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壬戌之春,止壬戌之冬[1]。流寓澤州,乞養南歸之作。
【校注】
[1]壬戌: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
元日二首兼寄霞舫
焚書已足安反側,溫詔猶聞起舊臣[1]。陛下兩宮天統慶,今王正月元日春[2]。朝廷初政諒無改,盜賊聞風當自新。草綠湖南湘岸遠,歸耕猶念耦耕人[3]。
五十身榮亦可憐,我年四十七歸田。會稽富貴笑翁子,洛社休閑慕樂天[4]。香山詩“四十至五十,正是退休時”。眼底妻孥殊自得,朝中牛李兩無緣[5]。夢尋鄉路梅花發,已覺香浮拄杖邊。
【校注】
[1]反側:不安分,不順服。溫詔:詞情懇切的詔書。
[2]天統:指皇統,帝位。
[3]耦耕:二人並耕。後亦泛指農事或務農。耦:ǒu。
[4]會稽:郡名。秦置,今江蘇省東部及浙江省西部地。翁子:朱買臣,字翁子,西漢吳(今江蘇蘇州)人。先爲中大夫,後任會稽太守、主爵都尉。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洛社:地名,今江蘇無錫市洛社鎮。樂天:指白居易。蘇軾《贈下天竺惠淨師》:“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便從洛社休官去,猶有閑居二十年。”
[5]牛李:指唐朝以牛僧孺、李宗閔爲首和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爲首的兩個宗派。
瓶中黃梅含苞月餘不開,獻歲忽開其香滿室[1]
蠟梅非梅其名梅,不以形似以神似。豈惟臭味無差池,獨立冰雪亦並美。無忌才如劉牢之,善學惠者魯男子[2]。世人皮相取老兵,一笑乃如嚼蠟耳。覆釜先生久不歸,憶梅不見獨見此。偶從郊外折一枝,買王得羊良可喜。瓷瓶注水日相對,憔悴乃復無生理。方疑移根辭故鄉,花與人瘦略相比。天旋地轉運回春,花忽坼苞照窗紙。造物豈欲慰羈愁,故遣疏香伴幽幾。遲回有待若知時,昔瘁今榮誰所使?吉凶安在果何祥,噫唏我今知之矣。報導先生歸計成,青鞵布襪從此始[3]。明年端不負此花,踏遍湘山度羅水[4]。【校注】
[1]獻歲:進入新的一年;歲首正月。
[2]劉牢之:晉彭城人。淝水之戰時任前鋒。魯男子:漢孔融曾自稱“魯國男子”。後因以“魯男子”稱不畏強暴的有節之士。
[3]鞵:xié,同“鞋”。
[4]羅水:水名,在今全州縣。
酬霞舫去年人日用高蜀州人日寄杜拾遺原韻見寄[1]
太行南北各草堂,心身安處即吾鄉。此生百事笑蛇足,世路九折愁羊腸。理亂黜陟都不預,衣食才足百無慮[2]。湘江春水白沙村,夢到柴門相送處[3]。去年詩寄草堂春,春風今又驚陌塵。願公勿忘聽雨約,歲晚瀟湘逢故人[4]。
【校注】
[1]拾遺:官名。唐武則天時置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宋改爲左右正言。後隨設隨罷。
[2]黜陟: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黜:chù,貶降,罷退。
[3]白沙村:在今江西蓮花縣東。
[4]瀟湘:湘江與瀟水的並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
錢叔厚上舍見示詠梅二絕,一以見喻,一以自喻,甚愧其意,次韻奉酬[1]墮落荒山未是仙,不才猶得保天年。何須更說和羹事,鼎食朝廷自有賢[2]。
風姿清灑見天真,無意離塵自出塵。林下縞衣在陰鶴,釀成仙尉一家春[3]。叔厚方徵蘭且欲就小官。
【校注】
[1]錢叔厚:未詳。上舍:明清以“上舍”爲監生的別稱。
[2]和羹: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孔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南朝宋宗炳《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鼎食:列鼎而食。指世家大族的豪奢生活。
[3]縞衣:白絹衣裳。用以比喻潔白的梅花或羽毛。仙尉:漢梅福的美稱。梅字子真,爲郡文學,補南昌尉。後歸里,一旦棄妻子去,傳以爲仙,故稱。後亦以“仙尉”爲縣尉的譽稱。附:錢詩
修到梅花是散仙,山中臥雪已多年。誰知自具調羹手,鼎鼐終當用汝賢[1]。
本性由來太素真,無端牽引入紅塵。湘簾棐幾供清玩,不及山中自在春[2]。
【校注】
[1]調羹:《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後因以“調羹”喻治理國家政事。鼎鼐: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喻指宰相等執政大臣。鼐:nài。
