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拿来就用的女人读心术
1799700000026

第26章 兴趣背后藏真相(1)

——别忽略个人的小偏好,它是识人的“一把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朋友、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为人们提供了愉悦自己、充实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同时教育自己、呵护自己。兴趣是人们最不愿放弃的生活组成部分,即使小小的偏好,也可能透露出基本性格特征。

女人要重视他人的兴趣,挖掘他人的兴趣,才能真正明白一个人追求什么、在意什么,进而了解一个人最柔软、最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种兴趣,一种人生

从前,有个外国少年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他梦想成为一名一流的小提琴家。但是,他的父母和音乐老师都知道,学音乐,天赋最重要,少年恰恰没有天赋。

有一天,少年拉完一个曲子,兴奋地问老师:“老师,你说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师问他:“告诉我,你拉琴的时候快不快乐?”

“当然快乐!”少年欢快地说。

“如果你能享受拉琴时的快乐,说明你已经得到了成功,那么,不必再去在乎会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奏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少年领会了他的意思,从此不再做音乐家的美梦,而是发挥自己聪明的头脑,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而小提琴成了他的终身爱好,经常在他工作繁忙、灵感枯竭的时候带给他安慰。这个人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功利性,谁也不想靠爱好得到什么回报,而是真心喜爱某一件事,从中得到足够的快乐。就像爱因斯坦的老师说的那样,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成功,除此之外不必强求。而且,爱好往往能陪伴人的一生。

从一个人的外表认识对方,往往流于肤浅;从一个人的成绩认识对方,认识更加片面;从他人嘴里认识对方,未必是真实;从一个人说的话认识对方,有时会上当受骗……但是,如果你从一个人的兴趣认识对方,你能够得到的大多是真实而生活化的信息,因为兴趣是人愉悦心灵,享受人生的最重要方式,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兴趣作假。

人的兴趣很广泛,读书、听音乐、开车、收藏、旅游、养宠物等,当你和一个人接触不多时,你很难猜到他的兴趣爱好。不过,一旦你听说了他的爱好,你就能触摸到他心灵的感性层面,和对方谈话时也会有更多的话题,进而更加了解对方。了解他人爱好,就是了解他人的心灵。

女人是感性动物,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兴趣,也是他人理想的分享对象。当你带着好奇问起他人的兴趣,他人并不会反感——因为这些不触及隐私,也不触及利益。更多时候,他人会带着愉悦的心情与你说起他的爱好。如果是你刚好不了解的方面,只要认真地听对方说,就你好奇的地方提出问题,他依然会把你当成一个好的听众,跟你说更多的事。要观察对方的兴趣,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持续时间

有些人是“博爱”类型,他们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要插一脚,有时候看到所有人都去做一件事,他也跟过去玩得热火朝天。比如今天他去练瑜伽;明天他就爱上了室内攀岩;后天他可能怂恿你跟他一起去滑雪。这样的人,你能说他的兴趣是瑜伽或者滑雪呢?也许“什么事都要去尝试一下”才是他真正的爱好。

真正能够说为“兴趣”的,是对那些真正有感情,而且愿意长时间坚持的事。兴趣爱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对一件事有几年以上的热度,休闲时间总会为这件事留一部分时间,而且谈起这件事来,心情是愉悦的,这才能确定这件事的确是他的爱好,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地跟风尝试。

2.如何处理兴趣与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活,一部分是精神生活。人的兴趣爱好与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多数人都把爱好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觉得疲惫,觉得压力难当时,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暂时忘掉烦恼,享受生活的乐趣。兴趣,是他们心中的一片净土,他们愿意看着自己养大的花草和动物,或在一本书和一曲音乐中,重新感受生活,体味生命的真谛。

但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遵循一种平衡,过分沉溺于兴趣爱好,就会造成玩物丧志,影响到现实生活。如果你发现有个人一天到晚说的都是兴趣,对工作或者学业厌烦甚至厌恶,恨不得每一天都去弄自己的兴趣,他已经在“丧志”的边缘。这样的人不愿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会让他们劳累,他们多半心理脆弱,很难承担压力。

3.兴趣类型

人的兴趣不一定完全“脱俗”,有些人就喜欢以工作为重心发展自己的兴趣,还有人干脆把兴趣当做自己的事业,选择与兴趣相关的工作。虽然他们也会抱怨“兴趣成了工作很痛苦”,但对比一下他们的精神状态,你会发现有兴趣就有热情,有热情就有成绩,他们往往比他人更加尽心、更加认真,遇到问题钻研得也最起劲。

