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财富
18480900000024

第24章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2)

正因如此,他经营的上海银行特别标出“储蓄”字样,非常明显的表示该行“以提倡储蓄发展商业为本”。为了吸引小额存款,周云光别出心裁首先提出“一元开户”,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在上海银行开户。“一元开户”是针对上海的广大市民阶层专门设立的,因此,在当时中国金融界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件事在上海金融界一时引为笑谈,认为有失一个银行的身份。

甚至,就连老百姓也难以相信,当时,有一个顾客听说后决定亲自去试一试,他拿上150元钱,要求办理150个户头的存折。上海银行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为他开立了150个户头。消息传出,许多小有积蓄的人纷纷登门,一下子便打开了储蓄业务的局面。

由于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和经济利益。“一元开户”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师、公职人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业主,争先恐后,纷纷将平时劳动收入及个人所得存入上海银行。这项在创办初期遭到银行业同行们讥笑的创举,一时间大获成功,风靡整个上海滩。以至于后来竟被上海各大银行相仿效,就连像中国银行这样官办的国家银行也放下了面子,积极提倡这种业务。

“一元开户”的成功使周云光在创造了一个神话,迅速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人物。人们由衷地佩服周云光的精明和眼光。在“一元开户”打开储蓄局面后,周云光并没有满足,他又乘胜追击,采取了上门服务的办法,亲自率领银行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

由于上海银行登门服务,手续简便,态度热情,深受师生欢迎。周云光进而在一些重点院校设立固定营业机构,进而为学校代发教职工薪金,促进了储蓄业务的拓展。接着,周云光乘胜追击,又发明出在工人居住区开办职工储蓄这一高招,同时他还在市民中办理定活两便、零存整取、礼券储蓄、存本取息等各种新型储蓄。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在上海滩无疑是空前的,在当时极富开创性。周云光不畏艰险,敢拼敢闯在中国金融史上导演了一幕幕令人回味无穷的经营神话。

能在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旧上海的金融界独领风骚,周云光自有一份过人的能力,除了个人的奋斗,除了机遇的惠赐,周云光还以令人折服的个人魅力,在各种势力之间巧妙周旋。因为旧上海的金融市场是当时时政的畸形产物,是极不规范的。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比在其他地方更多的心血,还要洞悉具体的国情。两者兼具方能争取机会,机遇来之不易,尤其是在逆境中,它需要人们以双倍的努力去发掘,即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辞。周云光的成功就是一个鲜活的佐证。

感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的是实力――服务质量和经营方法。服务质量提高了,自然会吸引消费者;经营方法有所创新,才能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1832年10月2日傍晚,行驶在大西洋中的“萨利号”邮轮上,正在进行一场极常见的小小的魔术表演。谁会想到,这次纯粹为了排解旅途烦闷的小把戏,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半生命运,而且还掀动了人类通信进步的契机!

表演者是个叫杰克逊的医生。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块马蹄形的铁块,上面密密麻麻地缠着绝缘铜丝,旁边放着电池和铁钉。铜丝一通电,那马蹄铁仿佛有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把铁钉牢牢吸住;电源一切断,铁钉立即从马蹄铁上掉下来,那股无形的力量马上消失了。

杰克逊望着惊奇不已的观众,解释说:“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当电流通过线圈,电就转化为磁,马蹄铁就产生了磁性,所以吸引了铁片……现在,电的应用时代已经到了。电的力量很大,传递速度很快,它能够传递信息……。”

“用电来传递信息,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杰克逊先生,是否有人把它变成了现实?”问话的是一位享誉美国画坛的画家,41岁的莫尔斯。

杰克逊一耸双肩,遗憾地回答:“没有。”

“噢。”莫尔斯不由得心中一亮,一个伟大的想法产生了: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这又有什么难的?我一定能成功。

回到美国后,莫尔斯丢开了画笔,全身心投入到电报的研制中。他的画室变成了实验室。画架上摆满了电线、电池,地上铺满了各种铁工和木工的工具。

莫尔斯研制电报机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有的惊疑:“你已40多岁了,还改行?”

有的则为他惋惜:“这么有名气、有造诣的艺术家,竟然放弃自己的光明前程,丢下画笔,胡思乱想搞什么发明!”

莫尔斯对人们的议论一笑了之,专心致志地做实验。

3年时间过去了,莫尔斯的积蓄花光了,吃饭和实验都成了问题。莫尔斯没有其他路可走,只好重操旧业,到纽约大学当美术教授,白天上课,晚上研究电报。

研究到第五个年头,一天,莫尔斯接通电流后,望着啪啪作响的电火花,陷入了沉思。突然灵感来了:电火花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也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的时间间隔长,这又是一种信号。三种信号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种组合代表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这样只要用一根电线,通过接通或切断电流,就可以把信息传到另一端。

莫尔斯为自己这个天才想象激动得不能自制,他终于解决了如何用电信号表示数字和字母这一关键问题。按照这个设想,他很快编出了世界第一本电报电码,即后来人们所称的使用至今的“莫尔斯电码”。

发明电报编码后,莫尔斯一鼓作气,根据这个编码开始设计和制作电报机。

1837年9月4日,莫尔斯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它能在500米范围内有效工作。

发明成功了。但是由于通信距离短,没有企业家肯投资。

莫尔斯没有灰心,他深信电报总有一天会占领市场,于是,他忍痛卖掉了自己身边唯一值钱的东西——几幅祖传的珍藏了多年的名画,作为继续试验的费用。

1841年,莫尔斯在威尔父子的协助下,改进了发报和接收装置,在传播线路上添加了一种能起接力作用的继电器,解决了电流逐渐减弱的问题。可供实用的有线电报机终于诞生了。

