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
18500000000038

第38章 关于爱——爱情、亲情与友情中的困扰(2)

上班后,他们之间的协议是李开复星期一到星期五会工作到很晚,甚至常常不能和家人吃晚饭,但是他周末不上班,而且每年李开复会把休假用完(20天)。当然,这也有破例的时候,当家里事情最忙的那些日子(像在盖房子时、生孩子后),李开复一天只工作8小时;公司很忙时,周末他也会去加班。但是,以上的原则保证了他在大多数时候能毫无困难地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家庭和谐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是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达到默契,才能得到的。最后,李开复给出了六个秘诀,勇于管理时间,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1)划清界限——对家人和女朋友做出承诺,而且一定要做到。

(2)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

(3)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

(4)好好管理时间——既然感觉到时间已不够用了,就更应该好好安排和管理有限的时间。

(5)注重有质量的时间——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

(6)言出必行,同时要设定较低的期望值。

2.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一位网友来信表达了很多年轻人所遇到的困惑:

李老师,我刚开始我的博士学业,还记得您描述您每个星期工作100个小时的典故,我似乎还没有做到。我知道应该尽全力去达到自己学业上的目标,并且这是最能带给我满足感的一项事业。

我一直过着清苦而单调的独身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希望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女孩子,开始我的感情生活。但我又坚持着一定先有事业的成功才能去谈婚论嫁的想法。请问李老师,我这两方面想法矛盾吗?

我相信这两者都是人生中必需的部分,但是我确实不知如何安排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我需要有怎样的原则去处理这两件事,才能让我的学业和工作不受影响,甚至还可以两者互相促进呢?谢谢。

这位网友坚持事业成功再谈婚论嫁,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那就是感情是要时间培养的,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要有机缘,亲密关系更要实践与学习。感情的事要随性些。看来这位网友一切都理性主导,按部就班,要这样谈恋爱可不太容易。

李开复建议他不要这么用“计划”的方式寻找感情。应当花一些时间认识异性的朋友,随缘发展。如果碰到了心仪的对象,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理性计划,错过了难得的姻缘。但是,如果没有碰到合适的对象,也不必太着急。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李开复回答说是可以的。李开复大学毕业前就碰到第一位女友,两情相悦,她欣赏李开复有目标、上进,李开复欣赏她的吃苦耐劳,能为家庭做出牺牲,所以,李开复勇敢地追求她,也说服了父母接受他早婚的计划。李开复读博士时,四年半寒窗,妻子是他生活上的支柱,打理他的衣食住行,让李开复可以全力冲刺学业。同时,李开复也承诺对家庭将有一定的付出,尤其是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所以,学业、工作、感情不一定无法兼顾。

因为每个人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不要先入为主,认为“成家”和“立业”有所冲突,必须分先后。要做到两方面平衡,取决于你的“另一半”是否理解、支持你的事业,你是否会对家庭有一定的“承诺”,并且言出必行。

3.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

一位大学生在我学网上询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开复老师,我是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上大学以前,父母就教育我大学期间尽量不要恋爱,怕影响学习,但到学校后看到的情形却不同,很多人都成双成对,请问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

谈恋爱没有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心理学家把青少年的成长任务定为“独立”,而“独立”的下一步就是“建立亲密关系”。因此从广义来看,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上,都有学习“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

当然,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所以如果你认为你在学习方面做得足够好,你才有资格去谈恋爱。如果你的功课都不及格,或感到整天时间都不够用,那还是应该先把学业稳定下来再说。如果你已经谈了恋爱,也要随时注意:不要因谈恋爱荒废了学习。

如果做得恰当,谈恋爱对学习其实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恋爱可以提高情商,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学生常常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因而情商较低,与人相处的能力较弱。谈恋爱可以帮助你学习如何照顾别人,如何考虑别人的想法,如何多听少讲,如何提高自觉,如何练习自控。

有资格谈恋爱并不表示一定要谈恋爱。一切随缘,不要为了谈恋爱而去恋爱,应该为了找到自己心仪的人而恋爱。亲密关系就是内心亲近、可以信任分享的关系,而谈恋爱正是建立亲密关系的一大考验。

寻找那些最真挚的友情

朋友或同事间的友情可以成为自己人生中最真挚、最可信赖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一旦建立,往往都会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可以为你的学业、事业提供莫大的帮助。即使光阴荏苒,也千万不要淡忘那些最真挚的友情,不要在这种真挚的情谊里面掺杂世俗化、庸俗化的东西。能够结识那些珍惜情谊、愿意成为我们朋友的人是一种幸运,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可以让我们享有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时光。

1.如何找回昔日的友情?

