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碧眼的女房东操着浓重的新西兰口音,向我介绍着她可爱的家,言语中充满了自豪还有谦恭。这所房子共有两间卧室,一大一小,一间与厨房相通的客厅,大得有些奢华,整洁明亮的盥洗室透露出房东的勤快,而卫生间里的一小盆鲜花,则显示出房间主人与众不同的高雅品位。看过房间,房东有意放慢语速轻柔地说:“你一定累了,请好好歇歇!”然后关上门出去。直到这时,我才觉得很疲乏,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也许是长途的飞行加上时差的缘故,我只觉得大脑相当清晰,根本难以入睡。四周静得出奇,躺在床上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于是索性起来,趴在窗台向外张望;然而大白天的街上竟然没见一个人影。过了一会儿,房东来敲门说是饭做好了。这是一顿典型的新西兰晚餐,清水煮过后捞出又拌了沙拉酱的西兰花、青豆,还有黄油土豆泥外带一块奶油煎鸡脯,摆在洁白的大平盘子里,五颜六色的极其好看,吃起来味道较为清淡,关键是营养齐备。
我的房东叫Joanna,是一个50岁的单身,她说自己祖籍荷兰,在童年不更事时就随父母移居新西兰直到今天。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自己早在15年前就离婚了,有个女儿如今也离了婚,带着一个9岁大的女孩在外租房单过。(后来我发现,新西兰的离婚率和独居率都很高。)我很奇怪,她有如此大的住房却与自己女儿分开生活,后来接触的新西兰人多了,才渐渐理解了她。跟所有的西方国家的习惯一样,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像朋友,作为子女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不再依靠父母。许多新西兰人对中国人的一些做法不能理解,他们曾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亲为他们的子女做一切事情? (why they can do every thing for their kits?)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很难跟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对于中国的传统与新西兰的传统相比之下哪个更好一些,也很难下断言,也许各有利弊吧。新西兰人的做法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意识,但有时就显得亲情太淡漠了。我的房东就曾风趣地说,你们中国的父母是在作风险投资,先为子女做一切,等年老的时候再通过子女对他们的付出和照顾来收回成本。我听了只是沉默,不置可否,心想今后都是独生子女,恐怕许多中国父母都很难收回成本了。但是说老实话,我有时也实在不习惯她对其女儿的冷淡态度,有时觉得实在有点儿不近人情。记得一次晚饭后,我们在一起边聊天边吃葡萄,过了一会,她女儿来了,她赶紧将葡萄收走,竟不让一下她的女儿,理由是嫌其来接外孙女回家来得太晚了。Joanna曾经带我去探望过她的老父亲,一个七八十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头,住在一个专门的老年医院里,Joanna一般每隔两周去看望他一次,驾车带他在市区兜兜风,父女俩见面也不说什么,Joanna甚至不愿意搀扶他的父亲,好像怕父亲的老年痴呆会传染给她似的,我帮忙搀扶他坐到车上,老人家不停地说着谢谢。新西兰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所以护士的需求缺口很大,一个有学历、有经验的护士,年薪可以拿到5万到6万纽币(新西兰货币)不等。这吸引了许多亚裔学生在新西兰攻读护理专业,以便毕业后能够在新西兰就业。
不过新西兰也有许多老人是在家独自生活的。有的几乎不能出门。Joanna曾经带我去看望过她的一位老邻居,是一位无儿无女的孤老太太,已经86岁了,老伴在10年前就去世了,留下她一个人守着一幢两层小洋楼。由于太寂寞了,整天就是看电视,再就是跟她的宠物——一只雄性鹦鹉说话,见我和Joanna去看她,高兴得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大意是夸我长得漂亮,感谢Joanna好心来看望她以及自己的鹦鹉boy如何可爱之类。老太太还热情地端出巧克力蛋糕来款待我们,接下来就是与Joanna叙旧,聊一些过去的事情。从她家里出来,Joanna还满怀歉意地对我说,你一定觉得无聊了吧?我说没有,为什么会感到无聊呢?Joanna解释说自己每一次去看她,老太太都是说这些几乎一模一样的句子,我大为惊讶,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笔下《祝福》中那位可怜的祥林嫂。
