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18368300000002

第2章 前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小书?

写下这些文字,就像我成为一个父亲一样,纯属偶然。作为一个把流浪作为梦想的人,我曾经视孩子为飞翔的障碍物,在我30岁以前的词典里,小孩子是个可怕的词语,他背后连接的,是“嘈杂”、“吵闹”、“不听招呼”、“牵制”和“约束”。这些概念是我所恐惧的。

因为偶然的机缘,小美来到我的生命里。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与她第一次见面的那个下午,她像一片小小的树叶,而医院的床,则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一样。那一刻,我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被触动了——那是我的女儿,我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人,她将在很多方面影响我生命的轨迹。当时我并没把这种影响,理解成正面和褒义的,更多的,我看到的是责任与压力,还有就是害怕不能给她健康成长条件的恐惧。这些都是新任老爸们的共同恐惧,因为爱,所以怕。

那时的我和她的妈妈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打工,租住在旧房子的烂床垫上,我们无数次担忧房子、担忧户口、担忧就学,担忧与孩子相关的一切。我们担心,我们艰苦努力挣来的,不足以支撑一个让宝宝无忧无虑的未来。

但变化永远比计划快。小美匆忙而莽撞地来了,一如这些年风风火火的每一次回家。我是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匆匆当了父亲的,这使我一直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面对每天都有新课题抛给我们的小孩,这种惴惴不安的心境,一直保留至今。这也是我一直以笔记的形式,认真记录与小美生活点点滴滴的原因。

有人曾说:也许是上帝怜悯我们会忘记婴儿时期的一切,于是送给我们一个孩子。让我们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慢慢将那些失去的记忆找回。为了不忘记,我于是开始记录,虽然,我知道,这不比捧住一捧水容易多少,但我努力做着这件事情,留作自己对往事回忆的索引。

我不只听到过一个爸爸或妈妈感叹岁月太匆匆,孩子长得太快,总觉得还没怎么体会够与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她们便长大,开始自己的生活,并逐渐从我们的生活里走开。大家于是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尽可能多地记录,有人录像,有人拍照,有人写日记,有人画画。而我选择的方式,是陪她玩,细细地观察她,并记下与她一起成长过程中的感想。

这些感想在博客上发表后,受到《育儿周刊》和《北京青年报》的关注,特别是《育儿周刊》几个充满爱心的年轻编辑,更是将这些记忆和感想,当成一种育儿的经验来看,并催促和逼迫我写成专栏文章,与广大的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分享。

坦率地讲,除了面对成长的无知与惶惑,我的确没有太多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在我印象中,孩子就像一个上帝精心设计的玩具,总把一些令你焦虑和不安的难题,随时抛给你,让你不断地去选择,并最终得出答案,这一个答案并非终结答案,而往往又会是下一个题目的开始,育儿的所有苦恼和乐趣,就恰在于此。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子,与你在这浩大的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选择,都有关系。

在我有限的经验里,如果有值得分享的,那就是作为父母,我们惟一能做的,便是陪着孩子从容成长。我们不能代替她的喜怒哀乐,更无法取代她去经历属于她的各种人生际遇。我们能做的,便是无论在她快乐还是悲伤的时候,都对她不离不弃。

这本书里的所有文字,有的是在匆忙的工作中偶尔小憩时的回想;有的是陪女儿去上学时在教室外的匆匆记录;有的是出差时远离妻儿时对她们的想念;有的则是在夜静更深时听着她的小鼾声录下的想象……

这些既不成体系地谈不上什么理念的东西,惟一可取之处便是真实,它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努力想探究童真世界的父亲与一个古灵精怪孩子之间的思维迷藏,这里面有很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分享。

抚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只给物质不给精神的饲养;也不是事无巨细都帮她们做主的代替。我相信,每个父母在回忆自己的宝宝时,都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精彩。而这些,都是加了巨大的感情色彩的,一如我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记录下的一切,都是带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于同行的爸爸妈妈们的作用,更多的,也许是一种印证。而朋友们如果从这些文字细节中,能体会到一些可资借鉴的道理,则更是荣幸之至的事。

2012年11月5日

于成都天涯石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