一位网友向李开复询问道:

开复老师,我现在读高三,虽然学习任务很重,我仍然很看重与朋友的友谊。但是最近,我最好的朋友突然对我很冷漠,我也因此无心学习,我真的希望我能再找回最好的朋友。请问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位网友的问题反映了在高压下,人的改变或不同的调适。友谊对他来说不会因课业压力而变淡,然而或许他的朋友有不同的选择。此时,这位朋友可以做的选择有:

第一,试着接纳对方的改变,相信他事出有因,而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如果执意要找回原来的他,表示你们的感情还停留在“控制”的层面,也就是你不允许他改变,这样的友情基础是薄弱的。非要一切必须如原状,如你所望,这样的心态太自我中心了。所有的关系都必须不断接受挑战,面临调整和改变,你在亲密关系中要学习开放沟通,弹性调整距离。

第二,很多青少年过度在乎同伴关系,你的“无心学习”似乎也透露出如此讯息。但维持朋友关系不是完全受你控制,学习却是,所以如果能把重心放在课业上,说不定会发现与其强求朋友关系,更觉失落,不如把握学习,充分感受自己可以控制事物的力量。

对此,李开复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1)友情和爱情不一样,不必过于执著、专情。友情并非是给得越多、收回得就越多。我感觉你对这个朋友太执著,甚至可以说太“专情”了,劝你看开一点,以后多交些朋友,不要把交际范围缩在很小的范围内。

(2)为了挽回这段友情,你尝试过坦诚地把你的想法告诉他吗?如果你把你以上所写的信拿给他看,他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他会感到惊奇,我想你并没有很坦诚地告诉他你的想法;如果他仍然对你沉默不语,那这段友情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如果他对你有某方面的意见,你可以要求他也能同样坦诚地告诉你。

(3)抽空和你的朋友谈谈,探讨一下问题所在,才能彻底解开心结。当然,如果他不愿说,你就要给他时间。无论他的态度如何,你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他。

(4)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到你的学习。高三是冲刺阶段,一定要排除任何心理上的干扰,专心学习。我认为这对你是一次很好的考验。

2.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之间的相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不少人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位朋友就有着如下困惑:

开复老师,我的座右铭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憎恨那些所谓“高情商”、“拍马屁”的人,我一见到那种人就会自然地产生反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我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喜欢独来独往,因此我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我与周围同学的交往平淡如水。或许表扬没有我,升迁没有我,但我不后悔。有时候我问自己:我平等待人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平等回报?我真的不明白。

这位朋友的问题属于把上下属、同事关系混为一谈,把“高情商”、“拍马屁”混为一谈,又把“平等待人”、“平淡待人”混为一谈。其实这些都是不同的事情,要分开来讲。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含义是:君子相交,不被利欲和物质所累,全凭用心相处。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君子之交就是淡淡的交情,不必投入过多感情。情商不仅仅包括人际关系方面的处理技巧,也不是指拍马屁。李开复建议这位朋友如果要了解何为情商,可以读一下《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

不要把“平等待人”和“平淡待人”混为一谈。“平等待人”是正确的态度,因为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只有平等待人才能证明你自身的素养。而你的“平淡待人”却是独来独往、与人刻意保持距离,独来独往会让你被周围的人理解为自命清高,刻意保持距离会让人以为你不屑于与他们为伍,平淡如水的交情会让你被认为是无情的人。

在乎别人在人际交往中绝不是坏事,只有理解别人才能与人合作,信任别人才能有真正的团队精神。没有感情地平淡待人,你就会什么都不在乎,从而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对他人的信任。

曾经有一位员工告诉李开复,他从不把个人感情带入公司和工作中。但是,正是由于他在公司人际关系中不带入任何情感,所以他的属下觉得与他共事非常吃力、与他交流非常困难,因为他没有喜怒哀乐,就像是一台工作机器,因此属下认为他不在乎他们的感受、不信任他们、不理解他们。后来,他彻底失去了属下对他的信任,而缺乏信任又造成他进一步被误解,最后只好离开了公司。

3.交友中的困惑

人生若有一知己则今生无憾,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如此的感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的简单,很多人渴望能有一知心朋友,却始终寻觅不着。一位朋友给李开复来电询问:

我身边交的一些朋友都是泛泛而交的,请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变成挚友?另外,如果有了挚友,而双方长时间见不到,又该如何维持?

中国人用“推心置腹”来形容亲密的朋友,可见挚友之间就要能开诚布公地谈心事,能够信任彼此。要交挚友,可先从泛泛而交的朋友中先发现一些比较谈得来的,或有相同兴趣或类似价值观的进一步交往,慢慢发展就能成为知心朋友。建立信任关系是需要冒险的,因为其间要学习自我开放,而开放的结果可能会受伤。

真正的好朋友不在乎非要天天在一起,只要心中有份牵挂和惦念,现在通讯如此方便,即使天涯海角,仍可保持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