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多党合作在四川·工商联卷
1829400000031

第31章 人物风采(10)

2004年以来,刘永好先后被评为“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2004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CCTV年度经济人物和“三农”人物、胡润富豪榜中国首富、“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四川农村改革30年最具影响风云人物”、“2009十大精英人物”。获得2007年中国管理100“持续创价值”奖、“推动四川饲料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从白手起家到上百亿元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帝国,刘永好创下了无数第一:第一批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民营企业家,第一批十大扶贫专员之一,民营企业的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

目前,刘永好担任的职务是:希望集团总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民生人寿保险监事会监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西部乳业发展协会会长等等。

然而,面对种种荣誉和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光环,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依旧十分平静地坦诚而言:“如果我的成功能给人以启示的话,那么,我认为最大的两个字就是‘吃苦’。我在20岁以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正是那些苦难,给了我一种信念,一种力量,一种雄视任何艰难困苦的毅力和勇气。我觉得,这一段经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和我从小便养成了吃苦、拼搏的精神息息相关。”

宏图顺达的刘沧龙

鲜琦 鲜翔

诚信为本“沧龙出海”

刘沧龙,1955年2月出身于四川什邡县民主公社(现什邡市师古镇)乡下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文革”期间,初中毕业的刘沧龙前脚离开学校,后脚便子承父业地回乡务农。1972年8月,刘沧龙成为什邡民主公社榨油厂的一名职工,并因为表现突出,于1977年升任副厂长。

1978年,改革开放正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大幕。然而,地处偏远地区的什邡县民主公社却依然封闭而沉寂,人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安静而贫乏的生活。1979年7月,刘沧龙成功竞聘为厂长。

不久,随着民主公社的解散,刘沧龙农村开始实施土地包产到户和承包责任制,从而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紧接着,广大农村出现了磷肥等各种化肥异常紧缺的现状。为此,刘沧龙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并利用榨油厂“半年有活半年闲”的状况,迅速与同事潘正荣、李建玉一起商量,打起了生产磷肥的主意。

说干就干,敢为人先。旋即,刘沧龙从金融机构借来5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在买来原料磷矿粉和硫酸后,他们三人便在地上掘出几个土坑,开始用土法试验生产磷肥。不久,他们的磷酸钙试验成功后,一直经久不衰,这便是被人经常提及、“价廉物美”的“凼凼肥”,并由此迈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什邡市最早一批创业者。

当刘沧龙创业、成功地挣到了第一笔利润之后,他立即归还了金融机构的借款。

那时候,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很多企业经营不善迅速垮掉,借来的钱自然就还不上了。也有不少人耍滑头,转移资产,注销公司,再重新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此赖掉以前的贷款。为此,刘沧龙身边的人也向他提出:“别人借钱都不还,我们为什么要还?”但刘沧龙不为所动地说:“从古到今,借钱还钱,天经地义。借钱还钱,你才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如果今天你赖掉了借款,但明天你需要资金、可以赚更多的钱时,你可能就借不到钱了,就会失去了赚钱的机会。”

1980年2月,刘沧龙等扩大生产的磷酸钙,由原来的每坑每次产量数百公斤增加近10吨。

1982年,随着小小“凼凼肥”的不断扩展壮大,刘沧龙脱离榨油厂,开始了独立筹建什邡县民主磷肥厂。

如今,创立了资产高达230多亿元、拥有37家成员企业、近17000名员工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四川宏达集团的刘沧龙,最自豪的是:自己从1979年建厂以来,没有拖欠过金融机构一分利息,更没有逾期还款的记录,这在同时期的企业中是极其罕见的。宏达也因此得到金融机构的赞许,被四川省银行协会评为四川省银企合作诚实守信单位、最佳诚信客户AAA级信用企业,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单位,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授予2006年“四川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四川企业诚信的代言人。宽容待人换位思考

