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像我曾听说:佛祖在婆罗榇国王舍城灵鹫山①中,与其尊者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修行学道。那时波罗榇国的国王,名叫波罗摩达。国王有一位辅相大臣,其妇人生下一个男儿,三十二相②,相好完美,身色紫金,姿容出众。辅相得了这样一个好儿子,心中万分高兴,立即请来相师,为儿子观相。相师抱过孩子,仔细观看后,十分感叹地说:”太神奇了!这孩子众相圆满,功德特殊,智慧通达,能言善辩,人品出众。”
辅相听后,心中更欢喜,就请相师为儿子起个名字。
相师问道:”这孩子怀胎以来,有什么奇异的征兆?”
辅相回答:”这孩子怀胎以来,确有些奇异征兆。孩子母亲平素本性,不太慈爱善良。自从怀胎以来,变得怜悯同情苦难,慈爱关心百姓,施舍财物,进行济救保护。”
相师听后,心中欢喜,对辅相说:”这就是孩子将来的志向,以此给他起名,应叫弥勒③为好。”
父母听过,欢庆高兴,无法比拟。这孩子的特殊名称,也就慢慢在全国传开。国王听说此事后,心怀畏惧,暗自想:这个小儿,生有福相,名传十方。倘若将来德高望众,必定会夺取我的王位。在他尚无长大成人之前,应当就把他除灭。如果时间一久,必定成为祸患。国王心中计策已定,立即召辅相人宫,对辅相说:”听说你得一贵子,身形特殊,姿容出众,你把他抱来,我想看一看。”
王宫中的一些内臣,听说国王关心问及辅相儿子的事,便知道国王的预谋企图。心中着急不安,犹如沸烫之水。这孩子有个舅舅,名叫波婆梨,在波梨弗多罗国,是本国有名的国师,聪明博达,智高才殊,有五百个弟子,长久跟随他学习法术。辅相爱怜自己的儿子,深怕被国王谋害。经过反复密谋策划,派人乘骑大象,暗中把孩子送到舅舅家中。舅舅看到弥勒身形端正,姿容出众,心中欢喜,十分疼爱。
弥勒在舅舅的宠爱关怀下,渐渐长大。舅舅开始给弥勒教授学问。弥勒聪明好学,智慧超人,一日所学,胜过他人一年。没有几年,便通达了各种经书。波婆梨看到外甥没有几年就通达了各种经书,想办一次集会,宣扬外甥的名声。就派了一个弟子到婆罗榇国辅相家中,对辅相讲述弥勒的学问成就和师傅的想法,索要珍宝财物,为弥勒举办集会扬名。辅相给这弟子给了所需珍宝财物。
这位弟子带着珍宝财物回还,行到半途之中,听说佛陀有无量德行,心中思慕,想去拜见,便向灵鹫山佛祖居处走去。行至半道,被一恶虎啖食。依据他生前的善行功德,转生第一四天④之中。
波婆梨听到弟子被老虎啖食,人财两空。就竭尽自己所有的财物,举办大宴会,请来婆罗门教的一切贤士,供上各种美味佳肴,香甜饮料。宴会完毕,给远亲近邻、一切亲朋好友布施礼物,每人五百金钱。当布施完毕,金钱施尽时,有一位名叫牢度差⑤的婆罗门教徒最后来到。见到波婆梨后说:”我已来晚,虽然吃不到丰美的食物,应当照例给我五百金钱。”
波婆梨说:”我的财物已经全部布施完了,实在不能如你所求。”
牢度差说:”听说你设大宴布施,我怀着很大的希望,前来相投。怎么只讲空话,而不给我布施呢?如果一定要拒绝,不给我施舍财物,七天之后,你的头将裂为七块的。”
牢度差说完,扬长而去。波婆梨听后,心中自思:”世上有恶咒和许多邪恶之道,这事不可轻视。但就是有此种事,我的财物已经全部布施完了,已无办法补救了。”
波婆梨想到此处,心中愁苦,十分害怕。再说,他前次派去婆罗檫国向辅相要钱的那位弟子,命终之后,转生天界,从遥远的天宫看到师傅愁苦无奈,就从天宫来到师傅面前,询问师傅:”师傅,你现在为何缘故,这样愁苦不乐?”
波婆梨就把事情的前后经过细说一遍。
升天弟子听说后,对师傅说:”牢度差不识圣法,愚昧无知,是邪恶之人。他有什么本事而使你这样愁苦害怕?现在只有佛陀精通圣法,是无极法王。你去皈依佛门,就不怕邪恶之徒牢度差了。”
波婆梨听到法王佛陀的名号后,便向升天弟子问道:”这佛陀是什么人呢?”
