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四)
18635000000030

第30章 蒋介石死守金门(5)

当第二十八军打来电报,请求当晚向金门发起攻击时,时间显得十分紧迫。叶飞随便扒了几口饭,便坐回指挥室。他和兵团作战处长、情报处长,以及有关人员一道商量,如何回电。

叶飞很清楚,胡琏兵团已乘船撤出潮汕,但去向不明。他询问参谋人员:“胡琏兵团是否已到达金门?”

参谋人员回答:“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胡琏兵团还在海上徘徊,尚未到达金门。”

正说着,机要人员送来一份情报,是解放军截获的胡琏向蒋介石请求撤回台湾的电报。叶飞一看日期,知道这是昨天的。而蒋介石严令胡琏照命令执行的电报,却没有被截到。叶飞分析:胡琏兵团的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增援金门,一是撤回台湾。可能是蒋介石命令胡琏增援金门,而胡琏不愿意,所以打电报给蒋介石要求撤回台湾,因而在海上徘徊。叶飞就想趁胡琏未到金门之时,发起登陆,攻取金门。

这是最好的战机,也是最后的战机:如再延误,金门情况可能发生变化。经再三考虑,叶飞批准了二十八军开始攻击金门的战斗。

然而这时金门岛上国民党军的守备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蒋介石已连续指令往金门岛增兵。

对此变化,解放军第十兵团事先已有所了解。10月13日,第二十八军攻占金门北面的大、山嶝岛时,就抓获了国民党第十八军主力第十一师的俘虏,其中包括第三十一团团长。经审问,知道胡琏兵团第十八军的两个师已经抵达金门。这一重要情报本该引起高度重视,可是部分领导主观认为国民党守军已成瓮中之鳖,或将作鸟兽散,对守岛敌军的重大变化未予重视,甚至怀疑俘虏的供词不可靠。

第二十八军负责指挥作战的萧锋副军长听到俘虏供词后,对原作战意图有了新的考虑,其他一些领导也提出疑问。问题反映到华东野战军主管作战的粟裕副司令员那里,粟裕立即感到金门作战不可轻敌大意,曾特别指示:一、以原敌二十五军一○八师12万人计算,只要增敌一个团也不打;二、没有一次载运六个团的船只不打;三、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6000名久经考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粟裕的这三个“不打”,对攻打金门取慎重态度,可惜他的这一重要指示未曾落实。

还是那句话在有些干部脑子里作祟:大半个中国都被风卷残云,还拿不下一个区区小岛?

要说“小”,金门的确是小。它的主岛大金门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小金门为15平方公里。岛上十分荒凉,居民约为四万人,多是华侨家属,靠农渔业及侨汇为生。可是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真可谓“金门”:蒋介石看重此岛,就是它有封锁福建主要港口厦门之利。他知道,控制了金门,就是看住了跳板。对于没有空军和海军的共产党部队,要想跨上台湾,非在厦门港集结船只不可,只要金门不失,就能控制厦门,屏护台湾。所以蒋介石调兵遣将,将胡琏的两个主力师派去增援,使原先不足两万守军的金门,一下子增加到三万兵力。而且金门还有装甲部队一个营,这个营于1949年初组建,其主要成员均是从双堆集包围圈和华北战场上逃回的装甲兵人员,该营拥有重15吨、配置一门37毫米的美制坦克21辆,这是反登陆作战的有力武器。

金门因其小而硬,变得十分难啃。

而解放军的攻金作战方案还是根据守军两万人制定的。

24日晚7时,二十八军第一梯队登船后,已随船的副军长萧锋又接到兵团领导电话,告知金门守敌已增加了两个团,并要萧锋本人留下指挥。萧锋因对原作战意图有新的考虑,当即对原攻金计划提出了疑问,请示是否按原计划行动?萧锋得到的回答是:决心不变。叶飞还坚持说:只要上去两个营,萧锋掌握好第二梯队,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

由于渡海前各部队没有进行协同演练,登陆船队一离开码头,就与上级指挥失去联系,一些船只在航渡中即被打散。即使这样,第一梯队还是在25日凌晨2时登陆成功。

在第一梯队登陆之前,萧锋副军长安排三名军部的参谋负责组织船队返航。萧锋动情地握住三名参谋的手,一再交代:“你们别无其他任务,你们的任务就是组织和督促船队抵滩登陆后迅速返航。切记!切记!一定要迅速返航!”

可是萧锋在得知第一梯队已经登陆,可就是看不见返航的船只,急得萧锋坐立不安。

船队为什么没有返航?

