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大全集
18774000000037

第37章 中卷(16)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各诸侯国改革家层出不穷,秦国有商鞅,郑国则有子产。子产以出色的政治改革家身份闻名古今,他创立了按“丘”征“赋”的制度,铸“刑书”(即法律条文)于鼎,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给郑国带来了新的气象。其实除此之外,子产还是一个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断狱能手。

一天早晨,子产坐着车子出门,在经过一户人家时,他听到里面传出女人哭泣的声音。子产忙令车夫把车停下,仔细倾听这哭声。车夫听到哭声,感叹说:“哎呀,这个妇人的哭声好凄惨啊,是不是家里人出了什么事情了?”子产说:“你进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车夫忙下车,推开门,看见一个妇人正趴在床前不住哭嚎,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的尸体,脸是扭曲的,脸色也不正常,口角还有未擦干净的血迹,浑身呈现一种青紫色,显然是被毒死的。那个妇人的哭声很是凄惨,以至于车夫和其他来看的人也被感染了,都禁不住落下泪来。车夫见妇人伤心,忙劝她不要悲伤,赶快去报官,并向她表示自己的主人子产就是当地的地方官,一定会为她伸冤。妇人听了车夫的话,哭得更加伤心。她边哭边说:“我和我男人一起开了个包子铺,日子虽然不十分富裕,但是也还过得去,不至于饿肚子。我男人虽然长相不太好,但是勤劳能干,我们两个的日子过得挺好。我男人的父母早死,就剩下他和他兄弟,他兄弟小的时候就送给了别人,可是前些日子我那小叔子回来了,说是他养父母已经死了,自己没有亲人了,就回来投靠我们。我们待他很好,让他在我们的包子铺帮忙。可是…可是…他竟然…竟然不满意,呜呜……呜呜。”那妇人说着又哭得泣不成声了,车夫忙安慰她。她继续说道:“我那小叔子嫌我们不给他钱出去喝酒,就和我男人起了争执,而且吵了好几次,最后,他竟然拿我们辛辛苦苦存的钱跑了,还在我男人喝的酒里面下了毒,呜呜……呜呜……”那妇人越说越伤心,以致再也说不下去了。

车夫出来向子产报告,把妇人的话重复了一遍,子产只是点了点头,并不说话。等回到府中,那妇人前来报官,子产就让人把她带到堂前,让她陈述事情经过。那妇人边哭边说地陈述了一遍,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子产听完,却大声喝道:“大胆刁妇,还敢说谎,毒死你男人的不是别人,就是你!你的小叔子是不是也被你毒死了?”那妇人被子产的话惊呆了,顿了一下,又连忙大声说:“大人,冤枉啊,我怎么会杀死我的丈夫和小叔子呢?请您明察啊!”说完又大哭起来。子产厉声喝道:“好歹毒的妇人,你若再不说我就大刑伺候!”那妇人听说要用刑,边声大喊:“冤枉啊!冤枉啊!”

子产身边的侍卫看那妇人好像真的是受委屈的样子,就对子产说:“大人,您看那妇人哭得那么伤心,您有什么根据怀疑那个妇人就是杀人凶手呢?”子产说道:“好吧,我现在就拿出证据,让你们心服口服。”子产冲着那妇人说:“大胆刁妇,今天早上我经过你家门前时,听到了你的哭声,在旁人听来你是哭得很伤心。可是,我仔细听了一会,发现你的哭声中却带着非常强烈的恐惧情绪。大凡一个人对其所亲所爱的人,见其病而忧,临其死而惧,其已死而哀。如今,你的丈夫已经死了,你不是悲哀,而是恐惧,这难道是符合常理的吗?”侍卫们都点头称是,那妇人也被说得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有什么争辩,最后只好老实交代了自己的杀人罪行。

