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独特的个性魅力——语言性格的使然
一般来说,可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往往都具有鲜明的特征。领导者讲话同样如此,那些受听众欢迎的发言,或以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充沛见长;或旁征博引、知识广博;或逻辑严谨、析理透彻等等。
我们或许见过这样的发言:一些领导者站在台上虽然也是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感情丰富,有时还插入一些令人捧腹的俏皮话,但却激不起听众的共鸣,听众既不动心,也不动情。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演讲只有客观内容的表述,而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感受,即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知识结构,都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对事物的认识都有独特的感受。个性化是一切文学艺术活动的生命,演讲同样受个性化特点的制约。无论是在正式的演讲,还是在人生中所经历的无数次较正式的讲话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都要从观点、语言、感情、动作上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来。
鲜明的个性首先表现在,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观点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老是重复别人的观点、感受,结果只能是抹杀自己的个性。领导讲话要显示个性,就要敢于向听众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怀、敞开心扉。由于每个人对事物认识和看法上的区别,体现在情感上也就各种各样,而作为情感外在表现的动作更是千差万别,只有真实地展现,才是真正的自我。领导讲话的语言风格也因个人知识、性格等的不同而不同,或犀利辛辣,或幽默风趣,或热情奔放,或委婉含蓄。个性越鲜明,就越能激起听众思想感情的波浪。
直接与机智是朱镕基总理一贯的语言风格。这个彰显个性的语言风格,不仅令人肃然起敬,也令听众赞叹不已。
有一次,朱镕基总理在东京接受了有日本民众参加的电视采访,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毫无保留地接触日本民众。在这次访谈中,从战争问题、台湾问题到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人民币走势问题等,60多分钟的时间里,日本民众高密度地提出了30多个问题,很踊跃,也更加直接。朱镕基总理风格不变,也答得直接,答得机智,今日本许多民众对这位大国总理产生了无限敬意。一位观众问:“我们很多日本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朱镕基总理回答说:“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您的逻辑是错误的。历史是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不是贵国人民,无论多少,认为没有发生就没有发生。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任何掩耳盗铃的企图都是徒然的。如果我说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日本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后裔,日本民族起源于我国过去秦王朝一个方士携3000童男童女东海寻访仙山的事件,我想贵国政府、贵国人民,和您本人也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当然,我作为中国总理,也觉得这件事情不能接受,因为在心理上我不能容忍中华民族的后裔数典忘祖。”
一位观众问:“中国台湾人民都不想回归中国,为何你们霸权欺压?”朱镕基总理回答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感觉回答起来很容易。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前有位母亲含辛茹苦大半辈子,总算将自己的子女养育成人,她感到很欣慰,感觉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于是对子女说,‘来,回到母亲怀抱来,给妈妈捶捶背。’然而这个不肖之子,却吃惯了软饭,有奶就是娘,回头就不认这位曾经养育过他而令已经骨瘦如柴的母亲,反而对着星星和太阳大喊妈妈,想喝可乐,想要烧饼,此时母亲应该如何?回答当然是给他一巴掌。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和限度,中国台湾问题就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争吵,别人无权干涉。”
我们讲领导讲话要有个性,并用个性去感染和征服听众。朱镕基总理的讲话无疑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语言上的魅力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形式,甚至很大程度人们总是从领导者的语言上来分析他的性格以及可信度。拥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可以令听者印象深刻,从而对他所领导的团队、企业甚至国家留下独特的记忆。但个性不代表可以满嘴胡说八道。就好像赫鲁晓夫经常在国际场合不顾实际的胡言乱语,但实际情况却达不到自己所说的效果。这种人,就被人调侃为“IBM”,即“internationalbigmouse”。所以说,领导者不仅要有独特的语言个性,更要使这种个性以正面的形象展示出来,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第5节淡然的微笑——最好的气氛调剂品
当所有的听众面对一张笑脸在向自己讲话时,无疑会在心中首先产生一种亲近感,除非背景极其复杂,而决不会去仔细揣摩,反复研究。这轻而易举的一笑,立即就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接近了许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
大多数领导者平时总喜欢面带微笑,这种肢体语言表达的是:“我是朋友彼此依赖。”(当然,由于性格的差异或其他原因,是否用微笑表达亲近也有例外:有的领导者却总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比如夏尔、戴高乐)尼采认为,由于发笑是使人们能够容忍生活磨难的一种途径,所以人们才笑。我们的生活需要笑容,我们的工作也需要笑容,前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后者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希望。当你在会议上、汇报中或与下属谈心时,用自己亲善和蔼的笑容向对方暗示或者传递一个细小的意向,当对方立刻心领神会之际,一定会从内心中发出满意的笑容。
但是,仅仅注意到笑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当做到两点:一是要真笑,而不是假笑;二是把握好笑的时机和方式。
就第一点而言,笑有真有假,真笑几乎不受控制,而假笑则是一种装出来的表情。有研究表明:真笑的第一个表情特征是嘴唇迅速咧开,第二个特征是在笑达到高潮以后,紧接着短暂而迅速地眨一下眼睛。那些“来得快、去得快”的笑,并不容易引起对方的满足,因而也是不成功的运用。所以如果不是真的从心里往外压抑不住的高兴就不要笑,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愁眉苦脸地工作,就好像全世界的重量都压在你的肩膀上似的。应该准确地说,如果你不是由衷地感到满足,就不要喜形于色。领导者也应该在笑之前想想这一点,否则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绝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第二个问题更为重要。笑的时机要恰当,要注意选择笑的时。机、场合、话题。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就不能笑。讲到欢庆的事,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应有笑;但在谈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和损失时,或讲到企业面对经营困难时,就显得很不恰当。
其次,要掌握笑的分寸。在讲话中,笑容主要是根据与听众的关系,讲话的内容以及讲话者的性格、习惯等自然体现出来的。笑的方式很多,可取的有微笑、轻笑、大笑等。微笑是一种不露齿的笑容;轻笑表现为上齿露出,嘴已微微张开;大笑则表现为嘴已张成弧形,上下牙齿都可看见。
领导者在当众讲话时,一般要以微笑作为基调,微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可控性的笑容,它使人觉得和蔼、可亲、文明,是仪表的一个构成要素。微笑时面部肌肉容易控制,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笑容。笑的时候应该自然大方,得体适度。那种咧嘴脱牙的笑,嘻嘻逢迎的笑,挤眉弄眼的笑,忸忸怩怩的笑,都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不良的印象。因此,笑容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高文化情操的修养,使笑容反映出美好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感染对方,产生呼应。嘲笑,冷笑,幸灾乐祸的笑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微笑是通过不出声的笑来传递信息的。微笑作为一种表情,不仅是形象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反映。因而领导者要善于使用微笑,就要注意微笑的主要功能:微笑能强化人有声语言沟通的功能,增强交际效果;微笑还能与其他体态语相结合,代替有声语言的沟通,只要微笑就可以表明你的讲话还没有结束,同样会使听众感到热情、有礼。在讲话中,遇到不易接受的建议,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不会让提建议者感到难堪。这一点也能体现出领导当众讲话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