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易经》这本书,是以追溯原始,归纳终结,以探求事物的本质为主体。至于复杂的六爻,只不过是某一事物,在某一时间的象征而已。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初爻”不容易了解含义,“上爻”则容易了解。因为“初”是事物的根本,“上”是事物的末端,事物的根本隐密,了解困难,事物的末端,就明显容易了解了。“初爻”的文辞,是比喻事物的开始,迹象还不明显,由下而上,最后到了“上爻”,事物的形象,就已经完备了。至于夹杂一些象征性的事物,叙述卦的性质,用以辨明是非时,就必须加上中间的二、三、四、五爻,然后综合观察研判,才能够理解完整的含意。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噫”通常作感叹词的“啊”字解;但一说是助词的“抑”,或当抑解。《论语》“学而”中“求之与?抑与之与?”中的“抑”,在汉代的石经中就写作“意”。
抑或要归纳出存亡吉凶的概念;那么,在家里由六爻中去推求,就可以知道了。不过,智者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只要看每卦开始的“彖辞”,多半就能够了解整体的含义了。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二”与“四”爻,都是阴位,作用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二”多赞誉,“四”多恐惧;因为“二”在下卦中央,远离“五”的君位,较少牵制,容易见效,所以多赞誉;而“四”接近“五”的君位,容易冒犯得咎,必然经常在恐惧中。“柔”在本质上软弱,必须依附他人,疏远时不利;主要的功能,在避免灾难,其效用在于柔顺与中庸的原则。“三”与“五”爻,都是阳位,作用相同,但位置不同,因而“三”多凶险,“五”多功绩;因为“三”在下卦顶满,刚强过度,而且是臣下的地位,所以多凶险;“五”在上卦中央的君位,刚毅中庸,又居于领袖地位,所以多功绩;这是贵贱等级不同的关系,但果真柔弱就危险,刚强就胜任吗?也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第九章,说明研读《易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