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18353500000008

第8章 19世纪以前的经济学说(7)

5.贫困和产生贫困的原因

从整个社会来看,除非在公众富裕的条件下,否则长期富有是绝不可能的。不管是谁,如果不能互调余缺,他就是十分困苦的。财富只是在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以及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不断调剂融合的结果。因此,商品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交换,以维持商业不受停顿的干扰,这对于国家的繁荣来说至关重要。

劳动是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一切劳动者在一个不违反自然规律的社会中应当能够惬意地生活。不过,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对公众利益考虑得最少。这样,为了实现自然规律,就必须使利润公平地分配给买卖双方:即为了维持幸福状态,就必须使一切事物、一切商品继续不断地处于平衡状态,并保持商品之间的一定比例的价格,使这个价格能补偿生产费用。因此,买卖双方必须经常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且要使双方都为此承担责任。如果买卖双方以为可以从对方的破产中找到发财致富的机会,则无疑是自掘坟墓。由于谷物派生了生活的一切需要,所以谷物和其他商品交易中的买卖双方的平等相待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一方很快压倒另一方,就等同于双方立即“同归于尽”。由于大自然赐给每一个国家的粮食并不经常相同,所以必须在彼此间进行调剂。通过谷物价格的极端高昂和低贱这两极的调和交错,会形成全面的富裕。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使各种产业之间失去平衡,则足以破坏整个国家。一个文明和宏伟的国家之所以富裕,其原因在于保持国内的各行各业共存共荣,使它们彼此依靠、互相促进。如此说来,混乱丛生的国家,在物品丰足的环境中却发生贫困,就没有什么值得惊奇了。这显然是重商主义者违背自然规律、片面发展某一行业的结果。他们对于金钱的罪恶的思想和使用法则是混乱的根源。这里,金钱成了一切物品的刽子手,它由奴仆变成上帝。从人类受害的情况来看,一切最集中、暴烈的天灾所毁灭的生命财产,也没有这个金钱偶像所造成的损失那么多。当贫困出现在一个根据自然条件应当富裕的国家中时,如果人们不去干预而听任其自然发展,则这个国家是会继续富裕的,但这只会发生在对金钱的虚伪的崇拜被抛弃时。

OntheNatureofCommerceinGeneral

《商业性质概论》

〔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Cantillon)

华文导读

《商业性质概论》是爱尔兰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唯一的一部经济学著作。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以物质财富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横向的发展,也即经济活动范围的变化,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人员划分的经济依据,以及在交换中包含着的产品价值决定的规律;第二部分论述蕴藏在产品交换中的货币流通规律,以及货币利息的决定;第三部分论述对外贸易,以及由此涉及的货币制度和银行等有关问题。从本书的思想体系来看,它有重商主义的观点,又有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是重农主义的先驱。

趣味延展

坎蒂隆是爱尔兰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家,曾撰写最早的现代经济学著作《商业性质概论》。坎蒂隆家族是爱尔兰的名门,长期效忠于斯图亚特王朝。1716—1720年,理查德·坎蒂隆随其叔父在巴黎经营银行业,同时经营丝绸和酒业。此时正值坎蒂隆的爱尔兰同胞约翰·罗在法国对其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和重组,并启动了密西西比计划。坎蒂隆并不看好这个计划,预见它必定破产,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大赚一笔。他及时将股票出手或转为不动产,在几天内就赚到了几百万里弗尔,并去了荷兰。他回到巴黎后曾遭到起诉,但他胜诉了。1720—1729年,他历游欧洲各国,1729—1732年又生活在巴黎,以后又经布鲁塞尔回到伦敦。1734年5月14日,他的房子被烧,他也死于这场大火。后经调查是当他的厨师有11年之久,一周前被解雇的法国人约瑟夫·德尼耶(化名勒巴纳)为谋财抢劫而放的火。可惜凶手逃至荷兰,没有受到惩罚。世界上死于这种非命的经济学家大概只有他一位。

坎蒂隆之所以受到重视,就是他写过这本题为《商业性质概论》的书。这本书的命运也与他一样曲折而不幸。据最新研究,这本书是1728—1730年他在巴黎写的。其英文稿据说在马拉奇·波斯尔思韦特手中,因为早在1749年他的《论贸易和商业大辞典的体例、使用和重要性》的译文中已印录了该书的大约6000字,在其《商业和贸易大辞典》中又辑录了该书的几乎全部实质部分;在其《大不列颠的真正体系》(1757)中又收录了该书第一部分第11章的部分内容。《商业性质概论》一书还有坎蒂隆为朋友而译的法文译本,该手稿曾在重农学派米拉波侯爵手中达16年之久。这份手稿后来回到其合法主人手中,1755年出版了法文版,1767年出版了意大利译本,1931年根据法文版和波斯尔思韦特的辑录又出版了英文版。

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在经济学说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在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中,在亚当·斯密之前对该学科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一次系统全面论述;另一方面,它对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都产生过影响,特别是法国重农学派和英国经济学家受影响最大。这本书被称为威廉·配第以后到亚当·斯密之前最重要杰出的经济学著作。就其思想和理论内容而言,它是重农主义的重要先驱。在亚当·斯密之后,这本书被埋没了。1881年,杰文斯发现并阅读了这本书,并给予高度评价,才使其又一次得到人们的重视。

