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好办事
18319600000031

第31章 事成有因,口才魅力(1)

要想办事得心应手,你必须要使自己成为无所不能的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提高办事效率,讲究“语言”魅力形象势在必行。只有养成良好的办事习惯,才能有效地达到事半功倍的办事效果。

1.好口才是面试成功的关键

现在招聘最常见的是用面试的方式,有的要经过笔试,但笔试完了之后还要通过面试,所以,面试是应聘能否成功的关键。

面试最通常的方式的就是通过应聘者的临场表现来确定其优劣,所以,口才成了竞争的最重要武器,面试是口才的竞技场。

(1)应聘伊始

招聘面试中,招聘者常常问及应试者的应聘动机,对于这类问题,每个人的回答方式各异。有的人会说:“我原来所在的那个单位人际环境太差了,人际关系太紧张。”有的人会说:“我想多赚一些钱。”有的人也可能说:“我是一个杰出的人,我想施展我的才能,实现我的抱负。”第一种说法显然非常糟糕。主考官会想:这个跳槽者很可能是个难侍候的主儿,说不定哪天他又会说我这里的人际关系太差了,不要也罢。第二种说法显然可以理解,但未免过于庸俗,容易引起人的反感。第三种说法虽然值得佩服,但是“我”的意识过浓,应加以改进。比如说:“贵公司是一个形象很好,前途很大的企业,我也自认为有一定能力,合乎招聘条件,能够胜任这项工作,我相信我能为贵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自己也求得一定的进步。”这种说法就容易博得应聘者的好感。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在自我介绍时应更加注意做到恰当、客观。许多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贫乏,在求职中往往容易夸大其词,或者话不对题。大学毕业生在介绍自己时,都会举出一些在学校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才干,但这些应该用客观的语言来叙述,切忌自我夸奖或赞叹。我们不妨来看一位大学毕业生的自我描述。

他向面试人员说道:“我出身于一般干部家庭,喜欢学习,主要是受同学的影响,考入大学后曾3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四年获得8次甲等奖学金,在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获过三等奖,论文发表3篇……”同样的情况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来描述:“我出身于一般干部家庭,从小就非常喜欢学习,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上大学后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名额很少,有时一个班才一人。在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我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四轮竞争,全校只有我一人进入决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上述两种描述,前者为对方提问提供了机会,留有被对方认同的余地,后者形容词和自夸语比较多,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其次,介绍自己要尽从对方谈起,避免无视对方大谈自己。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理科毕业生到某研究所求职,他在自我介绍时这样说:“我的父母都是搞科研的,我家虽不太富裕,但是我家的书却可以开一个图书馆。由于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我的奖学金大多花在买专业书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但搞科研时你们的苦和累我理解,我从父母受的苦和累知道科研工作的艰巨性,但这些苦和累我都能吃……”

这位毕业生从自己的家、父母、书等人手向用人单位介绍了自己父母都搞科研,这是情景认同;自己的奖学金大都用于购买书籍上,这是形象;作为普通大学生对搞科研的苦和累能够理解,并愿意尝试,这是情感认同。这样一来,就缩小了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心理距离,并使对方容易认同并接受你的自我介绍。

(2)客观原则

不少求职者在招聘面试中,总是一个劲儿地谈“我”,例如,“我”的文凭、“我”的才能、“我”的抱负、“我”的要求、“我”的……就是没谈坐在自己面前的主考官。他们忘了最关键的一点,重要的是主考官“他"的想法,而不是受试人“我”的想法。因此,求职应聘面试中语言应对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有对方意识,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说话。

在求职面谈中,对方招聘人员当然要了解受聘人的有关情况,因此介绍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能力、家庭、个性常常是求职受聘的语言应对中一个必然出现的话题。作这种介绍时,要遵循“简洁、清晰、客观”三大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回答应注意策略,有问有答,问后再答。不要人家没问,就敞开一一介绍。这样很容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的印象。同时,应答要雍容谦和、客观陈述,不要自我赞叹不已。例如说:“我三年拿过两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这就是证书。”这样回答就比较得体,如果说:“我告诉你,我三年拿过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你知道吗?这真不容易呀!啧!啧!这是证书,看!多么漂亮。”这种说法就差多了。搞不好,就会事与愿违。

(3)应付刁难

A省外贸公司决定招聘若干名业务员,前来求职的人员众多。轮到某一位中学外语教师面试时,招聘人中出其不意地诘问他:“你认为教师职业高尚吗?”外语教师答曰:“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招聘人员反问道:“既然你认为教师是一门高尚的职业,那么你为何要弃教从商,跳槽搞外贸呢?”外语教师答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师职业高尚但生活清苦,与其身在学校,心在生意场上,不如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想干的职业。我从事外贸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创收外汇,这些外汇再用来支持发展教育事业,难道不是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吗?”

