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
18362300000026

第26章 先做重要的事(1)

掌握做事的最佳方法

事实上,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最佳的方法,也没有一个最佳方法。不管你是装修一间公寓、设计一块草坪、做一笔交易、养一个小孩或烧一块牛排,都没有一个最佳方法,但对做事的人来说,则有一个最佳的方法。最佳方法与你的创造性心智一样多。

我们知道,冰上长不出任何东西。但如果我们让传统“冰的概念”束缚了我们的心智,新思想便无法萌芽。马上做这个测验。你可以马上做个实验,向愿意接受测验的人提出以下主意中的一个,然后观察他的行为。

1、邮政制度长久以来由政府垄断,应让位给私人企业。

2、总统大选应该每两年或6年一次,取代4年一次。

3、正常的零售店开业时间应为下午1点至晚上8点,取代原来的朝九晚五。

4、退休年龄应提高至70岁。

这些主意是否正确或实际,并非关键所在。有意义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这样的建议,对这些建议的反应如何。如果他嘲笑这些念头,而且,连考虑都不再考虑(也许有95%的人会笑),那么,这个人极可能患了“传统麻庳症”,但是,有5%的人会说:“这是个有趣的主意,你能说得再详细点吗?”这些人则可能具有创造性心智。

对有“创造性个人成功计划”的人而言,麻木的传统思想是头号敌人。传统思想冰冻了你的心智,阻碍了你的进步,阻止了你发展创造性力量。以下有三种方法可以与它战斗:

1.使自己变得易于接受新观念。欢迎新主意。摧毁以下这些思想驱除剂,诸如:“行不通的”、“做不到的”、“没用的”和“这是愚蠢的”等等。

我的一位非常成功的朋友,是一家保险公司的高层领导。他对我说:“我不认为自己是这个行业中最精明的人。但是,我认为我是保险业中吸引力最好的海绵。我执着于尽可能地汲取所有好的主意。”

2.做个肯做实验的人。突破固定的例行公事模式。让自己受新饭店、新书。新戏院、亲朋好友的薰陶,在某一天,故意在你的工作上采取不同的做法;在这一年度假方式令自己耳目一新;在这个周末做些新鲜和不同的事。

如果你的工作是有关生产分配的,培养一个对生产、会计,财经和生意上其他要素都感兴趣的嗜好,这样能给予你的工作带来“宽度”,并且,让你准备肩负更大的责任。

3.要进步,而不是退步。千万注意这种说法:“这是我的一惯做法,所以,在此处我们也该用这个方法来做。”而应该是:“我们怎么做,才能做得比以前更好?”抛弃一切向后退化的思想,紧握一切向前和进步的思想。因为,你在年轻的时候,每天大清早5点起来送报纸、挤牛奶,并不意味着要你的孩子跟你做同样的事就算是好主意。

想想看,如果福特汽车公司的管理部门允许他们自己去想:“今年我们已经差不多了。”那么,这家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即使是巨大的福特公司,也会因为这种态度而急速萎缩。

成功的人喜欢这样问自己:“我如何能改善我工作的本质?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在所有人类所从事的事业中,从建造导弹到抚养孩子,都很难达到完美。这也意味着有无尽的机会供我们使用。成功的人知道这一点,他们总是在找寻更佳的方法。成功的人不会问:“我能做得更好吗?”他知道他能。所以,他提出的问题是:“我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几个月以前,我遇见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才做了4年生意,就开了4家五金店。这种成绩真了不起,想想这年轻女孩起初只有3500美元的资金,她参与这些事业的时间又相当短,要与其他强大的对手竞争很不容易。她的新店开张不久,我便去拜访她,并恭喜她有如此好的成果。

我以间接的方式问她,当大多数商人必须绞尽脑汁才能勉强维持一家店时,她如何能成功地经营三个店铺,而且,还开了第四家店。

“很自然的,”她回答,“我的工作再努力,每天起得再早,做得再晚,都并不足以支撑这四间店。因为,在我这个行业中大多数人都工作得很努力。我将我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我所自创的‘每周改进计划’。”

“每周改进计划?听起来怪吸引人的,那是怎么回事呢?”我问。

“嗯!其实也不是什么精心之作,”她继续说,“它只是一个计划,帮助我在每周内把工作做得比前一周好一点。”

“为了记录我的进步的思想旅程,我将我的工作分成四要素:顾客、雇员、货品和促销。一个星期之内,我都要做笔记,记下所有能改进我的生意的构想,然后,每星期一下午,我腾出4个小时将我所记下的构想复习一遍,想出如何将最有效的—种构想,用之于我的生意上。”

“在这4小时内,我要求自己仔细地研究我的交易情况。我并不只希望有更多的顾客会来光顾我的店。相反,我问自己,我怎么做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我如何能培养出忠实的顾客?”

