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794200000019

第19章 孩子的学习同样需要激励(3)

11岁的马峻收到了爸爸送的新礼物——一辆玩具车。

哪知道才玩了不到一天,妈妈就发现马峻把玩具车拆散了,零件堆得四处都是,妈妈刚想发火,马峻爸爸却拦住了她,说道:“书上说过,凡是儿童产生爱好并主动要干的事,十有八九准会胜利。你看,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小时候不是也乱拆乱卸的?咱儿子好动是好事,表明他正动脑筋呢!”

之后,爸爸又给马峻买了不少玩具手枪、军舰模型、飞机模型等等。果然,这些玩具都在玩过不久后就被马峻拆散了,孩子对动手拆卸的兴趣越来越大。最近,爸爸发现孩子在拆过后又开始重新组装,这组装也不是按照原样,而是遂了他的心愿,他想怎么装就怎么装。

不久后,马峻报名参加了市里的科技竞赛,竟拿到了绘画、自然科学、科技制作三个第一。而且,他制作的太空光速公路还获得了省科技竞赛的二等奖。

【教育启示】

马峻的父亲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并帮助孩子发展了这个兴趣,使之变成一项爱好。孩子在父亲的支持下对自己的爱好始终热情高涨,这才使得他最终取得优秀成绩。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父母则是能发掘孩子兴趣的最好老师。而从兴趣到爱好是一个过程,孩子要先产生兴趣,父母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培养,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发掘出自己的爱好。

有了爱好的孩子,他的注意力、观察力及思考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增强,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父母引导孩子发掘自己的爱好也是对他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激励。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发掘自己的爱好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关注孩子提的问题

孩子总是在问“为什么”,而有时候,孩子的爱好也往往会在这些问题里隐藏。比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他小时候就很喜欢问“为什么”,他的母亲充分肯定了他敢于问“为什么”的精神,并加以指导培养,终于使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父母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耐心启发、解答,并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父母要从孩子的发问中,仔细揣摩,总结出孩子的兴趣方向,进而发现孩子的爱好,并通过恰当方式的引导,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

建议二、不要忽视孩子的兴趣

父母要承认孩子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权利,对于孩子好的健康的兴趣不要忽视,更不要横加干涉,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乔南自小就喜欢打篮球,进入初中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可爸爸却十分反对他玩篮球,说是怕影响他的学习。

这一天,乔南准备说服爸爸,希望爸爸同意他让他走自己的路。但爸爸却很顽固,不论怎么说,就是不想让乔南继续玩篮球。

乔南很委屈,他甩了书本对爸爸嚷道:“你怎么就知道让我死读书?我的学习又不差,再说成功的路除了读书考学就没别的了吗?学校的篮球队一周就周末两次训练,总共也不过3个小时而已。就当成我学累了休息一下都不行吗?”

“不行!”爸爸一瞪眼,“一周3个小时,那一学期下来得多少时间?”

乔南还是有点不甘心,他想了想,决定最后再搏一下。

于是乔南摘下眼镜,对爸爸说:“你看,我的近视眼就是总看书不锻炼的结果。上初中以后我已经没有了玩耍的时间,只剩打篮球这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了。再说,现在人家都要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你难道想让我变成病秧子样的书呆子吗?那样就铁定没学校愿意要了。”

爸爸听后沉默了一段时间,最后,终于开口了:“好吧!参加学校的训练可以,但除了训练就不要再玩儿了,抓紧时间学习!”

“好。”乔南见爸爸已经松口,连忙答应。

尽管和爸爸有过不愉快,但乔南现在还是很高兴的,他认为,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自己的这个爱好也要一直坚持下去。

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是好的,但也不应该无视孩子的兴趣,就如乔南所说,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可见,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并能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将兴趣发展为积极向上的爱好。

建议三、细心发现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显现,父母应该多多留心。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进而鼓励孩子确定自己的爱好并为之努力。父母同时也要避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的兴趣得到自由的发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从小爱好文学,一直悄悄地学习写诗歌。进入学校的雨果对于写作的兴趣更是只增无减,甚至笔耕不辍。而当时的社会对舞文弄墨的人都有些轻视,老师自然也十分不喜欢雨果。为了阻止雨果的创作,老师便用大量的数学习题来强迫他停笔。

