地一下吃得太多而不幸撑死了。

李自成带进北京城的,正是这样一帮眼睛发红的饿汉。

在亲眼目睹皇家帝室的豪华富贵,这帮起自山乡沼泽的农民义军无异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最初几天装模作样的自我约束之后,开始争先恐后极尽享乐腐化之能事,恨不得连北京城的地皮也刮去三层。

彭孙贻《平寇志》记载说,大顺军一进北京城,就忙着拷掠明官,追赃索饷,四处抄家,搜索金银。大将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拷夹百官,夹打炮烙,备极惨毒,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加重,人心惶惶。各路将领就抢占明朝百官的府第,并夺其妻子。这“占其妻子”有时甚至是“执其夫人,褫其底衣,抱之马上淫辱,以为笑乐”。

刘宗敏、李过、田见秀等整日狂歌欢宴,召集优伶、妾童各数十人,佐酒助兴,环而歌舞。高兴起来则大赏其钱,一发怒则忿而杀之。诸伶含泪而歌,有的一不小心犯“闯”字讳,立即被处斩,欢笑场一下变成恐怖的人间地狱。而文官呢?牛金星春风得意,做起了太平宰相,天天忙着率领文武百官演练李自成的“登极大典”。甚至当李自成赴山海关迎战吴三桂的时候,留守京师的牛金星依然玉带锦袍,手摇金扇,坐着八抬大轿,往来拜客,遍请同乡,俨然无事一般。

几十万将士在京城享乐,连一般的农民军战士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充塞巷陌,以搜马搜铜为名,沿门淫掠。老百姓稍有违抗,即兵刀相向。所到之处,鸡犬不留,风声鹤唳,令人色变,搞得民怨沸腾,里巷罢市。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一旦失去有利时机,必将铸成不可挽回的千古大错。当李自成以为吴三桂势必传檄而定、献关纳降时,山海关风云突变,吴三桂一怒冲冠,降而复叛。至此,李自成大梦方醒,被迫东征。而当李自成下达出征命令之时,大顺军战士已经是“俱珍宝盈橐、金钏累累满臂”了。他们带着大包小包的金银上路,完全不象是一支大敌当前十万火急开赴火线的队伍,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土老财般的搬家大军。大顺军撤出北京之际,饱受其害的北京市民怒不可遏,奋起截杀,李自成四面受敌。有的老百姓甚至主动为清兵当探子,把大顺军的行踪告诉清兵,使清兵迅速追踪到一些大顺军并将其打败。

四十天前那支人们夹道欢迎的“替天行道”的“义军”,四十天后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天壤之别,实在令人瞠目。

这之后李自成兵败如山倒,溃败之速实在出人意料。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在一片石大战,眼看吴军渐渐不支,谁知吴三桂已暗中掉头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夹击李自成,大顺军顿成强弩之末,全军大败。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4月26日李自成逃回京城,仅剩三万余人,29日李自成在北京匆匆称帝,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李自成屡战屡败,清军一路紧追不舍,各地的大顺政权相继被摧毁,大顺军失去了可靠的后方和广大民众的支持,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开始激化。李自成疑心日盛,听信谗言,妄杀对大顺政权赤胆忠心的大将李岩,败局终于不可收拾。

在一路惊惶失措的溃逃之中,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先后被俘。仓皇中,李自成迫使他的三个妃子投江自尽。

穷途末路之下,李自成走到了人生的绝路尽头。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5月,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下的李家铺,李自成又被清军追上。护卫李自成的卫兵人困马乏、士气沮丧,身边最后的20来名溃卒也被冲散。李自成单枪匹马逃走,时逢大雨,山高路滑,他牵着马独自艰难地步行至九宫山西麓的牛迹岭下,正好遇上乡勇头目程九伯带人穷追而来。狭路相逢,李自成和程九伯奋力搏杀,辗转扭打于泥泞之中。李自成身经百战,程九伯哪里是对手,被打翻在地。李自成一只手拼死摁住他,另一手欲拔剑杀程九伯,谁知剑被血渍与泥水粘在剑鞘里面,急切中拔不出来。程九伯狂呼“救命!”,他的外甥金某闻讯飞奔而来,急提手中铁铲朝李自成脑袋猛力一铲,李自成顿时脑浆迸裂,倒地毙命,时年仅39岁。

“虎落平阳被犬欺”,可怜李自成这样一位转战十余年、叱咤风云威震万方的英雄人物,多年来明王朝“万金之赏莫能购,十道之师莫能征”,竟在楚赣之交的万山丛中如此窝囊地死去,以这样凄惨的结局为自己悲壮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李自成牺牲后,暴尸荒野,几位朱姓农民不忍睹此惨状,依照当地穷家小户的风俗习惯,用两口薄石板水缸对接起来,权当棺材,就地挖坑,将他的尸体草草埋葬在朱寨寨墙外一个名叫黄株包的小山丘上。

“十年人事空流水,二月风光已杜鹃”。三百多年中,在这片荒凉偏僻的乱坟岗上,李自成破败不堪的简陋坟墓无人修葺,整日与西风残阳孤独相伴,任其经历风雨,阅尽人世沧桑。没有人知道,这抔黄土之下安睡的人,曾经颠覆了整个大明王朝。

瞧,弑君者的下场!

1653年12月16日,一场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职仪式在伦敦市政厅举行,市政厅里挤满了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克伦威尔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显得踌躇满志,神态庄严。

伦敦市长宣布:奥列弗·克伦威尔将军就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然后,礼宾官送上国玺,伦敦市长献上了国剑,克伦威尔起身一一接受。接着,一位将军宣读了新的英国宪法《政府约法》,宣布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施政方针,都要通过护国主才能生效。

在全副武装的士兵们的欢呼声中,克伦威尔成了英国的最高统治者。

英国议会很快发现,国王被砍掉脑袋后,他们却又要面对一个比国王更难对付的对手——因为,新的游戏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而且,克伦威尔比查理一世走得更远。他们放出了一头雄狮,却忘记挽住手中的缰绳。他们再也没有任何可以对付这个对手的王牌了。

克伦威尔用手中寒光闪闪的利剑说话了。作为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曾经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不同的议会,采用了两部不同的宪法。英国痪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一个意外的结局: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革命推翻了一个旧体制,却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新体制。

在此之前,面对不合作的议会,克伦威尔派兵守在议会门口,将一百四十多个长老派议员赶出议会。经过这次洗牌,议会仅仅剩下了大约九十名议员,以后又减少到五六十人,于是,“残缺议会”有了一个新名称:“臀部议会”,历史上称之为“残余议会”。但是,这个议会却顽强地坚持不肯与克伦威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