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软实力
1855300000027

第27章 霸权之翼:美国软实力剖析(4)

作为一个全球开放的国际经济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克服了二战之前的国际货币秩序混乱,为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于促进国际金融与贸易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战后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促动因素之一,在客观上体现并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软实力霸权。

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国软实力的提升以在二战后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为典型,不仅有效地帮助西欧国家渡过了艰难时期,维护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而且赢得了当地国家民众的感谢与支持,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战后初期,历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中心的西欧面临着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所能解决的灾难。这一地区的国家饱经了战火的洗劫,战争带给它们的恶果在战争结束两年后也到处可见。整个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黄金外汇储备枯竭,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奇缺。1946年冬天西欧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寒袭击,连续两个月气温一直在零度以下,暴风雪后又是洪水泛滥。天灾接连降临对于饥肠辘辘和衣不蔽体的西欧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温斯顿·丘吉尔在1947年形容西欧仅仅是“一堆瓦砾,一个藏骸所,一片瘟疫和仇恨的滋生地”。254同时,对于当政者而言,更为可怕的是严重的社会动荡将为共产党“乘虚而入”打开方便之门。这一时期西欧一些国家共产党影响明显增大。面对这一情势,美国当然不会坐视,因为欧洲历来对于美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二战之后更是如此。失去西欧,美国的霸权地位将彻底动摇,只有支持西欧经济的复兴,才能保住这块与苏联直接对抗的前沿阵地,而且还可借此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西欧。虽然美国在战争结束以来就不断向西欧提供援助,但并未能使西欧状况有所改善,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者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西欧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1947年6月5日,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在一种非正式的场合表达了美国政府援助欧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希望欧洲人应该首先提出倡议和方案,然后美国再视需要给予帮助。马歇尔的讲话立即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几个月后英法等16个西欧国家正式联合提出一份总报告,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1948年4月3日,杜鲁门总统签署了《1948年援助法》,援外金额共60.98亿美元,其中53亿美元用于“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美国国会为马歇尔计划共拨款132亿美元,资金主要流向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德。马歇尔计划无疑是成功的,西欧和美国都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西欧复兴的本身已经超过了经济上的意义,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大为削弱,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对于美国来说也不仅仅限于得到经济实利,通过经济上的依赖,美国对于西欧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增,软实力获得极大提升,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紧随美国,亦步亦趋,成为支持美国追求全球霸权的重要力量。

马歇尔计划带去的不仅有美国货,还有美国的文化与价值观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与援助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有效地提升了它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亚非国家中的软实力。曾负责教育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菲利普·库姆斯把教育文化交流及援助称为“对外政策的第四维”。美国著名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J. William Fulbright)也指出:“当今世界,对外政策不能孤立地依赖军事姿态和外交活动。我们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向别的国家传播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的情况,其对一代人之后的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远远要超出军事和外交上的优势。”255在这些交流中,较为成功的便是美国政府推出的“富布赖特”项目。

富布赖特项目是美国政府直接出资管理的一个庞大的全球性对外教育、文化交流项目。早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时任阿肯色州参议员富布赖特就提出了一项议案,该议案在第二年由杜鲁门总统签署成法律。富布赖特法案授权美国国务院利用向国外推销战争剩余物资所获得的、由政府直接支配的国外资金,资助美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研究、讲课或从事其他教育活动,并支付外国学生来美国大学学习的交通费用。由此产生了对外交换学者、教师的国际上著名的奖学金——富布赖特奖学金。自1948年发展至今,富布赖特项目每年所能利用的资金近2亿美元,其合作国家和地区已多达140个,参与人数已多达近30万人。这项美国官方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就其规模、范围、稳定和持久性而言,不仅在美国文化交流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难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称该项目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最慷慨、最富有想像力的事务之一”。由于该项目在国外的主要参加对象是“知识分子”——大学生、教师、作家、学者、文化精英和学术团体的成员,因此被视为“对美国国家长远利益投资的一个典范”,“它造就了一批致力于加强国家间相互了解的领导人和舆论创造者”。256大批留美学生回国后进入本国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阶层,把美国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文化理念带回他们的世界,为美国营造出外围的亲美气氛,为美国的政策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此类交流,后来成为克格勃高级官员的留美学生奥雷格·卡路金曾指出,从1997年回首以往,“交流对苏联而言就是特洛伊木马。他们对苏联制度的侵蚀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这种交流多年来持续影响了更多的人”。257

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试图改善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形象,与苏联争夺广阔的“中间地带”。在这过程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和平队”行动。和平队成立于1961年,它是肯尼迪在总统竞选中提出的,并视为1960年总统大选中的亮点。按照肯尼迪的构想,和平队的主要使命就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各种技术人员等“中等人力资源”,通过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发展,向这些国家的人民展现美国文化的精华,改变美国在他们心目中的不良形象,增强美国对新兴第三世界国家的吸引力,并以此向这些国家传播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平队的首任长官萨金特·施莱弗认为,在核武器时代,战争可能带来的破坏限制了对军事力量的使用,“我们必须重新发现和使用一直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美国思想和理想的力量——我们民主生活的生命力:庞大的私人志愿组织网络,从父母-教师协会到红十字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工作,我们的工会组织,我们的服务俱乐部,我们的商业企业、我们的镇、市、县和州政府的全部力量,以及我们的联邦项目如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社会保障体系,我们的个人自由、自由言论、自由选举。这些奠定美国的力量、这些民主行动的力量至今尚未被世界其它地区的人民充分认识或被我们充分介绍”258。和平队试图向世界展示美国的这些软实力: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美国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平队志愿者……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行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代表着我们的社会……美国志愿者……在教室里和学校里教育着未来一代国家领导人”。也正因为如此,国务卿腊斯克非常贴切地形容和平队说:“和平队不是对外政策的工具,因为那样对待它将泯灭它对对外政策的贡献。”259

