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法国本土遭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铁蹄的蹂躏,加上法国在旧殖民地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进行了反独立的战争,独特的地缘情况使得法国的现代情报机关体制既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又有别于英、美等国,在西方独树一帜。
揭开法国情报机构的神秘面纱
与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一样,法国也是一个重视谍报活动的国家。法国间谍情报机构积极投入到世界性的间谍大战中,在世界谍坛日显活跃之势。法国的情报机构有部际情报委员会、领土监护局、对外安全总局、普通情报局、国防部情报局、军事情报局、电话侦控部和电子情报旅等。
部际情报委员会
部际情报委员会是法国最高的情报协调机构,受总理直接控制。该委员会负责协调各情报部门之间的工作,成立于1989年,由总统办公室主任、总理情报协调人、领土监护局局长、对外安全总局长、国防秘书处秘书长和军事情报局局长这6名成员组成。
领土监护局
领土监护局又称本土警戒局、国内外间谍局、领土安全保卫局、领土监护司等。该局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自由运动时期。领土监护局是法国最重要的反间谍和反恐怖主义机构,隶属于内政部国家警察总局,总部设在巴黎索塞尔大街11号。总部下设技术处、反间谍处、反恐怖处、保安处、行动处和秘密情报人员处。反恐怖处下设两个科,一个科负责对付欧洲和中东的恐怖分子,另一个科负责对付拉美和古巴的恐怖分子。该局约有警察2500名。
领土监护局的主要任务包括:打击恐怖组织的破坏活动;侦破外国间谍案件;对国内各种极端主义组织及其反政府颠覆活动进行监控和镇压。密特朗时期,该局权力有所扩大,从一般不得越过国界采取行动到可以随时跨境行动。
目前,领土监护局在保护国家利益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已将打击经济间谍、保护国家经济和科技秘密作为其重要业务工作之一,其中航空、航天、电子、核技术以及遗传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秘密是保护的重点。领土监护局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对有关企业的经营者和涉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帮助他们对付来自国外经济间谍的窃密活动。
对外安全总局
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又称第七局、法国国外安全总局、法国国外情报局。对外安全总局的前身最早是戴高乐领导的中央情报行动局,1946年改名为法国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1951年建立第七处,其任务是使用技术和秘密手段获取情报。它拥有一个被人称为“秘密行动分局”的秘密情报网。他们在法国和世界各地窃取情报,偷拆外交邮包,秘密拍摄导弹基地和策划颠覆活动,以及使用各种手段收买、暗害外国政要。1965年10月摩洛哥反对派领袖迈赫迪·本·巴尔卡在法国被第七处特工秘密绑架后下落不明。为此第七处遭到了各界舆论的猛烈抨击,致使瓦解,局长也被迫下台。该局的活动跌入低谷。1981年法国社会党执政,加强了情报机关的整顿和改革。1982年4月,更名为对外安全总局,规定该局不再在国内采取行动,突出非军事化和技术专业化。
对外安全总局的总部设在巴黎莫蒂埃大街的多莱尔军营里,由于总部就在游泳池对面,故被人们称之为“游泳池”。1993年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在塞纳·瓦德尼省的努瓦西勒塞克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新总部,这个新总部就成为法国最大的情报中心。法国对外安全总局下设主要负责布建情报网、搜集情报工作的情报调研处;主要负责对情报进行综合处理工作的情报预测和规划署;主要负责反间谍工作的反间谍处;主要负责对付恐怖分子、执行特殊任务工作的行动处;主要负责截收和监听无线电联络信号、破译密码工作的无线监听总台等机构。该局共有文职和军职人员2500至3500人,除总部约1000人外,其余的均被派往世界各地。
对外安全总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国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恐怖活动情报;监听外国的通讯、联络信号和破译密码;负责监督在国外的有损法国国家利益的各种阴谋活动;对国外的某些反对派势力和人物进行破坏、绑架和暗杀。
目前,对外安全局已成为法国最大的情报和反间谍机关。该局虽然在体制上仅仅是国防部的一个单位,但实质上却是一个国家级的情报和反间谍机关,它统辖着全国的秘密情报工作,其情报活动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相当,而反间谍工作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相当。
