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一)
18635500000024

第24章 丛林战火中的神秘大将(2)

陈赓“受宠若惊”,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帮助你们打胜仗,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我本人觉得有些把握,但不是绝对把握。要打好这一仗,主要还是靠越军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陈赓接着往下讲,胡志明看了看表,一摆手,说:“你不用讲得那样细。我不是军事家,你做就行。你就像在中国一样,放心干吧,不要事事汇报了。”

但陈赓骨子里还是个细致并有分寸的人,他不会独断专行。他将战役计划向中共中央做了汇报。毛泽东一直在关注此事,他亲自致电陈赓说: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为保证此役胜利,应在思想上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以便对付敌人增援部队。如果谅山方向敌援兵被歼灭,则敌人统帅部可能迅速改正对越方力量的过低估计,而命令高平之敌逃跑,或于越军打谅山援敌时,命令高平之敌弃城向南增援,夹攻越军,则越军于歼灭谅山援敌后,又有可能向高平援敌作战。因此,照你们的计划,在40天之内从容歼灭边界之敌,是稳妥、有利的。而如照上面估计的情况,则须准备在20天左右打大小三四仗。

陈赓将电报反复看了几遍。他信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毛泽东预见在高平之敌弃城之后可能南下,要准备连续打几仗的思路,对自己是个重要的提醒,并弥补了原先战役计划在此点上的不足。

9月16日,越军按照预定计划,向东溪法军发动进攻。东溪虽然是一个只有300多名守敌的据点,因为中国顾问初来帮助兄弟国家打仗,对越军和法军的情况都不熟悉,同时又担心越军的攻坚作战能力,所以陈赓不敢掉以轻心,他站在地图前,时常手执一盏昏黄的油灯,上上下下地察看着,不时与身边的参谋询问几句,掌握着前线传来的消息。

战至17日凌晨,守敌在航空兵掩护下开始反击。而越军团、营指挥离连队较远,不能实施有效指挥,所以有些前沿作战部队在敌机轰炸扫射下,就从已占领的阵地上撤退下来。陈赓很是焦急,他和韦国清亲自来到前指,与武元甲研究攻击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调整了作战部署。17日黄昏,越军再攻东溪,由于指挥上仍未认真接受教训,不能严格遵守时间,互相协同动作差,战至半夜,部队仍无明显进展。此时,有的部队准备再次撤退下来。

陈赓真的急了,说老实话,在国内战斗中,遇到这种情况他是要骂娘的,他会毫不客气地撤下贻误战机的指挥官;即便对上级指挥不利于战局的举措,他也要争一争,顶一顶,哪怕事后挨“整”。可现在不行,他只能把火捂在肚子里,他只有向胡志明、武元甲建议,必须严令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坚持下去!同时提出重新调整部署,改一面进攻为四面进攻,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越方接受这一建议,重新发起攻击。这次协同动作较好,终于突破了敌军的中心阵地,战斗迅即向纵深发展。战至18日8时,歼灭东溪守敌270人,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及其他军事物资。

这是越军历史上第一次攻歼两个连守备的敌人据点,越军士气为之大振。

“陈赓同志,你对东溪这一仗有什么看法?”东溪战斗结束后的一天,胡志明见到陈赓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陈赓的确有自己的看法:“这一仗我们打胜了,歼灭了东溪守敌,震动了敌人,但是这不是一次成功的战斗,从中可以看出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

喜悦中的胡志明颇有些震动:“你看主要有些什么问题?”

陈赓略一沉思,说:“这是个胜仗,可是从战术上说,也可说是一次败仗。

前指开始估计敌人有800多,实际只有300人,我攻击部队有7000人,经过三天两夜作战,中间还几乎被迫停止战斗,撤退下来,伤亡500多人,敌人还逃走20多个,这个结果能说是成功的战斗吗?”

胡志明表情复杂地摸起胡须,沉思着。

陈赓继续说:“从战斗过程来看,战士们的表现是勇敢的,关键是干部的指挥能力差,尤其是营以上干部,多是从军事学校出来不久的学生,缺少作战经验,指挥所离前沿很远。今后除了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干部的锻炼外,我以为要尽快从有实战经验的老战士和战斗骨干中选拔干部。”

胡志明并不介意陈赓的直率。对许多问题他也早有所感,只是苦于无从改变。他望着远处的高脚屋,苦苦叹道:“越军的战士和基层干部,多是解放区的贫苦农民,而营以上干部大多是缺乏实际锻炼的知识分子,今后越南部队选拔干部和培养干部的做法,的确需要改变一下。”

陈赓火了:“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铺盖走了!”

