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1851100000027

第27章 卷七古近體詩六十首(2)

水濯回文錦,山藏墮淚碑[1]。風雲並兒女,異代亦同悲。我欲從山簡,春來醉習池[2]。夕歸忘世事,倒載正相宜[3]。

【校注】

[1]回文錦:織有回文詩的錦。墮淚碑:晉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駐襄陽。死後,其部屬在峴山祜生前遊息之地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杜預因稱此碑爲墮淚碑。

[2]山簡:字季倫(二五三至三一二),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乃著名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之子。簡因鎮守襄陽時飲酒優遊而聞名于古今。

[3]倒載:倒臥車中。亦謂沉醉之態。

室西作窗望見峴山一首

我居襄陽市,風雪黯歲寒。斗室寓書策,憩寂亦云安。恬然但清臥,客至嗔掩關。累月乃一出,未遑事遊觀。時序有代謝,運極亦自還[1]。室西臨蔬圃,青綠漸可看。穴牆置窗格,稍令眼界寬。雲木帶殘雪,間以夕陽殷。牆頭幾雲髻,鬌識峴山[2]。茲山固勝迹,昔聞未登攀。揩目忽驚笑,遇之幾案間。正如賢達士,願見緣獨慳。忽聞已在門,倒屣不及冠。日夕氣倍佳,紫翠近可摶。坐對不厭久,仍慕歸飛翰[3]。

【校注】

[1]代謝:指新舊更迭,交替。運極:謂運命終盡。

[2]鬌:wōduǒ,形容髮髻美好。

[3]飛翰:指飛鳥。留滯襄陽,自冬涉春,不雨即雪,嘗經月不出。

效東坡集《歸去來辭》字爲十二詩,

抒寫今昔,聊以排悶世事可無恨,吾生何不辰。心形消遠役,書問絕時人。盈室引童稚,倚門憂老親。去留迷善策,流寓復經春。

鄉關猶有事,歸去昨無心。扶老還攜幼,遺書復委琴。荒塗迷嚮往,絕壑倦追尋。憂戚自求得,前非已悟今。

未覺歸田樂,還悲盡室行[1]。交親歡易絕,童僕遠相迎。雲壑孤松傲,春疇萬木榮。爲農與經世,老矣盡無成。

亦有微之恨,悲懷曷可言。室人歸物化,稚子感孤存。委命聊舒嘯,還鄉不出門。胡爲憂未已,迷路復車奔。

征車憂未息,我駕欲何之。樽酒猶攜菊,舟窗或賦詩。無心求富貴,有路就親知。惆悵遠行役,帝鄉安可期?

寄寓以休息,崎嶇不復前。風飄常翳日,雲出遠迷天。園徑無扶杖,庭流欲引泉。關門涉春盡,知命亦休焉。

寓室欣容膝,西窗昨已安。書留童子問,顏引老人歡。雲岫遠猶出,春柯榮可觀。壺觴有清趣,園菊亦登盤[2]。

觀物寓懷遠,賦詩知趣微。泉流心自息,雲去鳥還飛。得酒復何恨,有田胡不歸。人言今日是,昨亦未爲非。

往者不求富,今胡問有無。未憂生事盡,常覺我懷孤。入室倚書策,尋春攜酒壺。遠遊如可樂,松菊任荒蕪。

翳翳景將入,欣欣情自怡。觀雲時有悟,載酒或相遺。涉徑盼求仲,撫琴懷子期[3]。春衣成昨日,獨出任風吹。

獨恨帝鄉遠,親交昨寓書[4]。良辰盼樽酒,何日命巾車[5]。歡樂還相就,情懷亦易舒。乘風復歸去,猶有子知餘。

親戚將焉倚,田園不可求。吾生行已矣!何日復歸休。涉世聊安命,悲時亦倦遊。琴書與詩酒,有寄以消憂。

【校注】

[1]盡室:全家。

[2]雲岫:語本晉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後因用“雲岫”指雲霧繚繞的峰巒。

[3]求仲:漢代隱士,後用以爲隱士的代稱,亦以喻指隱居時的聲氣相投之友。

[4]寓書:寄信;傳遞書信。

[5]巾車:以帷幕裝飾車子。因指整車出行。

霞舫寄元日見懷詩,且雲有元白之感。

次韻奉酬並寄令弟麟閣邁明時書劍逐風塵,客裏頻驚歲月新。花柳無私咸被澤,今年皇上三旬,萬壽,頒恩詔大臣皆進秩[1]。江湖何地可垂綸[2]。論詩老愧幽燕將,築室甘爲漢沔民[3]。昨夢佳遊曲江曲,與君兄弟共尋春。

