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帝王之谜总集
18433600000040

第40章 中世纪政坛悬案全破译(22)

1889年1月,在都灵,最后的灾难终于降临了,他突然中风。起初,他们把他送进了疯人院,可是不久,他的老母亲把他领走了,亲自怜惜地照料他。1897年,尼采的母亲死了,尼采被妹妹接去住在魏玛。在那里,克雷默为他塑了一座雕像——幅令人怜悯的模样,表现出那种从前强健的心灵破碎了,无依无靠,屈服顺从了。不过,他也不是完全不幸。健全时,他从未享受过宁静安详,现在却有了,仿佛是上帝怜恤他,才让他疯的。一次,他见妹妹望着他流泪,就问道:“伊丽莎白,你为什么哭?难道我们不幸福?”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谈起书,他惨白的脸上稍有了点红润,快活地说:“呀!我也写过几本好书。”

——然而,这清醒的瞬间迅速消失了。

毫无疑问,尼采思维太活跃,因而过早地衰竭了。他与时代抗争,结果,心理失去了平衡。到了后期,尼采的著作辛辣尖刻,他不仅抨击思想,也抨击人——瓦格纳、基督,还有德国人,等等。

1900年,他死了。他一生都是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等。

尼采给西方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以“理性”动物、“道德”动物自居了,人的虚荣、鄙俗、伪善、平庸的一面被尼采毫不留情地剥落在人前,让人无地自容。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权力意志——这个被掩盖已久、被压抑已久的人性中最深刻的东西,无论你是去极力地否定它还是去勇敢地肯定它,你都会感到内心的震颤,这就是尼采哲学的威力所在。

与叔本华一样,尼采在去世以后,其哲学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对德国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中有两本书是最常见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雷福斯蒙冤之谜

1894年9月26日,打入德国驻巴黎使馆的法国女间谍巴斯蒂安,在德国间谍头目冯·施瓦茨科彭中校的字纸篓中发现了一封信,围绕这封信,在法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此信是什么内容呢?信中提供了有关法国120毫米口径野战炮,法德边境法军的部署及其炮兵阵地变动的机密情报。法国陆军情报处非常重视这封未署名的信。情报处副处长亨利少校等人未作调查就断定此事一定是军中的犹太人干的,而且这个人有可能在总参谋部见习炮兵军官之中。碰巧名单中有一个名为德雷福斯的犹太籍军官,对其笔迹进行了秘密鉴定:法兰西银行鉴定专家戈贝尔肯定此信不是德雷福斯所写;但是警察局鉴定处的阿尔方斯·贝蒂荣则认为德雷福斯笔迹与情报信的字体完全一致。未经进一步调查,法国陆军部就认定情报是由陆军参谋部的德雷福斯泄露的。经过请示,梅西埃部长下令,将德雷福斯立即逮捕。

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1859~1935)出生在阿尔萨斯省牟罗兹镇的一个犹太纺织商家庭。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因家乡被德国人占领,举家逃离故乡。德雷福斯经过努力,考进了圣·西尔军事学校,立志从戎。毕业后,调入法军总参谋部。他的妻子是巴黎珠宝商的女儿露西耶·阿达马尔特,他们已有两个孩子。

1894年10月14日,德雷福斯在巴黎自己家中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务必在15日上午7时到陆军总部接受上面的总体检查。第二天一早,当德雷福斯准时采到陆军部大楼时,发现需要接受检查的只有他一人。他正在疑惑不解,就被立即隔离,随后由迪帕森上校对他进行了审问。在审问前,迪帕森先让德雷福斯为其代写了一封给布瓦代弗尔将军的信,然后宣布将他逮捕。

很快,法国陆军情报局出现泄密者的消息迅速传开,各路媒体争相报导此事。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地声讨卖国者。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国内民族复仇主义、军国主义、君权主义因被迫割地、赔款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纷纷开始抬头,使反犹情绪更加激烈。尤其是1892——1893年新闻界揭露出“巴拿马丑闻”,事涉犹太金融资本家对政界要人行贿问题,对反犹运动无疑更是火上浇油。在此背景下发生的“德雷福斯”事件使人们反犹情绪进一步高涨。德雷福斯面对逼供、诱供,始终拒绝承认强加于他的罪名。军事法庭根据陆军总参谋部送来的所谓“秘密档案”,未经德雷福斯和他的辩护律师过目,就对德雷福斯作出革除军职,流放南美法属圭亚那魔鬼岛,终身监禁的判决。