1983年5月,在四川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的帮助下,刘沧龙到南川县赊购球磨机一台,从而扩大了磷肥生产。年终结算时,不但还清了球磨机欠款,还盈利8.9万元。1984年,刘沧龙在家乡盖了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楼,在当地风光之极。1985年1月,什邡县民主磷肥总厂成立,刘沧龙担任厂长。

在刘沧龙身边,有关吸引人才、用人所长、容人所短等方面的故事很多。在20世纪80年代,民主磷肥厂有个年轻人出去搞供销时,不慎被人骗了十几万元。当时,十几万元对小小的磷肥厂是至关重要的,但刘沧龙并没要这个年轻人倾家荡产把被骗的钱赔出来,而是给他换了一个岗位工作,以让他有一个弥补过失的机会。现在,这个奋发努力的年轻人成为宏达西藏选矿厂的厂长。

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民主磷肥厂一个管理人员带了50万元到贵州购买材料,临行前刘沧龙千叮咛万嘱咐:“外面很复杂,千万要小心谨慎啊!”不料,这人还是在喝醉酒后被人把50万元骗走了。尽管,刘沧龙非常生气,公司有人建议起诉他,让他承担法律责任。但刘沧龙没有这样做,只是宽容地让他走人了事。

1987年7月,民主磷肥厂新建普钙分厂正式投产,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年产量增至40000吨左右。同时,与四川大学联合,引进刚研究成功的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此法在川内尚属首次采用。

刘沧龙创办的民主磷肥厂已经小有规模,在当地小有名气。可是,刘沧龙仍然不安于现状,时刻保持着高度的危机感。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过去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就,这是市场的机遇和产品的成功,而不是企业的成功。

为此,针对生产磷肥需要磷矿粉和硫酸为原料,当时市场上最紧俏的是硫酸,为了在上游产品上不受制于人,酝酿多年的刘沧龙决定放手一搏,雷厉风行地立即着手筹建自己的硫酸厂。

艰辛创业峰回路转

刘沧龙建设硫酸厂最缺的是大笔的启动资金。没有资金,他便开始四面八方出击,努力寻找投资者投资和向银行请求借款。为了说服银行贷款和说服客户预付货款,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拜访了自己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用户和地处德阳的银行146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刘沧龙坚持不懈的说服获得成功,他几经周折地从银行得到了贷款。

可投资者的出资和银行借款还是不够,为此,为了获得足够的建设资金,他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补偿贸易”这个“借鸡生蛋”的筹资方式:说服客户预付货款,承诺装置建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而且优惠售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这样,刘沧龙凭着务实诚信的作风、精明强干的形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征服了那些有远见的投资者和那些有眼光的客户,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出资者毫不犹豫出了资,做了股东;银行和客户慷慨解囊。

有了钱,还要带着大家干。工程建设攻坚阶段,整整56天,刘沧龙都泡在工地上,离家不到400米,却没有回去过一次。在装置试车投产那一天,过度的疲劳击倒了他。在医院里,他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装置怎么样了。看大家没反应,他便一把扯掉针头,匆匆赶回了工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刘沧龙的硫酸厂刚开工建设不久,就遇上了国家的宏观调控。那一次的宏观调控很是厉害,在规定期限内,凡投资建设未达到50%的项目,必须统统下马。这对刘沧龙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硫酸厂项目夭折,就意味着已经投入的资金全部泡汤,而这不仅包含有磷肥厂5年辛苦的全部积累,而且还有银行的贷款呀!

