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当众讲话除了具有当众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下发指令、处理问题等目的外,本身也是一个被了解、被监督、被检验、被评判的过程,那么,听众检验、评判什么?当然不只是你的形象,也有自身的感官的感受回应,你的交流是否含有真情?传达信息是否明白精准?下发指令是否激昂振奋?处理问题是否警策喻人?这些方面都是对你的检验和评判内容。领导讲话虽然不是诗歌朗诵,也不是美学讲座,但你的讲话缺少文采、无趣、无可欣赏处,你的讲话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
§§§第1节语言的征服力——注重说话逻辑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讲话水平高的领导者讲话来的都很有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使得交流更加的顺畅,也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体现了说话者对事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某种意义上,是“专业”的表现。
讲话必须遵循逻辑要求,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由于讲话者、听话者在原因、目的、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和错综复杂,有时又必须极巧妙地应用逻辑规律来满足说话交流的实际需要。
春秋战国之初,诸侯由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都来朝贡,大国也来结好,进贡的使臣,路上不断。其中只说一人,这就是齐国上大夫晏婴,字平仲,奉齐景公命令,出使楚国王对群臣说:“晏平仲身不满五尺,而贤名传遍诸侯。当今海内各国,只有我们楚国最强盛,我想要羞辱晏婴,用来显示楚国的威风,各位爱卿有什么妙计?”太宰薳启疆密奏说:“宴平仲善于应对,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我们多设些几个局某羞辱他。”灵王很赞同。薳启疆连夜派人,在郢城东门旁边,另外开凿一个小洞,正好五尺高,吩咐守门军士说:“等齐国使臣到达时,要把城门关闭好,叫他从洞中进城。”不多时,晏婴身穿破皮衣,乘着轻车瘦马来到东门,看到城门不开,就停车不动,让车夫叫门。把门人指着洞告诉他说:“大夫从这个洞出入,宽敞有余,何必要开城门?”晏婴说:“这是狗门,是让狗出入的,是狗国专用的门,难道我出使的是狗国吗?”楚国使者把他的话飞报给灵王,灵王说:“我要戏弄他,反而被他戏弄了。”于是命令打开东门,迎接晏婴进城。
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在回答问题时讲的道理环环相扣,有理有据,让对方不得不低头蛰服,而晏子讲话就运用了因果判断等等的逻辑技巧。所以说,在说话时,无论是人家的善意提问还是恶言中伤,都必须掌握话语的逻辑性。这好比在打一场战役,无论对手是如何强大,首先必须自稳阵脚。在回答时就应该在脑海里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回答和解释。若是连自己都理不清头绪,又如何做到对答如流,甚至反唇相讥呢?
另外,带有严谨的逻辑性语言,是证明自身能力的最佳方式。这不仅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更能令人对你刮目相看。语言具有逻辑性,说明你自身十分精明,能够掌控全局,对方自然不敢小觑。
在我们现在的职场社会,这一点更不可或缺。说话毫无逻辑可言的领导者,不但会混淆自己所表达的意见,也会让听者觉得你的能力不足,甚至糊涂的印象。一个连问题都想不透彻的人,又如何领导大家去面对更为复杂和残酷的职场竞争呢?
§§§第2节征服听者的语言——善用技巧的说话
领导做当众讲话要获得听众的喝彩语言运用的不精彩缺少美感是做不到的,如果领导讲话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则会增添这些色彩。排比运用排比可使语意表达层次清晰、语势强劲、节奏鲜明、语意畅达。
这种修辞手法一般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语句排列而成,用以表达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事物,以增强语势,增强节奏感和旋律美,加强语言的力度。
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8月28日美国华盛顿黑人集会上发表了一场精彩的演说,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一百年前,一位美国伟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现在我们站在他纪念像投下的影子里,这重要的文献为千千万万在非正义烈焰中煎熬的黑奴点起了一座伟大的希望灯塔。这文献有如结束囚室中漫漫长夜的一束欢乐的曙光……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不得不面对黑人依然没有自由这一可悲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地套着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枷锁;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物质富裕的汪洋大海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贫乏的孤岛之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里艰难挣扎,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放逐。所以,我们今天到这里来,揭露这骇人听闻的事实……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就是我们带回南方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大山凿成希望的磐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将我国种族不和的喧嚣变为一曲友爱的乐章。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奋斗,一同入狱,一同为争取自由而斗争,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将得到自由。”
在马丁·路德·金这几段演讲词中,第二段以“一百年后的今天”领起的排比句,从黑人没有自由,受着种族隔离和歧视,过着贫乏的生活乃至受虐待遭驱逐的政治、经济、人生、法律待遇等方面集中地揭露了黑人悲惨严酷的生活现状,给人以心灵的震颤;最后一段以“怀着这个信念”领起的排比句,表述了所要进行的不懈努力、斗争原则和奋斗目标。文中排比句式的运用,如江河奔腾,气势磅礴,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演讲者的思想和感情,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修辞效果。
据说有个人十分贪杯,甚至有时在一些交际场合上也喝得酩酊大醉。朋友们都很痛心,一再劝他不要滥饮,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设一条妙计,吓唬他一下,也许能吓住他。
一天,当他大醉大吐之后,同事们弄来一块猪肝,沾些污物,给他看过,说:“人有五脏才能活命,现在你喝酒无度,吐出一脏,只有四脏了,生命已经十分危险,现在我们把你送到医院去,能不能活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哪知这人醉了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疯:“唐三藏都能上西天取经,何况我还有四脏呢?”