升天弟子说:”佛陀生于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家中。从其母右胁出生后,自行七步,言称:’天上人间,惟我独尊,世上众生,我当度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样样具足,光照天地,梵天帝释,左右护卫。初生之时,三十二种吉祥瑞应,同时出现于天地人间。相师观相占卜,有两大预言:若在家者,必做转轮圣王;若出家者,必会修成佛道。太子成人,出游四门,因观老病死相,不乐王位。逾城出家,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大破十八亿魔军,修成正觉。普得佛法,三明六通⑥,十力无畏⑦,十八不共⑧,全都具备。其后又行至波罗(木奈)国,初转法轮,使阿若娇陈如五人闻法除漏,先得佛道。又使八万天神得法眼净,无数天人心生道意。此后,又到摩竭陀国度郁毗罗王⑨和舍利弗、目连等一千二百五十人出家学道,成为佛门弟子,号称众僧。功德智慧,无法估量。总而言之,此人称之为佛陀。现在佛陀就居住在王舍城灵鹫山中。”
波婆梨听升天弟子的讲说后,赞叹佛陀功德,心中自思:想必有佛降世,我的经书上记载:”沸星下现,天地大动,当出圣人。”现在这些瑞应都已出现,佛陀降世应是真的。即便派遣弥勒等十六个弟子,前去拜见佛陀。并叮嘱弥勒:”如果看到佛陀相貌庄严,众相齐备,就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是什么种姓?想知我的种姓,就是婆罗门者。再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有几相好?如今我有两种好相,一者是头发绀青,二者是舌头广长。如果他能识别,再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现今多大岁数?如今我年高一百二十岁,如果他能知道。再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有多少弟子?如今我有弟子五百人。如果他能如数答出,此人必定是佛陀。你们就一定要做他的弟子。然后派一个人回来告知我消息。”
弥勒听过师傅的言教,同十五个师兄弟向王舍城进发。当他们走近灵鹫山时,看到了佛的足迹,千辐轮相,明亮发光,如同图画。就问路上行人:”这是谁的足迹?”
有一行人回答:”这是佛陀的足迹。”
弥勒和众弟子怀着仰慕之情,围绕佛迹,来回观看。此时,有一个比丘,名叫罗刹,手持一条虫子,放在佛迹前边,让弥勒和众人观看,并说:”你们钦慕观看佛迹,却踩死众生,这有什么新奇的?”
弥勒等人上前仔细观看辨认,这条虫是早已死去的。弥勒就问这个比丘:”你是谁的弟子。”
比丘回答:”我是佛弟子。”
弥勒同众人互相议论说:”佛弟子中怎么能有这种人?”
弥勒与众人渐渐走近佛祖居处,远远看到佛祖身相庄严,光芒四射,众相具备,其中两相难见。佛祖即现出广舌相,伸出舌头,能遮其面,以又神力现出阴藏相⑩,让弥勒与众人看到。弥勒和众人看到了佛祖所有好相,心中更加高兴,遵照师傅的教导,即以心念,质疑佛祖: “我师傅波婆梨,有几好相?”
佛祖即从远处回答:”只有两相,一者头发绀青,二者舌头广长。”
弥勒听说后,又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现今多大岁数?”
佛祖即从远处回答:”你师傅波婆梨,现年一百二十岁。”
弥勒听说后,又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是什么种姓?”
佛祖即从远外回答:”你师傅波婆梨是婆罗门种姓。”
弥勒听说后,又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现有多少弟子?”
佛祖即从远处回答:”你师傅波婆梨现有五百弟子。”
当时,在会的四众弟子听到佛祖讲这些话,感到十分奇异,佛祖怎么自言自语呢?于是诸位弟子长跪佛前,启问佛祖:”世尊,你是怎么啦,怎么自言自语地讲这些话呢?”
佛祖对弟子们说:”有一位贤士,名叫波婆梨,居住在波梨弗多罗国,现在派遣十六位弟子,来到我居住的地方,试观我的相貌,并以心念,疑难于我。刚才是我一一回答他们的心念质疑。”
弥勒听过佛祖的质疑回答,事事如实,无一差错。深生敬仰,便同众人一起来到佛祖面前,五体投地,行头面礼,然后退坐一边。佛祖为他们讲说圣法,其十六人皆得法眼净,各个从地坐起,来到佛祖面前,乞求出家学道。
佛祖说:”希望你们从善而来。”
于是这十六人须发自落,身着法衣,便成了佛门弟子。佛祖又为他们用种种譬喻,讲说各种佛法,其中有十五人获得了罗汉果位。此时,弥勒与众弟子一同商议:”师傅波婆梨,远在一方,一时难来。现在我们应当很快派一个人回去,向师傅报告这个消息。”
其中一人,名叫宾祈奇,是波婆梨姐姐的儿子,大家就推举他回去,向师傅报告消息。
宾祈奇回到本国,来到师傅波婆梨居处,把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情况全部告诉了师傅。
波婆梨听说后,心里异常高兴,立即从座位上起来,面向王舍城,长跪合掌,自说诚言:”我今生逢圣世,得遇佛陀,实为大幸,很想瞻仰世尊慈容,聆听圣法,禀受清化。只是年已老迈,力不从心。虽有诚心,却不能自达。世尊大慈大悲,预知人心所想,希望你能屈尊劳驾,前来接济度救我吧!”