和平队为了实现传播美国软实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目标,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和平队队员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在第三世界国家工作,他们只是从美国政府那里领取基本的生活费用,其数额较所在东道国的生活水平略高。但是和平队志愿者并不从第三世界国家领取任何工资和津贴,第三世界国家只需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即可。这种基本上是免费提供的工作人员,不仅易为第三世界国家所接受,更容易为美国赢得第三世界国家的好感。二是和平队志愿者大多数是工作在东道国的基层社会,特别是边远及落后地区,有些地区甚至是所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情愿去的。这样,和平队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所接触的基本上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公众,从志愿者工作中受益的也是这些公众。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和平队成立以前美国对外援助的模式,即在对外援助中增加了直接面向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因素,将关注焦点部分转向了第三世界的公众,由美国公民直接向第三世界国家公民提供援助和支持。从而避免重蹈以前“赢得了政府,但失去了人民”的覆辙。

客观而言,和平队开展的种种行动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特别是扩大了当地的教育范围,为数以十万计的穷孩子提供了上学机会。特别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那些刚刚获得民族独立且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和平队教师就成为填补这些新兴国家教育真空的重要力量。如1962年,300名和平队志愿者充实到埃塞俄比亚中等教育领域后,使得埃塞俄比亚从事中等教育的教师人数翻了一番,在其他6个非洲国家,和平队志愿者也占拥有学位的中等学校教师人数的一半。塞拉利昂教育部长甚至认为,如果不是和平队,我们学校很大一部分要关门的。260正是由于和平队志愿者在上述新兴国家的教育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平队在这些国家的地位也最为稳定。可以说,第三世界国家民众对于美国频频派遣军队干涉他国内政、中央情报局利用暗杀、政变等手段颠覆他国合法政权有很深刻的印象,并对此深恶痛绝。和平队的到来或多或少减弱了美国热衷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印象,这也是以往美国任何援外机构或官员都难以做到的,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和平队提升了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内的软实力,为其整体外交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便利,也在冷战期间成为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强有力工具。

总之,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软实力虽然因为诸如越南战争及国内民权和反战运动的原因曾经大幅度下降,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重振及苏联国力的衰败,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在内的软实力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展示,增强了美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世纪末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美国不费一枪一弹赢得了旷日持久的冷战,而宣扬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和平演变”政策在这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这一意义上说,软实力的威力胜过了美元和导弹,也标志着美国的软实力步入了巅峰时代。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以传播美国文化、为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落后为己任的和平队,还是标榜道义、推行美国价值观的“人权外交”,无不是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服务,当与这一大方向发生冲突时,提升美国软实力的“软目标”都将让位于称霸世界的“硬目标”。以卡特政府以来推行的“人权外交”为例,它从一开始就与双重标准联系在一起。美国政府对于具有战略利益的盟国滥用权力或保持缄默,或避重就轻,或为之辩护,冷战期间美国对于菲律宾的政策就体现出这一点。有些国会议员不无讥讽地说:“美国赞成实际上的自由,但我们首先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所以卡特总统赞成人权,……但给了马科斯5亿美元。”261当卡特政府决定不中断对伊朗、南朝鲜和扎伊尔等国的援助时,舆论甚为不解。万斯对此解释说:“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权衡对人权的政治考虑与经济和安全目标的关系。”262而前文所论及的和平队,其终极目标也是服务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它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隐性力量,不是通过秘密行动如暗杀、策反、发动政变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通过公开的、表面看来是“利他性”的活动中,加强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吸引力。

四、美国软实力的下降:冷战结束以来

冷战的结束之初,美国在各个实力资源领域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有学者认为,“自罗马帝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像美国这样支配世界的实力。”用《经济学家》杂志的话说:“美国像一个巨人雄踞于世界之上。它控制着世界的经济、商业和通讯,它的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它的军事力量无敌于天下”。263在经济实力上,美国凭借其在信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率先完成了产业升级和改造。从1991年至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现高增长、高利润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军事力量上,美国不断寻求拉开它与任何潜在竞争者之间的差距,力图保持时代差。2000年,美国的军费相当于世界上其他8个最大的防务开支国的总和;2003年则超过了其后的25个国家的总和。264在软实力领域,美国也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状态。正如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在1999年时所表示的,美国达到了20世纪超级大国地位的巅峰。“今天美国的霸权不仅表现在经济、货币、军事领域,还表现在生活方式、语言和充斥世界的文化产品等各个方面。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让美国的敌人感到钦佩。”265

然而,正是在美国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进一步巩固全球霸权地位的过程中,它的软实力却在悄然下降。“9·11”事件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说是为美国软实力的下降敲响了警钟,而此后布什政府推行的单边主义外交路线和对军事力量的一味迷信,导致美国在软、硬实力运用上的严重失衡。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更是进一步消耗了美国长久以来积累的软实力,使它的国际形象受到重创,美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陷入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的低谷。下面,我们从价值观念、国际制度、文化交流等三个层次对冷战后美国软实力的下降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