他的一席话,获得招聘人员对之频频点头赞许。

求职人员中相当多人是跳槽而来的,有的是因为所在单位人际关系不和而负气出走;有的是在该单位难以施展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有的则因为原单位待遇偏低……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招聘者为了试探这些求职者的应征动机,往往会设置一些极为难答的问题。应征者要想绝处逢生,必须提出有利的答辩观点,才能不陷入尴尬难堪境地。这就要求求职者针对问题,巧妙地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地为自己的跳槽求职行为辩护。例如,应征者可以说:“贵公司人才济济,上下一心,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我是看中公司未来的发展才来应聘的"这样,应征者的回答不显山不露水,不会暴露其在原单位工作时存在的一些不利情形,同时又使对方觉得合情合理,听起来十分悦耳舒服,不会从心里形成对应征者不利的想法。

要是别人问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该怎么回答呢?

此时,你无须坦诚地揭示你真实或想象中的失败。相反地,只要简单地说出你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却是新工作中潜在的长处。例如:我的丈夫经常抱怨我将工作做完才肯回家;或者,听说那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但我确实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似乎会令许多人有成就感;或者,我无法忍受没有效率的工作。你甚至可以试着略加描述:最使我困惑的是,无法做一些想做的额外工作,我讲究工作效率,进度一直超前,告诉我,我是否有时间作研究以及介绍一些新的节约成本之道?

(4)投其所好

求职者出发去找工作时,要仔细观察。大部分招聘人员在其拥有的办公室里都会在他们周围摆一些他们喜欢,或者对他们有特殊意义的东西,比如照片、奖品、模型、花朵等。桌上或墙上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就可以由此推测,招聘者可能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奖杯和奖品可以让求职者知道,这个人对活动很有兴趣,而且可能很富于竞争性;船、汽车和飞机模型,告诉他关于这个人的嗜好或兴趣方面的事情。假如求职者仔细观察,花和植物等摆设可能会告诉你一大堆事情。

一个年轻人,注意到面试他的那个人的办公室,墙上贴着许多张某支足球队的照片,而且壁橱里也摆着那支足球队的奖品。

“他请我坐下之后,那位面试者随便打开了一个话题,问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确信他的兴趣也就是我的兴趣。我告诉他,我己经注意到他的奖品,并且提到我以前也当过我弟弟他们足球比赛的裁判。他马上对我显出一种新的关切,这场面试得到了一个好的开始。当我们继续谈到关于工作的事情(我是应征一项图书推销员的工作),我说我要越过中线直奔对方禁区。恰恰相反,他给我一个在书库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要我充当后卫。那对我来说也好,反正我得到了那份工作。当我将炮火正确地集中向他感兴趣的地方——足球上面时,我已站在一块稳固的场地上。”这位年轻人终于谋到了一份工作。

因此,求职者应随时注意观察,有关面试者的嗜好和兴趣的线索,可能全部在他的周围。他应该时刻留意观察面谈时的周围环境,敏锐地思考采取何种方式营造有利的谈话氛围,并尽可能地主动挑起招聘者的话头,表现出他与招聘者双方之间有着更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博得招聘者的赏识和青睐。但不应过度渲染,适当地把握分寸,尽量做到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让招聘者接受自己、接纳自己。这样,求职才会成功。

“投其所好”也要注意把握分寸,而且要注意你的问题是不是合适,有没有“含金量”。人家说自己是该行业最大的公司,你咬住不放地追问:“是员工最多?利润最高?还是规模最大?”这就不太像话了——抓住人家一个话柄不依不饶,就算弄清楚了这些,对他和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个诀窍是投公司所好,问些对方最喜欢回答的问题。比如某家公司以多而密的培训出名,问考官你这个职位能得到什么样的培训,保证对他的胃口。不过,有一家公司传出来这样一个故事:不少应聘者揣着一本“面试指导”式的畅销新书去面试,开口就问人家“贵公司每年有6%的预算用于培训,如果我被招进来了,能获得怎样的培训呢”?结果考官一脸不耐烦:“怎么又问这个?今天你是第6个了!”

