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菲特眼里,与State Farm公司相比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在2000年虽然广告投入过大、成本过高,可是总体来看,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仍然是低成本经营模式的典范。只要过去的那种盲目广告投入行为紧急刹车,仍然可以维持并拓宽经济护城河。
巴菲特高兴地说,事实上,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明星经理人东尼?奈斯利已经在这样做了。从2000年开始,他大幅度地砍掉了那些不具备成本效益的广告投入,今后虽然该公司依然会维持大量的媒体曝光率,但既然是没有成本效益,这样的广告投入就应当削减,或者通过提高保率来加以弥补。但与此同时投资者应当明白,公司的名气和广告投入与经济护城河两者之间实在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
巴菲特认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经济护城河主要来自它的低成本经营模式。不过他也承认,该公司2000年的广告投入带有盲目性。由此他提醒投资者,不要把企业的名气和广告与经济护城河混为一谈。
广告做的再好,对于一家菜品不好的午餐店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没有喜欢糟糕的食物。同样,对于那些优秀的午餐店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大家都知道你的存在,人们争先恐后的到你那里吃午餐,你的生意让你忙的不亦乐乎,既然那样为什么要去做广告呢?那只会让你的成本增加。
别做自己不懂的菜
有的午餐店老板看到别人家的某个菜卖的非常好,于是便一门心思的想法拓展自己的业务,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些菜自己能够做好,有些菜却不是自己擅长的,用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和别人擅长的东西去比拼,那最后落败的肯定是自己。所以不要做自己不懂的菜,这是一家午餐店店主必须明白的道理。
投资是一件十分认真的事情,所以在投资的过程中一定不要马虎,自己懂得、明白的,大可以放手一搏,但是如果是自己不懂的,那就一定不要轻易买入。因为它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不确定性又是你所无法左右的。
即便是巴菲特这样的股神,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坚决不会购买自己不懂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上,他虽然和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都十分熟悉,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巴菲特了解所有的这些上市公司,他只做自己熟悉的和自己能看懂的。
可口可乐是巴菲特小时候的饮品,他先后喝了52年,但是在这52年的时间里,巴菲特没有一味的喝,他还从中提炼到不少有用的东西。通过详细分析、确定有把握之后,巴菲特认为这家公司是值得大规模投资的,这才开始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有些人认为,我对这家企业十分熟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懂这家企业。投资一家企业仅仅靠熟悉是不够的,你要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你真正懂得公司的业务和财务,从而能够确定公司股票的价值。那些你不懂的公司,你即便投资了不会对有你帮助,所以巴菲特建议是坚决不碰,即便这家公司股票非常赚钱,这并不是你有把握赚到的钱。
1999年之前,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波大牛市,在这波牛市之中科技股和网络股涨势强劲,为无数人的创造了财富,可是巴菲特却始终没有在他们身上投入一分钱,因为巴菲特认为自己不懂这些股票,于是他成功的避免了网络股泡沫引起的股市暴跌。
那次疯狂的牛市中,很多人质疑伯克希尔公司的操作方式,当时所有人都将资金投入到了网络这个新兴产业中,可是巴菲特却依然坚决持有自己手中的股票,而没有进行任何换股操作。当时有股东在回忆上责问巴菲特这样的投资行为是否过于保守,巴菲特却并没有被股东的想法所左右。
巴菲特的固执元不仅于此,他和比尔·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他同样没有买任何与微软有关的股票。他曾说:“很不幸,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于他们的公司,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微软和英特尔的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这个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优秀专家,第100位、第1000位、第10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在伯克希尔不仅巴菲特是这么想的,连巴菲特的合作伙伴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我们没有涉及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我们买进低价传统行业股票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而其他股票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在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巴菲特承认自己仍然有很多行业不懂,但是他并不会为此而沮丧。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坚决不将钱投给自己不懂的公司。那么在巴菲特看来,怎么样才算对一个公司真正的懂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做的。
一次,巴菲特参加一个会议,他遇到了一个保险行业的专家,这个专家在保险行业内相当有名气,甚至是这方面的权威。两个人相互说了一些对保险行业的看法,这位专家在听了巴菲特的观点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叹:“我没有想到,这个天才投资人竟然比我更加了解保险行业。”
巴菲特就是这样,他既然要投资一只股票,那他就一定会弄明白这家企业的一切。有一次巴菲特准备收购一家公司,他约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到他办公室聊天,结果这次聊天让这位经理感到无比羞愧因为他发现巴菲特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公司。
巴菲特常说:“我会让自己沉浸于想象之中:如果我刚刚继承了这家公司,而且它将是我们家庭永远持有的唯一财产,那么,我将如何管理这家公司?我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我需要担心什么?谁是我的竞争对手?谁是我的客户?我将走出办公室与客户谈话。我从这些谈话中会发现,我这家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与劣势?如果你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你可能会比管理层更深刻了解这家公司。”
巴菲特在购买斯图德贝克公司之前,曾多次询问该公司的产量,但是该公司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了。巴菲特没有放弃,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天早上都去这家公司附近的火车站,从8点一直待到天黑才回家。他去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数清楚一共来了多少油罐车。因为斯图德贝克公司生产汽油添加剂的原料都是油罐车从外面运过来的,只要数一数来了多少趟油罐车,就能估算出来这家公司用掉了多少原料,从而进一步推断出这家公司产量是多少,再一算销售价格,就可以推断出这家公司销售收入是多少。