她继续描述了许多使她的三间店成功的小创意。诸如,她如何安排她店里的货品;她建议顾客购买的技巧,使得有2/3的顾客买下了当初进入店铺时并不打算买的货品。由于一次罢工事件,她的许多顾客失了业,她为他们设计了一项贷款计划,在萧条时期,她所发展的竞赛,使销售员的素质得到提升。

她说:“我常常问自己,我怎么能改善我的货品供应?然后,我得到了构想。让我举个例子吧。四周前,我突然想到,我应该做些什么吸引更多小顾客到我店里来。我想,如果我能吸引孩子们进来,我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父母进店来。我不断地思考,于是,这个念头出现了。在4至8岁的购买者架上,我摆了一排毛梳小玩具。这主意果然有用!这些玩具只占极小的空间,而我却能从中获利。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玩具增加了店铺的买卖机会。”

“信不信由你,”她继续说:“我每周改进计划之所以生效,是我只凭着诚心不断地问自己,我如何能做得更好?我找到了答案。每个星期一的下午,我都会找出某些计划或技巧使我的店铺盈利。”

“而且,我还另外学到了一些有关成功销售方面的事,这些事是我认为每个自我创业的人都应知道的。”

“那是什么呢?”我问。

“就是:你在着手事业时,知道得多并不稀奇,重要的是,你要将你开店后所学习到的,有效地加以利用。”

大的成功需要人们不断为自己确立更高的标准,需要人们找寻方法来提高效率,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利润,以较少的努力去做更多的事。大成功是为那些认为“我能做得更好”的人所保留的。

通用电气公司有一句“想大做大”的口号:进步是我们的最重要产品。

为什么不让进步成为你的最重要产品呢?

“我能做得更好”的哲学能创造神奇。当你自问“我如何能做得更好”时,你的创造性能力被开启了,使事物更加完善的方法也随之出现了。

有一种日常练习,能帮助你发现与发展“我能做得更好”的态度。

每天在你开始工作前,花十分钟去想:“我今天如何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真诚地问自己:“今天我能做些什么来鼓励我?”“我能为我的顾客提供什么特殊服务?”“我如何才能提高个人效率?”

这项练习很简单,但却有效。试试看,相信你便能找到被限制的创造性方法。赢得更大的成功。

先做重要的事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会觉得有做不完的事情。在公司里,自己分内的事要做,上级布置的事要做,同事委托的事也要做;上司来了要应酬,客户来了要应酬,朋友来了也要应酬……在家里,父母需要照顾,孩子需要关心,夫妻需要沟通;柴米油盐要买,衣服被褥要洗,女儿上学要送……总之,每天都是从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最令人焦虑的还不是忙忙碌碌本身,而是越忙事情越多,似乎总也没有一个头绪,有时竟连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反倒排不上号。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下,无论什么人都会因巨大的压力而感到烦恼。

面对眼前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有人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所有的工作做完,以减轻身心上的压力,于是就拼命地工作,然而,越是拼命做事就越是心力交瘁,效率就越是下降,烦恼也就因此越加增多。可见,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那么,应该怎样摆脱这样的烦恼呢?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变换一下做事的次序,先做重要的事,后做次要的事。

为什么要先做重要的事呢?虽然所有想要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在人的心理上都会产生某种形式的压力,但是,由于它们的重量(重要性)不同,所产生的压力也就不同。放在心上的事情越是重要,心理的压力也就越大,相反,心理压力也就越小。因此,在只要有机会御掉几件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先把最重的负担御掉,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其道理虽然十分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并不简单。首先必须分清哪些事是最重要的事。为此,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分成三个大类:第一类是必须自己去做的事情;第二是自己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第三类是完全不必自己去做的事情。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自己”两字,是因为有些事情,对于自己可以是“不必”的,但是,对于别人也许就是“必须”的。

在必须自己去做的事情当中,又可分为三个小类,即重要的事情、次要的事情,以及一般的事情。当然,这里所讲的重要、次要之分,也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因为,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对别人可能无足轻重。

