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一生
1877200000007

第7章 细节决定人生成败(7)

1.每天都以计划开始。用每天上班的头15分钟写下任务清单,找到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从而避免被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分散精力。

2.分派任务。写出了任务清单后,及早分派给团队中别的成员,使团队成员能够尽早开展工作,如果任务分派得晚,则可能打乱其他人的计划。

3.控制干扰。不要让料想不到的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打乱自己的工作计划。为控制干扰,可以每隔几个小时而不是每隔10分钟查看一次电子邮件,并将电话转为语音接听,只回复那些确有急事的电话。

在小事中获得扎实的成长

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在冥思苦想,而不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小细节 好人生

小猴子喜欢读书,喜欢学习,老师告诉小猴子多读书很有用。但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小猴子,那就是它究竟能做什么呢。

于是小猴子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我能做什么啊?”猴妈妈笑着问小猴子:“你想做什么呢?”小猴子回答道:“我就是在想这个问题!”猴妈妈说:“那你就好好想想吧!”

“小黄牛可以耕地,奶牛可以产奶,可我能做什么呢?”想了一整天,小猴子一无所获。第二天,小猴子着急了,它怎么也想不出自己究竟能做什么,猴妈妈建议小猴子到处去走走。

于是小猴子走出了家门,当它路过松鼠的家门口时,松鼠的房门破了,想请小猴子帮帮忙,给它修一下门。可小猴子说:“我忙啊,我正在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呢!”

过了一会儿,小猴子又走到大白兔的家门口,大白兔想请小猴子给小白兔上上课,可小猴子还是说忙,把补课的事情推托了。在森林里待了一天,小猴子还是没有想出自己能做什么。

到了第三天,小猴子更加着急了,“怎么办啊?”小猴子决定去请教智慧老人。当小猴子把自己的问题提出以后,智慧老人说:“我现在想吃水果,如果你把树上的香蕉摘下来给我,我就告诉你,你能做什么。”小猴子非常高兴,三下五除二把香蕉给摘了下来。

智慧老人笑着对小猴子说:“现在你知道你能做什么了吧,你能摘香蕉!”小猴子看着手里的香蕉,智慧老人继续说道:“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给松鼠修门,给小白兔上课,可是你放弃了尝试。如果你不知道你能做什么,那你就多尝试一下,而不是一直只想不做!”

具体地说,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踏实认真,无论事大事小都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他人认同我们,何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作为普通员工,在大量的工作事务中,很显然都有一些小事,怕就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其实身边本无小事,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于认真对待小事和细节,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人生无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素养、品行、学识进行了一次修炼,千万不要因为小或者低微就鄙视它,放弃将使你失去一次修炼的机会,也减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他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写了传记。他是一个牙买加黑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公司里当清洁工,因为在这种大公司里牙买加黑人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清洁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很快,他掌握了一种拖地板的姿势,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人还不容易累。老板看见了,观察一段时间后就断定他是个人才,然后破例对他进行了提升。这就是鲍威尔人生的第一个经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与此类似,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麦当劳的经理是从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干起的。那些我们平日看到过的风光人物,有谁不是从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成长起来的呢?他们都是从一些小事中学会如何做事,并为“做大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都喜爱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天王巨星,他是从“跑龙套”中走出来的;林肯则干过伐木工人、店员、船员……

摩天大楼从来都是由小砖块垒起来的,不做好手中的小事,也就没有做大事、成大业的能力。与其对小事不屑,不如把它当做锻炼我们的绝佳机会,慢慢积累起干大事的才干、品质,当机会来临,我们自然就能抓住。

小细节 好人生

人们总是喜欢和有教养的人交往,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眼中有教养的人。那么,有教养的人应是什么样子呢?

1.开会从不迟到,如果万一由于某种原因迟到了,他也会尽可能悄悄走进会场,尽量避免影响别人。

2.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他首先要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

3.谈话时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翻阅文件,来回挪动,或者摆弄铅笔、钢笔。

4.遵守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食言。对他来说,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应当遵守的法规。

5.有教养的人从不当众指责别人。

6.有教养的人在别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时,绝不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同情和帮助。

细节里做出大事业

将无用变有用,给埋没者一片翱翔的天空,让星星在夜里亮得更晶莹……对成功者来说,他们总有一双慧眼,总会用自己的聪慧和勤奋为自己赚取金钱,获得成功。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兴趣,于是,一般农户对镰刀、锄头等最基本的生产工具的需求大增,导致生产这类农具的原料——毛铁和钢板供不应求,在一些地方甚至完全脱销。与此同时,在国营大厂的围墙里,堆着大量边角料和废铁板,如何处置这些“废物”成了厂长们的一块心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钢铁大王”应运而生了。

这位“钢铁大王”,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然而他的头脑十分灵活,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他到在供销社供职的同学那里喝茶聊天,偶尔说起毛铁脱销以及城里一些工厂的边角料比毛铁还好的事,他就想起自己的一位姑父在H城一家船厂工作,心中突然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兜里装着全部资本80块钱直奔H城,找到在造船厂当保卫科长的姑父,又通过姑父找到了厂长。富有人情味的厂长一听说需要他们厂的废钢铁,二话没说,便吩咐派辆卡车送去。这一趟他是无本万利,净赚了1000多元。看到那厚厚的一沓票子,吓得他愣是没敢往家里拿。

