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旅馆”原是英国退伍军官埃里克·沃克在肯特定居后,于1932年11月为狩猎和观赏动物而建造的。新建时只有3间卧室,一间餐厅和一个狩猎房。1952年2月5日,当时的英国公主,即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曾下榻这里欣赏野生动物。当天夜里,英王乔治六世突然去世,英国王室当即宣布伊丽莎白公主继位。六日清晨,伊丽莎白就返回伦敦登基。人们说伊丽莎白“上树是公主,下树成女皇。”此后,“树上旅馆”也就更有名气了。
这个旅馆曾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被烧毁,1954年在原址的对面,又盖起一座新的较大旅馆,这就是现在的“树上旅馆”。要在那里投宿,游客们须先在中央省省会尼耶里的一个“套马车”旅馆集中,放下行李,然后套上马车(从前坐马车,现在坐汽车),在手持猎枪的欧洲人导游带领下,向“树上旅馆”进发。旅游车在林间小路上缓行,不时会遇到穿越公路的拂拂、大象、长颈鹿和羚羊,好像是来迎接游客一样。约莫过一个小时,车子在一个山脚停下,导游请游客下车并宣布几条安全注意事项,然后整队上山,步行约一、二百米,写着“树顶”两字的牌楼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旅馆建筑便展现在眼前。
这是个约有4层楼房高的2层楼建筑,全都木质结构,落在许多株大树的树干上,底层离地约10余米,野生动物在底下可以自由穿行,不少作房柱的大树今天枝叶依然茂绿,有的穿过楼板或房间还继续生长着,给旅馆增添了生气。旅馆前面有一个大水池,供动物饮用。水塘周围是一块盐土沼泽地,这是给动物准备的“食盐”。在导游的指引下,沿着室外螺旋式的单人梯,手扶栏杆,一级一级地向上攀登。楼梯是围着一棵大树盘旋的,因此给人以上树的感觉。
旅馆有单人卧室38间,还有一个餐厅,两个长廊式酒巴间,屋顶是个大平台,傍晚,成群的大象、野牛、牛、羚羊、野猪等野生动物便开始陆续汇集到水塘和盐土地来,它们或吮舐盐土,或在塘边饮水,吃水草,下池戏水或互相逗耍,追逐、打架,甚至不断发出嚎叫声。喝足、吃饱、玩够了,它们又各自姗姗地回到大森林去。游客用完晚餐,手拿着饮料,站在平台或酒巴的长廊里,凭借明媚的月光和柔和的灯光,居高临下,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就是树上旅馆的迷人之处。
酒桶客店
在布拉格郊外的一座小山上,排列着30个咖啡色的大啤酒桶,走近一看,你会发现桶壁上有门,有窗,还涂上了鲜艳的红、绿色,画有诱人的泡沫四溢的大杯啤酒图案,原来这是一家别开生面的客店,这些啤酒桶便是客房。在这里住上一夜只需花8美元,室内陈设极为简单:两张床,一张小桌和一盏灯,可是舒适、有趣,令人似乎走进了童话世界。
这些“客房”原来真是酿酒用的大酒桶,上面还贴有布德瓦啤酒厂的大字商标呢。这家啤酒桶客店开业已有15年,每年来投宿的客人约4500人。人们还可在此尽情享用布德瓦啤酒和便宜的饭菜。
不用房子的村子
在欧洲,有一个奇特的村子坐落在爱尔兰西部的小岛上。村子里没有一间房子,乡民把陈旧淘汰的70条海船拖到岸上稳固后,定居在这里。人们在上面居住,下面用来饲养家畜家禽。当地政府费尽口舌动员他们移居楼房中,乡民执意不肯,理由是船上更舒适。殊不知最大的益处是免交房租。
吊著的村寨
在坦桑尼亚一座山谷的断崖旁,人们可以看到断崖边丛拦的树上,吊着一只只很大的“木箱子”,每只面积大的有4至6平方米,小的也有3平方米左右。这些吊着的“箱子”上,都有小小的窗孔,但没有门洞。原来这些“木箱子”都是当也集中族人的吊屋,这个地方位于狭谷中,十分潮湿,能致人死命的蛇和蚊虫很多,人们无法在地上住宿。集中族人以采集山崖上的石头为主,而断崖壁的一面固定住,门开在屋顶上,出入时由断崖下到大树上,再从软梯进入屋内。这里全村几十户人家都在这吊屋里住宿,所以游人称之为“吊着的村寨”。