[2]棐幾: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棐:fěi。
壬戌正月十四日,追和放翁作
令節誰張宴,新春久放晴[1]。元日後無日不晴。市燈知歲樂,巷月有人行。僦舍過從少,閑階風露清。壯懷殊自笑,天遣客幽并[2]。
【校注】
[1]令節:猶佳節。
[2]幽并:幽州和并州的並稱,約當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遼寧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氣任俠,因借指豪俠之氣。
寄少鶴時遷內閣侍讀學士
書來隔歲慰離群,更喜春前吉語聞。學士轉官酬陸贄,相臣求助吏朱雲[1]。風翻階藥成詩速,露滴宮槐載筆勤[2]。王孟交情悵留別,欲尋芳草惜違君[3]。
【校注】
[1]陸贄:清嘉興人,進士,官至中書侍郎。朱雲:漢成帝時人,以直臣聞名于世。
[2]載筆:南北朝時,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後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
[3]王孟:唐詩人王維、孟浩然的並稱。
霞舫購得《大觀貼》兩部,一爲元時翻刻榷場本,一爲宋拓而不全[1]。聞余南歸,乃自廣昌遣人以元刻本見遺,跋其後,謂以爲他日異地相思之券,且曰陳倉之寶,得雌亦足以豪,留示後嗣,庶知吾兩人交情之篤也[2]。感其意作詩奉謝,即用其見寄感懷詩韻我甚類馮婦,攘臂復見此[3]。余收藏,己未已盡毀于寇,後不復購收。今見獵復喜矣。君如贖文姬,高誼嫁董祀[4]。蠟塗傳遠書,氈裹致千里。開緘讀手題,謂我返南紀[5]。養新有餘閑,筆墨雜修隨。藉爲相思券,情話發妙理。我書老不工,日課費數紙。豈乏名人書,膏肓不可起。見惠萬金藥,或賴以不死。榷場如星鳳,元刻喜近似[6]。亮字久不全,神采猶可恃。我家春草亭,所購宋拓乃元時春草堂陳氏所藏也。余家亦有春草亭。亂後荒荊杞。歸裝且不薄,寶以貽孫子。晚景娛桑榆,後進培楩梓[7]。兩家見交情,倖免平泉恥[8]。何須辨雌雄,得此願足矣。
【校注】
[1]大觀帖:匯刻叢帖,十卷。大觀三年(一一〇九),宋徽宗因《淳化閣帖》板已斷裂,出內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釐訂,重新摹勒上石,標題皆蔡京手書。刻工精良,優于《淳化閣帖》,拓本流傳甚少。榷場:宋、遼、金、元時在邊境所設的同鄰國互市的市場。
[2]陳倉:《太平廣記》卷四六一引晉張華《列异傳·陳倉寶鷄》載,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奇物,以獻穆公,道逢二童子告以此物爲媪述,媪言此二童子爲鷄寶,得雄者王,得雌者伯。後穆公獵得其雌。此即陝西寶鷄地名之由來。
[3]攘臂: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奮貌。
[4]文姬:即蔡文姬,東漢陳留人,漢末女詩人,蔡邕女。博學能才,善音律。董祀:後漢陳留人,蔡文姬後夫。
[5]開緘:開拆(函件等)。南紀:《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後因以指南方。
[6]星鳳:景星和鳳凰。喻罕見珍奇或珍奇之物。
[7]桑榆:喻指隱居田園。楩梓:黃楩樹與梓樹,兩種大木。比喻棟梁之材。楩:pián。
[8]平泉:指平泉莊。
暮春
啼鶯在高花,新綠出鄰樹。鄉思正無聊,細雨春庭暮。
山城苦春寒,忽然春已老。不恨花開遲,但恨花落早!魏秀才園中牡丹盛開,病不能往,
以詩乞數枝爲几案之供一年春事已蹉跎,奈此團蒲曲幾何[1]。丈室無言新病起,天花猶許伴維摩[2]。
【校注】
[1]團蒲:即蒲團。用蒲草編織成的圓墊,多爲僧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後也作坐具。
[2]維摩:維摩詰的省稱,即《維摩詰經》。通行後秦鳩摩羅什譯本,共十四品。傷尚書王雁汀先生慶雲暨錢上舍叔厚[1]
人生何浮脆,旦暮危不保。方哀尚書殂,又哭錢生夭。寢門篤風義,連日傷懷抱[2]。死亦人之常,所恨何太早。王公方起用,功欲參再造。似聞戒征騑,胡乃出丹旐。蟠胸救時略,一試百未了[3]。我少辱公知,藥籠收小草。卅年負笈心,尚苦相從少[4]。傷心西州路,已矣魏勃埽[5]。錢生尤可哀,身世困集蓼[6]。忽然欲得官,博祿葬翁媼[7]。錢父母柩,貧不克葬,近欲納貲爲小官,藉微祿以葬親,事未就,得疾六日而卒[8]。孝思我所哀,癡念人未曉。誰知先朝露,孰與營宅兆。我窮客陋邦,唯覺此士好,那堪三徑荒,益以羊求杳[9]。尚書如梁棟,用遲材已老。上舍澗底松,不采自摧倒。世人論報施,天道固深窅[10]。平生所敬愛,名位無大小。一時盡凋殘,寤寐傷辟摽[11]。悲哉人閱世,倏忽雲度鳥。萬緣相迫煎,六賊日纏繞[12]。餘年幸抽身,獨往事幽討[13]。要當壹彭殤,何止除熱惱。回心向初地,餘事勿復道。
