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1792300000019

第19章 第7句话 “你怎么这么多奇怪的想法?”(1)

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爱问“为什么”。可有的父母竟然对此很反感,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多奇怪的想法?”父母这样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就会熄灭孩子纯真的思维火花。其实,对于孩子任何奇怪的言论,父母都不应该拿固有的观念去打压,要放开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它在想象的空间自由地游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人类的智力活动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不仅仅是大人物要用到想象力,中小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中都要借助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则很难理解教材中的图形和图画,写作文就会干巴巴的,就不会有形象生动的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并问他们:“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数字“0”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一小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吊环”、“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一口气说了很多——“黑眼圈”、“肚脐眼”、“围棋”、“表”、“篮球”等等,让人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这个测验不由地让人感到困惑: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在教育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中国孩子的知识基础非常扎实,但是想象力不足。想象力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认知能力,并非只有少数伟人和外国孩子所特有,但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想象力不足呢?

仔细思考后发现,年龄、学识并非是扼杀想象力的凶手,那些伟大的人物通常不仅仅是学识渊博,想象力也同样惊人。正因为他们超乎常人的想象,使他们的知识变得更加有力量。而我们的孩子却不同,在成人的“压迫”下,他们过于相信知识,结果导致想象力被束缚住了。原来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变得不会去想象了,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年龄越大越不敢想象”的问题。

在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几乎无人能与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他是一位科学巨人,在科学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然而,谁能知道,这个看起来不修边幅的犹太人,在中小学时代竟然常常被老师斥为“智力迟钝”,甚至被断言将来“一事无成”。

可是,爱因斯坦凭借自己异于常人的想象力,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科学新篇章。他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多次谈起他所体验的惊奇感。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最可贵的动力是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能够启发创造性的心理能力。他的结论是:“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现在看来,现实世界和这位伟人的设想有些偏差,在学校中,孩子的头脑被“标准答案”充斥着,大家都在追逐分数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一个孩子的周围,有太多“博学”的成人,很多时候,只要孩子问,成人就会赶快回答,生怕影响孩子“求知欲”的发展,也害怕自己答不出被孩子“看扁了”,结果孩子习惯于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懒得去思考,更不要说去想象了。

在一个幼儿园中,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上一节关于“云”的课,这位老师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孩子认识云、了解云的形成。

上课了,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着画着云的图片,然后问小朋友们:“大家看一下,老师手里的画画的是什么?”

一位小朋友说:“是波浪!”

老师启发道:“再仔细看看!”

又有小朋友说:“不是波浪,是烟!”

老师摇摇头,又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这是挂在天上的棉花糖。”

老师继续鼓励他们:“大家再仔细看看,想想,这到底是什么?”

终于有小朋友说:“是云。”

老师欣喜地夸赞:“对了,是云!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云’。”

不管老师最终是不是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只就这一段“启发式”的问答,我们看到了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心灵,被老师一点点地抹煞掉了。虽然老师在尝试用“启发”与“参与”的方式让孩子来学习,但是,孩子始终在老师和标准答案的控制下。

年幼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尤其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因为老师只希望孩子回答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只会说老师需要的标准答案了。对于不知道标准答案的孩子来说,或许一节课都不会开口提出自己的意见。

实际上,“波浪”、“烟”、“棉花糖”的回答并没有错。云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它会变成大家可以想象的任何形状。如果老师对小朋友们的回答表示一下肯定,也许会有更多的小朋友说出很多更加富有想象力的东西来。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棒,它好像是任何东西。它的本领就是那么大,因为,它是天上百变的云。”这样做的话,老师既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给孩子丰富的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老师鼓励和肯定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会随着老师的引导而越来越丰富。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十分用心,对于孩子任何奇怪的言论,他们都不会拿父母固有的观念去打压,他们会让孩子的心灵在想象的空间自由地飞翔。

这一天,瑶瑶的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瑶瑶也想帮帮忙,就拿了个小凳子靠在妈妈身边,手里还拿着个面团。

妈妈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她还时不时地告诉瑶瑶:“把面团揉一揉,然后再用擀面杖弄扁。”女儿拿着面团自得其乐地坐着家务。突然,她提了一个问题:“妈妈,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啊?”妈妈听了她的问题,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瑶瑶自己想想看。”

瑶瑶出神地望着母亲做包子的一系列的动作: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看了好一阵子,她突然说:“妈妈!妈妈!我知道星星是怎么来的了,它们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这话楞了一下,然后哈哈地大笑起来,激动地亲吻了瑶瑶一下,说道:“宝贝,你这个答案真奇特!”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他认为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长大一定很聪明。

如果父母都能如瑶瑶的父母那样,对孩子的奇思妙想有个宽松的态度,那么,孩子的想象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要知道,孩子虽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知识经验,但是,他纯真的童心是无价之宝。也正因为他很少受到固定的“答案”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所以想象力才如此丰富。

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需要父母的包容,它需要的土壤是宽容和放松。因此,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了一个父母认为很荒谬的问题,也请父母不要打断他,而允许他的“奇思妙想”。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到大人的打击,就如上述故事中瑶瑶的问题,如果换做呆板的父母,他们肯定会觉得女儿的言论有些古怪,也许会说:“你这孩子,净说疯话,星星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去玩吧!别在这捣乱!”“你就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不就知道了嘛!”