奇特的房屋
风篱这是十分原始的房屋。以树枝插入土中,形成一道直墙或半圆形围墙,土覆短枝、树叶或草,藉以防风避雨。常见于以狩猎、采集或游牧为生的部落,像非洲的布须曼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人:印度的安达曼人、玻利维亚的查科人,他们随着要猎取的动物群移动,迫使他们用建拆方便的风篱为家。
雪屋格陵兰和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是住雪屋。建屋时,先把雪压实成大块的雪砖,垒屋时把每一块雪砖都向里倾斜一点,形成一个拱圆的屋顶,然后用碎雪作灰浆抹砖缝,再在屋内烧火把表层的雪稍为融化,经冻后房屋就密封了。最后开一个防止冷空气大量进入的小门,四壁悬挂毛皮,防止散热。由于密封度高,屋内相当暖和。
窑洞这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住房。它节省建筑材料,还有冬暖夏凉的特殊优点。根据本世纪初调查,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如德国,瑞士、意大利、罗马尼亚和美国的部分居民也以窑洞为住房。
水屋秘鲁有座小城叫曼的尼威克,房子都是用一种温泉水造成的。这种温泉水中溶解了大量石灰石、石膏和石英等物质,成为一种胶状液体。当温度降低后,水溶液达到饱和时,其中的矿物质就会沉淀凝固。当地群众将泉水从地下引出。注入特制的模型中,冷却后做成一种坚固的砖块造屋。
盐屋我国柴达木盆地有不少房子是用盐块砌成的。如察尔汉盐场招待所就是用盐块砌起来的。这地面也是由雪白的盐铺成的。哥伦比亚锡帕基睹市一座教堂,是1951—1954年利用一座老盐矿修建的。它的墙壁顶部、地面、廊柱、祈祷室以及雕象、绘画,全是用盐制成。
树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顿维尔比部树屋公园里,有一宋高75米,树龄达4000多年的大红杉树。人们在树内挖了—间高15米,面积为51平方米的房屋。可供几十人上课。
瓶屋日本一青年花了17年时间,积子23万只玻璃瓶,建成一所有5个房间的单层住房,除了主要构架用混凝土的以外,其它部分都是用玻璃瓶建成的。
地狱之榻
在美国,法国以及英国等欧美一些国家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地狱之榻”的幌子。
顾名思义,这些都是地狱的旅馆。没有相当的胆量,请不要“到那一游”。
这里是人间的地狱。
走进那阴深深的大门,是一个很长的甬道,甬道里很潮湿,老鼠、蝼蛄等应有尽有,而且还不时有人的惨叫声,走着走着,忽然会“嘭”的一声掉下一个东西,接着一声惨叫,伴着微弱的光,你会看到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当然这是橡胶做的。这时,那些勇敢的人就出现了反常,有的抱头鼠串,也不乏有人昏倒的,再往里走,便是一个人骨人架“把守的大门,身上不时发出垂死的声音。你该吃饭了,便会看见一些饭菜都是以“人肉”为原料的,如“人肉包子”和“炸人心”等,惟妙惟肖。使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床榻便是一个大棺材。在就寝时,还有不时的鬼哭狼嚎,在你睡得最香甜的时候,“小鬼”会叫醒你,与你说话,就是有理智的人也会感到害怕,因此有人休克,也不乏有人夺门而逃。
这就是所谓的地狱——人间地狱,西方一种怪现象。
棺材酒吧
