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我国藏民族人口聚集的最大地区之一,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发展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在人口发展和营造自觉自愿的计划生育人文环境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问题的要求,西藏自治区政府把西藏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问题作为西藏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决策开展对人口发展问题的研究。本课题就是以西藏未来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为主题,在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西藏的人口区情、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以及人口的公共管理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提出对于西藏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和对策建议。
一、西藏人口发展总体情况概述
(一)西藏人口区情
1.西藏人口规模。
在历史上由于经济、社会、战争、自然和疾病的原因,西藏的人口数量增长变化非常大。在公元6世纪西藏估计约有90万人。公元7世纪人口规模达到高峰,总计吐蕃时期西藏境内的人口约361万人。到13世纪西藏人口比7世纪减少近5/6,有约63万人。18世纪西藏人口约94万人,与13世纪相比又增加30多万人,其中喇嘛至少占总人口的33.48%。从18世纪到和平解放前,由于政教合一制度的完善,喇嘛人数大增,人口增长速度极低,仅增加约10万人。1951年的西藏约有105万人。和平解放后西藏的人口增长。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52年至1959年是西藏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启动阶段,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很低,但较新中国成立前有较大提高,这段时间共增加人口约7.80万人,年均增加约1.11万人。1959年至1965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6年中西藏增加14.32万人,年均增加2.39万人,年均增长1.86%,西藏进入了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15年增加48.16万人,增加35.12%,年均增加3.21万人,年均增长2.03%。在1971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1980年至1990年西藏人口继续增长,1990年达到221.47万人,增加36.19万人,年均增加3.62万,年均增长1.80%,这一时期西藏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迁移增长下降,10年间人口自然增加31.79万人,占总增加人数的87.84%。这个时期人口增长在1981年出现了建区以来的第二个低谷,这主要是由于净迁出人口所致,随后迁入人口的增加使得1987年西藏迎来了建区以来的第三个人口高峰。1990年至2003年西藏人口快速增长,总人口由1990年的221.47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70.17万人,共增加48.7万人,年均增长1.54%。
2.西藏人口质量。
一是平均预期寿命。西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很快,1951年为35岁,1990为59.61岁,2000年为64.37岁,50年寿命延长了29.37岁。但从横向对比来看,西藏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00年西藏比全国低7.03岁。二是婴儿死亡率。1951年高达430‰。1981降到155.2‰,1990年又降为97.4‰,2000年降到43.01‰。三是受教育程度。1951年西藏约有20多所官办学校,90多所私塾,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占总人口的90%以上。截至2003年底,全区有小学892所,教学点2020个,小学在校生32.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1.8%,全区74个县(市、区)中已有55个县完成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有17个县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六”和“普九”人口覆盖分别达到79.6%和47.1%,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22.3%,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8%以上。四是文盲率。从“普四”和“普五”的对比来看,西藏文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普四”中西藏文盲率为44.43%,“普五”下降到32.50%,下降了11.9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文盲率为22.7%,农村文盲率为54.2%。五是受教育程度。从2000年西藏每10万人口中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的比较来看:小学为30615人、初中为3136人、高中为3395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1262人。各地区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差异明显,拉萨市最高为5.62年,林芝为4.55年,山南为4.08年,日喀则、阿里、昌都和那曲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西藏平均水平。六是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到2000年,西藏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下降到57.45%,受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9.21%、6.81%、4.59%和1.94%,平均受教育年限为3.21年。
3.西藏人口结构。
一是性别结构。1990年为100.16,2000年为102.73,2003年为99.84,比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低6.36。西藏总人口性别比偏低,主要是由于西藏新生婴儿性别比偏低和男性婴幼儿死亡率高。二是年龄结构。2003年人口变动情况0.982‰抽样调查显示,西藏0~14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31.19%下降到了26.95%,比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高6.6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64.06%上升到66.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达到6.0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4个百分点。三是民族结构。2003年藏族人口的比重为95.09%,汉族人口为4.07%。四是人口密度。西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人,总人口中有80%的人口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东三江流域。五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的比重占60%,第二产业低于20%。六是流动人口。2004年,全区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0.94万人。来自区内的有1.63万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来自区外的有19.31万人,占流动人口总数92%,主要有来源于四川、河南、青海、甘肃等地。流动人口最多的是拉萨市,其次是林芝和日喀则。日喀则地区的旅游人口和流动人口增长最快。从2001年到2004年,日喀则地区的旅游人数由164149人增加到400295人,增长了233.83%,流动人口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26.96%。
4.西藏人口城镇化水平。