在对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进行分类之后,接着就要将这些事情进行排序。“必须自己去做”的事情当然要排在最前面,然后排“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至于“不必自己去做”的事情,就大可“不必”安排了。即使是“必须自己去做”的事情,也还要按照重要、次要、一般的顺序再排出个轻重缓急来。

有了这样的一个顺序表,我们就应该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做完了最重要的事情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可以依次做下去。当我们再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就要把剩余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或者干脆放弃那些可干可不干的事情。

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会随着评价标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一定要将真正重要的事情把握住。其次,先做最重要事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尽快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而不是为了偷懒,因此,必须自己做的事情还一定得做,这里只不过是调换一下次序而已。

从容易做的事情做起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头的那一段都是相对困难的。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常为不知如何开头而烦恼,也有些人虽然勉强开了头,又要为开头不好而苦恼。

例如,学生们写作文,最怕的就是开头,他们常常是在本子上刚写了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于是,便撕下来抟成一个纸团扔掉。就这样撕了写,写了撕,有时纸团积了半篓子,仍没有写成一个开头。

又如,我们每个参加过考试的人,大多都有被难题难住的体验。特别是当我们刚一开始动笔,便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时,那种挫折感,如同刚一出门,便撞在了南墙上一样。脑子里顿时嗡嗡乱响,一片空白,不但觉得难题越发地难解,而且,连不难的题也都变得难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自然会考砸。

其实,事情的开头不仅难做,而且,开头的成败对做事的整个过程还会产生较长时间的直接影响。如果开头做得很成功,心情就会很愉快,后面的环节也会很顺利;如果刚一开头就碰了钉子,心情就会十分压抑,后面的环节也会觉得别扭。

那么,应该怎样避免一开始就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呢?办法之一就是换一个次序,即先选择容易成功的事情来做,而把困难的、不易成功的事情留到后面去做。

就拿写文章来说,尽管一篇文章的开头必须放在最前面,但是,并非一定要最先来写开头部分。如果不知一篇文章如何开头的话,不妨先把开头放在一边,先写文章的中间部分,甚至还可以先写文章的结尾部分。待到文章的有关部分写完之后,文章的开头部分常常会自己“遛达”出来。那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复杂严谨的小说,常常就是采用从后向前推导的方法进行构思。还有,那种先交待结果,后交待起因的所谓倒叙的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叙事方法。

再拿答考卷来说,考试题虽然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严格编号的,但是,在我们做题的时候,却不一定非得按照试卷上的层次和顺序来答。在考试前,老师或家长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考生:“先做容易的,后做困难的;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这几乎已经成为考试的一个基本策略。人们之所以要打破试题的原来次序,而先做容易做的试题,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自己从一开始就能获得一个好心情。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是容易的事情呢?

首先,容易的事应该是自己熟悉的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做。就是会做的事情,也不可能都是熟悉的。只有自己熟练的事,做起来才觉得容易,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驾轻就熟的主要原因。由于“术业有专攻”的原因,人们所熟悉的对象往往并不相同,这个人觉得困难的事,另一个人可能觉得非常容易,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容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哪些是容易的,哪些是困难的。

其次,容易的事应该是具备了充分条件的事。一件事情是否容易,这要看做这件事的条件是否成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事情就会水到渠成。缺少必要的条件,就会“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例如,在没有巨型计算机之前,计算气象数据始终是困扰气象工作者的一件难事;有了巨型计算机之后,即使处理海量的气象资料,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三,容易的事应该是很快就可以做完的事。先做很快就可做完的事,不但可以尽快卸掉一部分负担,减轻一定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尽早获得一个好心情。那些虽然并不困难,却很费时费力的事,由于较长时间看不到成效,容易使人产生急躁的情绪。

由于事情与事情之间,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互相之间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有些是积极的,而有些则是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选择先后次序的时候,一定要先选择那些对以后各环节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去做,而把那些可能会对以后各环节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放到最后去做。

学会正确做事的好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出力不讨好的事。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我们可能正在废寝忘食、天昏地暗,只因方法不当,结果事倍功半,当然,也就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在做事中,我们不但要抓紧努力,而且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否则,“抓紧”做事的人有可能被那些轻松做事的人给甩到后面去。

狮王要毛驴负责开垦一块五百亩的荒洼地。

毛驴接到命令后马上行动起来,它领着众毛驴们起早贪黑,干得非常起劲。

过了几天,狮王前来视察,看后对毛驴说:“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开垦出来?要抓紧时间,争取下个月完成。”

毛驴一听傻了眼,自己没白没黑地干,还落不是,下个月完成?这怎么可能呢?这么大一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