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笔会上,美籍学者莫爱莉女士和我聊起了有关育儿的话题。当她听到我像许多父母一样,对孩子不认真吃饭的毛病一筹莫展时,不由得笑了起来,说:在这一点上,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们的做法实在太不一样了。
她于是讲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些事,她说:在美国,即使是华裔家庭,也不会有中国父母们对孩子把饭菜当玩具只玩不吃的毛病有什么恐惧感,因为在他们看来,吃东西这种事情,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即使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也有饥饿感,并在这种感觉的支配下,发出信号索取并亨用食物,我们将之称为自然理性。
许多美国家庭,对小孩子的吃饭问题达到了放任的地步,正是基于成年人认为“饥饿感会让孩子选择进食”的自然理性。孩子不想吃,也不勉强。这一特色,我在薛涌的书中也见到了一个实例:一个美国知识分子母亲,在喂养她年仅8个月的儿子时,居然就是遵从了这一原则,将奶粉和麦片放到盘里,任由孩子自己抓来吃。
这种近乎于“饲养”的育儿方式,在中国人看来是要大摇其头的,其不可理喻程度,与美国父母对中国父母打娃娃的举动一样的不可理喻。其原因就在于对“自然理性”的认识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育儿观中,并没认识到人类天生具有的某些本能。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他会本能地趋光和躲光,会有意识地往温暖的地方蹭,会在饥饿、肚子不舒服或对环境不适应时,用哭声发出信号。许多大人最爱说的一句话便是:“这么小的孩子,像条虫一样,懂得什么啊?”于是,用自己的感觉替代孩子的感觉,用成人对世界的认识,来对小孩进行“人工理性”的培训,应该说,这些培养,有的是必要的,因为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有的则是不必要的,因为成年人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知觉,并替他做主,会让他逐渐失去对所处真实环境的认知,在没有父母替其做主时,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
我的一位叔叔,是较早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多年来,他一直被其长辈骂为懒人,因为他对小孩的教育总是异于常人。在儿子很小时,就放任孩子自己摸装着热水的茶杯,把小家伙烫得眦牙,并从此养成摸任何东西之前都先试一下温度的习惯。他也从来不追着小孩喂他吃饭,而是凭小家伙的兴趣。儿子高中毕业就自己在网上申请到英国助学金,如今已博士毕业,他在回忆儿时往事时,记起的都是父亲的“懒”,他说,父亲当年不追着我吃饭,而偷偷做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其用心相当之“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