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四)
18635000000038

第38章 援助者内幕(5)

但美国政府决策的深层原因却不是这个。他们至少在三个方面予以关注。这就是,一、国民党出兵朝鲜很可能引发美国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减少美国可调往欧洲的军事力量,甚至造成美苏在亚洲的直接对抗;二、国民党出兵朝鲜必然造成美国与盟国的分裂,甚至导致欧洲集体防务解体;三、国民党出兵朝鲜有可能导致台湾陷落,危及美国西太平洋防御体系。

蒋介石屡次做起重返大陆的梦,其实内心空虚得很。“反攻大陆”的口号是不能不喊的,可如何反攻,他比谁都清楚:退守台湾的陆军兵力不过30万人,又没有后备兵源;而解放军仅华东军区的兵力就有100万之众,后备兵力更不待言。所以嘴里喊着,心里却在打鼓。能在台湾先站住脚跟,实在是当务之急。

朝鲜战争的爆发,蒋介石几乎是绝处逢生。

美国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队往台湾海峡一开,让刚刚起步的解放军海空军只能望洋兴叹。虽然出兵不成,美国还是给了台湾不少经济援助,估计有十亿美元以上。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它不仅解决了台湾的军队供养费,还为国民党当局整顿濒于崩溃的经济输了血。所以,蒋介石锲而不舍地要出兵朝鲜,其策略是:军队一开,美元到来;即使不开,美国也不会亏待。

所以,蒋介石应该感谢朝鲜战争。有的台湾学者称:“韩战是历史性转折点;若非韩战爆发,美国早已步英国的后尘而承认中共。”那样的话,蒋介石政权能否撑至今日则成了疑问。

如此一来,台湾海峡两岸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本来是一个要攻,一个要守;如今反而攻守易位了。蒋介石得了极大的便宜,毛泽东肯住手吗?

北面停火,毛泽东重提“解放台湾”

1953年7月,从弹坑里挣扎出的小花,又迎着旭日盛开。朝鲜半岛硝烟散去,炮火停熄。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字。至此,被战争蹂躏了三年多的朝鲜半岛终于平静下来。

然而,停战协定的墨迹未干,美国便于同年8月8日签订了《美韩协防条约草案》。

前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声明,称他与李承晚达成了协议,不排除用军事手段来统一朝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积极通过外交途径,向美方提出缔结防御条约的建议,以便借助美国的力量与共产党抗衡。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需要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担心台湾利用沿海岛屿频繁对大陆采取袭扰军事行动,最后将自己卷入与中共的直接冲突之中去,所以觉得有必要订立一个条约来约束国民党军队。于是,双方进行了频繁的接触。

美国要维持台湾这种不进不退的现状。

而海峡两岸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都不甘于此。

1953年7月15日,在美军顾问指挥下,国民党军队12艘战舰,从金门岛出发,驶向福建沿海,直扑东山岛。一阵空中滥炸和海上狂轰之后,陆军登陆部队由21辆水陆两用战车开路,窜上东山岛,先占县城,继而去抢占全岛制高点二○○高地。

与此同时,11架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的敌机,又把大批伞兵撒在陈岱集,切断了东山岛与陆地的联系。当整个东山岛只有二○○高地还在解放军驻岛部队一个团兵力的坚守下,敌人已经急迫地开起了祝捷会。这时,叶飞将军指挥的解放军二十八军一个师配合三十一军和广东的一个军,由泉州和漳州、汕头日夜兼程赶赴东山,并于战斗打响当天夜里和第二天拂晓全部到达指定地点集结;被敌人炸断的九龙江大桥,也连夜修复通车了。解放军出敌不意地在第二天上午夺回陈家镇,歼灭了八尺门的国民党伞兵部队,打通了与二○○高地守军的联系。第三天清晨两路援军同时发起反击,一举夺回整个东山岛。敌人除不到三分之一乘军舰逃走外,其余万余人均被歼灭。中午12时,毛泽东在北京的总参作战室里要通福建前线,直接与叶飞通话:“东山登陆也可能不是敌人主要方向,要提防敌人以东山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登陆。”

叶飞对毛泽东指挥的具体周密,敬佩在心,激动地回答说:“我们对敌人可能在第二个方向登陆已做好了防备。”

毛泽东又问:“兵力够不够?需不需要增援?”

