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60天的消耗战,苏军统帅部断定芬军不会进攻列宁格勒,因此决定放弃该基地。12月2日,波罗的海舰队出动舰船100艘执行撤退行动。当天,第一批苏军登船撤离,编队为9艘扫雷舰、7艘猎潜艇、4艘鱼雷艇、14艘运输船、1艘炮舰、4艘拖船。途中,2艘炮艇被水雷炸伤。
12月3日凌晨,3艘扫雷舰的扫雷具因触到水雷而报废,结果运输船“约瑟夫·斯大林”号触雷4枚,船上军火发生大爆炸,该船沉没,约4000人遇难。最终,第2支编队把剩余6000人运到苏尔萨里岛,接着这6000人又被运到喀琅施塔得港。
随后,苏军又进行了撤退行动。苏军在汉科半岛的撤退行动共运出部队2.3万人,装备26辆坦克、128门火炮、851挺机枪、15754支步枪、1735吨粮食、1000吨弹药。在撤往喀琅施塔得港过程中,苏军损失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扫雷舰、1艘运输船、1艘水文船,死亡4900余人。
芬兰参战使苏联感到很不安。因为芬军威胁着列宁格勒地区,牵制了苏军的大量兵力。在英国和美国,很多人本来同情芬兰,但后来芬兰参战使英国和美国感到十分恼火,因为两国正在想办法援助苏联。
德国对芬兰施加压力,要求它与英国断交,芬兰被迫服从了。7月底,英国轰炸了德军占领的芬兰领土佩萨莫。8月,苏联通过美国表示愿意与芬兰和谈,愿意向芬兰道歉,斯大林甚至愿意向芬兰割让领土以求芬兰退出战争。芬兰政府没有任何表态。
1941年9-10月,英国和美国先后警告芬兰不要越过旧边界线,美国更担心芬军会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线。
芬兰政府宣称不理会英美的警告,但事实上,芬军没有超过1939年的旧边界线多远。芬兰与英美两国进行的外交活动使希特勒感到不安。德国提出向芬兰提供经济援助,但芬兰必须在《反共产国际协定》上签字。芬兰代表于11月25日在该协定上签了字。
希特勒认为这是外交上的又一胜利,德国宣传部队对该协定的签定大肆宣传。苏联立即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英国向芬兰宣战。丘吉尔政府通知芬兰,除非芬兰于12月5日前退出战争,否则英国就向芬兰宣战。12月5日,芬兰没有表示,第二天,英国向芬兰宣战。
当时,决定芬兰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其元帅曼纳海姆。曼纳海姆祖籍瑞典,1867年6月4日出生在芬兰港口城市图尔库附近洛乌希萨里,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芬兰当时还属于沙俄。
在家里的7个孩子中,曼纳海姆排行老三。他的父亲是个诗人、作家,后来因经商破产,弃家到法国搞艺术去了。母亲在曼纳海姆小时候就去已经过世,好心的舅舅抚养曼纳海姆长大,使他不至于流浪街头。
1882年,15岁的曼纳海姆考入哈米纳武备学堂。1887年,他考入圣彼得堡尼古拉骑兵学校。1889-1904年,他相继在俄军驻波兰骑兵部队、彼得堡近卫团和王室马厩管理所服役,从少尉逐渐晋升为中校。
1904年,曼纳海姆被调到远东地区,参加了日俄战争。1905年,他立下战功,晋升上校。1906-1908年,他奉命赴中国东北、蒙古和中亚一带进行间谍活动。后来回到华沙,担任某骑兵团团长。
1911年,他晋升为少将。一战期间,在波兰战场上,他指挥骑兵与德军作战。战争期间,他先后出任骑兵师长、军长等职务。1917 年7月,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曼纳海姆因功晋升中将。
1917年十月革命后,曼纳海姆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辞掉一切军职,返回芬兰试图建立民主制度。1918年1月,他当选为芬兰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芬军总司令。他指挥芬军镇压了芬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12月,他就任芬兰摄政官。
1919年7月,在总统大选中,他失败了,退出政坛。1931-1939年,他就任芬兰国防委员会主席。1942年,曼纳海姆荣获元帅称号。在他的领导下,芬军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改组,并在芬苏边境修建了105公里的卡累利阿防线,即著名的“曼纳海姆防线”。