此时,佛祖从很远的地方,就得知了波婆梨的乞愿,屈臂挥手之间,就来到了波婆梨身边。波婆梨刚刚乞愿完毕,叩头施礼,抬头一看,佛祖已站在他的面前。波婆梨看到佛祖后,惊喜激动,立刻向佛祖施礼问安,请佛就坐,十分恭敬地侍奉佛祖。佛祖向波婆梨广说各种圣法,由于波婆梨原有道迹,很快便获得了阿那含⑾果位。佛祖看到波婆梨已得道果后,便又回灵鹫山去了。
佛祖的父亲净饭王听说太子成佛后,云游四方,教化众生,使不少人得到度救,心怀敬仰,渴望能够亲见佛祖。便对优陀耶⑿说:”你到太子那里去,把我的心愿转告悉达多,我十分想念他,希望他能回国探亲。你还有要事在身,得到消息后很快回还。希你一定遵照此言前往,及时回来相见。”
优陀耶来到佛陀居处,如实把净饭王的心愿转告了佛祖。佛祖立即同意。七日之后,一定回国拜见父王。优陀耶听后,十分高兴,立即回国,把此喜讯转告国王。净饭王听后,召集诸位大臣说:”优陀夷已经回国,说佛陀要回国省亲,希望你们命令城民,庄严城市,要使城内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要清理街道中的破旧脏污。要在各处遍竖幢幡,布满鲜花,烧诸名香,等待供养。”
各种供养准备做好后,净饭王带领诸位大臣,在城外四十里处,等待奉迎佛祖的来临。
此时,佛祖和众弟子一起前往,八大金刚力士,从八方护卫;四大天王,在前面开导;帝释天和欲界诸天侍卫佛祖左边;梵天王和色界诸天侍卫佛祖右边;诸位比丘僧众随行后面。佛祖位居诸天诸人之中,金光四射,晖天曜地,光芒超越日月,普照大地众生。佛祖从空而降,渐渐接近国王臣民。地上人首无数,一齐仰望佛祖。国王与臣民,王后和宫女,看到如此众相,明亮俱显,光艳照人。佛在中央,犹如众星拱月。净饭王见此情景,心中大喜,不知不觉向佛施礼。施礼完毕,问安之后,迎接佛陀一同回国。把佛祖和众僧安置在尼拘卢僧伽蓝⒀居住。
当时,迦毗罗卫国国法规定:人分贵贱,男女有别。国王和大臣们天天闻听佛陀讲法。闻法后心开悟解,获得度化的人很多。而一些女辈心怀不平,十分气愤地说:”佛陀与众僧虽然回到故国,然而只有男人们很幸运,得见佛陀,闻听佛法。而我等女人却不能蒙受佛的恩泽。”
佛祖知道女人们的心意后,立即对父王说:”从今以后,让全国男女,每天轮流听法,一天更换一次。”
自从执行这个规定后,闻听佛法的人多了,得到教化度救的人也更多了。
佛祖的姨母摩诃波阁波提⒁,在佛出家后,亲自纺线,织成了一条金色的毛毯。把多年来对佛的思念,织进了这条毛毯中,只等佛的来到。现在,她见到佛陀,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手捧毛毯,奉送给佛陀。
佛祖说:”姨母,娇昙弥⒂,你把这条毛毯衣奉送给众僧吧!”
波阇波提听后,感慨地说:”自从太子出家,每日思念,所以亲手纺织此毯衣。闻听太子成佛,一心等待佛陀到来。希望佛陀垂怜,接受我的这件礼物。”
佛祖对波阁波提说:”我知姨母的一片真情,此毯是专为我织的。然而,恩爱之心,还是私心,布施于我,弘福不广。如果布施给众僧,所获福报,更为广大。所以我才这样劝你。”
佛陀又说:”如果有施主做布施,把十六种人都请来,设斋供养,他虽然也能获得福报,但所报不多。何为十六种人呢?是比丘和比丘尼的八辈亲人。请这些人供养,不如在众僧中请上四位,设斋供养。所得到的功德和福报,要比请十六种人多。这十六种人比不上僧人中的一个人。未来之世,佛法将灭,有些比丘蓄妻养子。四人以上,名为众僧,应当敬重他们,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尊者。”
波波提听过佛的教导,心意开解,就把这件精织毯衣奉送给众僧。毯衣从一位僧人手传到另一僧人手中,却无人敢取纳。最后传到弥勒手中,弥勒才把此毯衣收下。此后,世尊与诸位弟子比丘僧遍游波罗榇国,转辗化导,弥勒就身着这件金色毯衣,身形端正,又披紫色金光。表里相称,威严庄重。进入波罗榇王城,化缘乞行,来到大街之中,擎钵站立。城中人民看到弥勒的光辉形相,纷纷围绕观看,没有一个愿意离去。虽然人人钦敬,但无一人布施食物。有一位珍宝穿珠师,走在半道中,遇见弥勒,心怀敬慕,就问弥勒:”大德,你化到食物了吗?”
弥勒回答:”还没有。”
穿珠师听说后,马上把弥勒请到家中,举办斋饭,供养弥勒。弥勒吃过斋饭,洗漱完毕,便为穿珠师讲说圣法,其言辞高美,使听者不愿离去。此时,有一位富贵的大长者,正逢女儿出嫁,早就给穿珠师一颗大珍珠,雇用他为珍珠穿孔。如果穿好,工钱十万。长者急用,就派了一个佣人来取。穿珠师正在听法,聚精会神,五情俱乐。随口回答:”你先回去,我随后就穿。”
佣人说:”今天就要急用,你现在就动手穿吧!”