中国古语中形容人英明、善于察断,叫做“明察秋毫之末”。“秋毫之末”是秋天的麦子的末端,它比针尖更细微,很多时候事情的本质区别往往存在于秋毫之末,只有眼尖地发现了这些蛛丝蚂迹,才有可能发现事情的真相。子产之所以能推断出凶杀案的真相,正是由于他没有如同一般人那样被妇人凄惨的哭声所蒙蔽,而是发现了她的哭声中所传递出的细微的情绪差异,从而发现端倪,找到了破案的关键切入口。

生活中,大多数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形态往往并不是它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善于观察,揣摩其真实情意,才能抓住本质,从而确定正确的解决之道。

善解人意

通常,男人对自己理想中的妻子都有这样一种期待: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善解人意,顾名思义就是体谅人、体贴人、换位思考。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女性需要具备的一种美德,男性同样如此,它是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要做到善解人意,首要的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去体察人、理解人、谅解人。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太阳与风争论谁比较强。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我可以比你更快地叫他脱下外套。”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结果当然是太阳赢了,最后太阳对风说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与狂暴。”

伊索是希腊的一个奴隶,他生活的年代比耶稣降生还早600年。伊索教给我们许多有关做人的真理,从太阳与风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为了改变别人的意愿,温和、友善和赞赏比咆哮、猛烈攻击要奏效得多。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自己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去指责他,那是愚人的做法,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指责他,而是去了解他。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与行为,其中必有原因,探寻出其中的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这种了解的过程中,你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将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困难情况下,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这样你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烦恼,设身处地的了解对方,理解并体谅他的想法做法,从而真正达到互相了解,这样才能最终纠正他的错误,引导他走向进步。

俗话说,“善心即天堂”。只有怀抱善心的人,才能爱人、欣赏人、宽容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只有懂得相互接纳,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才能相互合作、相处融洽。对他人,我们应该更多地欣赏他美好的地方,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他的缺点,或者纠结于他与自己不合拍的地方。当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的时候,那就让我们尝试着去谅解;实在不能谅解,那就平静地去接受。有人说:“人生最可贵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善解人意者就很具有这种“放人一马”的涵养功夫。

缺少善心者,其“责人也重以周”,既很少关注他人的优势和才华,对他人与自己迥异的脾气个性更难宽容,总是费尽心思地挖掘他人的缺点与不足,对别人吹毛求疵,不要说谅解他人,连理解都难以做到,他又怎么会善解人意?

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们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小洛克菲勒当时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当时的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而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找罢工者代表谈话。那次的谈话可称之为不朽,他不但平息了众怒,还赢得了大家的赞赏与信服。谈话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由于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附近整个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过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感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这是一次十分出色的演讲!它可能是化敌为友的一种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假如小洛克菲勒不是以如此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朋友交心式的谈话方式,而是采用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用不堪入耳的话责骂他们,或摆出一副义正辞严的面孔指出他们的错误,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可以想象结果又会是如何一番景况,相信只会招来更多的怨愤和暴行。

善解人意,还体现在善于体察他人的心境,给人以及时雨一样的帮助,让温馨、祥和、慰藉来浓化人生,沟通心灵。比如,对窘迫的人讲一句解围的话,对颓丧的人讲一句鼓励的话,对迷途的人讲一句提醒的话,对自卑的人讲一句振作的话,对苦痛的人讲一句安慰的话……人生在世,与人为伍,许多人常叹知己者难求,既然如此,我们就多学着善解他人吧。在你善解他人时,他人也将善解你。如果你对别人指手画脚,可能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事情走向你所希望结果的反面;若是你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将他的思路引导到你的思路上来,让他站到你所搭建的舞台上,这往往会让你所思谋的事情获得成功。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旦见到平时高高在上的人将失败与弱点暴露在自己面前时,自己对他们的紧张感顿时就会解除,转而发自内心地想去接纳对方。因为平易所以近人,而平凡人总是会有缺点而又不吝被人发现的。因此,在与人相处时,适度的“纡尊降贵,自贬声誉”是必要的,历必史上成大事之人多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比如刘备。恃才傲物势必惹人厌弃,高人一等的态度更加不讨人喜欢,只有懂得适时装痴卖傻、自曝其短的人才能获得周围人的好感与亲近。