1939年起,他担任芬军最高统帅。由于具有超群的政治和战略眼光,当斯大林提出以双倍领土与芬兰交换领土时,曼纳海姆认为这远比波罗的海三国收到的斯大林的提议要温和得多。曼纳海姆立即向政府提出接受斯大林的提议。他认为从军事角度来看,芬兰单独对抗苏联是毫无价值的。但当时的芬兰国会未接受曼纳海姆的提议。
1939年11月26日,苏芬战争爆发。战争前期,在曼纳海姆的指挥下,芬军仅有2万人的正规军和十几万的游击队,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苏军伤亡几十万人。这成为二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范例。
但芬兰毕竟是个弹丸小国,无法长期进行游击战。而且苏兰只有几百万人口,装备极其落后,无力打持久战。苏军后来又组织了百万大军,1940年2月初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了准备已久的总攻,苏军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势不可挡,一举击溃了芬军。
3月8日,芬兰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部分土地。
1941年,曼纳海姆指挥芬兰军队协同德国军队对苏联作战。1942年,曼纳海姆晋升为芬兰元帅。
希特勒所信任的外国元首只有3个,曼纳海姆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元帅。
比如,1942年7月,希特勒亲赴芬兰参加曼纳海姆75岁生日晚会,可见他与曼纳海姆的关系很好。1944年,当希特勒听说芬兰开始动摇时,并未采取武力行动,他把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授予曼纳海姆,甚至还授予芬兰将军海因利西斯骑士十字勋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曼纳海姆认为德国必败。尽管他敌视共产主义,并与希特勒关系很好,但国家利益对他来讲是最重要的。芬兰不再支持德国,开始秘密与苏联和谈,但他严禁公开与苏联和谈,因为芬兰北部驻扎着大量德军。
1944年,曼纳海姆指挥芬军赶走了芬兰北部的德军。8月,他当选芬兰共和国总统。9月,芬兰退出战争。
1946年3月,曼纳海姆退休后移居海外。其著作有《曼纳海姆元帅回忆录》。1951年1月28日,84岁的曼纳海姆在瑞士洛桑逝世,葬在芬兰烈士公墓。
芬兰在1939年保持中立的决心,丝毫不亚于瑞典、挪威、荷兰和比利时。正是苏芬战争,把芬兰从中立推向德国的“怀抱”。
1940年苏芬战争结束后,苏联侵吞了芬兰大片领土。芬兰人反苏运动高涨,他们决心收复失地。
当年10月,德国驻芬兰武官向芬兰政府暗示德国必将进攻苏联。12月底,“巴巴罗萨计划”的纲要拟好了,希特勒劝说芬兰加入轴心国。
1941年5月25日,芬兰总参谋长海因里克斯将军访问德国。德军统帅部约德尔上将向海因里克斯通报了德军进攻苏联的计划。不久,两国总参谋部达成了联合军事计划。
6月3日至6日,德芬两国军方在赫尔辛基召开了一系列军事会议。6月7日,芬军敞开边境,让德军进驻芬兰北部地区。6月14日,德海军舰艇移防芬兰领海。6月15日,芬兰在拉普兰地区的驻军纳入德军指挥体系。
从6月9日起,芬军进行了秘密军事动员,芬兰各界人士争先恐后地报名。6月17日,50多万人应征入伍。至6月18日,由作战军、本土军、边防部队组成的芬兰军队总数达到65万人,其中作战军为47万人。芬兰人发誓一定要夺回苏芬战争中被苏联强占的领土。
6月20日,芬兰政府把边境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迁移。6月21日,德芬两国海军密切合作,开始在芬兰领海内布雷。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入侵苏联。希特勒在电台广播中称德意志人与芬兰结盟。但芬兰政府于上午发表声明,再次重申了中立。
6月25日,苏军轰炸芬兰的军事基地后,芬兰立即向苏联宣战。芬军武器落后但势不可挡,苏军机械化部队节节败退。芬军收复卡累利阿地区的国土后,就停滞不前了。1944年,芬兰与苏联和谈。9月4日,芬兰退出战争。
在德国对苏联进攻的特定条件下,很难想象芬兰能避免卷入大战。而芬兰的一门心思是: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