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3//
必不得已而去/12·7//
必不得已而去/12·7//
必也/12·14//
草上之风必偃/12·19//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12·20//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必也/13·3//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13·3//
言之必可行也/13·3//
必世而后仁/13·12//
言必信行必果/13·20//
必也/13·21//
有德者必有言/14·5//
有言者不必有德/14·5//
仁者必有勇/14·5//
有勇者不必仁/14·5//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何必高宗/14·42//
必先利其器/15·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
必察焉/15·28//
必察焉/15·28//
必失之/15·33//
后世必为子孙忧/16·1//
而必为之辞/16·1//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17·4//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17·20//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7·20//
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19·4//
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必也/19·17//
议
未足与议也/4·9//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讱
仁者其言也讱/12·3//
其言也讱/12·3//
言之得无讱乎/12·3//
永
天禄永终/20·1//
司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2//
则有司存/8·5//
先有司/13·2//
谓之有司/20·9//
司马牛
司马牛问仁/12·3//
司马牛问君子/12·4//
司马牛忧曰/12·5//
尼(见“仲尼”)
民
使民以时/1·4//
民德归厚矣/1·8//
民免而无耻/2·3//
何为则民服/2·19//
举直措诸枉则民服/2·19//
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2·19//
使民敬忠以劝/2·20//
曰使民战栗/3·21//
其养民也惠/5·16//
其使民也义/5·16//
以临其民/6·2//
务民之义/6·22//
民鲜久矣/6·29//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民无得而称焉/8·1//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8·3//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3//
民可使由之/8·10//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8·19//
有民人焉/11·23//
可使足民/11·24//
使民如承大祭/12·2//
使民信之/12·7//
民无信不立/12·7//
子欲善而民善矣/12·19//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13·4//
善人教民七年/13·29//
以不教民战/13·30//
民到于今受其赐/14·18//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4·43//
斯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3//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15·35//
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16·12//
民到于今称之/16·12//
古者民有三疾/17·15//
逸民/18·8//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19·10//
民散久矣/19·19//
举逸民/20·6//
天下之民归心焉/20·6//
所重民食丧祭/20·7//
公则民悦/20·8//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9//
弗
汝弗能救欤/3·6//
弗如也/5·9//
吾与汝俱弗如也/5·9//
亦可以弗畔矣夫/6·27//
弘
士不可以不弘毅8·8//
人能弘道/15·29//
非道弘人/15·29//
执德不弘19·2//
出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5//
出/3·24//
子出/4·15//
古者言之不出/4·22//
谁能出不由户/6·17//
出/7·15//
出辞气/8·5//
河不出图/9·9//
出则事公卿/9·16//
出/10·4//
必表而出/10·6//
祭肉不出三日/10·9//
出三日不食之矣//
杖者出/10·13//
斯出矣/10·13//
三子者出/11·24//
出门如见大宾/12·2//
樊迟出/13·4//
南宫适出/14·6//
使者出/14·26//
君子思不出其位/14·28//
逊以出之/15·18//
师冕出/15·42//
虎兕出于柙/16·1//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6·2//
自诸侯出/16·2//
自大夫出/16·2//
将命者出户/17·19//
宰我出/17·20//
小德出入可也/19·11//
出纳之吝/20·9//
奴
箕子为之奴/18·1//
加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4·6//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12//
吾亦欲无加诸人/5·12//
加我数年/7·17//
加朝服/10·20//
加之以师旅/11·24//
又何加焉/13·9//
又何加焉/13·9//
召
召门弟子曰/8·4//
君召使摈/10·3//
君命召/10·21//
召忽死之/14·17//
召/17·4//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17·4//
佛肸召/17·6//
汝为周南召南矣乎/17·9//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皮
礼射不主皮/3·16//
发
亦足以发/2·9//
不悱不发/7·8//
发愤忘食/7·19//
吾其被发左衽矣/14·18//
圣
圣乎/6·30//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5//
夫子圣者欤/9·6//
固天纵之将圣/9·6//
圣人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畏圣人之言/16·8//
侮圣人之言/16·8//
其惟圣人乎/19·12//
对
我对曰毋违/2·5//
孔子对曰举直措诸枉/2·19//
对曰不能/3·6//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3·19//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3·21//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5·6//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5·9//
或对曰申枨/5·11//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6·3//
子路不对/7·19//
子路对曰有之/7·36//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11·6//
路率尔而对曰/11·24//
对曰方六七十/11·24//
对曰非曰能之/11·24//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僎/11·24//