为此,刘沧龙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硫酸厂。于是,他吃住在厂里,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干,整整56天没回过家,硬是抢在“大限”之前,将硫酸厂的建设做到了70%。

这段历史令刘沧龙至今记忆犹新,并告诉采访他的《网络新时代》等媒体记者:“由于正值宏观调控期间,我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而我的硫酸厂建成后,宏观调控也结束了,市场也随之热了起来,硫酸的价格从我开始建厂时的每吨100多元涨到了500多元,使企业赢得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硫酸厂获得成功之后没多久,刘沧龙的危机感又日益强烈起来。“我们产品很单一,在同行业中,除了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有点优势外,其他没啥优势。而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大家迟早都会改革,用不了多久我们这点优势就没有了。”他说。

思索的结果,刘沧龙想走多元化的道路,向产品的上下游拓展。

1992年1月3日,什邡县民主磷肥总厂更名为四川省宏达联合化工总厂,刘沧龙担任厂长。当年,刘沧龙被表彰为德阳市优秀厂长,同时担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1994年1月8日,宏达更名为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刘沧龙担任董事长、总经理。

1998年5月,宏达公司出资370万元收购了四川省国营荥经铅锌矿选矿一分厂,组建宏达荥经选矿厂,作为本企业原料基地。6月,宏达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收购组建了荥经宏达选矿厂,成立了四川省荥经铅锌有限责仕公司。10月,宏达公司收购四川什邡民主玻璃纤维厂,成立了四川什邡宏达玻璃纤维厂,并兼并了什邡市民主建筑公司、德西建筑公司。

11月13日,刘沧龙以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四川广汉平原实业总公司、四川省蜀星企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石棉选矿厂三单位为控股公司,联合组成经什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达),并担任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12月,宏达投资1.8亿元在青岛建设的龙翔广场竣工。

1999年,宏达先后收购了安县国营磷肥厂和成都江南房地产开发中心、江南大厦。11月,宏达斥资1.11亿元全资收购四川什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经营四川什化股份有限公司62.11%的国有股份。

企业如舟文化似水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刘沧龙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看重打造企业品牌,并时刻把自身的公益理念灌输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在宏达创立30多年的历程中,由于刘沧龙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融入诸多的企业文化元素中,并带领团队虔诚笃志、勇往直前地先后闯过了家族制、多元化、国际化的“民企三大关口”,从而无论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还是在面临强烈地震的废墟旁,他都从不退缩、“拉稀摆带”,反倒是意志坚强、毅然决然地公开承诺,并宣扬自己企业的“不减产、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的“五不”的社会责任和豪言壮语!

在发展过程中,刘沧龙独树一帜地将企业的使命定义为:“‘宏则龙腾沧海,达则兼善天下。’这便是宏达的魂魄和基因。一个优秀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1979年以来,从500元到300亿,刘沧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不仅彻底改变了自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农民命运,而且他那思维超前、慧眼独到、行动果敢的创富传奇等,被许许多多熟悉他的知情人津津乐道。

1990年以来,刘沧龙先后获得“德阳市第二届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乡镇企业家、什邡县人大代表和政协什邡县委员、四川省企业家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促贸会四川省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化工协会会员、四川省科协常务理事、德阳市十佳青年企业家、四川省优秀企业经营者、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四川省政协委员、什邡市年度新闻人物榜首、2000~2002年度四川省化工创业优秀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德阳市“十佳尊师重教企业家”、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及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光彩事业奖章、中国商界风云排行榜最佳社会责任奖、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四川省首届杰出企业家、四川省工商联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工业强省企业领军人物、中华红丝带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年度人物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30年中国品牌优秀人物奖”、省首届优秀法人代表、“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中华慈善奖”、“影响什邡·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人物”、“30年改革发展突出贡献企业家”、四川省委农办、四川省政府新闻办“突出成就人物30人”、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领袖奖、“60位中华儿女商界英杰”、“2010中华商帮影响力人物”等殊荣。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总结经验,刘沧龙有感而发:“在宏达获得成功的‘军功章’上,应该有企业文化的一半。我们认为,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宏达的公益基因,宏达的社会品德和公益情怀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动力源泉。企业如舟,文化似水。水无形而化万物,载舟行可破风浪。我自己很清楚,宏达集团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追求和跨越,建‘百年老店’,走基业长青之道,就必须以先进的文化为企业灵魂、思维和行动的指南,做到‘文化治企,文化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