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藏已基本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地区所在地城镇为次中心、县城及较大建制镇为三级中心的城镇网络。从1998年至2003年,西藏城镇人口由43.86万人迅速增加到98.43万人,6年共增加54.57万人,年均增加9.10万人,年均增速为6.51%,城镇人口比重由17.9%上升到38.0%。根据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在10%~30%为初级阶段,30%~70%之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70%以上属于高级阶段。按此标准,西藏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西藏的人口向城镇的快速集中,并没有较好的带动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行政辖区人口中非农人口比重仍然偏低。根据国际经验,衡量一国或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指标是用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该比值的合理范围是1.4~2.5,在钱纳里发展模型中,无论人均GDP处于哪一阶段,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均落在1.4~2.5的合理范围内。西藏工业化的水平严重滞后于城镇化的进程,2000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超过2.5的合理范围,达到3.67,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5.07,这表明西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城镇的集中并没有带动当地工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区农业人口高达219.78万人,占总人口的84.4%,而非农业人口只有34.43万人,占总人口的15.2%。西藏的城镇中只有拉萨市和日喀则市是市的建制,其余的均为镇的建制,且多数是县直机关所在地和交通枢纽所在地。
(二)西藏2006年至2050年人口趋势预测
1.人口预测方法。
本预测使用中国人口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人口预测系统(CPPS)对西藏人口进行预测,不考虑流动人口的影响因素。人口预测基数。根据我国人口“五普”的资料,2000年11月1日,西藏总人口为261.63万人,根据软件设计的要求,参照《西藏统计年鉴》(2001),推算出2000年底西藏人口数为262.35万人。本预测按未来总和生育率水平的变化,分别设定了高、中、低三个方案。根据我国人口“五普”的原始资料数据,2000年西藏的总和生育率为1.846,在考虑到人口流动因素和城镇化指数分布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为3.446。本预测基于此设定各方案的参数。
2.三种方案的人口主要阐述设定。
第一方案:低方案。假设总和生育率到2020年由2000年的3.446下降到全国2000年的水平1.8,以后保持不变。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4),2000年西藏男性人口的预期寿命为62.52岁,女性为66.15岁,按照联合国预期寿命预测方案推算出2020年西藏男性、女性人口的预期寿命分别为69.22岁和73。45岁,2050年分别达到75.02岁和79.45岁。2000年西藏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73,考虑到西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低,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所上升,本预测设定2020年西藏的性别比将从102.73上升到107,以后保持不变。第二方案:中方案。假设总和生育率到2020年由2000年的3.446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后保持不变。其他参数的设定同低方案。第三方案:高方案。假设总和生育率由2000年的3.446逐渐下降,至2050年达到更替水平2.1。其他参数的设定同低方案。
3.2006年至2050年西藏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
一是人口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数。以中方案为例,2006年西藏人口出生率为24.48‰,2020年下降到15.48‰,下降9个千分点,2050年达到13.1‰,比2006年低11.38个千分点。2006年至2050年共出生275.9万人,平均每年出生6.13万人。没有明显的人口高峰,只在2030年左右出现微高增长期,达到16‰。二是人口死亡率和死亡人口数。以中方案为例,2006年至2050年西藏人口死亡率从2006年的7.11‰上升到2020年的7.4‰,2050年达到9.65‰,比2006年上升了2.5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在小幅波动中上升。2006年死亡人口数为2.07万人,2020年上升到2.6万人,2050年达到4.27万人,2006年至2050年西藏共死亡为121.22万人,平均每年死亡2.69万人。三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加人口数。以中方案为例,2006年至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7.37‰下降到8.08‰,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3.45‰。2006年至2050年西藏每年自然增加的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和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一致,从2006年至2050年共增加154.6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44万人。四是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低、中、高三个方案均表明,西藏人口总数在2006年至2050年都将保持上升趋势。在中方案中,西藏人口也将在2008年超过300万人,2020年达到352.5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23万人,年均增长速度为1.32%,2035年将超过400万人,2050年达到442.88万人。
4.2006年至2050年西藏人口结构预测。
一是0~14岁人口数及比重。以中方案为例,2006~2050年西藏0~14岁人口是先增长后下降然后缓慢回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2020年达到峰值,分别为95.06万人和99.36万人,2050年分别达到73.2万人和90.31万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6年至2050年是整体趋于下降,其中2006年至2013年下降速度较慢,从2014年开始迅速下降,到2050年分别达到17.24%和19.93%,比2006年降低12.44和9.92个百分点。二是15~64岁人口数及比重。以中方案为例,2020年15~64岁人口数从2006年的171.89万人上升到214.6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5万人,年均增速为1.6%,2050年达到277.6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105.7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40万人,年均增速为1.1%。三是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比重。低、中、高三个方案均表明,2006年至2050年西藏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不断增加,2006年至2050年共增加57.3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人,年均增速为3.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不断增加,增长速度在2020年以后明显加快。在中方案中,西藏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在2022年达到7.09%,进入老龄化社会,2032年超过10%,2050年增加到16.54%。
5.2006年至2050年西藏人口年龄结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