【校注】
[1]王慶雲:王慶雲,字雁汀,福建閩縣人。道光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等職。
[2]風義:猶情誼。
[3]蟠胸:滿腹。
[4]負笈:背著書箱。指遊學外地。
[5]西州:古城名。東晉置,爲揚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晉謝安死後,羊曇醉至西州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爲典實。魏勃:西漢人,爲齊相曹參舍人,齊哀王時任中尉。
[6]集蓼:謂遭遇苦難,語出《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毛傳:“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
[7]翁媼:老翁與老婦的並稱,亦指年老的父母。
[8]貲:通“資”。貨物,錢財。
[9]羊求:漢高士羊仲、求仲的並稱。
[10]深窅:幽深;深邃。窅:yǎo,深遠貌。
[11]辟摽:撫心捶胸,極度憂傷時的動作。辟,通“擗”。摽:biào,捶胸,擊。
[12]萬緣:指一切因緣。六賊: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此六塵能以眼、耳等六根爲媒介,劫掠“法財”,損害善性,故稱,見《楞嚴經》卷四。
[13]獨往:《莊子》中,有對擺脫萬物之累的獨往獨來者的描述和稱頌。此處用“獨往”喻指擺脫世俗之累。
對酒
我生坐科頭,墮此北山北[1]。山中何所有,橡栗供歲拾。空庖煮寒蔬,一飽不易得。誰知山南地,近接淇上迹。家家豢蒼龍,初夏競騰擲[2]。橐駝捆載來,日繞羊腸入[3]。生平笑北人,歸家但煮簀。何期故鄉味,百錢易數十。舜泉在潞州,清勁頗有力[4]。侑以貓頭羹,愛此鵝兒色[5]。念我同心人,生死多永隔。死無再見期,生亦少消息。安能共一醉,停杯意愴惻[6]。回頭見平陽,攜弟戲我側。挽鬢任驥子,擁髻對通德[7]。骨肉猶眼前,暫醉聊自適。頹然落冠佩,醉裏忘爲客。猶勝對俗人,推案不能食。
【校注】
[1]科頭:謂不戴冠帽,裸露頭髻。
[2]蒼龍:青色駿馬。騰擲:騰跳。
[3]橐駝:駱駝。羊腸:喻指狹窄曲折的小路。
[4]潞州:在今山西潞城縣。
[5]侑:yòu,助,佐助。鵝兒:鵝黃色。
[6]愴惻:悲痛。
[7]驥子:良馬。比喻英俊的人才。通德:共同遵循的道德。
題侍郎陳石士用光先生《韜光步竹圖》遺照[1]
古文震川宗,桐城繼軏躅[2]。方望溪劉海峰逮惜抱,傅衣有妙覺[3]。侍郎乃南能,五葉稱高足[4]。公從姬傳姚先生爲古文學[5]。手持使者節,宗風振南服[6]。晚乘搖碧齋,來伴靈隱宿[7]。清秋風日佳,步上錢源麓[8]。風篁接雲林,冷泉浸寒綠。一叢兩叢斜,三莖四莖曲[9]。固知韜光庵,遠過古多福。孤絕得平地,規以置棋局。試詠延清詩,江海了在目。蕭士南歸日記,初過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門對,浙江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10]。同遊亦同志,觴詠值休沐[11]。心齋樂暫間,僧居笑猶俗[12]。公記中語。五君程梓庭制府、富海帆中丞,吳退旃、徐廉峰兩主試及公也皆賢豪,或侍從岳牧[13]。文章與政事,風采爍崖谷。其年秋貢士,我亦歌鳴鹿[14]。圖作于甲午浙江鄉試後,余以是年舉于鄉。無緣杖履陪,卅載徒私淑[15]。太乙陳公齋名。早回舟,世事隨轉燭[16]。斯人豈復有,茲遊那可續。披圖慰我思,眉宇儼清穆。回看已陳迹,滄桑手反復。五山十刹間,劫火攢飛鏃[17]。湖山幾殘剩,耆舊誰省錄[18]。安得起諸公,殘局議收復。策馬立吳山,席捲開湖淥[19]。歸來覓清涼,騎驢遍三竺[20]。吾意其蹉跎,懷賢多感觸。
【校注】
[1]陳用光:清嘉慶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2]桐城: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講究“義法”,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要求語言雅潔,文以載道,其作品一般內容貧弱,往往流于空洞,是清代極有影響的散文流派。軏:yuè,古代車轅與橫木相連接的關鍵。