几天后,他就买了礼品二上H城,还拉着那位同学,算是供销社领导,一起登门致谢,并同厂方订立了长期协议:所有废弃的边角料都由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包销。一包就是一年。

以后,“钢铁大王”更是如鱼得水,尝到了更大的甜头。货源有的是:造船厂的拉光了,被介绍到机械厂、机床厂;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绍到N城,S城……市场更是不成问题:本地市场饱和了,便销到外地、外省……开始时用汽车运,后来就鸟枪换大炮,改用火车皮装。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缘越来越好,财路也越来越宽。等到别人也明白过来,一哄而上时,他已经另谋财路去了。

留意细节,废物也能变成宝。只要你具有积极的心态,再暗淡的人生也会走出困境,赢得另一片天地。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这座庄园的主人迈克一筹莫展。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庄园变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劝说下,迈克决定出去转转。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出售。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不久一个新的庄园就初具规模了。

几年后,“万木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间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不让心智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才不会无路可走。

无独有偶的是,有一位年轻的江西人,喜欢做些小生意,比如呼啦圈的生意。呼啦圈作为一种健身运动产品,曾在我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但它像一阵风似的,流行一下就衰落了,结果,造成大批积压,连白送人也没人要,这让年轻人很郁闷,但是他并没有绝望。有一天,他去批发农用薄膜,当他看到一家塑料厂有许多积压的呼啦圈时,忽然从中悟出商机。因为他想到了农村竹用顶棚支架。于是,他花钱大量购进十分便宜的呼啦圈把它一分为二,劈成两半,作为农用薄膜顶棚支架。由于这种聚乙烯树脂在土壤中有经久耐用、不腐烂的特点,且又价格低廉,所以,很快就取代了过去惯用的竹用棚架,而这一项小小的发明使过时的呼啦圈重新获得了价值,他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神奇的大千世界中,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实例还有很多,在大山深处居住的农民靠树桩也能赚大钱,凭的是敏锐的眼光和灵巧的双手。

有位48岁的农民黄启才侍弄树桩可谓入了迷,他家的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桩。本是些只能当柴烧的树桩,经黄启才一侍弄,就长出了千奇百怪的枝叶,开出了姹紫嫣红的花朵,成了人见人爱的大型树桩盆景,不仅美化了庭院,而且一株盆景就能卖出上万元的好价钱。一个农民怎么有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怎么就有这等拿山里废物卖大钱的好眼光?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那是多年前的一天,家住梅村镇必胜村的黄启才到城里看望岳父,因为知道岳父爱好侍弄盆景,他临行前就在山里挖了几个树桩准备带给老岳父。不曾想,在城里刚下车的时候,他带的树桩竟然被一伙人看上了,争相抢购,几个树桩当时就卖了50多元。头脑灵活的黄启才意识到,山里当柴烧的树桩,到了城里其实很值钱。他进而又想,连树桩都这么值钱,要是把它培育成树桩盆景,那不是更值钱吗?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黄启才走上了培育树桩盆景之路。刚开始,为了弄懂树桩盆景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他一方面订阅大量有关花卉盆景的书刊如饥似渴地钻研,一方面拜师访友刨根问底地请教,同时悉心观察各种树桩的习性,反复进行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启才终于渐渐掌握了树桩盆景的栽培技艺。

如今,黄启才把自己庭院里培育的1200多盆大树桩盆景视为宝贝,每天细心侍弄之余,他都要赏玩再三。这些树桩除非谁愿意出令黄启才心动的价钱,否则,他是舍不得卖的。

其实,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是它只钟情于事事留心、处处在意的人,只青睐那些即使在困境之中也不丧失信心的人,只爱戴那些用自己的聪慧和奋斗来赚取金钱、赢得人生的人,对他们而言,即使是废物也会变成宝。

小细节 好人生

经商,必须利用各方势力,连横合纵,让天下人为我所用。可以借助的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良师。一个人如果能得到良师益友的鼎力相助而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那么要成大业就易如反掌。

2.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一些天南海北的人常在初次交往后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嗨!这世界简直太小了,绕几个弯子,大家都成熟人了。”其中奥妙就在于此。

3.亲戚。俗话说:“是亲三分近。”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血浓于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

4.同学。同学之间因为从小就接触,彼此了解很深,而且学生时代的交往没有功利色彩。所以同学之间友谊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5.老乡。共同的人文背景、地理、风俗习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

一丝不苟,终成大器

对事情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有三个年轻人去一家公司应聘采购主管。他们都是从上百位竞争者中挑选出来复试的,因此竞争很激烈。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们经过一番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0元。总经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算10元吧!”第一名应聘者对答如流。总经理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对此他解释道:“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没表态。

但当他拿起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着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该年轻人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4.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

很显然,被录用的肯定是第三位应聘者。我们不禁想:是否经理出的题太难?还是前面两位都不会简单的计算?答案当然都不是。第三位应聘赢就赢在他没有把“101”说成“100多”,也就是有一种精确的精神。

曾有成功的企业家说过,如果要求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那么该日本人会从不间断,日日如此。到一个中国人身上,很可能就演变成:第一天擦六次,第二天擦五次,第三天擦四次……

是中国人做不到吗?当然不是!但是绝大多数中国员工做事都是寻求“差不多”的效果。一个是否精确的数字,反映的是卓越者与平庸者之间的差别。

周恩来总理做事特别注重细节,同时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的。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的字眼。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总理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的?”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一位日本的成功者——野田圣子,就是一丝不苟,终成大器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