Joanna极爱干净,整天擦擦洗洗收拾个不停,在浴室的地板上只要看到一滴水,她也会马上跪在地上擦起没完。有时我甚至怀疑她一定有洁癖,不然怎会那样夸张?毛巾只要用过一次,她准会扔到洗衣机里去呼噜噜绞上一通,她家清雅的小院里,和小花一齐迎风飘扬的经常是各种衣服和彩色的毛巾。每个星期六她都要大扫除,几乎每寸地面角落都用吸尘器吸到,每个空间表面都要用干毛巾擦到。但是,基督城实在太干净了,哪一次也没见她能扫出多少灰尘来。后来我惊奇地发现,她的吸尘器竟然还有另一种用途,就是用来吸苍蝇,有时开窗户通风,偶尔会飞进来一两只苍蝇,赶不出去,又没有苍蝇拍,房东于是就想出了用吸尘器吸的“绝招”,虽然看起来滑稽,但是还真挺奏效。尤其是在晚上,趴在洁白的天花板上的苍蝇,一动不动,用吸尘器一吸一个准。让我觉得奇怪的是,遍布着河流、草坪和鲜花的基督城,竟然见不到一只蚊子,所以家家户户的窗户上只有遮阳用的百叶窗帘儿,却没有挡蚊子的纱窗。我从中国穿来的皮鞋,在新西兰没再擦过鞋油,却越穿越亮,因为室内多是地毯,而室外则到处是草坪。
房东屋后的小花园总被勤快的主人打理得清丽可人。不知为什么,每当周末的清晨,看到她跪在地上用心地拔除小花园里每一棵杂草时,我心中都不免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不仅为她的认真和勤快,也许更为她那如同雕塑一般的身体所显示出的对土地的虔诚和敬畏吧。房东崇尚自然,同时表现在其室内布置上,在她家里除了一台18英寸小电视和一台小录音机、一部电话外,几乎再见不到别的什么电器,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科技与文明似乎对她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电视只用来了解新闻和天气预报,所以尺寸大小当然关系不大。录音机则是专门用来聆听圣经赞美诗的。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读一段圣经,另外,每个周末(一般是星期天)都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做祷告,风雨无阻。
但Joanna的确不能算是个好厨师,她甚至不会焖米饭,第一次见她做米饭,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她先将米和许多水放到锅里煮,到快熟的时候,将已经很稠的米汤倒掉,再加一些水继续煮,熟了以后,将米饭放到镂空锅里面再用凉水冲;几经折腾之后,早已没有了米饭的香味。于是我示范焖米饭给她看,结果焖出的米饭被房东和她的小外孙女当成了中国点心——“白吃”,什么都不就着。
我的房东说她从小就不敢吃虾,对猪肉也不感兴趣;但是每次去超市,她都要买猪肉,并说this is just for you!(这只是为你买的!)很是令人感动。有时我也给她露两手,做点中国饭与之一起享用,每次她都是赞不绝口,并显得比平时的饭量大许多。在几次见识了中国饭的美味之后,她对中国的饭菜和调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解释说从小到大,从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烹调食物,用什么样的调料。她平常吃的饭食都是自己摸索着做出来的。随后请求记下我做的几样中国饭菜的制作过程,在我欣然同意之后,她竟然像孩子似的高兴不已。
Joanna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见解,她说自己不明白政府为什么竟同意一些似乎有些疯狂的事情,诸如同性恋受法律保护还可以结婚,毛利人享受特权以及保护富人的利益等。我问:“新西兰的政府官员不都是你们民主选举出来的吗?”谁知她马上语气坚决地说:“我本人从来不支持现任政府,都是那些富人们在支持。”她说:“在我们国家,有的人从来不工作,却享受富裕的生活,老了生病了有政府为他们负担。而有的人辛苦劳碌一生,却在他们年老生病需要帮助的时候,将一生的积蓄送到医院,这太不公平了!但这就是新西兰的事实。”对于她这番见解的真实性,我一时很难下断言,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即便是举世公认的富裕国家也不例外。所谓的世外桃源也有诸多不公存在。我的一位来自新西兰北岛的白人朋友就曾愤愤不平地对我说起新西兰一些古怪的规则,如果毛利人和白人同时去医院看病,医生要先给毛利人看,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新西兰的社会问题主要是饮酒和毒品问题。虽然新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准去酒吧饮酒,但是经常有18岁以下少年饮酒滋事的新闻见诸媒体。另外,大街上偶尔也会看到个别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但是他们绝不会向人伸手讨要,只是默默地翻捡垃圾箱,有的则是出卖音乐技艺。在基督城著名的卡西究广场边上,我曾见一位手拉老式风琴的老人在行乞,他的面容平和安详,一点不像是在行乞,倒像是在自娱自乐。有趣的是,我有一次竟然在麦当劳快餐厅又遇见了他,只见他那胖胖的脸上挂着微笑,根本看不到一丝愁苦。这让我感到困惑,难道行乞也快乐?有人说西方人血液里流淌着快乐的基因,我相信,该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们快乐的性格。