普通情报局
普通情报局也称总情报局,是内政部下属的司局级机构。它成立于1937年,总部设在巴黎市区,是法国重要情报安全部门之一。它的前身最早是管理铁路的治安机构,成立于1846年。在第三共和国时期,普通情报局的职能不断扩大,于1911年成为特种警察,两年后改名为行政警察,后来又演变成为国家服务的政治警察。1941年4月,法国政府以法律条文确定该局机构的正式名称为普通情报局。
法国普通情报局,作为一个多功能的警察情报机关,在西欧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根据1967年3月的一项法令规定,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调查和搜集必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情报,并上报政府。普通情报局还负责跟踪了解政党、工会、当选者、选举活动的情况,负责监视了解罢工、社会运动、新闻机构的情况。此外,普通情报局还具有司法警察的职能,负责对赌博行业和赛马场实行管理监视。
普通情报局分中央局和地方局两大部分。中央局又称总局,下设5个处,分别是普通情报处、特种情报处、调研处、行政管理处及赛马和赌博管理处。约有工作人员4000名,分布在全国22个大区、103个省、239个城市的分支机构。总部(中心局)设在内政部内,约有人员500名,主要负责统筹策划和将地方送上来的情报汇总上报;设在巴黎警察局内的巴黎分局约有700人。各分支机构内设有:博彩业案件的赌业处,负责监视赌博业状况;分析和综合处,负责汇报市民普遍的工作生活情况、社会治安状况、金融及大众传播媒体动向、选举前的民意调查、宗教教派活动;搜查处,负责调查恐怖主义活动,编写敏感街区情况汇报材料。
普通情报局各分支机构的特工遍布整个法国领土,除担负国内情报任务外,还负责监视外国人在法国的活动,在外国人聚集的地区安插有谍报人员卧底,消息非常灵通,因此素有“政府的顺风耳”之称。这些分支机构除写报告送中心局外,还向所在省长汇报情况。该局还有一个庞大的人物资料库,存有法国政界以及社会各界人物的详细档案资料,记录着他们公开、私下的言论及活动情况,堪称是法国最完整的一部“人物大全”。
普通情报局采取多种形式,每天一次或数次向它的上级主管部门——内政部报送上百件情报。一般性情报通常采取摘要形式,其他情报则按照要求在调查后编写成文件,分成各种类别。有些调查报告被列为“白皮书”或“抄件”,有的叫“部长行文”,原则上都只印一份,并且往往不编入档案。由于保密规定不健全,某些领导人在向下级安排任务时,往往乐于要求工作人员使用“抄件”形式,以便在需要时移作他用。
国防部情报局
国防部情报局,又称法国总参二局。该局下设7个处:科技情报处、军事情报处、经济情报处、总务处、联络通信处、武官处、档案资料处。其总部设在巴黎国防部大楼,有工作人员1000余人。国防部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军事情报和与军事有关系的经济科技情报。
军事情报局
军事情报局是1993年新建的军事情报机关。海湾战争证明了法国的军事情报部门工作不力,对美国情报有很大的依赖性,为此法国于1993年正式组建了一个新的情报机关——军事情报局。该局把所有的军事情报机构集中统一起来,从而成为法国的军事情报中心。目前,军事情报局拥有500名军人和文职人员,负责掌管和协调现有军事情报机构的人力和物力,具有卫星侦察的技术优势。1994年它发射了第一颗“太阳神”侦察卫星,使法国拥有了空间自主军事侦察能力。该局还负责发展信息指挥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发生危机和战争时,用电脑进行指挥、联络、监控和获取情报,并帮助有关部门做出决定。 新成立的军事情报局取代了由三军参谋长管辖的军事情报开发中心,汇集来自于总参二局、对外安全总局和盟国转来的情报,并和驻外武官保持密切联系。
电话侦控部
电话侦控部归总理直接管辖,其任务是专门窃听各种各样的电话。它设有电话倒查号码设备,能及时查出打电话的人所用电话的号码。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巴黎就有3400部电话被电话侦控部窃听。
电子情报旅
法国于1993年成立的电子部队,人员编制为4000人,基本由步兵组成。它是由分散在法国各武装力量中的有关人员和搜集处理情报的单位合并而成的,统一由陆军指挥部调动指挥。电子情报旅全部使用现代化情报工具,大部分是从美国购置的。“赫利俄斯”军用卫星也于1994年投入使用,从而打破了美俄对卫星情报搜集的垄断。
独树一帜的法国间谍情报机关体制
由于法国在其本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在旧殖民地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进行了反独立的战争,法国的现代情报机关体制既不同苏联和东欧,又有别于英、美等国,在西方独树一帜。法国间谍情报机关的显著特点有:
法国间谍情报机关以军事情报机关为中坚,如对外安全总局等,均由国防部管辖和指挥;
由于各个情报机构都从事秘密工作,常互相封锁,而各自任务和目标又不十分明确,加之情报机构常常重叠,名目繁多,致使情报工作交叉,关系梗阻,效率不高。1989年4月,成立了部际情报委员会,旨在协调各情报机构之间的行动;