“兵力够了,我们还有一个军的机动兵力未动用,以备敌人从另一个地方登陆。”叶飞回答。

“好。”毛泽东放心了。“还有什么要求吗?还有什么困难吗?”

叶飞想了想,说:“谢谢主席,我已下令将上饶到福州公路沿线的地方汽车集中到福州,机动使用,请求中央下令让江西方面接替这一线的地方运输任务。”

毛泽东心里有数:“华东军区有一个汽车团,可以给你们福建前线……”

蒋介石又没占到什么便宜。

10月,中共中央军委在杭州开会。会议首先听取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杨勇关于朝鲜形势的报告。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浙江,他觉得在外地休息要比在北京好,一个好觉下来,顿感精神振奋,又可以熬上几夜。烟像空气一样伴随着他。朝鲜战争以来,蒋介石仗着美国的军事援助,时常在大陆沿海炮击民用船只,在沿海偷袭渔民和驻军,制造事端,封锁海上运输线。金门一战,解放军丧失9000余人的血的教训,令解放军最高决策层一直耿耿于怀。毛泽东时常感慨于此。杨勇报告完,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说:

“朝鲜停战了,我们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很多。不过,恐怕还不能大意,要有所准备,防止战火又起,备而无患嘛。这两年我们那位在台湾的蒋先生,趁我们抗美援朝无暇他顾之际,仗着‘山姆大叔’撑腰,很是兴风作浪,在那里做反攻的美梦哩!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腾出手了,我看该集中力量去解决台湾的问题了。从现在起,就应该就此着手准备,要长治久安,不解放台湾不行。请诸位就此发表高见。”

毛泽东说完后,会场却没有反应——不是没有反应,军委委员们个个都对国家和军队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有些顾虑。是啊,打了三年朝鲜战争,牵动了新中国的每一个步骤。耗资巨大,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也推迟了;因为全力投入北线作战,在面对台湾的福建省,连一寸铁路、一个机场都没有精力建设,要是在台湾海峡打起来,后勤很难跟上,飞机也无处起飞;三年朝鲜战场的拉锯战,作战部队也相当疲劳;国际形势也刚刚缓和下来,如在台湾海峡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可能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而使台湾这一中国的内政问题更加复杂化。在共和国的将帅们多少有些顾虑时,毛泽东又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不能不认真思考。

毛泽东当然知道面临的困难。但他富于挑战的性格却不容他沉默: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的毛泽东不能容忍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他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早些解放台湾。

像支持毛泽东出兵朝鲜一样,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又一次支持毛泽东的意见:

“我完全赞同主席的意见。现在朝鲜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我看应该把空军移到福建和浙江来,首先夺取沿海的制空权,这样才能确保渡海部队的安全。”

毛泽东点点头补充说:“还有制海权。没有这两权,我们的战士跨海作战的安全就难以保证。要尽快地把这两权夺过来。”

“主席和彭老总的意见我都赞成。”军委委员中年龄最大的朱德发言,他的建议总和他的为人一样稳健,“我认为可以分两步来走,首先是‘清理门户’,也就是把沿海那些还被国民党占领的岛屿解放过来,把我们的门户打扫干净。这样,既解除了对我东南沿海的威胁,打通了海上的南北航道,也砍掉了台湾的手脚,使我们下一步解放台湾没有后顾之忧。”

“‘清理门户’,说得好。”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举双手赞成。”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提议说:“我认为‘清理门户’可以从大陈岛开始,它是国民党军在浙江东南沿海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核心,攻克大陈岛就能击中敌人要害,浙江东南沿海其他岛屿就有可能不战而克,这样我军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

大陈岛位于浙江台州湾外,有20多个岛屿,面积有100平方公里。从上海往南到镇海、厦门的船只都要经过大陈岛水道。大陈岛被国民党军占据,致使南北航运被截断。以大陈岛为基地的国民党海军舰队,不仅对长江口、杭州湾是个很大的威胁,并控制舟山渔场,而从大陈岛军用机场起飞的飞机,不用半小时就能飞临上海。

大陈岛确实是新中国的心头之患。

“大陈岛就交给你陈毅了。”毛泽东显得很轻松,“你们华东军区先拟定一个作战计划,报军委批准后实施。一定要拔掉这颗钉子。”

大陈岛最终是拿下来了,其过程却曲曲折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