佣人对穿珠师叮嘱完后,就回到家中,对长者说:”穿珠师说,等一会儿就能穿好。”
长者久等不见,就又派佣人去取。佣人来到穿珠师家中,看到穿珠师还在听法,并没有动手钻穿珍珠。就又返回去,对长者如实报告。长者气愤地说:”我既然以重金雇他,他就不能搪塞推托。现在你再去他家。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另雇他人。因此你把工钱带上,如果已经穿好,你把工钱放下。如果还没穿好,你把珍珠要回。”
佣人来到穿珠师家中,看到穿珠师还在听法,便知珍珠没穿好。就急忙向穿珠师索要珍珠。穿珠师知事已如此,只得把珍珠取来还给佣人。然后又来到弥勒面前,安心听法,没有一点厌退之心。
穿珠师的妻子见此情景,气愤无比,谴责丈夫说:”一会儿的工夫,就可得到十万金钱,马上可以解决家中的衣食短缺。而你只顾听那和尚的虚无空谈,美妙妄语,白白失去了一大笔金钱。”
穿珠师听过妻子的训说,心中有点后悔。弥勒知道穿珠师的心意,便对穿珠师说:”你现在能不能同我一起去精舍?”
穿珠师说:”可以。”于是穿珠师同弥勒一起来到精舍。弥勒把穿珠师带到众僧面前,启问众僧说:”如有一个施主,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他所得到的福报利益,能和有人得到十万金钱相比吗?”
此时,娇陈如⒃立即回答:”即使有人得到百车珍宝,也不如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所得福报利益多。”
舍利弗接着回答:”即使有人得到人世间的全部珍宝,也不如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所得到的福报利益多。”
目犍连又接着说:”就是有人得到天上人间所有的七宝⒄,也不如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所得到的福报利益多。”
其他比丘僧人也都纷纷引用譬喻,比较两者福报利益的大小,皆说供养持戒僧人利益大。
当时,阿那律⒅又说:”就是有人得到人间四大洲的所有珍宝。其所行福报利益,也不如请一位持戒僧人到家供养。后者得利,要胜过前者得利数十倍之多。我所以这么说,有实例可以证明。我听说,在过去世九十一劫中,世上有一位毗婆尸佛⒆,他涅槃之后,佛法灭尽。那时,人世间有一大国,名叫波罗榇。当时,国中有一位贤士,家中巨富,没有任何缺少。贤士有两个儿子,全都相貌端正,人品出众。大儿名叫泪吒,二儿名叫阿泪吒。后来贤士寿命已尽,临终之前,遗嘱告诫:’我死已不可免。在我去世后,希望你们兄弟两人,互相扶持,齐心合力,千万不要分家。我所以这样对你们说,就譬如说:用一根线是拴不住大象的,只有用多根线拧成绳索,才能把大象制服。又譬如说:一根芦苇不能长久燃烧,把许多芦苇扎成一捆,就会燃烧不灭。现在你们兄弟二人也应该这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外人就不会侵害。家中和睦勤劳,财富才会保全日增。’
“贤士遗嘱完毕后,就气绝命终了。兄弟二人遵照父亲的遗嘱教导,和睦相居了数年。后来,阿泪吒的妻子,心中暗思:现在我们合居一起,就如落难兄长家中,连宾客亲友都不能接待。如果分家另过,各自努力,事情就不会这样难为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成家业。她想好之后,就向丈夫诉说了全部想法和心意。
“阿泪吒听了妻子的话,拒绝了妻子的想法,认为绝不能这样做。妻子一次次反复地劝导丈夫,广引各种事例道理,说明分家的好处。阿泪吒被妻子的劝说打动了,便向兄长提出了分家另过的想法。兄长泪吒拒绝了弟弟的要求。并引用父亲临终的遗嘱,举出许多譬喻事例,说明不可分家的道理。
“兄长泪吒不同意分家,阿泪吒的妻子又一再劝导丈夫,使阿泪吒意志坚决,急求分家。兄长泪吒见弟弟分家意志坚决,心情急切,不能强求,就同意分家了。
“分家之后,阿泪吒夫妻,纵情放志,经常设宴,招待亲友,大吃大喝,不顺礼度,奢侈浪费。没有几年,家产耗尽,穷得无法度日。阿泪吒只得来到兄长家中讨要财物。兄长又给了他十万金钱。未经多久,全都用完,又到兄长家中讨要。如像这样,共讨六次。兄长前后给了他六十万金钱。后来,阿泪吒又到兄长家讨要,兄长泪吒十分气愤地指责说:’父亲的临终遣嘱告诫,你不听从。没有几年,你就要求分家另过,吃用无度,挥霍浪费,钱财使尽,以至无法度日。我已前后给了你六十万金钱,你还不知足,今日又来讨要。现在我再给你十万金钱,从此以后,有钱无钱,再别向我讨要了。’
“阿泪吒受到了兄长的严厉斥责,惭愧地拿了钱回到家中。从此以后,夫妻二人改过从新,言行谨慎,勤俭节约,经营家业,财产又日益增多。后来逐渐变得更加富有,生活富裕,无有任何短缺。而他的兄长泪吒,连遭灾难,家破财散,贫苦艰难,实在穷得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便来到弟弟家中,向阿泪吒诉说了自己的困难。以契约为据,借少量的金钱,接济家人,度过困难。
“弟弟阿泪吒听后十分气恼,想起前嫌,便对兄长说:’我只知道兄长家中,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贫穷。怎么现在也来向我讨要金钱呢?’