【校注】

[1]進秩:進升官職;增加俸祿。

[2]垂綸:傳說呂尚(姜太公)未出仕時曾隱居渭濱垂釣,後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3]幽燕:古稱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唐以前屬幽州,戰國時屬燕國,故名。幽燕將:語出《敖陶孫詩評》:“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

仲宣樓[1]樓已廢,唯存故址

暇日足銷憂,新晴偶出遊。襄陽春已暮,獨覓仲宣樓。

【校注】

[1]仲宣樓:即當陽縣城樓,在今湖北省。漢王粲(字仲宣)于此樓作《登樓賦》,故稱。後遂用爲典故,借指詩人登臨抒懷之處。

峴石寺

自我來襄陽,頗厭襄陽肆。咫尺峴山亭,那可不一至?迤邐西南行,山盡得一寺。岩穴頗幽奇,竹樹亦清邃。雲此羊公遊,掉首疑猶未[1]。林深人不知,有淚何從墜?及披志若圖,始判涇與渭[2]。峴石非峴山,拔趙樹漢幟[3]。愚公好移山,小兒強解事。竟使古賢迹,疑並方士僞。以峴石爲峴山,始于明都御史汪道昆,改建亭于茲山城南,千數百年之遺迹,遂在疑似之間,而漸就荒廢矣。世俗厭家雞,本不睹載記。買王雖得羊,此豈滿吾意[4]。不如舍之去,緣澗拾山翠。山僧爲我言,破虜死此地。寺東一里,僧言是孫堅爲黃祖卒射死處[5]。志亦云然。登山足窺城,是語符舊志。哀哉蓋世雄,乃昧擇木智[6]。術亦本初徒,一死竟何爲[7]。黃祖許貢彼何人[8],豪傑豈羅致。客猶殺伯符,奇禍遞兩世[9]。賴有紫髯兒,割據少吐氣[10]。興亡迹已陳,成敗未容議。前行得張祠,吾駕更一稅。

【校注】

[1]羊公:指晉羊祜。其愛山水,常登峴山賞風景。

[2]涇渭:古人謂涇濁渭清,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僞是非。

[3]漢幟:漢人軍隊的旗幟。

[4]買王得羊:謂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意爲差強人意。

[5]孫堅:三國吳郡富春人,孫策與孫權的父親。

[6]擇木:謂鳥獸選擇樹木棲息。常用以比喻擇主而事。

[7]術:袁術,字本初,東漢末年割據勢力,爲曹操所滅。

[8]黃祖、許貢:皆三國時人,黄曾刹孫堅,許曾謀反孫策,皆爲東吳之仇敵。

[9]伯符:孫策的字。

[10]紫髯兒:指三國吳帝孫權。

謁張文貞公祠堂[1]祠爲公宅故址

漢陽事業久堪哀,峴首祠堂今始來。故里青山同墮淚,當時白首尚奇才。陳根莫發階前草,精魄長淪石上梅[2]。龕前甃一奇石,石紋作數百朵梅花,土人呼梅花石[3]。茶話僧窗添感慨,蘇齋舊墨爲重開。老僧廣修年八十矣,嘗住京師法源寺,及與翁學士遊,爲寫金剛經全部,出以示余[4]。小楷精美絕倫,蓋嘉慶丙子所書,余生之歲也。因共話京師舊事,感歎久之。

【校注】

[1]張文貞:即張玉書,字素存,江蘇人,順治進士,輯《康熙字典》等。

[2]陳根:逾年的宿草。

[3]甃:zhòu,堆放。

[4]法源寺:著名古刹之一,在今北京市宣武區,創建于唐貞觀十九年,時名憫忠寺。明正統二年重修,改稱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賜額“法源寺”。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稱。由張公祠東南行二里許,得峴山。

