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全传
1851300000050

第50章 袍金入账风格高

李嘉诚在董事袍金(年薪)上的做法,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李嘉诚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人长实公司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

以20世纪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年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李嘉诚二十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曾兼国际城市的主席,该公司为他开出200万元的袍金,而李嘉诚把这笔钱全部人了长实的账号。

与李嘉诚不谋私利的罕见做法比,刘銮雄大概属另一个极端。1989年度,爱美高系的爱美高股东应占盈利0.47亿元,而董事6人袍金竞达0.46亿元;该系华置盈利1.56亿元,董事袍金0.36亿元;该系中娱亏损0.61亿元,董事袍金仍有0.36亿元;保华亏损0.53亿元,董事袍金仍不菲。光刘銮雄主席一人,董事袍金就达到了1亿港元,故舆论称他不再是“打工皇帝”,而是“打工上帝”。

在董事袍金这一点上,李嘉诚问心无愧。他曾与美国《财富》记者说道:

“确如外界所传,我的董事年薪是641美元,这比办事员的工资都低得多。不过,我即使支取1000万美元董事年薪,它比我所做的工作该拿的都少。”

业界人士对李嘉诚拿象征性袍金深表折服,却不敢效仿。有人理直气壮地说:“董事袍金是我参与决策管理的契约酬劳,我为什么不该拿?我不是大股东,我一家靠什么吃饭?”

不少舆论为此观点推波助澜,说李嘉诚“小利不取,大利不放”。虽然他每年放弃了数千万元的袍金,但他同样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他放弃袍金的同时获得了公众股东的一致好评,股东们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时,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所以,他才是最终的大赢家。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李嘉诚欲办大事,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袍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息及价值。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共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年息。

所以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最聪明的人。

凡经商,皆是为利,如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嘉诚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处处照顾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这在拜金若神、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难能可贵。

不错,李嘉诚确实舍小利,而牟取大利。他拥金据银,却不大撒银纸追求奢侈,而拿出不菲的一笔用之于公益,就此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

“我们当然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是没生意做?’……”

加拿大名记者John Demont对李嘉诚的为人赞叹不已:

“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

“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箱,让司机安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一一关心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家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有人说李嘉诚的作为带有功利性。诚然,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一个人想绝对没有功利意识是不现实的。不过,李嘉诚的“予人以善”,更多的是他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这种思想,已深深融人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