“弟弟说完此话,连一顿饭都不给兄长。兄长泪吒回到家中,深感惊愕:’生死人间,怎么这样可怕,手足之情,亲生兄弟都这样忘恩负义,不知养育之情,何况是他人呢?’
“泪吒这样推理细想,心生厌世之情,便舍家人山,静心修道,明白万物生灭之理,心开意解,便修成了辟支佛⒇。泪吒修成辟支佛后,仪表庄重,行步威严,进入王城,化缘乞食,从无困缺。后来又遭灾年,人民饥困,辟支佛乞食更加困难。此时,弟弟阿泪吒也由富变穷,又遭荒年,食粮不能相继,每日自砍柴薪,买点秕谷子,以供一家大小度日活命。一天清晨,他很早就去野外打柴,在城门中见到辟支佛,仪态威严,令人羡慕,进入城中,化缘乞食。从野外砍柴回来,路经城门时,又见到辟支佛持着空钵出城。此时,弟弟心中想:这位大士,早晨进城乞食,现在还持着空钵出城,想必没有乞到食物。如果现在他能和我一同到家中,我一定要分一份食物,布施供养他。但他只是一时之念,想完便转身走了。辟支佛知道他的心意,就跟随在他的后面。来到家门前时,阿泪吒看到辟支佛来到自己家门口,心中十分高兴,即便铺设床坐,请辟支佛人坐,将自己的那份秕谷子粥,亲手端来布施给辟支佛。
“此时,辟支佛对阿泪吒说:’你也饥渴,我们分成两份,一块儿吃吧!’
“阿泪吒说:’我是世俗之人,吃饭没有时节。尊者是一日一食,过午不食。请你先吃吧!’
“辟支佛吃过饭后,感其心诚,心里想:在这灾荒之年,父子都不互相救济,而他却能割舍自己的一份食物,布施给一个僧人。我应当变现神通,让他高兴快乐。
“于是辟支佛以其神通,飞上天空,身上忽儿出水,忽儿出火,广现各种神通后,又回阿泪吒面前说:’你有什么祈愿,随你说好了。’
“阿泪吒看到辟支佛的神通奇变,心里十分高兴,就在辟支佛的面前,诚心诚意,自立誓言:’世上一切众生都爱求财,我愿他们世世富有,没有短缺,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我也祈愿,将来之世,得遇圣士,功德胜于你百千万倍,让我在他的教化下,灭除众漏,获得道迹,神通变现就和你一样。’
“阿泪吒立誓乞愿后,心中更加欢喜。辟支佛告辞,回到自己的居处去了。此后,阿泪吒又来到城外荒野中砍柴取薪。一天,正砍柴时看到了一只兔子,心想捕获,便慢慢接近兔子。离兔子不远时,用镰刀向兔子扔去。兔子被砍准,倒在地上。阿泪吒正要前去捉拿,可那只兔子变成了一个死人,爬在了阿泪吒的背上。阿泪吒急忙抱住自己的头,想用力甩掉身上的死人。可怎么也甩不掉,心中恐怖,惊慌失措,很是苦恼。心想进城,和妇人一同把这死人取下。但又害怕被人们看见,不敢进城。无奈之中,只得在城外,一直等到天黑,把衣服盖在死人身上,背着死人进城,走到自己家中。哪知一进家门,这死人自动落在地上。然后变成了一堆色泽赤黄的金子,金光闪闪,照耀邻舍。邻居亲友,辗转相传,不久就传到王宫。
“国王听到后,立即派遣了一个使臣,去观察是否真实。使臣到阿泪吒家中观看时,却是一具尸体。使臣回到王宫,对国王说:’是一具死尸,不是黄金。’
“国王又问其他人,所问之人,都说是黄金。国王甚感奇怪,就又派使臣去察实。使臣回来,又说是死人。就这样往返七次,人们的说法都一样。国王就出宫,亲自来观看,确实是一具死尸,而且形体腐烂,已发恶臭。
“国王问阿泪吒:’这是死人,怎么说是黄金呢?’
“阿泪吒回答:’大王,这真是黄金。如果不信,请你细看。’
“说着,阿泪吒取出一小块,拿给国王观看。国王看时,真是黄金,其成色光泽,世上少见。
“国王便问:’你这黄金,从何而来?’
“阿泪吒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全部告诉了国王。然后说:’这可能是辟支佛,以恩相报的缘故吧!’