酒鬼运用谐言,把“藏”与“脏”牵扯到一起,令朋友们无可奈何,充分显示了这酒鬼的机智。这个洒鬼可能不是领导他说的话也不是领导讲话,但这种语言技巧的运用却是领导者当众讲话时,需要学习的。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如欲说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举出例证反其问之,它远比正面辩驳要有更大的说服力。
有一次,拿破仑对他的秘书说:“布里昂,你知道吗?你也将永垂不朽了。”
布里昂开始不解拿破仑的意思,拿破仑解释说:“你不是我的秘书吗?”
布里昂明白后,笑了笑说:“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
拿破仑答不上来,赞扬道:“问得好!”
问得好,好在哪?
按拿破仑的意思:永垂不朽者的秘书,也是永垂不朽的,这是大前提。
你是我拿破仑的秘书,这是小前提。
结论:‘你也将永垂不朽。”
布里昂明白拿破仑的意思,虽并不寄希望于依靠名人扬名,但仍不忘作为秘书对主帅的尊重,所以采用表面请教,实则反问的方式:“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证明了大前提的不可靠性,使拿破仑的结论不攻自破。
总之,领导讲话如果干瘪乏味,不仅达不到交际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下属的士气和各种日常工作的完成。
1939年的一个风雪交加之夜,陈毅带部队转移到了一个小山村。
同志们找到了一座土地庙,想让陈毅司令员住,可是发现他不见了_大家找来找去,最后在羊圈旁边找到了他,只见他已经在那里搭好了一张铺。同志们觉得过意不去,陈毅则爽朗地笑着说:“革命还没有胜利,我陈毅先住上‘洋房’了!”同志们一听都笑了。陈毅利用“羊”、“洋”的谐音特点,将羊房说成洋房。他的这种个性鲜明的双关话语,既显示了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又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以反语进行调侃往往能让对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举国上下强烈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此期间,陈毅作为南方游击队的全权代表,到大余县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陈毅调侃说:“有一个问题我很不满意,以前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你们悬赏买我的人头,花红白三千涨到五万,可是红军长征以后却由五万降到二百,这不是太瞧不起人了吗?”面对陈毅的幽默调侃,对方只能暗暗叫苦而无法作答。国民党开出的赏价越高,陈毅掉脑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陈毅在谈判中却置这种实际于不顾,有意表示了自己对国民党降低购买自己脑袋的赏价的不满。陈毅的这种反语调侃,一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有助于赢得谈判对手对共产党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又揭露了国民党以共产党为敌的历史,有助于引起谈判对手对过去历史的反思。
从以上我们所介绍的几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结论:领导要让自己的讲话能打动人心,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一句话的威力甚至重于一吨重型炸弹。但前提是必须让这颗“炸弹”在引爆时能准确的攻击到敌人的要害并且巧妙地躲避“炸弹”对自己带来的伤害。这些关键因素就在于如何使用艺术性的妙语。作为现代职场人,特别是领导者,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果语言使用恰当,则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每个领导者所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
§§§第3节注重谈话的细节——语态的妙用
精彩的领导讲话除了适当地运用语言修辞之外,选词用语规范、恰当,重音、停顿、节奏使用适当,语言中肯有力,语调和谐自然也是必须要有所讲究的。这些都是谈话时应注重的细节问题。尽管内容比起这些小细节更为重要,但细节的恰当处理,更能加深听者的印象,为内容添砖加瓦。
选词用语规范、恰当,主要是指用词准确、恰当,用语合乎语法,遵守逻辑,演讲选词用语不仅要从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法特点等语言因素上斟酌推敲,而且要从领导的身份、讲话场合等因素上考虑、选择,使讲话的语言规范、严密。反之,乱用或生造语词,信口开河地乱讲一通,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美感,甚至引起听众的厌烦。