有若对曰盍彻乎/12·9//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2·9//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12·11//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12·17//
孔子对曰苟子不欲/12·18//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12·19//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12·20//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13·5//
对曰有政/13·14//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13·15//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13·15//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14·14//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14·26//
孔子对曰非敢为佞也/14·34//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15·1//
对曰然/15·3//
对曰未也/16·13//
对曰未也/16·13//
对曰未也/16·13//
子游对曰/17·3//
对曰未也/17·7//
对曰然/18·6//
对曰子夏曰/19·3//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台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6·14//
纠
桓公杀公子纠/14·17//
桓公杀公子纠/14·18//
母
冉子为其母请粟6·4//
(又见“父母”)
幼
幼而不逊悌/14·45//
长幼之节不废/18·7//
六画六画
邦
夫子至于是邦也/1·9//
邦有道不废/5·2//
邦无道免于刑戮/5·2//
至于他邦/5·19//
至一邦/5·19//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邦无道则愚/5·21//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8·14//
邦有道/8·14//
邦无道/8·14//
问人于他邦/10·15//
唯求则非邦也欤/11·24//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1·24//
唯赤则非邦也欤/11·24//
在邦无怨/12·2//
在邦必闻/12·20//
在邦必达/12·20//
在邦必闻/12·20//
善人为邦百年/13·11//
一言而兴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一言而丧邦/13·15//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
邦有道/14·1//
邦无道/14·1//
邦有道/14·4//
邦无道/14·4//
虽蛮貊之邦行矣/15·6//
邦有道如矢/15·7//
邦无道如矢/15·7//
邦有道则仕/15·7//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15·7//
居是邦也/15·10//
颜渊问为邦/15·11//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邦人称之曰君夫人/16·14//
称诸异邦曰寡小君/16·14//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16·14//
怀其宝而迷其邦/17·1//
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邦君
邦君树塞门/3·22//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3·22//
邦君之妻/16·14//
邦家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7·17//
夫子之得邦家者/19·25//
刑
齐之以刑/2·3//
君子怀刑/4·11//
免于刑戮/5·2//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动
智者动/6·23//
动容貌/8·5//
非礼勿动/12·1//
动之不以礼/15·33//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动之斯和/19·25//
匡
子围于匡/9·5//
匡人其如予何/9·5//
子围于匡/11·21//
一匡天下/14·18//
式
凶服者式之/10·27//
式负版者/10·27//
戎
亦可以即戎/13·29//
迂
子之迂也/13·3//
地
譬如平地/9·18//
其次避地/14·39//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19·22//
朽
朽木不可雕也/5·10//
权
未可与权/9·29//
废中权/18·8//
谨权量/20·5//
圭
执圭鞠躬如也/10·5//
南容三复白圭/11·5//
吉
吉月必朝服而朝/10·6//
共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5·26//
可与共学/9·29//
老
老者安之/5·26//
窃比我于老彭/7·1//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吾不如老农/13·4//
吾不如老圃/13·4//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老而不死/14·45//
及其老也/16·7//
吾老矣/18·3//
臣
君使臣/3·19//
臣事君/3·19//
君使臣以礼/3·19//
臣事君以忠/3·19//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予有乱臣十人/8·20//
子路使门人为臣/9·12//
无臣而为有臣/9·12//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9·12//
可谓具臣矣/11·22//
君君臣臣/12·11//
臣不臣/12·11//
为臣不易/13·15//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14·19//
是社稷之臣也/16·1//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陪臣执国命/16·2//
君臣之礼如之何其废之也/18·7//
其不改父之臣/19·18//
帝臣不蔽/20·2//
(又见“大臣”)
耳
六十而耳顺/2·4//
洋洋乎盈耳哉/8·15//
前言戏之耳/17·3//
亚
亚板干适楚/18·9//
再
再思可矣/5·20//
再拜而送之/10·15//
西
(见“公西华”、“子西”)
列
陈力就列/16·1//
夺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8·7//
三军可夺帅也/9·25//
匹夫不可夺志也/9·25//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恶紫之夺朱也/17·17//
厌
天厌之天厌之/6·28//
学而不厌/7·2//
抑为之不厌/7·35//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
人不厌其言/14·14//
人不厌其笑/14·14//
人不厌其取/14·14//
在
父在观其志/1·10//
禄在其中矣/2·18//
祭鬼如鬼在/3·12//
祭神如神在/3·12//
父母在/4·19//
虽在缧绁之中/5·1//
子在陈曰/5·22//
则吾必在汶上矣/6·9//
在陋巷/6·11//
子在齐闻韶/7·14//
乐亦在其中矣/7·16//
文不在兹乎/9·5//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9·11//
子在川上曰/9·17//
其在宗庙朝廷/10·1//
君在/10·2//
有父兄在/11·20//
子曰有父兄在/11·20//
子在回何敢死/11·21//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2·2//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2·5//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12·20//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12·20//