“国王听说后,感慨地说:’善哉,善哉,你得如此大利。是遇到了圣贤,我也给予你赏赐,并拜你为主事大臣。”
阿那律讲到此处时说:”像前述的这位尊者阿泪吒,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一世中,用很少的秕谷子粥,布施给辟支佛,又自立誓言。因此善缘,在九十一劫中,生在天人之中,无所缺少,三事顺利(21);相貌端正,受人敬重;情有所欲,应意而至。直到今世之身,在家之时,喜欢游乐自在,不爱经营家业。我兄摩诃男经常怨情斥责我。我母亲却说:’我的小儿有福德。’
“我兄摩诃男说:’我一人辛劳忧思,经营家业,而他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有什么福德可言?’ “母亲想试一试,让摩诃男看。就派我到田间,监管奴仆耕田种地,并命人不要给我送饭。到了午后,我责怪为何饭食这样迟了都不送来。就派一个佣人去取。母亲派人给我回话:’一无所有。’
“我回到家中,对母亲说:’希望母亲送给我一无所有。’
“母亲听完我的话,取出一方宝案,摆好各种器具,又用桌布盖在上面。让人送给我,并让我兄摩诃男跟随去看。掀开桌布后,百味美食,盛满器具。就像这样丰盛的美食,就是其余时也是一样,只要心里一想,马上就会出现在眼前。就是有人得到天下四大洲的珍宝财物,在劫运完时,也会消失,不能久得。像我以少许秕谷粥,布施辟支佛,在九十动劫中,福报未减。又以此善行功德,遇见佛陀,得到度救。以此可知,请一净戒僧人在家供养,所得到的福报利益,多于天下四大洲的珍宝财物。”
阿那律刚讲完后,世尊从外面进来,听到阿那律讲述过去的因缘事,便对诸位比丘僧徒说:”你们这些比丘弟子,喜欢听过去世中的事,现在我给你讲说未来之世的事吧!将来之世,在此人间,土地方正,平坦广阔,没有高山大河,地生软草,犹如天衣;那时人民寿命八万四千岁,身高八丈,端正健美;人性仁和,具修十善。那时,有转轮圣王出世,名叫胜伽。其国中有一婆罗门长者,生有一男儿,名叫弥勒。身色紫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全都具备。相貌俊美,光彩动人。成人之后,出家学道,修成大觉,为了广度众生,经常转大法轮。其第一次大法会,度化九十三亿众生;第二次大法会,度化九十六亿众生;第三次大法会,度化九十九亿众生。如像上述众生,在三次法会中,听闻佛法,蒙得度救者,全都是我遗留的圣法中所种福的众生。有的是敬信三宝,供养佛僧;有的是出家学道,修持斋戒;有的是烧香燃灯,礼拜佛祖。这些在我在世没有度化者,在弥勒三会中会都得到度化。这些与会者度化后,又去度化那些同缘之徒。”
此时,弥勒听过佛祖的讲说后,从座而起,长跪佛祖面前说:”我愿作未来世中的那位弥勒世尊。”
佛祖说:”正如你的祈愿,你当生于未来之世,成为弥勒如来。如像上面所讲,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全由你来继承。”
当时,会中有一位比丘僧,名叫阿侍多,亦从座起,长跪佛祖面前说:”我愿做弥勒世中的那位转轮圣王。”
佛祖说:”你白天黑夜,只愿享乐,贪生怕死,是不能转生为转轮圣王的。”
在会听法的一切比丘大众,看到佛祖为弥勒授记,将来必定成佛,佛名即叫弥勒。个个疑惑不解,想知道此事的本末由来。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启问佛祖:”世尊,弥勒比丘,未来成佛,其佛名亦叫弥勒。我们不明白为何要叫这个名字?请为我们讲此因缘。”
佛祖对阿难说:”你们认真听,仔细想,我给你们讲解。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中,在此人间,有一个大国,国王名叫昙摩留支。统领人间八万四千个小国,六万江河山川,八十亿个部落。有两万个夫人宫女,一万个大臣。在他统领的国家中,有一个小国家,物产丰富,国泰民安,国王名叫波塞奇。当时之世,弗沙佛(22)刚刚出世,在这个小国家中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波塞奇王敬信佛法,和国中大臣专心供养佛陀和众僧,没有时间去朝见大王,贡物的信息也断绝了。此时,大王感到奇怪:这个小国为何断绝朝拜贡献?就派遣了一位使臣,前往小国责问原因。使臣到达后,便宣布大王之命:几年以来,你国人信贡物全部断绝。你身为大王臣下,为何违犯国法之规、君臣之礼?是否怀有异心,将欲造反叛逆?
“波塞奇王听了大王的责令,自知违犯国法之规,君臣之礼,心慌意乱,不知所措。立即前往佛陀居处,便把此事全部告诉佛陀,希望得到佛陀的救助。
“佛陀对波塞奇王说:’你不必忧愁害怕。你请使臣回去,以诚转告大王:佛在我国,朝夕侍奉,所以没时间前去朝拜大王。国内的财物,也因供养佛与众僧,再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向大王贡献。’
“波塞奇王得到弗沙佛的教导后,回到王官,就遵照佛的教导之言,对大国使臣说了。使臣回国见到大王后,把小国之王的话全部向大王陈述一遍。大王听后,气愤无比,立即召集群臣,共同商议,如何解决此事。诸位大臣,一同言道:’此国小王,傲慢无礼,横引道理,蔑视大王,不来献贡,应当集合各国军队,前往讨伐。’
“大王同意大臣们的意见,集合军队,亲自统军,前往征伐。当大国之军接近小国时,消息便传到了小国。波塞奇王知道后,心中恐惧惊慌,急忙来到佛的居处,向佛告诉此事。
“弗沙佛对波塞奇王说:’你不要这样忧虑害怕,只希望你亲自去拜见大王,把上次我教你的那些话对大王宣说一遍。’
“波塞奇王遵照佛的教导,立即带领群臣,来到国界,拜见大王。施礼问安完毕,站立一边。
“大王责问:’你凭什么能耐,这样傲慢无礼,违犯常规,不来朝拜觐见?’