按照原来的战役计划,攻打东溪时如七溪援敌不来,就随之攻歼七溪之敌。

因此,越军前指在9月19日即向第三○八师、第一七四团和第二○九团下达了进攻七溪的预令。第一七四团已开始向七溪西南方向移动了。就在这时,陈赓了解到七溪之敌已集结有4个营,按东溪之战的经验,要以越军现有力量攻歼七溪之敌是困难的。他与胡志明、武元甲研究后,决定取消已经下达的命令,继续在东溪以南设伏。他向中共中央军委致电:谅山之敌有重占东溪之企图,现七溪增加3个黑人小团及1个伞兵小团,连同原有守敌,已增至3000余人……依此情况,我决定停攻七溪,将部队隐蔽移至东溪及其以东与东南山区。待该敌继续前进时,求得在该放运动中,聚歼其大部或一部,而后依照情况或攻七溪或打可能再度北援之敌。

可是越军在执行此计划后,一连几天,七溪之敌却一动不动。第三○八师等越军部队静静地等在公路两侧的山头上,天上不时下着雨,士兵们淋成了落汤鸡。越军还没打过这种仗,其忍耐有限,怪话怨言不绝,尤其是原先主张先打高平的人,抱怨得更凶,说打东溪是错误之举,损了兵还误了良机,现在还是快快撤兵,去保卫他们的太原,因为敌人开始向太原地区攻击前进了。

陈赓自然听到这些议论,他见得多了,对此不想辩驳,他只是提醒胡志明、武元甲,进犯太原是敌人的诡计,目的就是要引诱我在东溪地区的主力部队回撤,保证高平敌人南撤时的安全,我们不能上他的当。他强调:“越军打下东溪,已在根本上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现在法军比越军更着急,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有下一步行动的。你们一定要让各级干部学会等待,机会马上就会到来!”为了迷惑敌人,他建议第一七四团在七溪以南大力佯动。

越法双方指挥部在经过10天的无声较量和斗智以后,沉着的一方开始显出胜势,法军指挥部已经朝着错误之路迈步了:他们以为越军主力要南下保卫太原,就按其原计划由七溪北犯,从而进入越军的圈套。

正当越军第二○九团迫使敌人在东溪以南高地转入防御,不巧的是,这边第三○八师在10天的对峙等待中,把粮食吃光,这时有半数部队到中国水口关方向背粮食去了。陈赓一听,直拍大腿:“哎哟,这是不打自乱啊!”他抓起电话,直接向第三○八师的中国顾问王砚泉通话:

“你赶快督促背粮的战士返回,归还建制后立即出发包围敌人!到1个营出发1个营,到1个连出发1个连,一分钟也不要耽误!”

部队离他要求的还有距离,组织不严,协同也不好,致使大部分攻击没有奏效。当晚,法军勒巴热兵团在越军的不断攻击下,感到难以支持,就利用夜暗和越军停止进攻的时机,偷偷窜向4号公路以西、东溪西南7公里的谷社山地区,企图接应萨克东兵团南逃,萨克东兵团一见勒巴热兵团未能占领东溪,也被困于谷社山区,顿感大事不妙,就不再沿公路行进,而是毁掉汽车、火炮和辎重,徒步向靠近谷社山的477高地运动,以欲与勒巴热部队会合后,再夺路逃往七溪地区。

10月4日,越军向谷社山区追赶敌人。第二天就向占领谷社山之敌展开进攻。战斗很激烈,杀伤了一些敌人,但未有多大进展,越军也有不少伤亡。当晚,武元甲命令第三○八师暂停进攻,原地待命。他给陈赓打电话说:

“根据判断,两股敌人很快能会合,力量将有加强;谷社山崎岖难行,部队打了4天,已相当疲劳,看样子难以全歼敌人,是不是把部队撤下来休整一下?”

陈赓本来坐在凳子上,听电话的样子也很平稳,可是越听脸上的阴云越起,已经凝成了雷霆,他呼地从凳子上站起,急急地说道:“这样的仗再不打,就无仗可打了!”