有人的兴趣很“静”,例如收藏、读书、种花草、散步、画画,在这样的人看来,兴趣就应该是一个人安静地做喜欢的事。他们注重个人空间,注重心灵的独立,在他们安静的时候,如果有人凑过去,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打扰,就算不说出来,心里也会生气;有人的兴趣是动态的,他们喜欢聚会、旅游、运动,他们认为休息的时候就应该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地动起来,这样的人外向,喜欢一大群人在一起的感觉,他们常常主动邀请你,如果你总是拒绝,会让他们很扫兴,也会觉得你对和他们做朋友没有什么兴趣。

归根结底,人们的爱好都是为了一种“趣”,观察兴趣爱好,就是观察什么样的事物最能让他们开怀。把握了这种事物的本质,你就懂得了兴趣背后的真相,更应该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内在追求,也同样明白应该谈论什么,如何谈论,能让他们志趣盎然。

烹饪,生活质量的直接体现

“一个不重视早餐的人,生活质量不会高。”这是于洁的妈妈经常对她说的话。妈妈工作很忙,即使是头天上夜班,妈妈也会为她和父亲准备丰盛的早餐。在妈妈的教育下,于洁养成了重视早餐的好习惯,但直到工作以后,于洁才真正发现吃早餐的好处。

想要按时吃早餐,头一天就不能太熬夜;按时吃早餐后,午餐和晚餐的时间也会相对正常,还有助于胃部健康和一上午的活力。而且,自己做早餐看似比其他人多一道工序,比不上那些吃路边摊的人省时、省力,却也让于洁能够正常开火——早餐材料都有了,还能不准备晚餐材料吗?对早餐的坚持,让于洁在异地的生活正常有规律,而不像其他打工族,没过几年就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整天精神不振……

一个人是否懂得烹饪,值得你仔细观察。首先,从人们喜欢的烹调方式上,能够窥探人的性格。例如,喜欢吃酱菜的人比喜欢吃煮菜的人稳重,后者则比前者温和多礼;喜欢吃油炸食品的人勇于冒险,敢于实践;喜欢吃面食的人能言善辩,但意志力很差,遇事就软;喜欢吃冷食和原味食品的人,喜欢亲近自然,追求自然化的生活……

其次,从人们的饮食习惯上,你能看出一个人重视不重视自己的身体,而对身体的关爱程度,反映了他的心思是否周到细致,目光是否长远。那些总是下馆子吃饭的人,要么是出于应酬的无奈,要么就是太过贪图一时的口感;而那些每天都想吃家常饭的人,重视自然的生活,观念也比较传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顾家”;还有人只重视某一顿饭,其他的都在对付,这样的人大多很年轻,根本没有想到过以后的事,也透露了不成熟的一面……

还有,从一个人的烹饪技术如何,能够看出他的个性。烹饪是现代生活的一项重要技能,因为热爱烹饪的人逐渐减少,烹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于烹饪,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

1.精于烹调之道

有些人一下班回家就进入厨房,在他们的厨房里,锅有好几套,烤箱微波炉煮蛋器,五花八门的厨具一个都不能少。光是酱油醋就有十几瓶,大菜板小菜板加上各种型号的刀具,恐怕酒店大厨都没他配备得齐全。

喜欢烹饪的人,既热爱生活,也爱护自己。他们懂得生活的乐趣就是取悦自己,特别是取悦自己的胃。而且,他们不会去依赖他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享受着创造的乐趣,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虽然排场摆得挺大,但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可不一定是大厨级别,如果你觉得不好吃,也不要声张,一定要鼓励他们的爱好,这爱好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2.吃遍天下美食

有些人不做饭,但超级喜欢美食,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查看哪里有好吃的饭馆,然后呼朋引伴,一吃为快。他们这种饕餮个性,让他们对饭菜的口感十分挑剔,但很奇怪的是,这种人不挑食,即使饭菜很难吃,他们也照吃不误,只是不以美食标准衡量罢了。

喜欢美食的人热情开朗,易于相处,一顿饭就能让他们乐乐呵呵,他们大多是及时行乐的信奉者,认为人生能够享受就是一种福气。所以,在享受之余,他们努力工作,用心地对待他人,排除在饮食上的过分执著,他们是很可爱的一类人,如果你平日和他们聚聚,能够发现城市里隐藏着不少的美味。

3.喜欢会煮饭的另一半

有一些人喜欢吃美食,也希望自己一日三餐都有美味饭菜,可是,他们或者太忙,或者不擅长烹饪,这个时候他们会希望自己有一个会做饭的亲人、恋人、同住的朋友。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不肯亏待自己,总是强调资源合理配置。他们不一定是那种只考虑自己的功利主义者,却一定是那种强调“各尽其能”的实用主义者。

4.根本不注意饮食,只会做最简单的饭

多数上班族不会做饭,或者根本不想做饭,他们认为做饭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用来睡觉。所以,早上他们起床就奔向车站,或者不吃早餐,或者随便买点什么对付一下。他们每天都在“对付”着生活。这样的人不懂得该如何爱惜自己,所以也不会太懂如何关心他人,但他们的本质并不自私,也不会对生活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属于“随遇而安”类型。