“波塞奇王说:’佛世难遇,见佛更难。现今佛陀来到我国,讲说圣法,教化众生。小王朝夕侍奉,所以没有时间前往朝见大王。’
“大王又责问说:’就算是这样,那为何断绝献贡?’
“波塞奇王说:’佛有众徒,名叫众僧,持戒严格,德行清净。为了给世上众生,广种福田,我把全国所有财物,都用来供养佛和众僧。所以再没有多余的财物,向大王献贡了。’
“昙摩留支王听过此话后。对波塞奇王说:’你先住在这里,我去见佛。见佛回来,再向你问罪。’
“大王即带领群臣,前往佛的居处。当时,弗沙佛被弟子和大众围绕,各自静坐无语,悄然人定。有一比丘僧,已进入慈定三昧之中,顶放金光,犹如一团聚火。大王从远处看到佛陀,身相高大,金光闪耀,光芒逾日,大众围绕,犹如群星中的明月。此时,大王立即向前,向佛致礼,尊法问讯。但见那位比丘,顶上光芒,更加耀眼。即便启问佛陀:’这位比丘,修何禅定?怎么顶光这样明亮闪耀?’
“佛对大王说:’这位比丘已进入慈定之中,所以光芒明亮闪耀。’
“大王听说此话后,心里更加钦仰。感叹自言:’这慈定真是高妙极了,我也应当修炼这种慈定,进入三昧(23)之境。’大王发此心愿后,志慕慈定,性情就变得慈祥温和,更无伤害之心。立即邀请佛与众僧屈神劳驾,前往大国,接受供养。弗沙佛即便答应邀请,第二天准备前往大国。
“波塞奇王听说佛与众僧要前往大国,心中十分眷恋。但愁苦无奈,心里自念:’如果我是大国之王,我就请佛与众僧常住我国。因为我是小国之王,这事便由不得我了。’波塞奇王对此,心里常怀不平,就前往佛处,启问佛陀:’诸王之中,何王最大?’
“弗沙佛回答:’转轮圣王最大。’
“波塞奇王听后,自立誓言:’愿我一生,供养佛与众生,以此功德,祈愿将来之世,世世常做转轮圣王。”‘
佛祖讲到此处,对阿难说:”那时的大王昙摩留支,就是现今的弥勒比丘。从那一世中开始,他即发各种慈善之心,从此以后,常被称名弥勒。那位波塞奇王,就是现今的祗陀太子。从那一世开始,就做转轮圣王。从此以后,世世常做转轮圣王,直到今天,功德不尽。所以今日还祈愿做转轮圣王。”
当时,穿珠师听过佛祖的讲解,立即发无上真正道意。其余听会大众,闻听佛法后,有的获得初果;有的获得二果,有的获得阿罗汉果位;有的发无上真正道意;有的得迁往不退地者(24)。个个敬戴世尊,欢喜奉行。
‘(注释]
①灵鹫山:地名,佛教圣地。梵文音译为”耆阇崛山”,汉文意译为”灵鹫山”。在古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北部。因山顶似鹫,山中多有鹫鹰故称此名。相传释迦牟尼在此居住说法多年。
②三十二相:佛教术语。亦称”三十二人相”、”三十二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等。是说佛陀生来不同凡俗,具有神异相貌,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与八十种细微特征。常译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译为”相好”。其实是把人的各种健美的特征,附会在佛陀身上。如三十二相中有:双手过膝相,两耳垂肩相,眉间白毫相,头顶卷髻相,舌头广长相,眼睛牛睫相等等。
③弥勒:人名,是梵文的音译,汉文意译为”慈氏”。是佛教中的著名菩萨。传说释迦牟尼给他授记,在未来世中继承释迦牟尼的位置。所以又称”未来佛”。在未成佛前,居住兜率天宫修行,是一身补处菩萨(即佛的接班人)。又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中说:他原出于婆罗门家中,后来成为佛的弟子,先佛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当下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④第一四天:佛教术语,是四禅天中的初禅天。四禅天是修行四禅者死后所生之处。在初禅天中者,已不食人间烟火,故无鼻舌二识。但有眼、耳、身、意四识而生起的喜、乐二受,具有思维能力和超人神通。
⑤牢度差:人名,佛教传说中的六师外道之徒,具有神通幻术,常与佛门弟子斗法。最著名的是佛传故事或《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弗舍利与牢度差斗法的故事。
⑥三明六通:佛教术语,三明是指佛和罗汉果位的修行者所具有的三种神通,因能以这三种神通破除愚暗,故名”三明”亦称”三达”。这三种神通是:(1)宿命通:能知一切众生在过去世中的苦乐之事。(2)天眼通:能知一切众生在未来世中的生死情况。(3)漏尽通:已断除一切烦恼愚昧,得到了佛陀具有的智慧。六通是指佛陀、菩萨、罗汉所修行达到的六种神通,除上述三通外,再加三通:(1)神足通:能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由。(2)天耳通:能听到六道众生的苦乐忧喜语言和世界上的一切声音。(3)他心通:能知道六道众生心中所想所念之事。上述六种神通合称为”六通”。