我们不妨援引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讲话失败的例子,以示鉴戒:
“今天开这个会喽!这个,啊——本来么,没什么可讲的,可是这个,总要讲几句嘛!这风气不正哩,应该反对的,你没什么可讲,为什么偏要走上讲台来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公私两害,所为何来,不如放半天假,大家高兴。……”
这位管理者本意要作“反对废话连篇、无病呻吟”的讲话,然而自己却做了个“无病呻吟、废话连篇”的讲话。
重音、节奏、语调等方面,也是体现领导讲话艺术的重要内容。领导在讲话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有失艺术性的口语表达现象:一种是讲话的口语没有重音,任意停顿,讲话的速度很快,像“连珠炮”似的。节奏过于紧促,整个讲话过程显得慌张。这种现象大多出自不经常讲话的领导身上,其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恰当地控制口语表达的重音、停顿、语速和节奏。第二种是口语表达的语言轻浮,乱用语气词,口头语过多,不是“哼、哈”,就是“嘛、啊”。有人曾对某位领导的这种毛病作过统计,竟然在10分钟演讲之内,说出150多个“啊”字,平均4秒钟一个,这样一来破坏了语言的一般规范,肢解了语句的意义,必然会使演讲失去口语表达的郑重性。第三种是不能正确运用语调,语调没有起伏变化,平淡而无声色,甚至故作姿态,耍花腔,怪声怪调。这三种不良现象;势必都影响领导讲话的可欣赏性。
那么在确立郑重严肃形象时怎样才能做到重音突出、停顿适当、速度快慢有致、节奏分明、语气中肯有力以及语调和谐自然呢?
重音就是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把表现重点内容的词语重读或者轻读,从而起到突出强调作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可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
领导当众讲话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使用重音都必须做到:要从讲话的内容、感情、环境和对象出发;要读音轻重有层次,有主次,能互相映衬,显出波澜;要注意协调,做到重音不是喊叫,轻音悦耳动听,高低起伏,自然和谐。
停顿就是在语词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顿歇。讲话表情达意离不开停顿,通过停,可以使听众听清、理解讲话内容,可以使讲话者获得换气润嗓、调控讲话气氛的时机。停顿不是突然把语音切断,一般是延长字的读音,是声音短暂的休止,而不是思维和表情神态的停顿。停顿不要“一刀两断”,而应“藕断丝连”。何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语句结构、段落层次、意义情感和某种特殊需要。
讲话的节奏就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起伏激缓,结构的松散疏密,语音的轻重顿连,语速的快慢徐疾,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演的动静行止等,有节拍。有规律表现的综合技巧。
语速是讲话节奏的主要因素,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法。一般地说,内容重要之处,中心句、段,语速要慢,而非重要的内容部分,则语速较快。表现急速行动、强烈鼓励、热烈争辩、紧急命令等情境,或欢乐、兴奋、惊惧、急切、激昂的感情,语速较快,而表现忧郁、沮丧、悲痛、失望、犹豫、沉静、闲适的心情,语速较缓。
语速与讲话的基调和环境气氛也相联系。明朗、欢快的基调,紧张、热烈的气氛,语速稍快;沉痛、抑郁的基调,幽静、庄重的环境语速平稳。
讲话运用语速要疾缓有致,一张一弛,参差错落,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以声传情。不要用那种活像“抽风病”似的“连珠炮”讲话语速,也不要用那种“懒汉呻吟”式的“马拉松”讲话语速。
节奏和语速紧密相关。语速急快,呈现快节奏,语速徐缓,呈现平缓型节奏。此外,节奏还和其他多种因素有关,要把握好节奏,需综合地调控。
作为领导者,要注意不同场合、不同讲话内容,采用不同的节奏。一股欢迎词。宴会祝词、贺词、友好访问讲话等,适用于选择“轻快型”节奏。这种节奏如轻音乐,轻松、欢快、活泼;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大会发言开幕词、声明等,宜采用“持重型”节奏,表现出庄重、镇定、沉稳、凝重的格调和色彩;学术讲话、座谈讨论、答记者问、竞选讲话等,较适合用“平缓型”节奏,显示出平稳、自如、张弛有致的特点和讲话者从容、潇洒的良好形象。
§§§第4节让说话更为形象生动——肢体语言的功能
实践证明有些领导讲话给听众留下的最美好的回忆并非只是语言运用的精彩而是领导在讲话中不停地做出的手势很恰当,很美、很具有协调性,领导讲话中合体的手势运用属肢体语言的一部分,肢体语言艺术,是在“讲”的艺术基础上起作用的,是受“讲”制约的,同时又与“讲”的艺术珠联璧合。有机统一,形成完美的语言艺术。体语的艺术有站姿、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