情报工作重点随形势而改变也是其中一个特点。如1981年法国社会党执政以来,法国最大的间谍情报机构进行了3次重大改组,并及时把经济、科技情报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情报工作相比,法国经济、科技情报活动无论在手法上,还是在规模上都略高一筹;
此外,法国的情报机构也更具文化韵味,与美英等国情报机构的手法大不相同。它们较多地利用文化上的优势,大量向世界各国派出商务及文化人员,将文化、商业渗透与情报工作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印象,掩盖其更深处的情报争夺战。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国间谍情报机关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同行相比,似乎要逊色一些。实际上,冷战结束后,法国谍报界却让人刮目相看,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以咄咄逼人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连美国人都感到有些招架不住。
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是法国情报工作的转折点:
首先,法国间谍技术继续加强,全力发展间谍卫星事业。1993年以来,法国国防经费连年削减,但太空预算却不断上升。法国在2001年到2003年间,发射了一种具有精密雷达传感器的间谍卫星,无论地球上云层多厚,夜晚有多黑,法国的间谍卫星都可以侦察到地球上的任何国家的一举一动,与美国及俄罗斯的卫星三分天下;
同时,在工作方式上,法国人由重视信号情报转到重视人力情报上来,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改善情报人员的地位和待遇;起用并招募更多的有才能的工作人员;加强培养工作,扩建位于斯特拉斯堡的军事情报学校,新设一个专门培养优秀人才的情报训练中心等;
其次,对工作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1991年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局长提出要确定情报部门的新任务,加强在中东和东欧方面的情报活动,尤其要重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科技情报的搜集。法国将美国列为进行经济情报活动的主战场,其情报人员的手已伸到美国诸多重要的经济管理部。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2年撰文指出:正当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间谍被解雇,寻求充当管理顾问或走私毒品的时候,法国特工却扩大了活动,既对朋友又对敌人进行间谍活动。媒体形容说,法国人浪漫多情的天性、礼貌周到的处世之道,加上“纽约的银行家”“远东的代理商”“欧共体驻布鲁塞尔的官员”等恰当的身份使他们如鱼得水。
进入21世纪之后,法国政府对谍报工作的投入之大和法国谍报工作队伍之精,也不在其他强国之下。
战后法国情报事业的重建者——帕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缔造者戴高乐曾这样评价他的一位亲密战友:“他刚被任命,就立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被推上了一条吉凶参半的暗淡道路……反感、厌恶、自吹自擂都是这种活动的大敌,然而他却能忍辱负重,谦虚谨慎。因此,不论中央情报行动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凭我的经验,我将无论如何都得把帕西留在岗位上。”如同戴高乐领导法国走出了“二战”战败的阴影一样,帕西带领他手下的情报机构迈向了冷战岁月里的成功。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平息之后,帕西踏上了在法西斯的蹂躏之下早已是满目疮痍的国土时,等待他的不仅仅是欢庆胜利的礼炮,还有隶属于不同派系,缺乏统一规划与领导的各情报部门之间的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但是,无论如何人们也无法想象,经过不长时间的治理、整顿,帕西竟能够从曾经混乱无序、派系林立的战时情报组织这堆“熔岩”里炼出一种合金,铸成了一柄在战后特别是冷战岁月里进行“无声之战”的锐利之剑——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它的活动能量、技术手段、工作效率以及它所创下的业绩为世人所瞩目,它是法国情报机构从战时体制向和平体制过渡的里程碑。