峴山亭故址

猶存山下。始爲羊杜祠,唐、宋石幢皆在焉[1]。

蓋亦嘉慶間移建者。作詩十首,以“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爲韻江山在宇宙,得名亦因人。不有羊公德,安知峴首春。俱傳山之幸,湛輩各不泯。陵谷難自保,變遷復失真[2]。

襄陽耆舊多,何乃不好事。竟廢峴山亭,徒營峴石寺。世無王原叔,孰與重建置[3]。仾回思昔賢,即此足墜淚[4]。

荒岡彌白茅,春色餘老柳。頹然瓦礫中,一片石何有[5]?賴有副使碑,嘉靖間,副使江匯立碑書“峴首亭”三大字。碑陰有文,今猶屹立故址旁。捫讀略上口。剝落青苔生,亦恐未能久。

移亭于峴石,大謬始明代。移祠山之南,用意果安在。禮廢兼去羊,其誤乃至再。鉅子庸妄多,可以懲吾輩[6]。

羊公督此州,三方各淩跨[7]。軍食當自供,閭閻應凋謝。鞭笞乃不勞,去思且泣下。何施而得斯,恐亦管蕭亞。

陸抗在荊州,信使每來往[8]。西陵雖小挫,威信固無兩[9]。隆中接近郊,孔明隆中去此三十里[10]。登此或景仰。所以裘帶風,亦與巾扇仿[11]。

元凱繼以功,平吳亦壯哉[12]。荊襄古雄鎮,全仗出群才。大牛豢何用,眺遠亦有臺。屬思劉景升,但呼野鷹來[13]。

原野何寥廓,北望襄陽城。戰雲蔽白日,遊子尚遠征。依劉良非計,感歎髀肉生[14]。樓頭春已暮,王粲賦初成[15]。

地志每汗牛,桑經誠最古[16]。漢水繞桃林,登眺合斯語。山小望隱然,歐記又足數。冠蓋走宜城,此真墜淚處[17]。

孟公五字詩,唱歎有遺音[18]。當其攬勝迹,感慨情何深。江魚冷槎釣,春雨荒蔗林。漁梁空悵望,後來復悲今[19]。

【校注】

[1]羊杜:晉羊祜、杜預二人先後鎮襄陽,有政績,後人因並稱之。石幢:古代祠廟中刻有經文、圖像或題名的大石柱。有座有蓋,狀如塔。

[2]陵谷:指陵墓。

[3]王原叔:即王通,陳起部尚書。專管宮室繕造。

[4]仾:dī,同“低”。

[5]一片石:一片石頭,後專指碑碣。

[6]庸妄:淺陋妄爲。

[7]三方:三個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個地域。淩跨:猶超越。

[8]陸抗:字幼節(二二六至二七四),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

[9]西陵:在今江蘇南京市南,東晉鹹和三年蘇峻攻建康,敗卞壺于此。

[10]隆中:山名。在湖北襄陽縣西。臨漢水。東漢末,諸葛亮隱居于此。

[11]裘帶:輕裘博帶。古代達官貴人的服飾。

[12]元凱:泛指賢臣、才士。

[13]劉景升:即三國劉表。

[14]依劉:《三國志·魏書·王粲傳》:“(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後因以“依劉”謂依附地方官的典故。

[15]王粲:三國魏高平人,博物多識,爲“建安七子”之一。曾依附荊州劉表,後歸曹操,官至侍中,以詩賦著稱。

[16]地志:專記地理情況的書。汗牛:謂牛運書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書極多。桑經:指《水經》。相傳爲漢桑欽所作,故稱。

[17]宜城:即今安徽安慶市。南宋景定元年築,並移懷寧縣治此。

[18]孟公:孟浩然。

[19]漁梁:魚梁。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

尋王粲井不得

不見仲宣樓,還尋王粲井。祇在此山前,杜陵詩舊省。欻然風雨來,天意沮俄頃[1]。僕夫有好語,遊興勿終逞[2]。隆中與萬山,掛漏同耿耿[3]。事貴留有餘,再至庶可請。