由于房东喜爱有氧运动,所以常在晚饭后邀我和她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她先后带我去过4个公园,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风雅景致,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人极少。走在散发着幽香的灌木和小花丛中,常常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心跳声。偶尔过来一个人,一定会向你微笑着打招呼问好。我曾不无感叹地对Joanna说:“新西兰人真是热情,人们尽管彼此不认识,却都要友好地打招呼。” 谁知她马上问我:“在中国,人们见面不打招呼吗?”我回答说当然打招呼,但是只对认识的人,因为中国的公园人太多,如果对每个人都打招呼的话,一定会把人累坏的。Joanna听了大笑,也许她在人少的地方呆惯了,根本理解不了人挤人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不过,在新西兰我倒是真见识过一次人多的场面,记得那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据说一个澳大利亚的演唱团体,要在市中心的海格利公园举行露天演唱会,据语言学校里很多已在新西兰呆了一两年的学生们说,每逢这样的机会,基督城人差不多会全城出动。于是吃完晚饭,我就鼓动我的房东带我去看热闹,好心的房东欣然同意。我们在演出开始前到场,只见昔日里冷冷清清的海格里公园果真人很多,但远不是中国式的人山人海。人们大多席地而坐,带着各种快餐食品,与其说是来听音乐倒不如说是借此机会来聊天会友更为恰当。不过,当演出正式开始以后,人们才纷纷显露出“粉丝”的本色,不仅随节奏大声哼唱,还旁若无人地扭动四肢,一副十分陶醉的样子。 有一位女士,身材十分丰满,随音乐扭得甚是疯狂,引得旁边的人都在看她,而她好像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只顾尽情地跳。我相信她也许是在借机会减肥吧,她直跳到大汗淋漓才离去,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实在让人羡慕。
不过我认为大多数新西兰人还是多少承继了英格兰人的正统与保守的性格。在大街上很难看到有情侣搂搂抱抱的场面,即使是机场候机大厅,也没有看到过一次,这令我颇感意外。新西兰人的习惯与传统主要承继自英国,时尚与潮流则受美国的影响较大,但是人们决不卑躬屈膝一味地向着美国和英国说话,而是在很多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特、清醒的判断。
有时房东的多疑也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记得有一次她竟试探似的跟我说,听说有的中国留学生搬离时偷拿房东家的汤匙,我听了正色地说:“我不相信会有这种事,而且我不是坏人也绝不会对你做这种事的。”(有谁会相信几十万人民币的留学费用都负担了的留学生,会去偷一个非常便宜的勺子。)也许是看出了我的不高兴,Joanna没再往下说什么,过了一会儿默默开车出去买了几斤很贵的扇贝回来,而我清楚她是从不敢吃它们的。原来,可爱率真的房东是在用这种方式向我表示歉意,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享受你的简单生活
使我受触动最深的是普通新西兰人常挂在口头的“enjoy your simple life”(享受你的简单生活)。记得初到新西兰的那段日子,在大街上甚至商场里,经常见到一些人光着脚在地上走,那种悠闲和放松,的确让我那在城市的紧张与肮脏中变得有些麻木了的神经,大大地受到了震撼。在这个远离喧嚣和争斗世界的宁静而美丽的角落,你真的可以全然的从头到脚地解放自己,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一切都不如专心享受你的简单生活那么重要。也许是高福利的缘故,没有太多生存竞争的压力,新西兰人的生活是轻松悠闲的,人们非常注重休闲、娱乐。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人们几乎都是驾车出游,或去海滨、河边钓鱼,或者是举家去泡温泉(新西兰的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大小温泉遍布南北两岛)。新西兰人深知“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的道理,所以非常重视度假放松。在几次亲眼见识了新西兰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情形之后,我才明白了,他们的确需要所谓的“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不论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工作时间是绝对不能偷懒的,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从没听说“一张报纸一杯茶”就能把“纽币”挣回家的。基督城理工学院有一位南京来的小伙子,在雅思考试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在餐馆里洗盘子打工赚钱,每次来上课时都是眼睛红红的,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非常辛苦!”然后给我看他那由于长期被水浸泡而通红的双手。我一时间竟然失语,其实留学生当中也有一些日子过得比较艰苦的,想来那种“国外很容易拣到金子”的传言实在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