帕西上校是20世纪法国情报部门屈指可数的非凡人物。他原名安德烈·德瓦弗兰,1911年出生于巴黎北部地区一个富裕的工厂主家庭。1932年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巴黎综合理工大学。两年后,他进入了军事工程学校,并以一个技术人员的形象开始崭露头角。于是,他被调到特种军事学校担任防御工程专业助教。1940年7月1日,他投奔到戴高乐将军门下,被任命为设在公爵大街的第二局局长。两年以后,又成为中央情报行动局局长,并且获得了名为“帕西”的代号。
1945年,戴高乐把收编了各派谍报力量的特别任务总局改名为调查研究总局,以表示战后该情报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已有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主要对德国占领军和盖世太保展开敌后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转变为战后主要对国际局势和国外动态进行调查研究为主要任务。与此同时,戴高乐任命他的亲密战友帕西为该局局长。
出任调查研究总局局长后的帕西上校很快发现,在调查研究总局内部,依然是人员复杂、派系纷争、矛盾重重。该局共有1万多人,大多是抵抗运动战士,战争赋予了这些人严守秘密、善于搞地下活动的特点。然而,他们当中也不乏骗子,昔日黑市上的能手,甚至还有一些在战时与敌人狼狈为奸后来改头换面投机钻营的老法奸。正如帕西上校所说:“乘大乱之机,大批令人怀疑的阴谋家、挑拨者、特务都涌入了调查研究总局。”
总局下属3个大处。首先是行政处,它拥有1.123万人,123座建筑的建筑群和一个能容纳1400辆汽车的停车场;其次是行动处,包括在国外进行准军事行动的突击队和特遣队;再次是总局的神经中枢——情报研究和利用处,该处按地区分科,它为全局提供有关追捕战犯及社会主义国家间谍战方面的情报,并搜集政治、经济、工业等方面的情报。
调查研究总局的经费预算相当可观,1945年预算达到 2.568亿法郎。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臃肿的机构,帕西上校从1945年夏天起,便着手对人员进行精简整编,决心把该局建成一个名副其实、正规化和现代化的情报机构。
1945年底,改组调查研究总局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但是却出现了新机构的归属问题。帕西说:“我建议用英国的办法解决归属问题,英国军情六处就是归英外交事务大臣领导。”从理论上说,这种解决办法有很大的优越性:谍报人员可以在外交身份的掩护下很容易地进入各驻外使馆,而且最不易被识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建议却遭到法国外交部的反对。以大使为首的外交家们都有一种倨傲的神气,对特工人员普遍抱有蔑视的态度。他们担心特工人员的秘密勾当有损于外交使命的声誉,破坏法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戴高乐将军也不同意将情报机构归外交部管理。经过一番争议,最后决定该局归总理内阁所属,用一个“部际资料委员会”的名义作为掩护。
1946年1月,在帕西的主持下,调查研究总局在完成对谍报工作人员的清理之后,正式改组为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帕西继续担任局长,总部设在巴黎莫蒂埃大街的多莱尔军营里。其任务包括两项:一是在国外搜集各方面情报及一切能够供政府参考的材料;二是侦破并向有关政府部门揭发外国间谍可能危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活动。正如该组织法明确规定:“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的任务不包括任何对法国主权领土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仍属于法国海外部和外交部。但是,在搜集情报和反对外来干涉这两方面,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是唯一拥有权力的机构。”
然而,就在情报机构改组后不久,身为临时政府首脑的戴高乐猝然下野,顿时在“游泳池”内掀起轩然大波,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开始进入了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新时期,成为法国政坛的一个缩影。
早在改组之前,调查研究总局内部便存在着戴高乐派、维希派、北非派之间的争斗。随着维希派和北非派的合流,戴高乐派逐渐丧失优势。终于,帕西被赶下台。里比埃尔接替帕西担任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局长。