这就是投其所好而落俗了。

(5)情绪控制

面试时,一个人如果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轻轻松松上阵,往往会使一个人的思维特别明晰,也有利于水平的发挥,也一定容易脱颖而出。

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去厦门的一家台资企业参加面试。当天,台湾老板黄先生亲自到场,气氛十分肃穆,这位大学生的竞争对手都很慌张。在他前头的一个男孩,穿的是短裤,细小的麻秆腿无情地暴露在他面前,并显眼地抖着。看到这一切后,这位大学生不禁笑了起来,原先紧张的心理一下子消失。由此他马上得出一个结论,要让自己平静下来除了做深呼吸,或不停地吞口水外,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找笑料,于是他想起学校可爱的老教授,他教的是统计学,因为口音总是把分配率念成放屁率,再回忆他那一脸认真与无辜的表情,就情不自禁地暗笑起来。能让自己笑,这是最重要的。

轮到回答主考官提的问题时,这位大学生应付自如,春风得意。黄老板听了,也忘了板着面孔,竟然点头微笑了,可见,所有老板并非都是铁板一块。

不过,对第一次找工作,平时又少与社会人士接触的人来说,面试的确是件令人紧张的事,很多人就是因为太紧张而被淘汰下来,紧张心理是人类永远的敌人,做什么事,一旦紧张都会坏事的。

欲克服紧张心理,还可以从认识上对自己教育一番。即抱着一颗平常心去面试,不必把它当做生死攸关的大事,更不必有一试就能被录取的过度期待。把它当作众多面试中的一次经验积累,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不过,打有准备之仗,才不会临降怯场,你可以在面试前先复习一下履历表及自传内容,获奖次数,甚至可包括献过多少次血,想一想面试可能出的问题及应对答案,力争幽默一点。如谈到学历时,可以准备这么一句俏皮话:“我从小读书就一直很用功,单单一年级就读了四次(小一、初一、高一、大一)。”

(6)将心比心

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结婚后,其夫人想请一位佣人。她询问几位应聘的姑娘有没有什么要求,那几位姑娘有人说要有休息日,有的说要有单独的卧房,有的问能否和主人一起上桌吃饭等等,只有一位姑娘悄声说声:“我希望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弗洛依德夫人听后大为感动,当即决定聘用这位姑娘。

应试者受聘后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这是招聘主考官很关心的问题。如果应试者在面试中能恰当地表现了一种归属感,常能取得好效果。这位姑娘在面谈中谈吐不俗,她充分地理解作为一个佣人,应当与上司全家和睦相处,在心理上与上司相默契,这样有助于良好家庭气氛的形成。事实上,招聘者招聘职员的目的,是寻求工作上的合作者或者“好帮手”。只有那些对单位怀有强烈归属感的人,才能与单位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然而,求职面谈中,这一点往往为求职者所忽略,求职者应多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方能使招聘人员对你有好感。

2.好口才为职场打拼助力

口才是职场生存与晋升的资本。如果在职场中能够拥有良好的口才,那就能赢得比别人更多的发展机会,甚至会使自己的人生与事业光彩照人。

在职场中打拼,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谁都不甘心碌碌无为地虚度人生,那么,好口才就是职场成功的利器与法宝。练就好口才,就可以在职场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一帆风顺,甚至步步高升。反之则会处处受制,事事艰难。

不重视口才锻炼的人,在职场人生中失败于口才的事屡见不鲜,有时甚至会因说话不当而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

职场口才的学问,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在很多团体、企业、组织中,都很重视这门艺术。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

美国俄亥俄州的马瑞塔学院把毕业之后工作不久和毕业之后工作10年以上的新老两部分毕业生请回学院进行测验,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亲身体会回答:你在学校里学的哪门功课对你走上社会最有用?新老毕业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和交际学,它教会我们怎样说话,怎样与人打交道;其次是英语课,它教会我们怎样阅读和写作。

俄罗斯诗人纳德松说:“世人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是的,说话,是一种职场本领,也是职场成功的“通天之塔”。

从口才这个着眼点出发,可以归纳、总结出很多职场成功者的说话技巧。如何让自己的话深入人心,以达到别人对自己赞同和认可的目的,其间包括许多学问和艺术。从表面上看,说话很简单,张嘴言谈,人人都会。但是,要把话讲好,却很不容易,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个人要存复杂的职场中正确对待各种人和事,必然要学会“说话”,让上下左右都对你满意并刮目相看。若不谙此道,则必然会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而精于口才,则能在职场生涯中潇洒自如,事事顺利。

无论是初涉职场,还是在职场上打拼多年,惟有领悟到口才的真谛,才能为自己成功的人生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