莫尔斯和威尔带着改进后的发明,来到华盛顿,向国会提出建立一条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之间的实验电报线路的议案,要求拨款3万美元。

莫尔斯的议案受到很多议员的嘲笑。有的议员说:“把钱投在一个充满幻想、不着边际的计划中,这是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金钱,不如给钱让莫尔斯建造一条通往月球的线路。”

有的议员说:“我们不需要电报,永远也不需要,有驿站马车和夏普通信机就足够了。”

为了说服这些议员,他们到国会作表演,回答议员们的问题。议员们眼见为实,一些议员开始赞成了。

国会对议案展开了几次激烈的辩论,最后热衷于马车和夏普机的保守派占了上风,议案未获通过。

莫尔斯和威尔伤心极了。威尔只好回到父亲的工厂里,莫尔斯则跑到欧洲去推销,结果是处处碰壁,狼狈而回。

此时,莫尔斯已51岁了。他贫病交加,一贫如洗。为了活下去,他重新拿起画笔。可是,由于长久不动笔,画技大不如以前,他画的画无人问津。

莫尔斯在饥饿线上挣扎着,呻吟着。

后来在科学舆论的压力下,有关电报实验线路的议案又被重新提交国会讨论。

1843年3月3日晚上,美国国会再次讨论莫尔斯的方案。原计划8点钟付诸表决,结果,国会一直争论到深夜12点,互不相让,最后表决,才以微弱多数通过莫尔斯方案。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心情激动地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庭会议厅中,右手紧握电键,当着众人的面,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电报终于诞生了。

感悟

一个人的思想是无限的,一个人的潜力也是无限的。这世上的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管想法有多么荒诞,只要能想得出来,加上人的毅力和努力,就一定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

福特是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他对汽车和摩托车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获美国总统颁发的“一等勋章”。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汽车制造业里,福特可谓是一个很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

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在福特技术研究所内部,人们为汽车内燃机是采用“水冷”还是“气冷”发生了激烈争论。福特是“气冷”的支持者,所以新开发出来的N360小轿车采用的都是“气冷”式内燃机。

在美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冠军赛上,一位车手驾驶福特公司的“气冷”式赛车参赛。在跑至第三圈时,由于速度快导致赛车失控,赛车撞到围墙上后油箱爆炸,车手被烧死。此事引起了福特“气冷”式N360的销量大减。技术人员要求研究“水冷”式,仍被福特拒绝。一气之下,几名主要技术人员准备辞职。

福特公司的副总经理感到事态严重就打电话给福特本人:“您觉得您在公司是当总经理重要,还是当一名技术人员重要?”福特在惊讶之余回答:“当然是当总经理重要。”

副总经理毫不留情地说:“那就同意他们去搞水冷引擎。”福特省悟过来,毫不犹豫地说:“好吧!”后来几个主要技术人员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而使公司的销售量大增。这几个当初想辞职的技术人员均被福特委以重任。

福特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天,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瓦尔多与福特交谈时说:“我认为公司中层领导都已成长起来,您是否考虑一下该培养接班人了?”瓦尔多的话很含蓄,但却表明了要福特辞职的意愿。

福特一听,连连称是:“您说得对,不提醒我倒还忘了,确实该退下来了,不如今天就辞职吧!”由于涉及移交手续问题,几个月后福特便把董事长的位子让给了别人。

感悟

不管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他有多么伟大的成就,都会不可避免地犯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因为,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只有那些能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才会永远成功。

发挥天赋是成功的秘诀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就红透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作品在台湾经久不衰,他的作品在内地也非常畅销。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时候的朱德庸却是一个“差生”。

朱德庸天生对图形很敏感,但对文字类的东西接受起来却很困难。在十几年的学生时期,他一直认为自己非常笨。读中学的时候,朱德庸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刻板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他像个皮球一样被许多学校踢来踢去,就连最差的学校也不愿意招收他。

开始他也像老师们一样认为自己非常笨。十几岁以后才明白,自己不是笨,是有学习障碍。他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

谈到求学时的痛苦经历,朱德庸说:“我的求学过程非常悲惨!学习障碍、自闭、自卑,只有画画使我快乐。”画画是惟一能让朱德庸感到松弛的事情。他说:“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待下去,惟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打击,我敢怒不敢言,但一回到家我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然后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了。”

他的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也吃了很多苦头,他们动不动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老师训话,还时常要带着小德庸到各个学校去看人家的脸色,求人家收留这个学生。幸运的是,朱德庸的父母从不给他施加压力,一直任他自由发展。他的爸爸会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订起来,给他做画本。

朱德庸后来回忆说:“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学校老师一样逼我学习,那我肯定要死……每个人都有天赋,但是有些人的天赋被他们的家长或者被社会的习惯意识遮盖了,进而就丧失了。”在这一点上朱德庸很感谢自己的父亲,在他小时候非常想画画又总拿着笔画个不停的时候,他的父亲没有阻止他,相反支持了他。

关于天赋,朱德庸有非常精彩的见解:

“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不过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而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像。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很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

感悟

什么是“天赋”?天赋是指上天赋予我们的才能,这种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还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天赋,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发挥自己的天赋,是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

年龄不是阻碍成功的理由

他静静地埋伏在草丛里,思索着。他研究过小女孩的习惯,知道她会在下午两三点钟从外公的家里出来玩。

为此他深深地痛恨自己。

尽管他的日子过得一塌糊涂,可他从来没有过绑架这种冷酷的念头。

然而此刻他却借着屋外树丛的掩护,躲在草丛中,等待着一个天真无邪、长着红头发的两岁小姑娘进入他的攻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