女人从女性眼光观察生活的时候,往往能注意到更多的细节,特别是以烹饪为切入点进行谈话,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不会怠慢自己的胃,他们本人甚至还是烹调高手;而那些对自己的饮食马马虎虎的人,看似为了工作兢兢业业,甚至没时间好好吃饭,实际上却因为身体、精神的双方面原因,更加耽误工作和生活,造成效率低下,无精打采。此外,作为一个爱自己的女人,应该保留几道拿手菜,会做最基本的饭菜,这样才能保证独居时,自己吃的营养,活得开心。

音乐里包含着音符,也包含着心境

在中国,友情的最高境界被称为“高山流水”,关于“高山流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叫俞伯牙的琴师有一次在野地里弹琴,刚好有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经过。俞伯牙弹奏高山之音,钟子期赞叹道:“巍巍乎志在高山!”俞伯牙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樵夫竟然能听出他的琴意,他又奏出流水之音,钟子期称赞:“洋洋乎志在流水!”俞伯牙惊呼:“今天才终于遇到了一位知音!”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听到消息后将自己的琴摔碎,终身都没有再弹。在他看来,知音已逝,世间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弹奏,他弹了也没有意义。

“高山流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故事,也是我国十大名曲之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让世世代代的人向往,“知音”也成了人们对朋友的最高称呼。为什么友谊的最高称呼是“音”,而不是“文”或“物”呢?这是由音乐的特性决定的。

人们常说,音乐没有国界,即使语言不通,习俗迥异,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灵魂上的共鸣。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是模仿心灵的声音,了解一个人喜欢什么音乐,最能接近人的心灵。所以,如果一个音乐家发现有人知道他在弹奏什么,那就是了解到他灵魂里的每一处隐私,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成为朋友,而且是最高级别的朋友?

观察一个人经常听什么样的音乐,也能推测出对方的个性,很少有人什么音乐都听,毫无指向性,多数人都会喜欢一个或几个风格,或者喜欢某个歌手的歌。有些人离开音乐根本“活不了”,他们不管做什么都需要听着音乐,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极其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很可能为了自己的爱好放弃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在别人看起来贵重的东西。和他们交往,要知道他们最重视的是灵魂,如果不与他们做知己,那就只能维持泛泛之交。关于音乐的喜好,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分类:

1.交响乐

交响乐是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艺术,喜欢交响乐,特别是愿意听现场的人,是高雅艺术爱好者,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如果你是同道中人,不妨常和他聊聊心得,没准就是“知音”。如果你不懂,你可以笼统地说:“觉得还不错”或者“很好听”。如果实在没兴趣,也可以委婉地说:“不太了解高雅艺术,我更喜欢听一些抒情的流行歌曲。”不要以为这会降低你的品位,这是实话实说。如果你硬要冒充高雅人士,对方拉你去听你根本听不懂的歌剧,让你听得直想睡觉,散场后还说不出个所以然,你才真的是丢了面子又受罪。

2.轻音乐

轻音乐是一种介于流行与古典之间的音乐,它们简单、明快、优美,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适合播放轻音乐。喜欢轻音乐的人很重视情调,他们是不多话的人,但内心情感丰富,喜欢在独处时依靠音乐来思考问题,他们也很有时下流行的“小清新”气质。

喜欢轻音乐的人看上去优点不好捉摸,他们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音乐。但是,他们的个性其实非常简单,想问题也常常会用最简单的思维,和他们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大多很单纯,也很普通,从不玩神秘。这样的人你可以放心相处。

3.古典乐或爵士乐

有人喜欢古典乐,喜欢那种庄重的氛围和深邃的感情,无论是独奏还是交响,或是改编,你会发现他们更容易收集某一位音乐家的作品,而不是关注一个乐团或演奏家。他们是一群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性格安静,对人友好,责任心强是他们的特点;但是,他们不太爱说话,和他们在一起,你必须学会安静,学会“精神交流”。

还有爵士乐,这种节奏鲜明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有历史感而不沉重,有现代感却不轻佻,是一种迷人的音乐。喜欢爵士乐的人想象力较为丰富,而且特别聪明,这是心理学发现的一大规律。

4.流行音乐

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最广泛,人数最多。他们大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思维跟得上时代,但在内心里却保守、传统,做起事来规规矩矩,很少逾越常理。而那些对电子音乐着迷的人,有时候会有点歇斯底里,他们能在电子音中找到一种解脱感。

特别是喜欢摇滚的人,心里有一定的压抑,大多很有个性,思想有深度,向往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他们遇事很容易激动,但是表面又常常显得羞涩胆小。你也许会奇怪他们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反差,但正是这种反差,让你更加容易抓住他们的个性。

5.国风古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