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白话全译)
18466100000012

第12章 内揵第三(3)

可他同样没有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丘吉尔听完他的话,便尖刻地说道:“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欢迎你再次光临。”

但更令史蒂文斯吃惊的是,在数天之后的一次宴会上,他亲耳听到丘吉尔正在把那天他提出的方案当做自己的见解发表。经过这件事,史蒂文斯总算“大彻大悟”了,原来并非是自己的建议本身不够好,而是他提出建议的方式还不够恰当、完美。

最终,他找到了向首相提建议的最好方式:低调,一定要低调!不要再强调某个计划是自己想到的,而要让首相觉得那就是首相自己的想法。让首相不知不觉地感兴趣之后,再把这个计划当作首相的“天才构思”公之于众。就这样,你的这个计划就被“移植”到了首相的头脑中,而他也就会不再怀疑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因此,史蒂文斯决定:为了能使一个好计划得以实现,他甘愿牺牲自己的功劳。

后来史蒂文斯奉命到美国做外交上的接洽,此时他已经掌握了向首相提出建议的最好方式。虽然在出发前,丘吉尔原则上同意了史蒂文斯的计划,不过态度却相当谨慎,看来这个计划短期内是很难被批准的了。

史蒂文斯到纽约后不久,就向丘吉尔寄回了他同美国国务卿的谈话记录。在谈话中,史蒂文斯把自己想出来的、首相只是谨慎地表示同意的计划,说成是“首相的创见”,并且对这个“天才、有勇气以及先见之明”的主张不遗余力地加以赞扬。

结果丘吉尔看了这个记录后,便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这个计划。

此例中,丘吉尔属于那种典型的“内自得而外不留”的领导,所以史蒂文斯就对症下药,“说而飞之”,使其欣然接受自己的计划与建议。同样的,员工们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甚至是只言片语中体察出领导的喜好,在掌握了领导的特点、摸准了领导的喜好之后,就可以在与其每一次的接触中,使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暗合领导的心意,使之产生“正中下怀”之感。且由于言辞顺耳,办事妥帖,极容易拉近与领导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从而为与领导和睦相处、向领导献计献策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这也就是所谓的“必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处世活用

徐文远以变求存

在为人处世上,很多时候老实耿直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自身难保。而学会了“变”,反倒能无往而不利,尽享风光显贵。所以,学会“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时时事事随机应变、机灵做人也是很重要的。

徐文远乃名门之后,幼年时和父亲一起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艰苦,几乎难以自给。但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延请他担任祭酒一职。

隋朝末年,洛阳一带闹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以维持生计,不巧碰上了李密,于是便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而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请来徐文远后,让他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辅助自己。徐文远便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存亡之际辅佐皇室,那么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想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听了答谢道:“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而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是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呢?”徐文远回答道:“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即使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之相处。我察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正由于徐文远能“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才得以在隋唐之交群雄逐鹿的混乱形势下保全性命,并终得其所。这对我们当今处世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麦克阿瑟的宽容

《内揵》篇中指出,在古代,圣人立身处世,就是以先见之明来议论万事万物的,其先见之明来源于道德、仁义、礼乐和计谋。他们用言辞、智谋与国君交流,说话前都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正确处理好“投其所好”和政治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在为人处世上,尤其是在影响显著而深远的外交活动中,以“情”通融的宽容之法常会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敬,麦克阿瑟将军对待日本的宽容政策即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

20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军队背信弃义疯狂地虐待美国官兵,引起了美国上下一片愤激之情,而当年的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对此更是恨之入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投降。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即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盟军总司令,并负责战后日本重建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命不由得使世界注目,人们纷纷预测,日本要遭受大规模的报复了。出乎意料的是,麦克阿瑟却极力主张宽恕政策。其手下的一些军官早就想发泄一下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了,多次建议要把天皇裕仁作为头号战犯处死,都被麦克阿瑟拒绝了。他认为,这样做必定会使日本人对盟军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当时,他接受这一任务可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日本军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死硬派可能会顽抗到底并组织暗杀。但即便知道进驻日本存在很大的危险,麦克阿瑟仍然大胆决定同第一批占领军一起出发去日本。8月30日,麦克阿瑟乘坐“巴丹”号飞机抵达了日本厚木。为了防止意外悲剧的发生,警卫人员戒备森严,如临大敌。面对众多围观的日本人,麦克阿瑟镇定自若,他命令警卫人员收起武器,随行高级人员也把佩带的手枪放在飞机上。这一举动在日本收到了良好的心理效果,美国人在日本国土上不带武器的姿态表明日本确实已经失败了。麦克阿瑟在数百万日本部队尚未解除武装的情况下,只带少数先遣人员,无所防备地来到一个战败国家,显示出了惊人的冷静与极大的勇气,尤其重要的是他对日本人的信任感,博得了日本人的由衷赞叹和感激。

1945年9月27日,日本天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美国大使馆。麦克阿瑟获悉后,赶紧来到了会见大厅的门口礼貌地迎接天皇,并以上宾礼仪接待他。天皇以负罪的心情主动说道:“麦克阿瑟将军,我对贵国和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宽恕的罪行。我今天来见您,是要把我交由您所代表的各个大国来裁决。我愿对我的人民在战争中所做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承担全部责任。”麦克阿瑟听到这些话后,十分高兴,他回答道:“战争责任是要追究的,但天皇可以例外。请相信,您将受到我们占领军的妥善对待。”寥寥数语使天皇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感动得手足无措,连声说道:“谢谢,谢谢!”

但麦克阿瑟的宽容政策,却遭到了盟军一大批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要以血还血、惩前毖后,并指责麦克阿瑟毫无道理、心怀叵测。麦克阿瑟耐心解释道:“从感情上,我当然是仇恨日本人的。但一旦取得胜利,作为占领军的最高长官就不能感情用事。我现在关心的是怎样使他们重新站起来,而不是永远爬不起来。”

事实证明,麦克阿瑟的宽容政策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以武士道精神著称的日本,美军的占领并未遇到多少障碍。1951年4月16日当麦克阿瑟离职回国时,日本总理大臣吉田茂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时说:“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国人民对他的离职所感到的依依惜别之情。”之后吉田茂评论说,麦克阿瑟对裕仁处理得当,是美国对日本占领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天皇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他对日本人有着神秘的影响。如果麦克阿瑟处死裕仁,或者做了其他有意贬低天皇身份的事,必将伤害日本人的感情,从而使占领变得十分困难。麦克阿瑟对天皇的宽大,实际上是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妥当地利用了天皇的影响,也属于灵活运用了“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的内揵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