里比埃尔仍然感到来自帕西的威胁,于是派人监视帕西的行动,寻找攻击他的把柄。就在这时,发生了伦敦事件。1946年 4月的一天,帕西以前的助手富尔科上校来到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的伦敦基地视察,非常偶然地在伦敦杜克街10号的地下室里发现满满一邮包的钞票。杜克街10号是战争期间帕西领导的中央情报行动局的所在地。上校马上把这一发现报告了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的财务机构。后来,一些类似的邮包又相继被发现。帕西被指控为个人目的贪污了这笔款项,他因此遭到了4个月的监禁,最后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释放。这一“财务丑闻”事件使帕西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并因此而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把命丢掉。由此,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内的戴高乐派被压制下去。
谍海枭雄勒鲁瓦
法国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第七处处长勒鲁瓦,是西方谍报界公认的一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间谍大师。根据内部统计数字,法国90%的谍报战果归功于勒鲁瓦领导的第七处。第七处的真正名称为“秘密行动分局”,它的职责是使用现代技术和秘密手段来获取对方机密。第七处隶属于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搞到的国内外情报竟占全局的90%,而且全是原件。第七处当时由布尔西科局长亲自负责组建,它的诞生标志着国外情报及反间谍局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勒鲁瓦是第一任处长。
担任处长后的勒鲁瓦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他先从布列塔尼开始,用了两年的工夫建立起一个遍及全法国的秘密情报网。他开始招聘人手,除布列塔尼的一些战友外,还吸收了不少杰出的青年。他办起了真正的学校和专门的培训班,传授秘密获取情报的技艺。他对所有的成员,从撬保险柜到截取外交邮件,从跟踪术到投特效毒药,从强健的体魄到顽强的毅力,从心理测试到严明的纪律,要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后,这些特工都成了出类拔萃的家伙,当然也都各有所长。在勒鲁瓦的队员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出色的保险柜专家,有高明的伪造能手,有杀人如麻的职业杀手,也有伟大的天才发明家。
巧窃苏联图式喷气发动机
20世纪50年代,第七处在世界谍报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心动魄的好剧,而巧窃苏联图式喷气发动机便是其中的经典战例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航空技术十分发达,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它的图式喷气发动机技术更是让西方垂涎三尺,只因苏联保密甚严而无从下手,法国第七处的谍报人员在勒鲁瓦的带领下,决定“虎口拔牙”,帮助航空研究部门揭开图式喷气发动机的神秘面纱。
法国是当时西方唯一同苏联保持直航关系的国家,莫斯科和东欧国家的飞机都降落在巴黎的布尔歇机场,苏联人还在机场设有自己的库房,存放补给品或从飞机上拆下的故障零件。第七处的特工们很快就复制了库房的钥匙,许多谍报人员还打入到机场各机构。他们搞到的大量飞机零部件,源源不断送到了法国航空研究部门。经初步研究,最关键的是要得到图式喷气发动机。然而一台发动机便有几吨重,而且是牢牢固定在图式飞机机翼下的核心部件,这个难度与搞到一般的零部件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难度大,但第七处的特工并没有放弃。机会终于出现,有一架图-104飞机在布尔歇机场出了故障,恰好是一台喷气发动机坏了,但精明的苏联人不让法国技术人员插手。意外的是,运输机返航时并没有带走损坏的发动机,而修好的图-104飞机也没有带走,而是决定用火车运回苏联,眼下他们正在寻找一家搬运公司,他们自己没办法把那个大家伙运到火车站。这是勒鲁瓦唯一的机会了。
第七处迅速成立了一家“国际运输公司”,他们为此提供了极低的运价,这让其他公司无法竞争,而打入苏联民用航空公司的法国特工也帮着说好话,果然苏联人这回上了当。
两天之后,早已演练了多少回的“国际运输公司”准时到机场正式开工。苏联人不仅在机场密切监视,居然还派了2名人员驱车尾随,令勒鲁瓦没有机会动手,但是精明的勒鲁瓦先让卡车慢慢减速,等到路口出现红灯的一刹那突然冲过去,与此同时电话命令守候的特工拦住苏联人的汽车。就在苏联人企图闯灯抢行之时,一辆破旧的小卡车从斜刺里冲出,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和可怕的撞击声,第七处硬生生地制造了一起人为的交通事故,扮作司机的特工跳出小卡车和苏联人纠缠到了一起。同时,装载了图式喷气发动机的大卡车却全速开往特里贡空军基地。早就等候在那的航空工程师和专家们很快就把这个庞然大物大卸八块,并分别拍照画图,就这样从晚上10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在全部工作完成之后,法国特工们又迅速钉好箱子,并把原有的密封完全照原样弄好。
