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子文全传
1796900000042

第42章 巨子何去何从?树倒身首异乡(7)

有关宋家的财富,一位美国记者披露,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总积蓄已超过30亿美元。大英百科全书称宋子文为“世界首富”。

1950年初,宋子文和张乐怡刚刚在曼哈顿公园大街1133号的一幢公寓住下来,就接到蒋介石请宋子文到台湾的紧急邀请。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写道:

“这很像从意大利黑手党分子发来的一封要他回索伦托(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南边的一个海港)的邀请信。或者回去看看那不勒斯就死去。”

宋子文表示无意回台,但是蒋介石坚持要他到台湾,并且扬言,如果他不来“就任政府的正式职务”,就要把他开除出国民党的核心集团。宋子文再次拒绝了。

宋子文之所以不愿到台湾去,其原因主要是两条:

其一,宋子文对蒋介石的台湾“政府”已经丧失了信心。在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初那一段时间里,在美国几乎没有人认为蒋介石能在台湾呆上一年以上。认为蒋介石必定失败的舆论空气很浓厚。英国尽管在同国民党政府断交和支持恢复新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问题上采取暖昧态度,没有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于1950年1月承认了新中国。美国国务院通知它的外交人员准备台湾落到共产党人手中,说美国不会向蒋介石提供军事援助或建议。结果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激烈的辩论。麦卡锡参议员带头指责国务院里充满了共产党人。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宋子文多次向蒋介石派往美国的外交人员表示出对台湾政权丧失信心的心境。

其二,宋子文同蒋介石集团中的许多人都有矛盾。当时《纽约时报》曾作了如下报道:

“国民党说,宋子文这位世界上首富之一,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回到受共产党威胁的小岛。这个岛屿是蒋委员长从他原有的亿万人口大国所剩下的全部地盘,就只是这块避难所。”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年轻生命的爱情遭到了风雨的残害,悔不当时。图为广东省政府成立时,宋子文(左一)与孙科(左五)等人的合影。宋子文是在南京政府迁往广州前离开中国的。当时,有人提出要宋子文把他的巨额财富的一部分捐献给国民党事业的动议。据说,他的财产分散在法国、南北美洲、南非以及这条线的一些银行里。

迄今,如此间公众所知,他没有理睬这些请求,匆匆离开广州。

蒋介石邀请宋子文去台湾,一是考虑到他同美国的特殊联系,二是想从这位世界巨富腰包中捞些资助,三是蒋宋之间虽有矛盾,但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上毕竟是一致的。

宋子文精于政坛之道,他是不愿在这个时候冒风险的。他有他的计划。

后来,国民党还以中央党部的名义屡屡催促在美国当寓公的宋子文赴台湾,但也被宋子文拒绝。1952年10月,在国民党“七大”期间,部分代表提出了“党内重大整肃案”,并在次年得到蒋介石的圈定批准。在该案列出的开除国民党党籍者的名单上,宋子文位居第二,仅仅排在孔祥熙的后面。

在美国,宋子文把他的大部分精力用于经营他那日益扩大的金融帝国。但是他的确在金钱上支持“院外援华集团”,因为这样做是符合他的利益的。“院外援华集团”可以在许多方面起作用。

宋子文在曼哈顿住了一段时间。不久,离开曼哈顿,在长岛购买一套豪华的住宅。他用别人替他挑选的画装饰自己的住宅。他承认,那些人在艺术上比他懂行。他还收藏大量的中国青铜器皿,他说这些青铜器也是别人替他选择的。他的宅邸戒备森严,并安装了复杂的警报系统。

在美国的华人中间,有这样的街谈巷议,说宋子文在长岛家里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宋子文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因为他是在美国的最有势力的中国实业界巨头,不少“坏人”靠他生活,一个被美国中央情报局雇为分析人员的中国学者向外披露:“这倒不是说宋子文本人是个危险的人。而是说,只要他轻轻说一句话,对中国人的堂社、辛迪加、中国银行以及一些其他叫不上名的恐怖组织的对象,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宋子文狂热地大做石油股票、农矿产品期货和新技术的交易。他正在赢得“世界上最富的人”的名声。

在华盛顿,在哈里曼的桑兹角的别墅,宋子文不时拜访艾夫里尔·哈里曼,跟他谈论中苏争端,试探华盛顿的消息。至于亨利·卢斯,虽然他们有时有书信来往或互致热情的邀请,但他们均未践约。有人说这是因为卢斯夫妇与宋美龄关系密切,因此很难和宋子文会见。宋子文的真正的朋友是他结识的新加坡、香港、东京和伦敦的有势力的财界人士,以及他控制的银行的董事。

随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崩溃,随着岁月的流失,那些揭露宋子文中饱私囊的国民党的元老派们,再也没有能力攻击他了,而且一个个走向历史的终点。战后,戴笠乘坐飞机摔死在山腰,死因成为谜团。有人说死于大雾迷空,触山坠落,也有人说机上暗藏炸药,有人谋害。陈果夫、陈立夫是宋子文的政敌,陈果夫1948年12月,就迁居台湾台中,1950年担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1年春迁居台北,同年8月25日离世,只活了59岁。陈立夫1949年12月由四川去台湾,1950年8月离台湾去欧洲,后去美国。1968年他又返台湾,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等职。他声称再不涉足政坛,与宋子文的冲突早已不复存在了。

宋子文在美国深居简出,社会交往日益缩小。当然他也有几次活动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

第一次是他派其驻港代表秘密参加杜月笙的“祭奠”活动。杜月笙1949年4月去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在临死前,他当着为其祷告的牧师的面,哀呼了几遍“耶稣救我”、“耶稣救我”,充满着空虚、绝望之情。在杜月笙死后,宋子文除了致唁电外,另嘱香港广东银行代订祭菜全席,送到灵堂,由他的驻港秘书代祭。

势力剥夺了一个人的幸福,从此忧伤飘来。第二次是1958年宋子文返回香港。这一举动再次引起海内外舆论界的广泛关注。12月11日居住海外长达9年的宋子文突然返港。12月18日中午,宋子文在余东璇私邸,以一顿简单的西餐,招待香港20多位记者。

宋子文事先发了请帖,并请一位和新闻界熟悉的亲信分别打电话通知,计划得比较周到。他还请到了三位亲信,专门负责招呼客人。

参加招待会的记者报道说:“宋显得苍老而瘦削,发已半白,但精神仍健旺,他这副模样和神态,如果不事先知道他是宋子文,至少得定睛端详,仔细忖量,方能认出。他说,现在的体重已较前减轻20磅。”

“一个同业说,我们新闻界这次失败了,因为宋子文到了香港后,我们还不知道。另一个同业说,大概因为宋子文先生瘦了,所以没有被认出来。”

席间,记者们一一提问,宋子文都不作正面答复。

他时而反问道:“你的意见如何呢?”

时而又说:“这是所谓Leading Question,很难答复!”

他说:“我对这方面没有注意!”

还说:“照你的想法,我该怎样?”

继而回答:“等我将来有了研究再奉告!”

不过,在一位记者单独访问宋子文时,他做了些答复。

记者问:“在美国当然和蒋夫人见面了?”

宋子文回答:“是的!”

记者又问:“她在明年元旦前不会回台北罢?”

宋子文说:“她在美国有很多朋友,也有很多事要做,短期内不会离开美国的。”

记者又提出一个众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你几时去台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