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18758200000047

第47章 送给孩子终生的礼物(3)

其实,绝大部分孩子本性都比较纯朴善良,为人厚道,只是不懂该怎样孝敬父母。只要引导得法,他一定会成为体贴父母、对爷爷奶奶恭敬有礼的好孩子。总之,只有孩子孝顺父母,家庭才和谐安宁。孩子孝敬父母,才会去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有了千千万万个和谐安宁的家庭,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

●扮演好“慈父”与“严父”两个角色

很多人由于收到“严父慈母”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做父亲就应该说一不二,觉得当爸爸的就得让孩子怕。于是,不少父亲对孩子从小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是严厉。想让孩子什么都听他的。

陈鹤琴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谈到他的父亲对他非常严厉,6岁以前未曾和父亲一同吃过饭。他特别怕他父亲,一听说父亲要来了,“正如同听见轰雷一般,吓得魂飞九天之外……”他父亲死后几十年,那可怕情景还印在脑海里。他认为:“父子不做伴侣,则父子间容易发生隔膜。父不爱子,子也不爱父,名虽是父子,但实际上是陌路人。子女一见了他的父亲,就不敢出声,父亲问他一句,他就说一句,不问则不说;叫他立则立,叫他坐则坐;叫他进则进,叫他退则退。天真烂漫的一个小孩子,此时竟同木鸡一般了。”

也许孩子小时候还怕父亲,可是越大,越不怕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当父亲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可能他当面是听了,背后却继续我行我素。如果父亲气急了,也许会训斥孩子一顿,甚至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嘴上不说什么,但父亲应该看得出来,孩子心里对父亲的意见更大了,和父亲的心理距离更远了。

这样的父子关系,显然孩子不会对父亲说心里话。父亲不了解孩子,教育自然难以适合孩子的实际。这样严厉的父亲,常常是怕孩子轻视自己,不尊重自己。结果呢?当然是事与愿违。于是,很多“严父”们产生了这样的疑惑:究竟怎样扮演父亲这个角色才能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又能使父子感情融洽呢?

作为父亲,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那时父亲过分严厉,有时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一顿的时候,你从内心是更尊重父亲,还是更疏远呢?自己不也是觉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比原来低了些吗?相反的,父亲跟自己谈心,关怀自己的时候,你才发自内心地觉得父亲高大,父亲慈祥,才发自内心地尊重父亲,敬爱父亲。自己有了什么心里话才愿跟父亲说,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听听父亲的意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做了父亲,就该经常想一想我们小时候希望自己的父亲怎样对待自己。

因此,扮演好“慈父”的角色,与扮演“严父”同等重要。这样说,并不是表示“严父”的角色不重要,其实,作为父亲也不能一味地慈祥,该严的时候,还是要严。

一般来说,父子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过严,一种是过于溺爱,上面说的的父亲属于过严的父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孩子打碎了饭碗,父亲还在一边叫好;孩子谩骂小朋友,父亲明知不对,但怕孩子不高兴也不批评。后来孩子发展到对长辈也无礼,甚至对祖母说脏话,父亲还是舍不得管教,以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就自然变得有礼貌了。孩子想骑马,父亲便趴在地上给孩子当马骑,两三岁的时候骑还可以,儿子都十三四岁了,还这么骑着父亲在地上跑,这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了。

溺爱孩子的父亲,也是怕孩子不尊重自己,怕孩子轻视自己。岂不知,真理多走了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爱,无疑能得到孩子的重视、尊重,但爱多走了一步就成了溺爱。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明知孩子言行错误也不制止,那样孩子只会轻视自己的父亲,只会更不尊重自己的父亲。比如,孩子犯了错误,母亲管不了,爷爷不愿管,这时,您便要进入严父的角色,不能迁就孩子的错误,要设法帮助孩子想出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孩子以后再面对歧路时,就会想到:爸爸不让我走错路,而告诫自己不往错路上踏出第一步。