一次,有位记者去采访某个大政治家下属的丑闻真相,这位大政治家明白记者的来意后,把兴致勃勃准备开始提问的记者拦住:“时间多的是,慢慢来好了!”然后一屁股重重地坐下。由于这种态度,记者的开场白便被抑制住了。

一会儿,咖啡送来了。政治家看来像是不敢热饮的人,刚喝了一口咖啡便大叫起来:“烫死了!”连杯子也被打翻了。待收拾告一段落后,谈了不一会儿,政治家又把香烟放颠倒了,他要在过滤嘴上点火。“先生,香烟放反了!”记者不由提醒。结果因为记者的注意,政治家慌慌张张,连烟灰缸也碰倒了。

据传只要大喝一声便能令普通国会议员打哆嗦的大政治家,却意外地在记者面前露出这些丑态,这让记者很快消除了对大政治家戒备的紧张心情,甚至使他产生这样的感觉:大政治家是个十分亲切和平易近人的人。其实,大政治家究竟是否平易近人我们并不能就此判断,但显然他的笨拙丑态迷惑住了记者。

人们在看到眼前的威严者的丑态和弱点时,对这个人所抱的紧张感便会消失,相反还会产生接受这人的心理倾向。那么如果反用这种倾向的话,也可借着故意显露自己的丑态,使对方疏忽,甚至可能将对方拉拢过来成为自己人。厚黑学认为,运用好“投其所好”的技巧,必要时要“纡尊降贵,自贬声誉”,这样可以反衬出对方的高大,由此一来,再想在语言上打动他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是一种变相的吹捧和恭维,但必须有点“自甘堕落”的精神才可以使用。

有一位在一流企业担任要职的领导荣升为经理,在就职讲话中他谦虚地对下属们说:“我一向对数字感到头痛,所以以后希望大家多多帮忙!”这一句话把为了迎接能干的经理而战战兢兢的下属们的紧张感一扫而空。结果在后来的工作中,情形却是这样:当下属提出书面报告时,他一眼就看出了差错,“这地方数字有错哟!”他的指正相当重要,最后下属们都这样评价他:“经理明明说他什么都不懂,其实却是相当不含糊呢!”于是短期内下属对他的信赖感就增强了。

学生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感,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别害怕在黑板上写字。”他的话博得学生一笑,一下子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这位老师还会问学生:“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们在心里暗暗想:“这老师真有趣,连这些小事都这样注意,可见他也是个凡人。”于是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并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此后这位老师的教学就变得很顺利了。

同样,演讲者在麦克风前故意打个喷嚏,或故意站不稳,表演一些小的失误,都能缓和原来紧张的气氛,消除听众们对有头衔的大教授所产生的戒备心。在看到大教授的小小失误之后,听众心里会想:“同样都是人,难免做出些不雅的事。”于是一种亲切感便会自然而然产生了。

由此可见,为了解除人们的戒备心和紧张感,适当暴露自己的缺点、弱点,是有好处的。厚黑处世者,为了获取对方的好感,常常会“装憨卖傻”,即使受到污辱,脸上也绝对看不出一丝一毫的不满,甚至还装作满心欢喜的样子。李宗吾说,在这种“装憨卖傻”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绝顶的聪明。安禄山并不是一个真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他的谋逆以惨死结局,但就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的无赖之徒,竟然把大唐皇帝打得溃退千里,足见“装憨卖傻”计谋的效力。

人生活在社会中,面对的是纷繁多变的世界,与之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立身于世,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就不能显得太聪明。人表现得过于精明,过于完美,常常会带来麻烦,特别是身为下属,尤其如此。聪明人运用“投其所好媚人心”时,有时要装作糊涂,并表现出有人格的缺陷,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达到目的。怎样来表现自己的“不完美”呢?这也要因时而定,因人而定。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迟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如果上司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自己太笨,则肯定是不会被重用的;但太聪明又可能犯忌。那么怎样确定他到底喜欢什么?这时不妨聪明一些,但也不可显得过于精明,只要不“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可以了。

(50 东方朔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