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17905300000018

第18章 请问力明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本文的大意在说明“忍辱”。修行如果不修“忍”,很难有所成就。在经文中,有位沙门请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力,是助道的力量。要用什么方法,才是帮助我们修行最大的力量呢?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我们明心见性呢?众生就是因为无明、心境不明朗,所以不能彻见宇宙的真理。

佛回答:“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佛说“忍辱”是最有力的助道行,因为有“忍”的功夫,就能不怀旧恶,不会起惑、造业,即使遭人怨骂,身心仍然轻安自在。再者,若不以恨心加诸于人,别人也不会以怨恶加诸于你,这就是“兼加安健”。

人生是相互对待的,一个能够忍辱的人,就能时时对人柔和善顺,而别人也会对他恭敬有礼;能够宽恕、尊敬他人,就不会与人结怨,且能受人尊敬。

那么究竟要如何“忍”呢?这里举“生忍”为例。“生忍”,就是要能真正看开而安心接受世间的一切苦——包括人事是非的迫害、天灾人祸,以及身体病痛等种种的苦。学佛的人,一定要彻悟了解身体是四大假合,四大不调而生病是很平常的事,应该要安然忍耐。有的人一生病,不但自己无法忍受,还把烦恼加诸他人,对人发脾气,这就是不能忍受,因此苦上加苦。

另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人情、是非,也要看淡,他人若是以怨憎的态度对待我们,我们要逆来顺受,并且要自我反省,才能成就道业。

佛陀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的富楼那,有一次他发心要到一个偏远的国家去弘法,那个国家的人民充满邪见、恶念,非常强悍。

佛陀就问:“那个地方的人民既然很难接受正法,而且瞋恚怒盛,这样你敢去吗?如果他们不能接受你的教法,你要怎么办呢?”富楼那回答:“若是这样,我会想:他们只是不能接受而已,并没有骂我,也算不错了。”

佛又问:“若是对你破口大骂,你会怎么处理呢?”富楼那说:“我要感激他们只是骂我,并没有打我。”佛说:“如果他们出手打你呢?”富楼那回答:“我还要感激他们只是用拳脚打我,还不至于用刀、棍、杖等利器来截断我的身体,也值得感恩。”

佛再问:“如果他们用刀棍加害你、使你丧生,又该如何呢?”富楼那回答:“那我更要感激他们消除我的‘业’,如果过去生我没有和他们结下这份恶缘,也不会被他们怒骂、毒打,甚至丧生;若有这份恶缘,可以借此了断还清宿债,所以要生起忍辱之心,更需感恩他们成就了我的道业。”这就是修行人的心念,他明白因缘果报之理,时时刻刻宽恕众生,所以能发挥修行忍辱的力量。

学佛人除了被人打骂、毁辱时要忍让外,即使受人恭敬供养、欢喜赞叹,内心也要保持平淡,不起骄慢执著,这就是对众生、对境界的平等心。就像悟达国师,他因为唐懿宗赐给他沉香宝座,起了一念我慢的欢喜心,结果不小心,膝盖碰撞了一下,业障就现前了——受十世前的冤业所缠,他膝盖生了毒疮。所以在欢喜顺境之中,若不能以平常心看待,这也是心中的污垢、无明。

经中说明心垢即烦恼,心镜要擦拭干净。心中若有烦恼杂念,别人说你什么,就时时把它放在心里,想尽办法要报复,这就是心垢。心垢若能够灭除,心就如同洁白无瑕的玉一样清净,如此必能明心而彻悟一切真理。

“未有天地,逮于今日”——也就是穷过去世直到现在。我们有幸听闻了忍辱的法,即需确实思惟、实行,能够如此,心垢就能去除,擦掉了心垢,烦恼就能消除。

“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十方是宇宙无边际的世界,也是十法界。“无有不见”是指一切境界与真理,无不在心念之中显现(亦即见道)。只要心能够明朗,十方尽未来际的无边世界,都能全部显现出来。

“得一切智,可谓明矣。”此时心垢尽除,便能得一切智。“一切智”包括“一切种智、无师智”,指即使没有老师教授,自己用功修持,也能通达道理而明心见性。

这章经文强调用忍耐力来帮助我们修行,忍耐是修行最大的力量。日常之中的杂念心,就是因为不能忍而产生,我们要以忍涤净心垢,心才能清净。

所以“忍”力之大,能耐怨害、持心寂定、对境不动,不论是出世或入世,一切事业都不能没有忍。学佛人要将世间的事物、人情是非提得起、放得下,才能心无挂碍、轻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