“部队太疲劳了,我看一下子很难攻上去……”武元甲的声音里半是说服,半是请求,并有一种决心已定的感觉。

眼看大好时机就要错过,陈赓再也忍不住了,啪地拍了一下桌子,对着话筒说道:“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他无法理解,越军总司令为何在这关键时刻会有如此的想法。他再次重申:“在这关键时刻,指挥部动摇,就要葬送战役胜利的大好时机!”他重重地放下电话,胸脯还在一起一伏。在作战方面,别人很难动摇他的决心。稍一静心,他就直接给胡志明写信,建议马上鼓励前方指战员,不要怕牺牲,尽快地消灭勒巴热兵在谷社山区,绝不能让该兵团与萨克东兵团会合;得手后迅即转移兵力歼灭萨克东兵团,绝不能让这两个兵团逃往七溪。陈赓就是那种越到紧急越有主见,即急中生智型的指挥员。战争给了他灵感。

他也没有忘记同时把这一计划报告中共中央军委。

10月6日,毛泽东很快为中央起草了复电。他也同置身战场一样,电报写得详尽而充满激情,在这一点上,他的心是与陈赓相通的。电报中说:……你们除对东溪西南之敌必须坚决彻底加以歼灭,即使伤亡较大,也不要顾借,不要动摇(要估计到干部中可能发生此种情况)外,并要对高平之敌确实抓住,不使逃脱,并对谅山等处可能出援之敌有所布置。只要对上述3点处理恰当,胜利就是你们的!

看了毛泽东的电报,陈赓顿时心情舒畅,他高兴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同志们努力吧,毛主席批准的战斗没有打不胜的。”他把电报立即转给胡志明,胡志明很同意,立即向前方部队发出指示,越军士气大振。

其实法军经过连续5天的打击,已相当疲困,根本经不起新的打击。到10月6日下午,勒巴热及其参谋人员退到一个溶洞中。由中国顾问帮助指挥的越军第一三○营,在7日晨迅速冲到勒巴热等人藏身的洞口,勒巴热的副指挥一出洞口,就被越军一阵枪弹打死了。勒巴热和他的参谋人员,包括一名中校军医,只得向越军举起了手。当越军士兵把勒巴热带到军营指挥所时,中国顾问对他说,你的部队已被全部歼灭,一切要听我们的指挥。勒巴热没有意识到面前站的是中国人,脖子一梗,颇不服气:“你们越南人没有这么良好的武器,是中国人给你们的,我知道!”

歼灭了勒巴热兵团,胡志明也从陈赓那里领悟了不少东西,他再一次写信给前线指挥员,要他们不怕疲劳、饥饿和寒冷,开展杀敌竞赛,消灭萨克东兵团,“我和总司令已下令慰问你们一餐牛肉!”

同日下午,萨克东兵团也被全歼。萨克东和伪高平省长均被生俘。

破解胡志明的“夫人”之说

陈赓帮助指挥并取胜的边界战役,是越军抗法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共歼敌8000余人,解放了边界沿线大部分城镇,将法军的势力范围推回到内地,越北根据地形势根本改观。

胡志明大为高兴,在越军总部举行的庆功宴上,他走到每一个中国军事顾问面前,举杯敬酒。但是到了中国顾问王砚泉的面前,胡志明只喝了一半酒,就把酒杯放下了,放低声音神秘地说:“这杯酒我只喝一半,余下一半留给我夫人喝。”

王砚泉一听愣住了,谁都知道,胡志明至今仍是独身一人,哪来的什么夫人?

一旁的陈赓可以说对胡志明的什么“秘密”都了如指掌,此时先是不语,只是低着头暗笑,见王砚泉答不上话,满脸尴尬,便过来解围:“如此说来,胡主席应该罚酒。胡主席为革命终日操劳,但对自己的生活却不上心。在座的都是党员,我建议现在通过一项党的决议,批评胡主席不注意个人生活,限他3个月内找个夫人。否则就认罚两杯。”

胡志明一捋胡须,朗声大笑:“大家的决议我理应服从。只是我也有一个建议,这个决议似乎应由妇女大会来做。如果今天开的是妇女大会,我服从决议,否则就难以从命了!”他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欢呼,齐声叫好。胡志明手往下按了按,脸上泛着红光:“战役胜利了,同志们都尽了力,我愿和大家共饮一杯庆祝胜利!”他特意走到陈赓面前,“这一仗你真是帮了大忙,来,干杯!”

陈赓的名声在越军中越来越响。有的干部悄悄问中国其他顾问:“像陈赓大将(当时虽未授衔,越军干部已经这样称呼他了)这样的将领,在中国还有几位?能不能让他就留在越南指挥我们打仗?”

然而,他不能再留了。一则任务已经完成,二则顾问团能力很强,三则朝鲜战争紧张。在得到毛泽东和胡志明的同意后,他于11月1日离开南山,在秘书严育生等人陪同护送下,启程回国。当他回首蒙蒙细雨中的越南,自有一番感慨在心头,4个月一晃而过,也许,他此时还不知道,一项新的使命又在等着他———中共中央已决定,由陈赓率领的志愿军第三兵团即将开赴朝鲜。刚刚走出泥泞的雨林,又要投身冰天雪地的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