★一个称职的父亲,就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严父,可以是慈父,可以是良师,可以是益友,可以是生理保健医生,可以是心理诊疗医生,可以是图书管理员,可以是运动场上的教练员。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能够扮演的角色越多,和孩子的感情越深,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自己也生活得越快乐,对人生会感悟得越来越透彻。可以说,成功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里隐藏着太多人类本能的秘密。比如有的人总是失败,其实并不是你笨,而是没有好习惯来引导、完善自己的行为。实际上,习惯的力量无穷大,足以把一个人拉向坟墓,或者把他推向成功的颠峰。

★一次采访中,当记者问到他们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及时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于会科学家的普遍认同。

另有一位科学家说:在实验室,没有“我”,只有“我们”,一切伟大成果都属于“我们”,而不是某一个“我”。——这种群体意识不正是得益于从小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的习惯吗?

还有,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时井然有序,连助手不慎把一个烧杯转了个儿,他都严肃地指出,并说:“最小的一点错误会导致最大的损失。”这话不正是来源于幼儿园里的那句“东西要放整齐”的教导吗?★

由此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们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好习惯可以让我们插上翅膀,飞往天堂;坏习惯可以让我们挂上锁链,走向地狱。遗憾的是,当我们被锁链束缚时,却从来不知道钥匙其实就在自己手中。

事实上,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90%的学生来说,学习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大凡学习尖子,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教师都有同感。

学习习惯对孩子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它一旦养成,便极具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于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孩子的意识,决定着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左右着孩子在学业上的成败。很多父母总是对别人家孩子的成绩羡慕不已。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成就了那些高材生,让他们在平庸中脱颖而出,出人头地的?

是的,是习惯,优良的学习习惯!

一位勤奋惯了的学生,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自觉学习。如果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拒绝去打游戏机。

一位懒惰惯了的学生,别人不说,他总是懒得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了,才学一点;外力一停,立即又不动了。

透过每位成绩优良孩子的外表,确实发现他们身上非同一般的特质。那就是,他们拥有比一般孩子更好的学习习惯,并以此来支配他们的求学生涯。于是,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习惯左右了成绩,习惯改变了命运。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

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也难受。很多孩子便属于这种情况。冷一阵子,热一阵子,无一定计划,无一定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了。

习惯是命运的影子。一个孩子也许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是,一旦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提高,使他的成绩一日千里。

那么,改怎样改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呢?

要培养孩子的习惯,当然不能批评一通,训斥一通,上一通政治课,讲一番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子把决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正如一条谚语所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好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必须靠学习、靠毅力、靠坚持来培养。

有些习惯你需要随时注意培养,比如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勤奋工作的习惯、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只要能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打个比方,培养好习惯有点像练武。在武侠小说里,大凡练武之人都讲究内外兼修。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对于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样,只有由内而外训练才能最有效果。否则,如果从内心就抵触这些行为,就算勉强坚持做了,也只能徒具形式,成为花架子而已,很难真正养成习惯。

比如,古时有位皇帝,为了表现节俭,于是就在崭新的龙袍上缝了一块补丁。结果大臣们纷纷效仿,一时间“补丁服”成了最时尚的衣装。而在私下里,无论皇帝还是官员,照样生活糜烂、挥霍无度。——这样的“好习惯”,不要也罢。

人贵在自觉,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只有内在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精神上积极向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够持久。古人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骨地读书,决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

有些好习惯,比如每天早起、坚持锻炼、果断做事不拖延,一开始是自觉自愿的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了,自觉就变成了自然,进而才成为习惯。但光注意内在的修养还不够,还要注意外在的锻炼。好的行为只有每天重复去做,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一句话,就是重复,再重复。这是自我修炼,也是自我教育。

从外在的形式看,好习惯的培养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比如,要求孩子周末做完功课再出去玩,这都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孩子就是懒得去做。这时候,父母就必须强迫他去完成。这样,经过多次重复,这种习惯自然就养成了。也许坚持一两个月后,一到周末,根本不用想,他就自动去做功课了,就跟条件反射似的。这种不用经过大脑的行为,就是习惯。就像人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自然。

总之,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的养成,对你的人生意义重大。因此,一定要从内而外,去培养、去锻炼,直至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