原来,第一梯队船只登陆时,在早晨2时左右,正是涨潮的最高峰,国民党军原先设在海滩的障碍物多被潮水覆盖,许多船只冲到障碍物上,才发现船被挂住了。

部队只能在障碍物中下水,而船只一时难以动弹。加上当时敌人的火力较猛,船工们纷纷躲避,各船抵滩也有先有后,三位参谋的叫喊声被巨大的枪炮声淹没,指挥不动。他们只好等部队攻占滩头阵地后,再将到处藏身的船工召回返航。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攻岛部队还没站稳滩头,大海就已开始退潮,而且退得极快。当三位参谋发现退潮时,潮水已退至十米开外,船再搁浅了。

等到船底有了海水,开始返航时,敌滩头的排炮猛烈开火,不少船只被击沉。

敌人的军舰又从海上拦截,从古宁头返航的船只又神差鬼使地误驶进敌军舰潜伏区,后又被解放军的情报船误为国民党的增援部队,布置在厦门湾、石码一线的解放军远程炮群一齐开炮,竟将全部船只击沉!

当时在岸边指挥的第八十五师长兼政委、后转入空军的朱云谦回忆当时情景,痛心疾首:

我们眼看着船只被烧,第二梯队无法过海,内心的着急和痛苦实非语言所能形容。古语说“隔岸观火”,是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意思,而我们却是看到眼里,痛在心头,异常着急而又无计可施!这样的心情,是我参加革命以来,从未经受过的。

第一梯队三个团的突击部队,在已经没有退路也无后援的情况下,靠着手中的轻武器,在据有防御阵地及重型武器,还有坦克、飞机和军舰助战而且兵力多过五倍的敌军面前,顽强不屈,一直奋战到天亮,遭国民党坦克群攻击而严重受挫。

26日上午,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胡琏赶到金门,和汤恩伯及汤的日本顾问根本博(曾是侵华战犯)一起到前线督战。当天中午,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乘专机飞到金门督战。台湾加派飞机对登陆部队占领的房舍猛烈轰炸。至夜间,登陆部队所携带的弹药早已耗尽,干粮已吃光。指挥所得到报告,登陆部队十个营已伤亡5000余人,剩下的1200人,准备分成几股突围上山打游击,拼到最后一个人。经两昼夜激战,至27日上午10时,金门战斗基本结束。登陆部队包括船工、民夫在内的9086人,无一人投降,除部分被俘外,大都壮烈牺牲。国民党守军也伤亡9000余人。当时的国民党守军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后来也承认,10月25日入夜以后,成为最危险的一夜。他们所有的控制部队都投入战场,除伤亡相当大外,且多感疲劳,胜负之数还未易言。只是由于共产党没有船只,无法继续航渡来援,所以他们能够平安度过这最危险的一夜。

金门战斗是人民解放军一次严重失利。一次战役导致全军覆没,这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上是仅有的一例。这次战役的失败,告诫中共中央军委,必须对岛屿作战的特殊性进行认真思考与深入研究,必须克服麻痹轻敌思想,同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10月29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通报指出:

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三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当你们部署攻击厦门之同时,拟以一师攻占金门,即为轻敌与急躁表现。当时我们曾电你们,应先集中力量,攻占厦门,而后再转移兵力攻占金门,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们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将此次教训深加检讨外,仍希鼓励士气,继续努力,充分准备,周密部署,须有绝对把握时,再行发起攻击。

当时指挥战斗的主要领导萧锋、叶飞等都向上级请求处分,毛泽东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

叶飞在总结金门失利的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时蒋军有海军,有空军,在解放战争中基本没有被消灭,而我军没有海军,没有空军,渡海登陆作战仅仅使用木帆船,空中没有掩护,海上也没有海军支援。指挥员尤其是我的轻敌,是金门失利最根本的原因。从这一战斗的具体组织指挥来说:攻金失利,战斗组织的第一教训是船只不够;其次,战斗指挥上的第二个重要教训,就是违背了渡海登陆作战的规律;第三个教训就是,第一梯队三个团的兵力登陆,竟然没有一名师指挥员随同登陆统一指挥。”

金门之役并未影响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士气。他们仍然跃跃欲试。按照毛泽东的时间表,他的第三步仍是在1950年解放台湾岛。1950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三野副司令员粟裕,要求其加强对起义的国民党伞兵第三团的训练,并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海战,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然后,在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毛泽东决定再次攻金进而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留下了遗憾,也使叶飞将军和第十兵团的将士们失去了将功补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