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普周 程克智 李仲泰口述 杨孝峰 刘红星整理
1944年10月21日,抗日战争处于紧要关头,因中国驻印军和援缅远征军中下级干部和特种兵严重缺员,盟军大量来华急需翻译,国民党决定发起10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9月,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号召知识青年从军。10月成立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何应钦、陈果夫、吴铁城、张治中、白崇禧、康泽为常委,在蒋介石直接领导下,推动知识青年从军工作。同时各省市和各大学也分别成立委员会,具体由各级三青团负责。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举起拳头,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口号一出,举国响应。海原县虽地处西北,但也有18位知识青年投笔从戎,踊跃应征。他们是——
刘普周,汉族,海城镇人,生于1924年。1944年秋在酒泉地区参加青年远征军,被编入二〇六师六一六团一营机枪连。复员后考入甘肃师范学院中文系。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后,接受兰州地下党组织皋榆工委的指示,以“国民党青年军视导”的公开身份回海原家乡组织武装暴动,准备迎接解放。数日,海原很快被解放,便留在海原中学任教,后任县文教科长,旋又调任西海固回族自治州筹备小组秘书长。1958年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下放到西吉农村,接受劳动改造20余年。1980年平反昭雪后安排在海原县西安中学任教至离休,现居县城。
曹维翰(1924~2002),汉族,西安镇下小河村人。1943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秋在兰州师范读书时报名参加青年远征军,被编入二〇六师六一六团一营一连。抗战胜利后,继续留在二〇六师服役。解放后回家乡,长期被管制,直到1980年落实政策。
李暾皓,汉族,西安镇堡子村人,生于1926年,1944年秋在平凉师范报名参加青年远征军,编入二〇六师六十六团八连。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转入兰州师范,1947年1月又转入汉中青年职业学校师范科,毕业后回家乡小学任教。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送往银川西湖农场劳改,1962年释放,1979年平反昭雪,在西安中学教书,1993年离休。
刘玉书(出生不详),汉族,西安镇刘湾村人。1942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秋在甘肃边疆师范(原在江苏无锡)读书期间报名参加青年远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赴南京读书,并进入华东军政大学深造。解放后,曾回归家乡,并在县教育局工作过,因家人全亡,后又去南京。1950年病逝于南京,葬于雨花台。
张月桢,汉族,贾塘乡八斗坪村人,生年不详。1941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后考入兰州农学院,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被编入二〇六师第三炮兵团一营一连。解放后曾于1951年12月至1953年7月任教海原中学,后病逝家中。
但发祥(1923~1993),汉族,海原镇南庄村人,1943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编入二〇六师六一六团三营九连。1953年被送进劳改农场,进行长达26年的改造,1979年落实政策,昭雪平反,释放回家,1993年病故于家中。
李友仁(1923~1959),汉族,海城镇人。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抗战胜利后留在军队督导团,后转入马鸿宾部下任营长。1949年8月1日投诚起义后,曾任宁夏军区副营职上尉参谋。转业后被分配到固原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后又调同心汽车站工作。1959年病逝。
李树仁,汉族,海城镇人,1942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
田普泽,回族,海城镇人,生年不详。1941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秋在兰州参加青年远征军。
薛仲杰,汉族,海城镇武家塬村涧沟堡子人,薛仲英之弟,生于1926年。1941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后考入平凉师范并毕业,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日本投降后,先在平凉饭馆谋职,后又调入平凉卫校、平凉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工作,1984年病逝。
洪耀祖,回族,海城西门人,生年不详。1944年秋在兰州报名参加青年远征军,解放后转业到固原工商联合会工作。
江彩麒(1920~1960),汉族,海城东门人,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国民党三青团员,曾在西安区公所任干事。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抗战胜利后,转入韩练成部下当连长。解放后回到家乡一直赶大车。1960年在反坏人坏事“双反”运动中,因拿了集体架子车4根旧辐条而被法办,送往固原青石峡劳改农场进行改造,后饿死在劳改农场。1979年平反昭雪。
薛仲英,汉族,海城镇武塬村涧沟堡子人,生于1923年8月,民盟会员、讲师。1939年毕业于海原小学,后考入平凉一中,1944年秋在平凉参加青年远征军。编入二〇六师炮兵营三连当战士。1945年日本投降后,转入国立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肄业。解放前后,曾于1946年9月至12月,1947年7月至1948年7月,1949年7月至1950年7月,1954年8月至1959年10月四次出任海原中学校长。后又在兴仁中学、固原师专、平凉等地任教至1987年退休,现定居平凉师范。
马志义,回族,树台乡红井村人,生于1924年。1933年在海原清真大寺学习阿文,1936年7月在海原城北小学毕业后于1941年1月在海原实验小学工作。9月,考入临夏国立西北师范,期间于1943年参加学潮,为要制服和增加灯油等罢课两周,赶走校长潘仁友(江苏人)。1944年12月在临夏国立西北师范报名参加青年远征军,编入二〇六师六一六团二营机枪二连当战士。后转入陆军预备军官进行教育和人民服务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于1946年2月至1948年3月在海原中学代体育课,并训练过童子军。1950年1月至7月任海原中学会计。10月经县文教科保送到平凉专署民院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平凉公署任科员,肃反时精简回家。1980年平反后,安排在西安中学工作,曾任县政协委员。
李玉音,回族,关桥乡贺堡人,生年不详。1942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被编入二〇六师,抗战胜利后继续留在部队,后在上海勘建大队任干事。解放后调兰州工作。
邹良弼,汉族,海城镇武家塬村人,生年不详。1944年秋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抗日战争结束后,曾转到傅子赉保安司令部第三团当营长。解放后一直在兰州工作。
马福禄,回族,海城镇人。其他不详。
曹永益,汉族,海城镇人。1941年毕业于海原城北小学,1944年在海原参加青年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