然而泄密事件并不因德雷福斯被捕而宣告结束。1896年3月,从德国使馆施瓦茨科彭上校处发现了法国军官埃斯特拉奇的“气压传递信”,但此事却被亨利少校等人压下不提。直到情报处处长易人,新任处长皮卡尔着手对埃斯特拉奇进行调查。皮卡尔认定埃斯特拉奇的笔迹与1896年的那封情报信件一致,便将他的调查报告呈交总参谋部。副参谋长贡斯将军不仅拒绝重新审理德雷福斯一案,反而将皮卡尔免职,派往北非突尼斯,由亨利少校继续担任情报处处长。

皮卡尔也是犹太籍军官,同德雷福斯一样,毕业于圣·西尔军事学校。他在离开法国去突尼斯之前,将有关埃斯特拉奇的罪证材料交给律师勒布卡瓦,后者在报上披露了埃斯特拉齐的罪证。经一位银行家鉴定,埃斯特拉奇的笔迹与1894年的情报信完全一致。埃斯特拉奇是匈牙利人,生活腐化,负债累累。然而,1898年1月11日巴黎军事法庭开庭审理此案,却宣布其无罪获释,而将皮卡尔以泄露军事机密罪关进监狱。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闻界与公众再次轰动起来。陆军部为平息民愤,掩人耳目,特地安排了一场对德雷福斯纯属过场的审判,结果仍维持原判。1898年1月13日,著名作家左拉在报上发表了致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该文对德雷福斯案件作了无情的、如实而又令人信服的披露。惊恐万分的政府决定对左拉追究法律责任,他们逮捕了左拉并判处他一年有期徒刑。

围绕“德雷福斯事件”,法国分裂成两大阵营:德雷福斯派和反德雷福斯派。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概莫能外。

后来,事态发展急转直下,德雷福斯案件真相大白。1898年8月13日,陆军部专员基涅上尉发现,亨利少校交给法庭以证明德雷福斯有罪的所谓意大利武官给德国武官的信是伪造的。新任陆军部长卡芬雅克亲自过问此事,最后布瓦代弗尔将军引咎辞职,亨利被逮捕。德雷福斯案件再次成为法国各报的头条新闻。随后,佩利埃将军辞职,埃斯特拉奇准备逃往国外,亨利又突然暴毙于蒙瓦莱利昂监狱。亨利之死给此案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为抗议对德雷福斯案件的重新审理,卡芬雅克辞去陆军部长职务,接任的夏莫瓦内将军也因此辞职。他的辞职导致了布里松内阁倒台,君主派分子则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法国国内局势混乱到极点。直到温和派人士迪帕伊出任总理,局面才稳定下来。

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法国最高法院重新审理了此案。历届陆军部长都出庭作证,皮卡尔将所有情节和盘托出。1899年6月3日,最高法院宣布法军情报并非德雷福斯所写,而是出自埃斯特拉奇之手。全体法官一致否决并撤销了1894年12月的原判,决定将此案交由雷恩军事法庭重新审理。就在同一天,迪帕森被捕入狱,梅西埃因非法向法官提供文件而受到法律追究,皮卡尔则当庭释放。

1899年8月至9月,雷恩军事法庭审讯中,仍然宣称德雷福斯有罪,但将原判的无期徒刑改为十年有期徒刑。后来,总统签署特赦令,德雷福斯于9月19日获释,但他声明“要让全法国都能从最后的判决中知道我是清白无辜的”。

在德雷福斯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支持下,1906年7月12日,法国政府和法院不得不为他平反昭雪。德雷福斯恢复了军籍,并被提升上校军衔,还获得荣誉军团勋章。至此,蒙冤整整十二年的德雷福斯总算扬眉吐气。

德雷福斯案件本是一件不大的案子,但谁也没有料到竟持续了十二年之久。其牵涉之广,震动之大,也为人们所始料不及。

就在德雷福斯不白之冤洗雪以后,仍然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根据埃斯特拉奇在军中的地位,他不可能掌握如此重要的机密文件;原法国陆军情报处处长亨利少校在承认伪造文件后暴死狱中,对其死因始终没有合理解释。亨利在此案中为何表现如此反常,一再玩弄诡计,嫁祸于德雷福斯?究竟有何秘密呢?他的死又掩盖了什么?胡安娜婚姻之谜

在西班牙有一部著名的电影《胡安娜》,影片的结尾有这样一个镜头:片中主人公胡安娜与丈夫的尸体一起,在幽静的古堡中徘徊、游荡……虽然场面令人毛骨悚然,但胡安娜的情感悲悲切切,确实让人感动。影片中的胡安娜确有其人,她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位女王,一位被爱情折磨而疯、被爱情折磨而死的女王。