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开办了一家“棺材酒吧”。进酒吧,先要通过一条贴着黑色和金色墙纸、狭长黑暗的通道。酒吧内更吓人,暗紫色和红色的灯光忽闪着,墙边堆放着白色的花圈,地上摆放着黑的棺材,悲切的哀乐萦绕耳边。侍者扮人骷髅模样给顾客端上用骷髅杯盛着的名叫“魔鬼”、“僵尸”、“吸血鬼之吻”的鸡尾酒。顾客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有的嚎啕大哭,甚至还有的掀起棺材盖,钻进棺材里,与棺材里的“僵尸”拥抱亲吻,以显示其胆量。这家酒吧虽然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由于服务独特,生意甚佳。
按体重上菜的饭馆
巴黎有一家世上无双的独特的饭店。这家饭店的坐椅上端有一台磅秤。顾客一坐上,磅秤即显示出客人的体重,服务员则根据体重配菜等,体重者多点菜,反之少点。顾客若想点多过体重的菜,无论付多少钱,饭店也一律不理。
饭店的各种食物,色香味俱全,所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最大的“大锅饭”
西班牙北部的赫罗纳曾烧出可供6万人食用的世界上最大的肉菜饭。
这顿肉菜饭是在直径为16米、重1.2吨的巨型锅制作的。烹饪大师将6000公斤大米、12000公斤水、3000公斤兔肉、鸡肉、猪肉及牛肉、1500公斤海产品、2000公斤土豆、1000公斤豌豆、1500公斤辣椒、1000公斤洋葱、300公斤盐、200公斤大蒜、500公斤食用油等原料相继放进锅里。经过数小时约烧制,味道鲜美的。大锅饭。开始供游客食用。烧制这顿肉莱饭共用了6000吨木柴。
肉菜饭是一种在巴伦西亚地区及整个西班牙常食用的食物。它是用米、肉、鱼及豆角等制成的,通常很受外国旅游者的欢迎。因而西班牙一些地区每年都要制作这种“大锅饭”,招待游客。
穿溜冰鞋送菜的大餐馆
在泰国曼谷有一间大餐馆,它的面积有10亩,规模宏大,内部设立的座位,可同时容纳3000名顾客进餐。由于餐馆的面积大,顾客多怎样才能做到招呼及时,送餐快捷的服务,是这个大餐馆必须解决的问题。餐馆的老板想出了一个奇特而有趣的方法,就是招收一批身强力壮、仪态端正的男女青年,把他(她)们训练成溜冰技巧非常娴熟的侍应,然后由他(她)们手捧盘碟,脚踏溜冰鞋,以灵巧的手段,来来往往穿插在各个餐具之间,把美味佳肴送到顾客面前。这样既可满足顾客迅速进餐的需要,又能使顾客好像身处在大溜冰场里,观赏俊男妙女侍应的那奇特的溜冰表演,从中增添不少乐趣。因此,这个大餐馆经常宾客满座。
这个餐馆已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列为全球最大的餐馆。
大老板到厕所进餐
加拿大一家拥有多条长途巴士线的大巴士公司,为了改善公司的形象,与其它对手公司竞争,吸引更多乘客光顾,别出新裁,将各大站的厕所粉饰一新,保持高度清洁,使顾客享受到“方便”的乐趣。公司的副总裁约翰·芒罗带领公司其他职员轮流在各站厕所进餐,以向人们证明厕所的洁净,全无异味,绝不影响食欲,约翰通知各大车站的站长,他每个月会突袭地到任何一个巴站厕所进餐,因此希望各站站长注意保持厕所清洁。约翰的这一绝招果然奏效,各巴士站站长为博得好印象,无不着意加强厕所卫生工作,并把厕所“新貌”的照片寄给约翰检视,欢迎他随时“莅临厕所进餐”。约翰最惬意的一顿“厕所餐”是在温哥华一个巴士站厕所“享受”的,他与一位同事坐在厕缸和洗手盆前的一张餐桌旁杯酒言欢,共进佳肴;这些美食是由一家高级大餐厅供应的。
经过这番刻意的宣传,这家巴士公司的业务果然大有进展,乘客人数明显增长,而其中妇女乘搭数目增长幅度最大。
赞比亚人喜欢吃毛虫
提到毛虫,人们会感到毛骨悚然,但赞比亚人却认为毛虫是人类食品中的美食之一。
每年雨季一列,乡村农民纷纷去树林里收集毛虫,晒成半干后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时,居民们就可以用毛虫做成营养丰富的大餐,既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又能煮成诱人的主食。