直在其中矣/13·1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4·27//
在陈绝粮/15·2//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15·6//
耕也馁在其中矣/15·32//
学也禄在其中矣/15·32//
某在斯某在斯/15·42//
且在封域之中矣/16·1//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16·1//
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戒之在色/16·7//
戒之在斗/16·7//
戒之在得/16·7//
仁在其中矣/19·6//
在人/19·22//
天之历数在尔躬/20·1//
简在帝心/20·2//
万方有罪在朕躬/20·2//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20·4//
有
有朋自远方来/1·1//
未之有也/1·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5//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有所不行/1·11//
就有道而正焉/1·13//
有耻且格/2·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4//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7//
有事弟子服其劳/2·8//
有酒/2·8//
施于有政/2·21//
夷狄之有君/3·5//
管氏有三归/3·22//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3·22//
管氏亦有反坫/3·22//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4·6//
盖有之矣/4·6//
于从政乎何有/4·13//
游必有方/4·19//
德不孤必有邻/4·25//
邦有道不废/5·2//
子路有闻/5·14//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5·16//
陈文子有马十乘/5·19//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5·28//
有颜回者好学/6·3//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6·8//
于从政乎何有/6·8//
如有复我者/6·9//
伯牛有恶疾/6·10//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6·14//
不有祝鮀之佞/6·16//
而有宋朝之美/6·16//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6·26//
何有于我哉/7·2//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7·9//
唯我与尔有是夫/7·10//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7·27//
亡而为有/7·27//
难乎有恒矣/7·27//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7·29//
苟有过人必知之/7·32//
则吾未之有得/7·34//
子曰有诸/7·36//
子路对曰有之/7·36//
曾子有疾/8·4//
曾子有疾/8·5//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5//
有若无/8·6//
天下有道则见/8·14//
邦有道/8·14//
舜禹有天下/8·18//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8·19//
焕乎其有文章/8·19//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8·20//
有一妇人焉/8·20//
三分天下有其二/8·21//
吾有知乎哉/9·8//
有鄙夫来问于我/9·8//
如有所立/9·11//
无臣而为有臣/9·12//
有美玉于斯/9·13//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何有于我哉/9·16//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9·21//
秀而不实者有矣夫/9·21//
夫何远之有/9·30//
足蹜蹜如有循/10·5//
享礼有容色/10·5//
斋必有明衣/10·7//
必有寝衣/10·6//
长一身有半/10·6//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10·28//
有颜回者好学/11·6//
有棺而无椁/11·7//
有恸乎/11·9//
言必有中/11·13//
有父兄在/11·20//
子曰有父兄在/11·20//
有民人焉/11·23//
有社稷焉/11·23//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11·24//
人皆有兄弟/12·5//
死生有命/12·5//
与人恭而有礼/12·5//
自古皆有死/12·7//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
舜有天下/12·22//
汤有天下/12·22//
先有司/13·2//
有是哉/13·3//
始有/13·8//
少有/13·8//
富有/13·8//
苟有用我者/13·10//
三年有成/13·10//
如有王者/13·12//
于从政乎何有/13·13//
冉有退朝/13·14//
对曰有政/13·14//
如有政/13·14//
有诸/13·15//
有诸/13·15//
吾党有直躬者/13·18//
行己有耻/13·20//
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南人有言曰/13·22//
邦有道/14·1//
邦有道/14·4//
有德者必有言/14·5//
有言者不必有德/14·5//
仁者必有勇/14·5//
有勇者不必仁/14·5//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14·6//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14·7//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14·7//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14·38//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14·41//
有心哉/14·41//
君子亦有穷乎/15·2//
邦有道如矢/15·7//
邦有道则仕/15·7//
有杀身以成仁/15·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15·24//
如有所誉者/15·25//
其有所试矣/15·25//
有教无类/15·39//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6·1//
周任有言曰/16·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6·1//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侍于君子有三愆/16·6//
君子有三戒/16·7//
君子有三畏/16·8//
君子有九思/16·10//
齐景公有马千驷/16·12//
子亦有异闻乎/16·13//
敏则有功/17·5//
有是言也/17·6//
古者民有三疾/17·15//
鲜有仁/17·16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7·20//
不有博弈者乎/17·21//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7·22//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2//
君子有恶乎/17·23//
有恶/17·23//
赐也亦有恶也/17·23//
殷有三人焉/18·1//
天下有道/18·6//
周有八士/18·11//
焉能为有/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