雨果的母亲长期细心观察孩子,她看到孩子对诗歌创作异乎寻常的热情和一直都萌动着的天生的创作灵感,于是彻底抛弃了世俗观念,干脆从学校带回了雨果。从那以后,母亲处处帮助雨果留心诗题,帮儿子捕捉灵感。在母亲的支持下,雨果的创作激情勃发,文思泉涌。

一代文豪的诞生,他的母亲功不可没。

雨果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肯定了孩子的兴趣,对雨果的兴趣加以支持鼓励,才让孩子的爱好被引导出来,并让孩子的这一爱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父母对孩子的兴趣表达出肯定的态度,对孩子的兴趣倾向给予支持,并加以适当的指引,便能激发出孩子的爱好,激发出孩子对这个爱好的最大热情。

建议四、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活动

父母要创造与孩子一起活动的环境和机会。在与孩子共同活动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细心观察,逐渐了解孩子的行为特征,进而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尽早发现孩子兴趣的苗头。

父母与孩子一起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孩子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又增进了亲子关系,使父母和孩子更容易沟通交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指导又能让孩子不断探索,从而发掘出自己的爱好。

建议五、重视孩子的劳动成果

孩子自己动手完成的劳动成果,父母要重视起来,也许在这其中就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父母不要用成人的苛刻的评判标准来评价孩子的劳动成果是好是坏,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7岁的天浩喜欢画画,他的小房间里堆满了他的“大作”。

北京奥运会期间,天浩对5个福娃很感兴趣,于是自己也画了一幅“五福娃”。他兴冲冲地把画拿给爸爸看,哪知道爸爸只看了一眼就说:“你画得这是什么?一点也不像!”

天浩一愣,脸上的表情沮丧了许多。

爸爸继续又说:“还有你房间里画的那些,又占地方又乱,扔了吧!你怎么不多读读书?”

天浩听得眼泪都下来了,哭着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从此以后,天浩再也没有画过画。

天浩的父亲错过了一个发现孩子兴趣的好时机,更是错过了引导孩子继续挖掘自己爱好的好机会。父母对于孩子的一些劳动成果,要善于观察,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对其不屑一顾只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孩子丧失对兴趣的热情,更为严重的是还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教育箴言】

孩子小时候所培养的兴趣往往可以成为他一生事业发展的基础。而由兴趣引导出的爱好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将有效促进孩子未来的事业发展。所以,父母应当多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引导,让孩子的爱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27.鼓励孩子敢于大胆质疑

法国教育理论家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大胆质疑,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到知识。质疑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激励孩子的成长。

【经典事例】

法国著名科学家伊伦·约里奥·居里小时侯很淘气,但她却十分喜欢探索。

有一次,物理学家朗之万上课的时候出了一道题: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然后把溢出来的水放进另一个缸子里,结果却发现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比金鱼的小,为什么?

所有的孩子都议论纷纷,但伊伦并没有参与讨论,她在想浮力定律——浸在水中的物体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应当与物体体积相等。为什么这条金鱼就例外呢?可是大物理学家朗之万会有错吗?

伊伦回到家后向母亲居里夫人询问这件怪事,母亲笑笑对她说:“你自己动手试一下就知道了。”伊伦一定要弄个究竟,她找来缸子和金鱼,经过试验后发现,溢出的水的体积和金鱼的体积竟然一样。难道真的是朗之万错了吗?

第二天上课,伊伦就告诉朗之万,说她怀疑他昨天那个结论不对,并详细描述了她自己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朗之万听完,赞赏地笑了:“伊伦,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这的确是一个小谎言,你的怀疑是正确的。所以,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你只能相信事实。”

【教育启示】

故事中朗之万的做法旨在告诉孩子,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没有疑问就没有探索,不是所有权威都是真理。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创造发明与发现都源于发现者对周围事物或者现象的质疑。比如,牛顿质疑“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梅尔道克质疑“煤是否能在水里燃烧”而发现了煤气,等等。

所以,父母应该像居里夫人那样,重视对孩子“大胆怀疑”这个习惯的培养,因为,在怀疑基础上掌握的知识,在思考之后获得的知识,一定会印象深刻、受用终身。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进步与成长。

那么,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父母该怎样做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唤醒孩子的质疑意识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很多时候,孩子却不会主动去发问。他大都会按照书本、老师还有父母所讲的,直接照搬去做,而照搬的结果,往往也不全是正确的。长此以往,孩子将会变成死板的“复读机”而没有进步。

