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
好感的暖身运动就从这一句话开始
我想各位一定不会忘了“早安”这句招呼语吧。
而我们在听他人说话时,应该也会适时的附和“没错”、“的确”吧。
那么,你是否发现到了,光是如此还无法带给对方足够的好感呢?
如果对于他人所说的话只会回答“没错”、“的确”,那实在很伤脑筋。如果自己不发表,一点看法,那对方就不会想再继续说下去。就算想告诉你难得的情报,这时也会想“算了”。
单独的附和或打招呼是会带来损失的反击。
不要只是回应“是”、“不是”,应该适时地推销自己、让对方了解自己。必须引导话题,适度的让对方回答“的确如此”。
以早上打招呼为例——
早上通勤时上司正好坐在隔壁。这时如果只说“早安”,则之后的时间也许就会很尴尬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是在打过招呼之后:“车窗外的红叶非常漂亮。”
如此话题就能继续下去。这时对方应该会回应:“对啊,真的美极了。你从蒙特利尔来的吧!”
这时不可以只回答“是的”。
“嗯,我住市郊。从那里改搭新干线,要花一个钟头。”
以非常自然的态度使彼此的话题持续下去。“喔,这样啊,离蒙特利尔很近嘛!”可以渐渐让上司知道关于你的事情。
如果你掌握谈话的主导权,你可以提供一些情报。“通勤的时间很长,这时我会听听卡带。”
当你说完之后,对方或许也会告诉你关于他的兴趣。如此你的说话法就成功了。
平常就应该多准备几个可以成为“杂谈术”的话题,准备得越充分,遇到状况时就能够运用自如了。
对于难得遇到或非常忙碌的对方,也可以用“例如”的具体事例来和对方交谈。而从“总而言之”、“最重要的”这种结论先行的简洁方式来说明重点也很重要。请各位再度确认这点。
要创造“我的你”,而不是“我和你”的气氛
反击话法可以使一个人反败为胜。
因此,光是加强语气说NO会伤害到对方的感情,使对方不想侧耳倾听你说话。如此一来,一个人唱独脚戏就缺乏反击的效果。
必须注意措辞和内容,不要损及别人对你的好感,这样才能处于优势。那么请想想看,什么字眼最好不要使用呢?
其中之一就是“就是”。例如当别人问你“你的兴趣是什么”时——
“就是弹钢琴啊!”
如果你这样回答,会使得气氛不愉快。因为这句话会使人觉得你认为“说好几次了,你还不知道”、“没办法,我只好再说明一次”。
另外一个就是“反正……”这句话最好也不要说。
“反正我是中小企业的上班族,所以一刻不得闲……反正我的工作就是非常多。”
喋喋不休、冗长的话会使听的人非常焦急,想对你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不要事先拉出一个防线,应该直截了当的先说结论。”
另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我(我们)……所以……”,因为这句话有时会令人误解,以为你采取高压的态度。
我曾参加某个地方的美化环境服务活动,有一位像是负责的人开口打招呼:
“因为今天是服务的活动,所以就不向各位客套了。”
连一句“各位辛苦了”都没有说,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义务的劳动,但那句话会令人有“我每天都做啊,所以今天你做是应该的”的感觉,甚至会使得原本充满干劲的人丧失热情。
第四点比较抽象,也就是“不要使用关闭窗户的语言”,亦即关闭心灵的窗户。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对方也不想再多说一句话。
有位管理者告诉分店长:“有很多年轻人都对工作不满。”结果分店长非常有自信的告诉管理者:“不会有这种事情。”事实上他们只会在分店长面前做得很好。这就是关闭窗户的话。
好的人际关系是用父母亲的孩子、老师的学生这种“的”连接起来的。如果过度倾向父母亲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这种“和”的关系,则彼此之间就会因为“和”这个字而关闭心灵之窗。“的”的关系也许有过保护的弊害,但是是以情爱为基础。“和”的关系是自律的,但是却变得冷漠而不关心。
不要使用“关闭窗户”的字眼,而应该筑起“的”的关系。
养成“谢、拜、对”的口头禅,对方就会对你怀有好意
为了提高别人对你的好感,会话时应该多多利用“谢、拜、对”,而不要使用“如果……的话”。我曾在研修会时问学员:身为一位管理者应该使用的好话和坏话,各位会区别吗?有一个人这样回答,我认为非常具有实用性。