胡安娜出生于1479年11月6日,她的外祖母伊莎贝拉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伊莎贝拉是一位葡萄牙公主,因为政治上的联姻,嫁给了西班牙国王胡安二世,成为胡安二世的后妻。虽然胡安一世把伊莎贝拉迎娶过来,但并没有真正地爱过她,他把伊莎贝拉放在了一个幽暗的城堡里。在那儿,伊莎贝拉常常好几天坐在古堡里,凝视着墙壁发呆,忧郁积压,精神失常,渐渐地发疯,在西班牙历史上便以“疯子伊莎贝拉”闻名。胡安娜的母亲也叫伊莎贝拉,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她曾赶走三占据西班牙上千年之久的阿拉伯人,还曾用自己的珠宝充作探险费,来资助哥伦布远洋探险。她还热心教育事业,年过三十还努力学习拉丁文。学者多受其鼓励。虽然她对西班牙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个人生活却很凄惨,童年时母亲发疯,晚年时女儿胡安娜又行为怪异。伊莎贝拉一世于1504年疲倦地死去。

有些专家从病理学分析,认为胡安娜的异常行为,是受其外祖母伊莎贝拉的遗传;而有些专家认为,与其说胡安娜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不如说是爱情折磨得她发疯了,这一切都缘于一个不忠实的丈夫。1496年,在比利时的一个小村子里,17岁的胡安娜邂逅相识了一位奥地利的王子,这位王子就是奥地利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腓力王子,当时他只有18岁,这位王子相貌出众,英俊潇洒,曾是有名的“美男王”。胡安娜被腓力王子迷倒了,她迫不及待地与他结了婚,幸福地享受着腓力王子给她带来的一切,可她没有想到,正是这位腓力王子让她痛苦地度过了下半生。

腓力王子很潇洒,也很风流,他对胡安娜的爱并未坚持得太久。在胡安娜怀孕期间,他常拈花惹草,有一次,他竟然要把妻子留在西班牙,单身返回奥地利。伊莎贝拉女王坚决不同意女婿的无理要求,而这位王子便策划从都城逃走,未果作罢。脆弱的胡安娜根本无法阻止腓力王子的不轨行为,每一次怀孕都使她精神过度紧张,她总是担心腓力王子会抛弃她寻找别的女人。1502年,由于兄、姊的相继去世,胡安娜成了西班牙的王位继承人,风流的腓力王子这才有所收敛。但好景不长,1504年,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后胡安娜的保护伞没有了,她丧失了最后的政治保护人。胡安娜的父亲斐迪南是西班牙阿拉贡国王。有政治野心的腓力悄悄与岳父斐迪南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由于胡安娜精神失常,所以不能让她掌握西班牙的政治实权,只能让她有名无实!胡安娜本人并不关心政治,也并不重视这个秘密协议,但宫廷贵族出于自身利益而拥戴胡安娜为女王,使腓力的阴谋没有得逞。

1506年,腓力王子到西班牙的布尔戈斯参加盛大宴会,胡安娜因身怀六甲不能陪丈夫前往。腓力在宴会后,又跑去骑马、打球。不料,从马背上跌落下来,被抬着回宫。已经怀孕六个月的胡安娜不分昼夜地照料丈夫,丈夫还是在她的面前死去了。痛苦的胡安娜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她拒绝在丈夫的死亡书上签字;晚上守灵时,她不准任何一个妇女单独站在棺材旁;当丈夫下葬时,抬棺材的人想中途休息一下,当她打听到休息的地方是一个女子修道院时,便命人马上把丈夫的棺材抬走,她害怕丈夫的亡灵会和这些修女们鬼混。丈夫下葬三个月后,胡安娜生下了第六个孩子,是个女儿。那是1507年的冬天,西班牙寒风刺骨,胡安娜派人到丈夫的墓地,把丈夫的遗体从棺柩中取出,放在担架上抬回了宫,安放在她和幼女的身旁。由于天气寒冷,丈夫的面容没有什么改变,胡安娜抱住丈夫的尸体不放。后人根据胡安娜的这些行为判断她是一位“疯子”。确实,丈夫生前在生活上的不检点,对胡安娜刺激太大,她心有余悸。何况,丈夫死后,胡安娜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仍把丈夫当活人对待,生怕有别的女人会接近丈夫。她对腓力王子确实是爱得发疯了,这种爱折磨着她,从这一点来说,胡安娜是一位痴情的女子,也是一位可怜可悲的女王。

从1508年起,胡安娜就被父亲幽禁在一个城堡里。在城堡中,她靠着对已故丈夫的疯狂的爱,又活了47年,于1555年死去。胡安娜的六个子女中,一个儿子成为皇帝,一个儿子成为皇位继承人,四个女儿均成为王后。对于可怜的胡安娜来说,或许是一个安慰。

享利八世离异之谜

老百姓都感到紧张了。因为,年仅两岁的玛丽,当时已许配给法国皇太子,假定亨利无子,玛丽将来变为英国女皇,她的丈夫变为法国国王,英国事实上即很可能沦为法国的一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