[3]方望溪:方苞,字望溪,康熙四十五年(一七〇六)中會試,後坐《南山集》案下獄,因有文名得赦。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充武英殿修書總裁,三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有《望溪文集》。劉海峰:劉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科舉不第,迭黟縣教諭,數年告歸。《清史稿》卷四九二本傳稱:“大櫆雖遊苞(方苞)門,傳其義法,而才調獨出,著《海峰詩文集》。姚鼐繼起,其學說盛行于時,尤推服大櫆。世遂稱“方劉姚”。惜抱:指姚鼐書齋名惜抱軒。傅衣:未詳。
[4]南能:指唐代佛教禪宗南傳創始人慧能。五葉:五代,五世。
[5]姚先生:即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
[6]宗風:原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風格、傳統,多用于禪宗。有時也用以泛指道教或文學藝術各流派獨有的風格和思想。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區分爲五服,故稱南方爲“南服”。
[7]靈隱: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湖畔,一名武林,又名靈苑,又稱仙居。《太平寰宇記》謂許由、葛洪曾隱于此。山最高處曰北高峰,與南高峰號“雙峰插雲”,爲西湖十景之一。山東南有飛來峰,山麓有靈隱寺。
[8]錢源:杭州西湖的別稱。
[9]風篁:即風篁嶺,嶺下龍井產名茶。雲林:雲林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靈隱山,又名靈隱寺,晉建。
[10]韜光:唐代名僧,蜀人,能詩,住杭州靈隱寺,與郡守白居易爲詩友。穆宗長慶年間,于靈隱山西北巢枸塢築寺,後人名之韜光寺,亦省稱韜光。了了:清楚。
[11]觴詠:語本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後以“觴詠”謂飲酒賦詩。休沐:休息洗沐,猶休假。
[12]心齋:謂摒除雜念,使心境虛靜純一。
[13]岳牧:傳說爲堯舜時四岳十二牧的省稱。語本《書·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史記·伯夷列傳》:“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後用“岳牧”泛稱封疆大吏。
[14]貢士:舊指地方向朝廷薦舉人才。鳴鹿: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後因以“鳴鹿”喻禮賢求友。
[15]私淑:私自敬仰而未得到直接的傳授。
[16]轉燭:風搖燭火。用以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17]劫火: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借指兵火。
[18]省錄:記憶,注意。
[19]吳山:山名,又名胥山,俗稱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東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揚言欲立馬于此。
[20]三竺:浙江杭州靈隱山飛來峰東南的天竺山,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院,合稱“三天竺”,簡稱“三竺”。
張小浦芾中丞前輩陷賊中,久無消息,忽夢與分題賦詩,張得“嶺外生還”,有“不對黎渦亦有情”之句,余得“琵琶出塞”,有“和親畢竟非長策,一曲琵琶淚萬行”之句,甚異其夢,
意者張生還之兆耶[1]!因足成之布襪青鞵嶺外行,咸陽成就一邦衡。年年敵使勞相問,不對黎渦亦有情。宋乾道中,金使至,猶問胡銓安在[2]。張魏公語人曰:“秦檜當國,祇成就得一胡邦衡。”見《宋稗類鈔》。
絕域威加大漢疆,誰哀老棄訟陳湯[3]。和親畢竟非長策,一曲琵琶淚萬行。
【校注】
[1]張芾:清道光進士,曾任江西巡撫。黎渦:指酒渦。黎,通“梨”。
[2]胡銓:南宋廬陵人,反對與金議和,歷任國史院編修官。
[3]陳湯:西漢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人,字子公。曾爲西域副校尉。匈奴郅支單于奴役康居,攻略烏孫、大宛等,威脅西域。他與西域都護甘延壽發兵至康居,攻殺郅支單于,封關內侯。後屢遭免官,廢爲庶人。事見《資治通鑒》卷三三。夢未久,聞張中丞竟授命賊中,始悟“和親非策”
蓋爲張詠也。奇哉!然余何敢當邦衡也?
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