等到早晨6点钟,那两位可怜的苏联人才在解释了整夜后被允许离开警察局,却发现发动机已送到了货运站。筋疲力尽的他们在仔细地检查了密封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去睡觉了。
8天后,第七处收到国防部的感谢信,称赞特工人员为法国的航空工业赢得了10年时间。
发明万能钥匙——管子工
勒鲁瓦曾发明过一种叫“窥探器”的新式工具,用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到锁内簧片和卡糟刻下的痕迹、制造钥匙。这是一种空心管,上面插满了钢针,使用时可以朝各个方向推动,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奇形怪状的插满毛衣针的小毛线团。使用时先将空心管插进锁孔,慢慢地转动,然后将卡住锁内两个横杆的4个簧片的部位逐个弄清楚。
开始,窥探器在锁孔里转动时没有声音,碰到簧片时,勉强可以听到一种金属的响声。借助于一种非常灵敏的听诊器,这种响声可以非常清楚地辨别出来。听到这种响声时,说明已过簧片的位置,所以还要像专家那样巧妙地将窥探器慢慢往回转。重新找到发出响声的地方,直到准确地找到簧片的位置为止。这时便将窥探器停在簧片的位置上,把窥探器上牙签粗细的一根钢针往里推,很准确地卡在簧片上,用螺丝固定好。然后,再转动空心管寻找另外的3个簧片,每找到一个簧片的位置,就用同样的方法固定下来。等4根钢丝针都在簧片上固定好以后,只要转动空心管就行了——锁内横头被打开,保险柜门就开了。
这样,空心管子就成了一把钥匙,而且是一把很好的钥匙。因为最后还可以用它锁住保险柜而不会留下任何机械造成的痕迹。更妙的是,回到锁工房后,就可以根据窥探器上钢针的位置配制一把真正的钥匙,以后再开这个保险柜就不用摸索了。勒鲁瓦给这些使用窥探器的人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管子工”。
没过多久,勒鲁瓦的实验室就用这种方法配制了外国使馆和外国机构的钥匙50多把。他们有了可以打开苏联、波兰和捷克3家航空公司保险柜的钥匙。勒鲁瓦的活动范围是在所谓的边界地区,即外国人投宿、商谈、生活、居住或过境的地方。大使馆就是他们在边界地区经常注意的目标,他们总想潜入大使馆,窃取里面的信件、电码和秘密。在边界地区里,也有巴黎和外省那些豪华的宾馆饭店,外国贵宾、政治家、科学家、工业家和工会工作者都在那里下榻。当然还有一些人,在他们的手提箱和公文包里,或者在他们自己身上,就有法国政府感兴趣的秘密。后来,他们的边界地区还扩大到国际民用航空线和国外民航机场。他们的足迹遍及巴黎、柏林、莫斯科乃至整个欧洲。
勒鲁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朴实无华地工作。他说:“我是搞情报的,唯有搞到的情报真实可靠,最终能成为法国当局所能依据的确切资料,我才具有价值。”为了搞到情报,勒鲁瓦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四处搜寻,往往都能得手。
巧窃民主德国政府机密
一次,在西柏林出差期间,勒鲁瓦了解到在民主德国的各个政府部门、机关、军营、警察局等单位,由于缺少上厕所等使用的手纸,民主德国的部长、将军、军官、高级要员就拿正式报告和文件的副本当手纸。副本纸轻薄适度、略带光泽,用过之后即被水冲进便池坑内。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勒鲁瓦给手下人下达任务,就是要确定粪便最终排往何处,然后派特工小组在那里捞取这成千上万张污纸团,把它们装进一个特制的小口袋,再按照严格的规定时间,通过一套当时不为人知的运输方式运往西方。
那些“手纸”经过清洗,字迹完全可以辨认,从而使他们能够复制出民主德国的重要文件。当时,任何其他盟国的谍报组织都无法打入极其封闭的民主德国政府机关,而勒鲁瓦毫不费力并且不必进入警备森严的单位就可以获得民主德国政府机关的重要文件,确实令他的西方同行惊叹不已。
找寻苏联火箭发射场
当时,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局长布尔西科要勒鲁瓦大力协助美国侦查苏联的火箭发射,但如何找到苏联火箭发射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苏联的导弹发射基地到底隐蔽在什么地方呢?当时的华盛顿还没有著名的U-2飞机,也没有可以对整个苏联领土实行分区监视的间谍卫星。关于苏联核导弹的情况,当时的美国人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法国是唯一与东方通航的西方国家。因此,美国人要求第七处利用法国飞机飞越苏联国土的机会,把地面状况用摄影机拍摄下来。这就是说,勒鲁瓦必须把法国的某些民航飞行员变成名副其实的间谍。这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情,因为苏联人对当场抓获的西方人是毫不客气的。
在作出最后的答复以前,勒鲁瓦希望从技术角度审视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冒险。对于飞越苏联领土的法国快帆式飞机,苏联人划出了十分狭窄的空中走廊,并由强制性的协定精确标明。法国飞行员无权离开空中走廊,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于是,勒鲁瓦把法国飞机航行的空中走廊平面图交给美国人,并询问:“需要监测哪些区域?”