⑦十力无畏:佛教术语,是佛陀所具有的十种智力。这十种智力注释很长,较难懂。现只简述名称:深心力、增上力、六便力、智慧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菩提力、转法轮力。十力无畏。即具有十种智力,对一切无所畏惧。
⑧十八不共:佛教术语。亦称”十八不共法”,是只限于佛陀具有的十八种功德法。限于佛而不共同于二乘(大乘和小乘)菩萨的功德法,所以称为十八不共法。这十八种功德法,注释很长,亦较难懂,普通读者难理解,此处不作详注。
⑨郁毗罗王:人名,古印度摩竭陀国王,崇信佛教。
⑩阴藏相:佛教术语,是佛陀具有的三十二人相中的一相,阴部(生殖器)如马。
⑾阿那含:佛教术语。梵文音译,汉文译为”不还”。是断尽欲界烦恼的圣者。此圣者未来当生于色界和无色界。不再生于欲界,所以叫不还。阿那含果是小乘佛教中的第三果位。
⑿优陀耶:人名,亦译为”优波离”、”优婆利”、”优波夷”等。汉文意译为”近执”。佛传故事中说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人,属于首陀罗种姓(农夫)后为释迦王宫理发师,是释迦牟尼青少年时的朋友。释迦牟尼成佛还国时,跟随佛陀出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修持戒律谨严,称”持律第一”,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背诵出律藏。
⒀尼拘卢僧伽蓝:地名,尼拘卢是一种树,”杆直无节,圆满可爱。去地三丈,方有枝叶,其子微小,如柳花子。”我国无此树。有人似译为榕树。僧伽蓝,是佛教僧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中国叫的寺院。全名可汉译为榕树寺院。
⒁摩诃波阁波提:人名,梵文音译,汉文意译为”大爱道”或”大生主”。是释迦牟尼母亲摩耶夫人的亲妹,父王净饭王的继妻。佛传故事中说,释迦牟尼生下七天后,母亲便去世,由姨母抚养成人。释迦牟尼成佛,回国时,波阇波提随佛出家,成为佛门弟子中的第一个女比丘。从此后,佛门才开始接受妇女加入佛教僧团。
⒂娇昙弥:人名,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的另一名字。释迦族女性的称呼。
⒃娇陈如:人名,佛教著名五比丘中的第一人。原为迦毗罗卫国释迦族子弟。佛传故事中说:释迦牟尼出家后,净饭王劝阻无效,派遣娇陈如等五位亲族子弟,随侍太子。后来释迦牟尼成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收这五人做弟子,佛教始有僧团。
⒄七宝:杂名,佛教常说的七宝是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等珍宝。有时七宝中名称略不同。如有的加换珍珠、玫瑰。
⒅阿那律:人名,全称”阿那律陀”,梵文音译,汉文意译为”无贪”。是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之子,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牟尼成佛后,回国省亲时,跟随出家,成为佛的十大弟子。佛经故事中说,他因在释迦牟尼面前坐睡,受到斥责,立誓不眠。后得天眼,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的苦乐。故在十大弟子中称”天眼第一”。
⒆毗婆尸佛:佛教过去七佛之一。
⒇辟支佛:全称辟支迦佛陀。梵文音译。汉文意译为”缘觉”、”独觉”。是指身处无佛之世,性好静修,严守戒律,无师友之教,自我独悟,得佛道者。
(21)三事顺利:佛教术语。三事即三事戒,是身、口、意三事之戒。三事顺利,是身心言行,一切顺利。
(22)弗沙佛:佛教过去佛。佛经上说,此佛是释迦牟尼师傅。释迦和弥勒是此佛的胁侍弟子。此佛给释迦牟尼先授记为现在佛,给弥勒后授记为未来佛。
(23)三昧:佛教术语,亦译三摩。汉文意为”正定”。是佛教僧人坐禅修行的一种境界。即心定一处而不动。用现代汉语讲就是聚精会神,息虑凝心。
(24)迁往不退地者:佛教术语,”不退”是说所修功德善根,逾来逾增,进而不退失,不退转。佛教中有”三不退”、”四不退”、”五不退”之说。迁往不退地者,是常指”四不退”中的地位不退。就是迁升初得菩萨的地位不退失。[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贤愚经》第12卷《波婆离品》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4册,第430页。
二、莫高窟此故事画绘于如下洞窟:
第98窟北壁屏风画中 五代绘
第108窟北壁屏风画中 五代绘
第146窟北壁屏风画中 五代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