赞比亚人制作毛虫的方法很多,其中较简便的是:先用温水将毛虫浸泡30分钟,滤干水后放入油锅里炸,炸至浮起捞出,然后加糖或其他调味品,吃起来松脆可口。毛虫可与番茄、茄子、青椒等各种蔬菜一起熟制成色香味美的菜肴,毛虫还是做粥的原料。
世界奇食录
蜗牛、蚯蚓已入人类的食谱,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了;知了、蚂蚁为一些地区的人所采食,已不足为奇。再津津乐乐道,势必倒人胃口。这里且说说世界上一些民族对其他昆虫、肢节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奇异嗜好。
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及博茨瓦那居民的佳肴;非洲还有些民族爱吃蚱蜢;新加坡唐尼岛及欧洲一些人很喜欢吃蜘蛛;印度有的人捉到蜈蚣就往嘴里送。
印度巴厘岛的居民对油炸蝴蝶感兴趣: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飞蛾;有的阿拉伯人把蝎子视为佳肴,把蜣螂当作美食。
土耳其的妇女专吃“线型蠕虫”;泰国某些居民爱把蟑螂拌进酱里做成美味可口的食品;中美洲人常以“蛾子饼”作为主食调剂;埃及人特别爱吃一种有花纹的甲虫。
巴黎的一些咖啡馆,用小金甲虫的幼虫作馅制糕点;墨西哥人捕食昆虫有57种之多,蛔甲虫、苍蝇、蚊、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等。那里有一道名菜,叫“墨西哥鱼子酱”是以苍蝇卵为原料烹制的。
蚱蜢成佳肴
近几年来,曼谷各地流行一种新食品一油炸蚱蜢。
蚱蜢是一种害虫,为保护禾稻,将它食之落肚,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食品从农村到城市,由街边食肆进入一流酒店,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食,泰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飞虾”。
食过油炸蚱蜢的人士对此美食均赞不绝口,认为鲜甜味美、爽脆可口,用之助酒,更是别有风味。但蚱蜢一定要新鲜,死去多时者纵使炸后亦不好吃。
现在在泰国,喜欢吃这种油炸蚱蜢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农村,捕捉蚱蜢已成为一种新行业。有人专以捉蚱蜢为生,收入以万铢计。
蟋蟀成佳肴
在台北市许多夜市摊子、啤酒屋都推出一道招牌莱。香酥蟋蟀”。消费者的反映非常极端,许多人都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叫“两只”来“看看”。
对生活在都市里的民众而言,蟋蟀算是一种相当陌生的虫子;但在乡下孩子的生活里,“斗蟋蟀”却是一件相当有趣的课余游戏。颇令人怀疑的是,台北小摊子的“香酥蟋蟀”从何而来?在处处都是水泥地面的台北市,哪里还会有蟋蟀呢?
蟋蟀的来源当成一项商业机密。业者赖彬只透露说,他以人工繁殖方式养殖蟋蟀,共花了四、五年时间,投下数百万才开发成功,1985年始正式上市。
为了防止太多的“内情”为人所知,赖家的蟋蟀都是在养殖场宰杀完成;取出内脏,再运到台北分销,过程相当神秘。供应给小吃摊的蟋蟀,则在肚膛中再塞入一小截地瓜,以增加分量,调和香味。
吃蟋蟀,通常是中南部农家才会有的习惯,要让都市人也乐于吃那外形与蟑螂类似的蟋蟀还真不容易。
“香酥蟋蟀”在消费者的口评里也是好恶各呈极端。喜欢的人,称其“美味的不得了”;不吃的人免费送他都不要。倒是日本,南朝鲜目前都有人开始与赖彬洽谈蟋蟀外销的事,希望把这道相当特殊的“台湾名产”外销日本、南朝鲜。
离奇古怪的法律
在英美西国,有许多离奇古怪的商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