为了使工作更有成效,将目标拍得更清晰,勒鲁瓦要求得到美国最先进的摄影器材和法国所没有的特殊彩色胶卷。他拿到摄影机后,立即乘一架飞机亲自进行了首次检验,从高空拍摄了一系列巴黎大平原的照片。
勒鲁瓦通过巴黎至莫斯科航线法航经理的关系,找到了一位可以信赖的机长,并向他交代了任务。勒鲁瓦所要求的事情要冒很大风险:驾驶员必须找到令人信服的借口,在某个时候偏离空中走廊,飞越美国人指定的目标。但是,这位机长知道,苏联人对于在他们领土上乱闯的西方飞机是不讲情面的。他们常常不发警告就进行射击。作为机长,哪怕是为了爱国去完成一项任务,也决不乐意拿十来个与此无关的乘客的生命去冒险。但是,这位机长却表示:“只要你认为这一行动对我们的国防至关重要,我就干!”
不过,把摄影机藏在什么地方呢?法国的快帆式飞机每次抵达莫斯科,都要受到苏联警察的检查。机长说:“有一个好地方。我们可以把摄影机装在备用电台里面,使人看不出来。不过,必须为此而拆下一部分设备,这部电台在飞行过程中就无法使用了。”
计划紧张地进行,这时,苏联的米格飞机出现了,它把法国的快帆式飞机撵回空中走廊,并且迫降了法国的飞机。事态一度演变成一起严重的外交事件。莫斯科向法国外交部递交了一份措词激烈的抗议照会,要求惩办驾驶员,宣称如果再发生类似事件,米格飞机将奉命开火射击。法国航空公司的领导接受了严惩罪犯的命令,吊销了机长的驾驶执照。面对机长的厄运,第七处甚至无法进行干预,因为披露出他执行那次谍报任务的高度爱国主义的动机,会造成更大的丑闻。况且,他们的解释不但救不了他,反而会连累他们在航空公司的所有内线。无论如何,他们的行动属于国防机密,他们只能默不做声。
尽管遭受了严重打击,其他驾驶员仍然同意继续执行这种危险的使命。秘密摄影机总共在苏联领空使用了100余次,而且成绩显著:5个完全新式的导弹基地,即玛格丽特导弹发射场连同其周围花瓣形的4个发射基地,都被辨认出来,标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地图上。
在巴黎至莫斯科航线的快帆式飞机上,驾驶员还安装了空气清滤器,可以分析苏联上空的大气层,发现从核试验基地飘来的散落物。这是一种探测苏联秘密核试验的方法。每当快帆式飞机一回到巴黎,第七处的特工人员就把空气清滤器加上铅封、印章,然后立即用美国军用飞机送往设在联邦德国的一个特殊化验室。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获取了苏联的导弹发射场位置。
勒鲁瓦和他领导的第七处不仅顺利地窃取了苏联的图式喷气发动机图纸,还帮助美国人找到了苏联导弹发射场的准确位置,并成功破坏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购买军火的活动,有效地阻止了几内亚等法属殖民地非殖民化的进程。
1965年10月29日中午,摩洛哥反对派领袖、人民力量全国联盟书记处书记本·巴尔卡在巴黎圣日尔曼林荫大道上被秘密绑架,在这个世界上神秘地消失了。这次绑架事件震撼法国朝野,受到舆论的猛烈抨击,造成很坏的国际影响,使法国政府陷入十分难堪的境地。因为勒鲁瓦的一名手下牵涉此案,勒鲁瓦受到牵连,并被关进监狱囚禁了117天,经过一系列马拉松式的审理之后,最后被无罪释放。在勒鲁瓦受审的同时第七处也被彻底瓦解了。回顾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鲁瓦这样说道:“我立志全身心投入特工事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工作着,为了弄到情报,我四处搜寻,总能得手,但哪里料到,道路的尽头等着我的却是一场悲剧。”
在勒鲁瓦被宣布无罪释放两天后,他决定远离总部、远离巴黎,忘掉一切,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附:本章内容主要参考:
1.江河编著,《间谍——历史阴影下的神秘职业与“幕后”文化》,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
2.詹来宇编著,《谍海泛舟》,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
3.宋涛编著,《SPY百年经典间谍全纪录》,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