事实正是如此,成人在不知不觉地引导孩子进入一个不需要想象的世界,进入一个只需要记忆的世界,最终,孩子也变得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会重复以前人的知识与技能,不再有能力突破和创造。所以,请给孩子的“胡思乱想”一片空间,让他自由自在地想象。

既然想象力如此重要,那么,父母在生活中,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呢?

第一,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自然。

现在的孩子是孤单的一代,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机会经常接触大自然,只能与高楼为伴,与电视为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接触的东西少,自然头脑中表象的积累就少,而表象正是想象的资源。因此,父母要多带着孩子接触社会和自然,可以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观各种公益活动,走亲访友等,这些都可以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这就相当于为想象寻找素材,是锻炼孩子想象力不可缺少的。

第二,要提高孩子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想象以形象形式为主,离不开语言材料。因此,父母有必要帮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积累。比如,当孩子看到好的文学名句、名段,要让他把它们摘抄在本子上,利用休闲时间翻阅。时间长了,就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孩子可以放开想象的翅膀,飞向广阔的天地。不论是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书法,还是天文、地理、生物、化学、航模、电脑,每一种兴趣小组的活动,都需要孩子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

第四,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

当孩子还小时候,大都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会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父母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遇到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用笔记录下来,不断修改。时间一长,孩子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子小贴士:

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将会使他受益终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能帮孩子从书本、音乐以及其他所有的艺术中获得更多的东西。也许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会不会过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回不到现实生活中呢?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孩子清楚地知道如何区分幻想与现实。他的这种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古板的头脑,束缚住孩子的成长和智力的发展。当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给他讲鬼怪类故事,以免他受惊吓。

别用“标准答案”束缚孩子

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脑用来处理语言、逻辑、数学、次序等学术类活动;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幻想等创造性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右脑的开发,而开发右脑,主要就是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正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促使人想尽办法去实现想象中的事物。生活中的每一项创造发明,都是人们受到某种启发或看到某种现象,从而产生想象,在大脑里构建蓝图,然后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尝试实现的。

很多人都会惊叹于发明家的想象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只不过,有的被父母注意到了,而更多地却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斥责了。

在某学校的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有的孩子就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令人感到惊喜,多么出色的想象啊!

可是,这个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号,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跟标准答案不符。等这个孩子拿着考卷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看到他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感到很恼火。她说道:“考试不正经答题,偏要玩花样,我就奇怪了,你怎么这么多奇怪的想法?”

母亲的话让这个孩子很伤心,他看着打着“×”的考题,感到非常迷惑:雪化了,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这有什么错吗?

也许老师会说,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孩子对于物理常识的掌握,雪化了当然就是水,虽然这个孩子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诗意,但是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只能给他判错。一个和标准答案不符的理由,扑灭了一个孩子想象的火焰。母亲的话,更像是一把尖刀,刺伤了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心灵。

有时候,老师也感到非常无奈,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其实我们也没有办法,毕竟分数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个前提下,我也曾试图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结果却不很理想,因为阅卷的时候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改变它。”

相信人们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苦衷,就拿父母来说,自己不也有一个充满想象的童年?最后不还是被一次次的考试束缚住了手脚?这是现在学校教育的现状,我们不能过多地抱怨,只有在家庭中珍惜孩子的每一次美好新奇的想象,才是每个父母应该去做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懂得这一点的父母并不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举了一个实例:

一位母亲,由于儿子把她的金表拆卸坏了,盛怒之下把孩子痛打了一顿。陶先生对她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等那位母亲平静下来,陶先生建议这位母亲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将金表送到金表店,请求修表匠的同意,让你和孩子站在一旁看他如何修表,这样钟表店就成了课堂,修理费就成了学费……”

在教育家的眼里,孩子的想象力是最珍贵的东西,起码,它比一块金表更加珍贵。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想象力的保护和开发。美国在《公民权法》中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第一,玩的权利;第二,问为什么的权利。据说,这一规定与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精神赔偿案有关。

1968年的一天,美国的一位3岁女孩指着一个礼品盒上的“OPEN”标签对她妈妈说,她认识第一个字母“O”。妈妈听后感到很吃惊,忙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女孩说,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

这位妈妈表扬了女儿,没想到,之后她却一纸诉状将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的权利。

她觉得,女儿在认识“O”之前,还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等等圆形的东西。但是,自从幼儿园老师教她认识了字母之后,孩子就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并进行精神赔偿。

此案在法院开庭时,这位妈妈作了如下辩护:“我曾在一个公园里见到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放在较大的水塘里;另一只完好无损,放在很小的水塘里。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剪去左边翅膀的因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而无法飞行;在小水塘里的因没有足够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呆在水里。现在,我女儿就犹如一只幼儿园的天鹅:他们剪掉了她一只想象的翅膀,过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陪审团的全体成员都被感动了。幼儿园败诉!

在中国父母看来,这个例子也许有些极端,但是它说明,在一些父母的眼中,孩子的想象力是最珍贵的东西,任何人没有权力剥夺孩子想象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