【校注】

[1]欻然:忽然。欻:xū。俄頃:片刻;一會兒。

[2]僕夫:泛指供役使的人,猶言僕人。

[3]萬山:一名方山、蔓山;漢皋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漢江南岸。掛漏:猶遺漏。

題吳仲畇振棫制府前輩《花宜館集》[1]

太尉會昌一品集,樊南甲乙十年編[2]。詩以甲乙分集。偶拈詩筆誠餘事,欲濟時艱賴大賢。秦蜀後塵瞻治迹,余官秦、蜀與公相先後。荊襄中路伺吟鞭。寒花歲晚香臺席,更續花宜第幾篇。

【校注】

[1]吳振棫:字仲雲,浙江錢塘人,嘉慶十九年進士。棫:yù。

[2]會昌:謂會當興盛隆昌。樊南: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別稱。李商隱有《樊南文集》,故常以樊南稱之。

奉酬仲畇制府尚書見贈,即次韻送其入秦

我昔吏秦蜀,時已值多難。末流獲識公,如水有江漢[1]。爲政哀瘡痍,愛才逮焦爨。當時願執鞭,何止詠適館。豈期客襄陽,復奉笑齒粲。我詩如嶺瀧,淺隘不足玩。公人如其詩,湖海驚浩漫。方從問津梁,忽又惜分散。故鄉有鯨鯢,激浪沒崖岸。欲歸已無家,公亦同此歎。贈詩雜苦語,憂時愈焦爛。括民供軍儲,豈足慰宵旰[2]。自來帷幄臣,轉移握勝算。祝公早還朝,功倍事則半。國家恩澤寬,公往佐汗渙。至哉培元論,昔已定滇亂。國醫著手春,養源理一貫[3]。迂儒我無用,章句守螢案[4]。會當與含靈,相慶免塗炭[5]。作爲聖德詩,有觸吾豈憚。

【校注】

[1]末流:後列,下等。

[2]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纔吃飯。形容非常勤勞,多用以稱頌帝王勤于政事。旰:gàn。

[3]養源:保養本源,涵養本性。

[4]章句:指文章、詩詞。螢案:“螢窗雪案”之省。《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後遂以“螢窗雪案”爲勤學苦讀之典。

[5]含靈:指具有靈性的人類。

附:仲畇制府原作

衰病合早休,無才濟時難。鄉國空有懷,歸棹阻清漢。局促作僑人,小屋聊春爨[1]。良朋忽邂逅,荒郡同假館。況我囊中奇,不作錦綺粲。空水含澄鮮,可味不可玩。孤燈豁羈抱,使我情爛漫。南風吹楚雲,乍聚忽復散。百年真風檣,東西海無岸[2]。殷勤道別意,感慨重三歎。狂寇紛如毛,中原苦焦爛。餉運拯軍饑,百計慰宵旰。朝廷惟愛民,桑孔豈長算[3]。似聞前人言,節流功大半。元氣培之深,民志終不渙。金甌鞏萬,忠愛可已亂[4]。除蠹憂傷根,種木理可貫。勉戒北轅,趨侍玉皇案[5]。朝列多賢豪,此理豈冰炭。疾苦必敬陳,秉直夫豈憚。

【校注】

[1]爨:燒火煮飯。

[2]風檣:指帆船。

[3]桑孔:漢代著名理財家桑弘羊與孔僅的並稱。

[4]金甌:金的盆、盂之屬,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sì,同“祀”。

[5] :zhān,同“旃”。

穎考叔祠[1]

一言悟主有誰如,好勇寧忘舍肉初[2]。戰陣先登亦純孝,千秋遺恨是爭車[3]。

【校注】

[1]穎考叔:春秋初期鄭國大夫。

[2]一言悟主:指鄭莊公聽從穎考叔之勸與其母姜氏和好。舍肉:鄭莊公賜給穎考叔飯食時,穎考叔把肉留給母親,以此勸鄭莊公。

[3]爭車:指鄭國要討伐許國時公孫閼與穎考叔兩人爭車之事。

再至澤州

往而復返笑何公,再到元都花倍紅。上黨今爲無事地,武陵重引捕魚翁[1]。似曾相識西飛燕,依舊隨來北向鴻。太息草堂原未就,東柯誰復念吾窮。

【校注】

[1]“武陵”句:事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