巴菲特在这里一呆就是大半个月,这半个月里他发现来这里的火车越来越多,于是他意识到这家公司的产量正在增长,于是他大量的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结果大赚一笔。
为了弄懂自己投资的公司,巴菲特还做了很多阅读工作。他一直保持着阅读公司年报的爱好。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股票行情机,但档案室里有188个抽屉里装满了上市公司年报。他的阅读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曾经有媒体采访统计,认为巴菲特的大脑里储存着美国270000家上市公司几十年来数量令人难以置信的上市公司年报信息,而且他不断输入这些公司最新公布的年报信息。
经营牛排的风险
没有生意能够做到稳赚不赔,“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的老板在开业之初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如果只考虑风险,而不慎重的考虑面前的机遇,那“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永远也不会成为华尔街最受欢迎的餐馆之一。
投资本身就是一件充满风险的事情,所以当你在进入资本市场时,首先要让自己明白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这里并没有坐收渔翁之利的好事情,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来面的即将到来的困境,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人。
身为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传授给巴菲特的最重要的条经验就是:时刻保持谨慎,做到永远不会亏损;二是在选股原则上,要股价明显低于价值的时候投资才能远离股价大跌的悬崖;三是在安全程度上,安全边际一定要足够大,才能够保证绝对安全。
在一场拳击比赛中,最开始两个对手都会彼此之间相互试探,躲闪,他们都在等待着对方出击,因为主动进攻往往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他们都在等待对方出现大的漏洞,然后一击制胜。
巴菲特的工作就如同一只捕猎的雄狮,当一群野牛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这对他来说是充满风险的,因为庞大的野牛会用他们的铁蹄将它狠狠的踩踏,所以他选择就地卧倒,观望,直到发现一头野牛犯下愚蠢的重大错误,离开牛群。这个时候,他才会一跃而起,将这个猎物收为己有。
巴菲特给普通投资者的忠告是:“风险无时不在,但是风险之后往往是机遇的存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就应该想方设法的躲避风险,抓住机遇。”巴菲特认为,在资本市场上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过于恐惧,一种是过于贪婪。“在投资世界,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会一次又一次突然爆发,这种现象永远存在。”
可以确定的是,恐惧和贪婪肯定会一再发生,肯定会引起股票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但无法确定的是何时会发生,以及发生时后果有多严重。巴菲特告诉我们,利用市场波动赚钱的方法却始终如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巴菲特认为,风险往往会出现在市场被明显高估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恐惧之心,千万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不要轻易的买入。但是当市场过于恐惧而过度打压股价时,则意味着机遇的来临,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因为恐惧而裹足不前,而你则应该将它视为一个机遇大胆买进。
很多人喜欢气势如虹的大牛市,可是巴菲特却认为这才是风险积聚的时刻,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大跌,他认为对投资人来说这才是重大利好。因为股市大跌时,投资者由于恐惧而纷纷低价抛售,会形成更大的安全边际,这个时候他可以趁机贪婪地大量买入质优价廉的便宜货,当然高兴得很了。
巴菲特喜欢大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大跌使得风险变得越来越低,风险越低则说明机遇越多。“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在巴菲特所经历的几次大牛市中,巴菲特从来都没有将它们视作真正的机会。他认为股市大涨,使得那些投资者因为贪婪而高价追涨买入,股价大涨使安全边际减少甚至消失,这个时候真正物美价廉的股票已经没有了。这个时候巴菲特总是会很不痛快,他认为:“大部分人都是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股票有兴趣。其实,无人对股票感兴趣之日,才是你应对股票感兴趣之时。热门股票反而很难赚到钱。”
巴菲特是这么说的,当然也是这么做的。1972年,美国股市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50只著名成长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就在所有人津津乐道的时候,巴菲特却意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再也无法找到股价合理的股票,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卖出自己手中的股票。这一年巴菲特的股票仓位不足16%。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买卖决策的依据不是涨跌的幅度大小,而是相对于价值而言价格是太贵还是太贱。也许你会问,我要寻找安全边际大的股票,也不能光等着股市暴跌。在股市没有大跌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安全边际很大的个股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一家正在出现问题的优质公司,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提到。这里只是简单的为大家介绍。股市上经常会有些基础非常好的公司,由于临时遇见了比较大的困难,或者比较大的问题,导致这只股票被市场抛弃。其实这个公司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短期性的问题,然后重新恢复原来的竞争能力。
歌里唱的好:“阳光总在风雨后。”而巴菲特则发现:机会总在危险后。正如巴菲特说:“优秀的公司暂时遇到困难,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这反而是巨大的投资机遇。”
巴菲特深刻领悟了危机的真正含义: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往往并存。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能从危险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巴菲特几乎所有的重仓股都是在某个公司遇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趁机低价买入的。
风险总是会有的,但是我们不能被风险瞎倒,相反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利用风险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来说,在风险面前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而在机遇到来时做到沉着、冷静的应对,这样才会为在资本市场上游刃有余,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高手,那样即便也无法和股神共进午餐,也一样会收获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