应该使用的话是谢、拜、对,也就是——
“谢”……谢谢。
“拜”……拜托。
“对”……对不起。
亦即谢谢、拜托、对不起这三句话,对于前辈或长辈非常有效果。
而不应该使用的话是——如果……的话。
“如果工作环境更好的话。”
“如果上司把工作交给我的话。”
“如果薪水再高一点的话。”
亦即充满了否定、不满的言词。因为你这么说,对方不会有所回应。而且如果用太多次,你的品行也会受到质疑。
与“你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情报,真是谢谢你”、“真对不起,请你教我”、“这件事就拜托你了”这些话比较起来,哪一种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呢?相信大家都一目了然。
我尤其希望各位能将“谢谢”以及“拜托”挂在嘴上。如果能随时的由心底发出这两句话,则你的人生百分之七十五都会过得很顺利。
因为我们很希望别人对我们说这些话,但是却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向别人说这些话。
从心理方面来说,对方向自己说这些话之后,自己就像是欠了对方人情似的,会想“什么时候该还他”。
你进入一家店却没有买东西,但是店员却不断的向你说“谢谢光临”时,你一定也会想“下次我去一定要买点东西”。人对于借来的感情非常敏感,因此会想“下次必须在这家店里买些东西,才能够求得平衡”。
到我办公室销售电脑的沃宁先生,就是典型的“谢谢人”。
当我开口说“这是很畅销的制品”、“我从报上知道的”时,他回答我:“非常谢谢你,那么我就长话短说,才不会打扰先生的工作。”
他还会非常诚恳的对我说:“这是我的东西,我当然说很好,先生要不要试用看看呢?”我回答:“这个嘛”的时候,他就会对我说:“非常谢谢你。”
他会引导出我肯定的答案。而对于我否定的拒绝“我们目前的机器够用了”,他也会笑脸的对我说:“谢谢你。我并不是要你现在考虑是否购买。”
我客气地回答他:“这样啊,那等我有需要时……”
“今天打扰了你宝贵的时间,真的非常谢谢你。”
他始终以谢谢来表现他自己。当然,我“不买”的决议崩溃而决定购买电脑的意愿就会提高了。
而且这样说出的谢谢,会增加我的好感度,因为他并不是为了卖电脑给我而机械化的说谢谢。我们的私生活不也和他的口头禅“谢谢”有很大的关系吗?
但是,要产生心理的借贷感情,并不只有谢谢谢这句话,很多行为都可以产生。
例如,当自己很紧张的造访他人时,对方的心情若非常愉快,使得自己也感到很自然,这也会产生一种借贷的感情。如果约好了要和对方见面,而你比预定的时间早去,
那么对方就会意识到“我让对方等待”。
在分胜负上也是一样,请各位善用这种心理。
不会招致反感的拒绝、反论方法
有时会在电视上看见哈佛大学教授费因曼教授的“议论”,但我觉得她这种唯我独算的反击话法,会导致不妙的人生。
费因曼教授的说法或反论都是重复着“否定”、“反对”、“抗议”这三种形态,给人非常强烈的印象。也许她是代表着女性发言,但是我怀疑她能获得多少人的支持和共鸣。
她的发言内容虽然非常醒目,但是却完全看不出“辛苦了”、“你真的很努力”、“赞成”、“我了解了”、“对不起”这种会使人心温暖的话语,可说是悲观的教授。因为我觉得人际关系就是成立于这些温暖的话语上。
我倒是觉得,在同一个大学任教的弗里德曼教授所著的《令人高兴的一句话》一书中所介绍的话语,才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也是世人的常识。
我从这本书中挑选几句大家都应该经常使用的话语。
(1)否定的时候
“是不是哪里出错了呢?”(必须指出对方的错误记忆)
“我完全不知道!”(当别人告诉你从没听过的人、事物、消息时)
“你是开玩笑的吧?!”(遇到无法接受的常识或思考方式,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时)
“我还没有心理准备。”(我不记得)
“应该不会有这种事情吧?!”
(2)反对的时候
“虽然您这么说……”(指出对方误解、错误的地方,要求订正,无法同意时)
“也许会冒犯您……”(立场与上司或长辈不同,要提出反论时)
“还有一点……”(说自己的意见时的开头语。复杂的问题再怎么说明,对方也无法了解,用在补充说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