所以,父母应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能自己主动发问。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孩子不要盲从于书本、老师和父母,要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随声附和,通过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来唤醒孩子的质疑意识,培养他的怀疑精神。

建议二、肯定孩子的质疑态度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怀疑的时候,父母往往会有类似“自己不会去看啊”之类的回答,甚至有的父母还会说:“你怎么连这个都问?真笨!”这些话语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提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这位父亲的做法也许能给父母一些启发。

小佳上小学1年级,这天晚上,他拿着语文课本从房间里走出来,对爸爸说:“爸爸,我觉得书上有一个字写错了。”

“是吗?哪个字?让爸爸看看。”

“就是这个,”小佳指着课文里一个“他”字对爸爸说,“这个字不对。”

“为什么不对呢?”

“因为‘他’指的是一粒种子,种子又不是人,应该用‘它’才对。”小佳一边说一边用笔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它”字。

爸爸接过课本,仔细看了看,然后对小佳说:“你的怀疑很有道理,在正常情况下,植物、动物的确应该用‘它’。不过,在《一粒种子》这篇课文里,作者是把种子当成一个小朋友去写的,这是童话里常用的写法,所以用了‘他’,明白了吗?”

“噢,在课文里这粒种子就是个小朋友,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才用了‘他’对吗?”

“对!小佳真聪明!”

小佳父亲的做法很明智,他先是肯定了孩子的怀疑态度,接着又给孩子讲明白了道理,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因此,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是古怪还是幼稚,父母都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否定和回避,而是要对孩子这种怀疑的态度给予鼓励与表扬,同时还要尽量给孩子解答疑问,让他获得成长。

建议三、不要打击孩子怀疑的积极性

如果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怀疑,父母要珍惜他的这种怀疑精神,不要置之不理,不要讽刺打击,也不要横加干涉,而是要用赞扬与赏识的态度,鼓励孩子多加思考,或是与孩子一起研究,让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

8岁的晓雯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蚯蚓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被切成两断也能继续活下去,并可能分别再生长出完整的蚯蚓。

晓雯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她挖来两条蚯蚓,切成两段,放在窗台上养了起来。

但是,妈妈发现后却很生气,她骂道:“不好好看书,居然玩虫子?多恶心啊!”

晓雯委屈地说:“我是在做试验。”

“什么试验!”妈妈一边说一边把窗台上用来装蚯蚓的小罐子顺手扔出了窗外,“你给我好好看书!别光想着玩儿!”

晓雯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位母亲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责骂女儿,既伤了女儿的自尊,又在无形中浇灭了孩子怀疑精神的火种,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父母应该珍惜孩子的怀疑精神,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让他大胆怀疑。

建议四、让孩子有“资本”质疑

质疑都要有根据,而孩子所掌握的各种知识便是他质疑的“资本”。因此,父母应该多注意孩子知识的积累,让孩子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激发孩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孩子的质疑态度才能更端正。

上初中1年级的严凡,自小就喜欢“怀疑”事物。父母给他买了大量的书籍,而严凡也是各方面都涉足,掌握了大量的课内课外知识。

一天,严凡拿回来自然考试卷,上面有一道大题被扣除了分数。父亲问严凡这道题的错误原因,他却说:“我怀疑这道题出的有问题,老师不该判我错。”

“哦?为什么?”

“因为根据我看的资料,再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这道题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老师给的答案只是说了一个方面,并不完全。“

“那你跟老师说了吗?“

“说了,老师说他回去查一下资料,然后再做确认。但这道题的分数他是不可能还给我了。”

父亲笑笑说:“其实,你和老师谁对谁错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敢于怀疑,而且又和老师有了交流沟通,这样很好。”

正是因为严凡有大量的知识做底子,他才能在考试卷子上发现疑问,而父亲对他的鼓励同时又能激发孩子继续发扬这种质疑精神。掌握大量的知识,不但能让孩子有“资本”去质疑,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得更多,思考得更多,从而成长得更快。

建议五、告诫孩子不要无端怀疑

父母需要知道,对事物提出怀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的,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无端的猜测或随便的怀疑。

因此,父母要适时引导孩子,让他的思想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提醒孩子,对事物的怀疑要有根据,任何有意义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认真研究,否则就会很难产生新思考和新发现,创新精神也无从谈起。

【教育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