理论精读

1.生产交换的循环过程

坎蒂隆将经济看做一个相关的体系,或货币和商品的循环流动,并解释了这一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他深入地分析了生产交换的循环过程,指出其重点在于地主的货币支出。地主的货币支出不仅养活了城市中的工人,也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收入从而养活了一些农民。制造业部门的工人、农业部门的农民既需要购买工业制成品,同样需要购买大量的农产品,这些需求为这两种产业的劳动者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和收入。由于对农产品的需求大于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所以货币趋于从制造业部门流向农业部门,同时农民需要向地主缴纳地租,因此货币又从农民手中流入地主的腰包,从而开始了一个循环过程。坎蒂隆注意到,各行业的产量取决于对不同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如果农场主需要较多的工业产品和较少的农产品,则人力和物力资源就会从农业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从而使工业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减少。这一市场需求决定供给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如果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大于农村,劳动力就会从农村流向城市。

2.循环过程中企业家的经济作用

18世纪初期,人们一般将和政府签订合同的承包商称为企业家。由于通常由政府支付合同费用,所以这一行业毫无风险。坎蒂隆借用了这一名词并重新定义。他认为,相对于一般按时领取工资的人而言,企业家应是冒险者。因为未来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有的经济活动在本质上都是有风险的。尽管如此,还是要有一些人需要冒险以期望将来获得利润。冒险的企业家对于循环的生产过程的良好运作和经济的繁荣是必不可少的。

3.货币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鉴于他对货币的经济作用的深入阐述,坎蒂隆理应被称为古典货币理论的奠基者。18世纪的货币即金银铸币,可以通过采掘或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商品获得。当采掘者或贸易商拥有较多的货币时,他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将增加,这种需求会促使其他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多,出口增加。通常,需求增加往往会刺激物价上涨,但并不意味着货币供给量的同比例增加,而且有时虽然有更多的货币,但却没有更多对货币增量的支出。

现代经济学家将货币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称为“坎蒂隆效应”。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完全取决于是哪些人持有货币及他们如何利用货币。如果主要是商人、出口商持有货币,他们会选择储蓄或投资,这样就会扩大生产,而不是支出,因此物价不会上涨。可是,如果货币主要是由地主和一些沉溺于物质享受的人持有,物价就会上涨,而一些奢侈品价格的上涨更是首当其冲。

坎蒂隆认为,由货币缔造的经济繁荣时代已经结束,货币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国际贸易上。物价上涨将会使出口商品在国家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与此同时,由于进口商品相对便宜,从而更吸引国内消费者,这就造成了贸易逆差,意味着要将国内的货币运到国外去偿付进口商品。货币外流,将会使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国内生产企业陷于停滞。坎蒂隆把这叫做“硬币流动机制”。

4.贸易政策

坎蒂隆的贸易主张相当一部分继承了重商主义者的观点。他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制度,并希望制造业贸易实现顺差。他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使英国人口增加,而制造业上的贸易顺差可以允许英国进口粮食,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使国家强盛。

ConsequencesofLowerInterestRatesandIncreaseoftheValueoftheCurrency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英〕约翰·洛克(JohnLooke)

华文导读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出版于1691年的《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在书中,他就利息、货币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在一些方面发展了威廉·配第的观点,同时反驳了封建贵族的代表在这些问题上的理论观点和实际主张。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一书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推动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同时,它也为近代西方国家立宪依法征税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一书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论利息,写成于1670年;后半部分论货币价值,写成于1690年前后。

趣味延展

约翰·洛克于1632年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萨莫赛特郡的一个律师的家庭,1647年被送到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1665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研究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洛克在青年时期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他36岁时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70年代时多次去巴黎,广泛接触学术界人士。他与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意耳过从甚密,晚年又同艾萨克·牛顿结成好友。他还对医学感兴趣,得过医学学士学位,但只是偶尔行医。

洛克在政治上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有密切联系,他一生的转折点是他与反对王室的辉格党领袖莎夫茨伯里伯爵相识,并成了伯爵的秘书和家庭医生。莎夫茨伯里是一位重要的自由政治思想的代言人,曾一度因政治运动而被查理二世国王囚禁过。1682年,沙夫茨伯里逃往荷兰,翌年在那里去世。洛克因与沙夫茨伯里交往甚密,也同样被看做嫌疑分子,被迫于1683年逃往荷兰。光阴荏苒,转瞬之间他在那里度过了5个春秋,此时正值1688年的革命成功,查理二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已被赶下台去。1689年,洛克返回家园,此后一直住在伦敦。洛克终身未娶,他于1704年溘然长逝。

在哲学上,他反对天赋观念说,强调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其主要著作是《人类理解论》(1690年)。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他从资产阶级自然法理论出发,反对“君权神授”等谬论,拥护议会制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他还提出了分权说,直接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和贵族瓜分权力制造理论根据,这集中体现在《政府论》(1689年)一书中。

洛克的哲学、政治和经济观点,代表了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说:“代表工厂主反对工人阶级与贫民,代表商人阶级反对高利贷者,代表金融贵族反对作为债务人的国家,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他甚至把资产阶级的理智指为人类的正常理智。”

理论精读

1.反对以法律手段降低利率

洛克认为利率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寡,而不能由法律加以规定。他说,利息是借贷货币所必须支付的价格。正如我们不能在荒年间给食物规定价格一样,法律也不能禁止人们收取高于法定利率的价格。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日常交易和开展对外贸易。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太少,不能满足彼此间债务及贸易的需要时,利息自然要提高。要想用法律来降低利率是徒劳无益的,其不合理等于希望能够把房屋和船只的租价用法律加以规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