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18413900000037

第37章 浅谈天水漆器

刘大有

天水地处秦岭南北,黄土肥沃,气候温和,植被茂盛,天水县现被划为全国廿九个重点产漆县之一。陇南产漆除保障甘肃艺术工业用漆外,还调拨东南各省,因为有丰富的大漆木植原料,为制作漆器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所以这一工艺的历史,也就由来已久。

天水出土的古代漆器天水近来陆续出土了不少古代漆器。一九七三年冬,天水县马跑泉一三三医院背后台地,发现古墓中有“朱染其内墨画其外”,云气花纹的汉代漆器的许多残片。一九七○年,天水县甘泉寺北宋元丰年间的墓葬曾出土漆碗等。漳县出土元大德年间“故荣禄大夫大司徒汪公之墓”有雕刻双龙的红漆桌、套盒等。一九六九年天水市郊王家磨掘出清代古墓,亦有完整雕花的漆棺和殉葬的盘、盒、碗等漆器。我们从上述出土的古代漆器,和天水民间保存较多的旧时由当地制作的漆器,可以说明天水漆器有悠久的历史。据抗战时编印的《天水县志》卷一物产部分记载:“雕漆:有笔筒、砚盘、印盒、镜匣、桌椅、手杖等”。刘敏在《要多注意保护甘肃出土的古代漆器》一文中说:“甘肃自古以来在制造漆器工艺上就具有相当成就,今日天水制造的漆器,在西北广大地区,仍被人交口称誉。这样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发扬”(见《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七年第七期四十九页)。

天水漆器的流派及演变明清两代的天水漆器,多是在木箱、立柜、盘盒上面先用胶调合石膏粉堆画,有“孔雀戏牡丹”、“双凤朝阳”、“鹭丝闹莲”等图案,再经石黄的点染,最后用大漆桐油调和成罩漆髹饰数遍,即是雅俗共赏的罩金漆器。这种古老的漆器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主要内销产品。

一九一八年天水官办了最早的“陇南工艺厂”,聘请从四川学得漆器工艺的汪俊杰兄弟指导教习。产品以黑漆底子上先雕出花样再用彩漆平填,这种叫“雕填”或平填漆器,丰富了以往当地单一罩金漆器的内容。以后汪氏兄弟回原籍陕西,由他带出的艺人几经传技逐步形成了天水以雕填为主的漆器。当时生产主要多是小件产品,如印盒、笔筒、梳妆匣、手杖、碗盘、小桌、小凳等。天水漆器历经天灾人祸,解放前夕销路停滞,艺人失业改行,濒临绝境。

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这一传统的美术工艺品,组织合作社一边生产雕填漆器,一边学习外地经验,并请省上的美术设计人员辅导,提高装饰艺术水平,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天水雕漆厂。一九五七年产品开始出口。大小型品种方面增加有脱胎的仿瓷仿铜的瓶器,以及套盒、果匣,或者是贴金贴银,推光漆、平绘和漆宝砂等,产品均达到高雅绚丽的工艺水平,荣获国内外市场的好评。

天水漆器的风格髹饰是漆器工艺的关键。天水漆器采用本地林区所产的优质野生大木漆,再加上精工细制,严格注意质量,使漆面牢固平整,色泽饱满明亮,杜绝了冰纹、泪珠、皱纹现象,能耐高温360℃,又可抵抗酸碱侵蚀,经久耐用。天水漆器设计造型古朴大方,外形美观,所制沙发桌不管方圆均能折腿,携运方便,在全国漆器中别具一格。又如石刻镶嵌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多采用全国名石、名玉、红木、玛瑙、珍珠贝、象牙等名贵原料,各种物像,栩栩如生。一件漆器要经过五道主要工艺流程,一百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是人力密集型的工艺品之一。这种石刻镶嵌漆器,是天水漆器出口的主要产品,还有大型彩漆平绘等。古老的天水漆器由罩金、平填、脱胎一直发展到今日的石刻镶嵌,虽有其改进提高和发展的变革,但一直保持着浓厚独特的地方风格。

天水雕漆厂现在已由解放初期几十个人的合作社,发展为几百人的国营厂子,产品远销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被国家订为出口免检工艺品。

(《甘肃文史》198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