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大全集
18774000000055

第55章 下卷(2)

分散别人的威势要效法那蛰伏而养、突然而动的伏熊。分散别人威势,就要让神气充盈于自己的体内。静心平气,充实意志,使神气归复于心中,威势就会充盈于自己体内。威势充盈就会内心坚实,计谋即定。内心坚实,计谋即定,就无人可以阻挡。没人可以阻挡我们就必然会分人之威、散人之势,犹如天覆万物那般以绝对优势压倒对方。这就叫作以坚实去对付他人的虚弱,以有威力去对付无威力,就好比以重砣称轻物那般轻而易举。有如此威势,我们一动,对方必相随;我们一倡导,对方必然应和。掌握了对方一点,就可以考察、控制对方的其余方面。对方的一举一动、一变一化都像明镜般摆在我们面前,他便无法钻我们的空子。但是,我们还要把对方应和我们的动机、目的等弄清楚,用查漏洞、钻空子的心去明察对方,以免被对方钻了空子。对方的举动确实明摆在我们面前,他的威势就可以被我们分散。我们要有什么举动,一定要先涵养志意,充实意念,抓住别人漏洞。知道堵塞自己漏洞的人,是能够自养威势的人。把漏洞留给对手的人,是帮助别人蓄养威势的人。所以,是神存威覆,还是威失败亡,就看能否制造出对自己有利的形势。

【原典】

(五)

散势法鸷鸟①。散势者,神之使也②。用之,必循间而动③。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④。夫势散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⑤。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⑥。无间则不行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⑦。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⑧。势散者,不以神肃察也⑨。

【注释】

①散势法鸷鸟:鸷鸟袭击禽兽,必定善于抓住时机,散势亦须“待间而动”,故言。

②使:驱使,驱动,指派。

③间:间隙,漏洞。

④肃:收敛,集中。 推间:利用对方间隙,扩大对方漏洞。

⑤溢:外流,外泄。 专:专一,专注。 言外: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多变:前后不一致,无中心,无主题。

⑥度数:尺度,等级,程度,标准。 揣说:揣度之术。 图:谋划,处理。 圆方:天圆地方,此指有形物和无形物。详见《捭阖》篇注。 齐短长:指灵活运用长计短谋。

⑦思间:思索、寻查对方漏洞。

⑧决:决定因素。

⑨肃察:认真考察,慎重地审察。

【译文】

分散对方的威势要效法伺机而动的鸷鸟。分散对方的威势,就要运用我们旺盛的神气去压倒对方。运用散势权术时,一定要瞅准对方的漏洞再行动。我们的旺盛神气使我们的威势收敛集中,威力大增,再善加利用对方的漏洞采取行动,就必定能散对方之势。威势被分散的人,心气虚弱,志意外泄,意念衰退,威风丧失,精神不能专注,言语不着边际且漫无中心。所以,要观察对方志意的盛衰,衡量对方威势的程度如何,运用揣摩之术游说他,并采取不同的权谋去谋划、处理各种难题,查遍有形无形之物以掌握决策信息,衡量长计短谋以求得最佳决策。 如若对方没有间隙漏洞可以利用,就难以散其势,此时必须等待时机,直到找到对方的漏洞再动手,一旦动手就能散其威势。所以,那些善于思索、寻求对方间隙的人,必须善于充盈内脏精气,善于观测对方志意的虚实,抓准时机,不动则已,一动必能散去对方的威势。行动时,必须随时掌握对方志意的虚实,及时了解对方的计谋和对策。总之,威势是利害成败的决定因素,是随机应变的威慑力量。威势被分散,往往是因为不能够运用旺盛的神气去认真考察环境、审视对手的缘故。

【原典】

(六)

转圆法猛兽①。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②。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③。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④。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⑤。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⑥。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⑦。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⑧。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⑨。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⑩。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11。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12。

【注释】

①转圆法猛兽:转圆生计要效法威势无尽的猛兽。转圆,就是让计谋像圆体转动那样无穷尽地产生与转动。“猛兽之威无尽,犹转圆之势无止。圣人心语顺物,莫得而穷之,盖犹是也。”

②原:追溯,探究。 不测:无法测量。 通心术:通于心与术之间。此指将不测之计储存在脑子里,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参验。

③神道:神妙莫测的天地万物之道。 变:同“遍”。 说义:申说物类之义。

④形容:形势,形态,特点。 或圆或方:或圆转灵活,或方正坚定。此指灵活性的“圆计”和规定性的“方计”。

⑤合:合于事机,合于时用。

⑥始:开端。此指一同存在。 包大道:包容大道。此指与天地之道相合。 神明之域:幽深隐蔽之处。

⑦类:类别,类分。

⑧终:终端,结果。

⑨转圆而从方:从灵活的无穷之计转化到确定可行的具休措施。

⑩合语:语言相合,指迎合对方心意。 错事:处置事件,解决问题。错,同“措”。

11接物:与事物接触。此指接触实际问题。

12会:汇聚处。此指各种问题的症结。 要结:关节,关键的联结。

【译文】

转圆生计要效法威势无尽的猛兽。转圆,就是让计谋像圆体转动那样无穷尽地产生。要产生无穷之计,必须具备圣人般的胸怀,去探究那些奇策妙计的特点,并且领会它,掌握它,运用它,从而与神秘难测的天地之道合而为一,去论遍万类事物,去申说无穷事物的精微大义。不同的智略计谋,各有自己的特征,有的具有灵活性,有的具有规定性;有的运用在暗处,有的公开实施;有的可致吉祥,有的可招凶灾,就像万事万类那样各不相同。所以圣智之士掌握了计谋的特征和用法,像转动圆体般地生发无穷无尽的计谋,以确定哪个可以合于事情,合于时机。所以圣人能够与造化天地万物的原气合而为一,其动作行为中无不与天地之道相合,以此而能明察幽暗深微的事物环境。天远地厚不可测知,人间事物形态无穷,各具类别,各有特征。观察一个人的计谋特征,就可以测知其结果成败。一般人转圆出计,有的能导致计谋成功,有的却导致事情失败。圣智之士明晓大道,凭此可以预知成败存亡,所以能从无穷计谋中选取最合事情、最合时宜的计谋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这里所说的“圆”,是为了迎合别人需要而摆出的种种解决问题的计谋。这里所说的“方”,是指其中最可圆满解决这一具体问题的措施。所谓从圆到方的“转化”,是为了考察哪种计谋最合用。所以要接触实际问题,是为了观测他人对待这一问题的真实态度。我们都探知了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要抓住关键环节,那么他人所讲的解决问题的真情实意就可以接引而尽了。

【原典】

(七)

损兑法灵蓍①。损兑者,机危之决也②。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③。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④。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也⑤。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⑥。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⑦。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⑧。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⑨。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谿,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⑩。

【注释】

①损兑法灵蓍:善于损益者应效法那能预知物兆的灵蓍。蓍,筮占之草。兑,益。

②机危:事物的关键时机,紧要关头。

③适然:偶然,有时发生。 动:萌发,发展。

④有德:有德者生,此指事情发展动态。

⑤不可:不合,不相适应。

⑥不以言失人之言:不因为自己的言论主张而排斥别人的言论主张。 烦:烦乱,复杂纷乱。 邪:邪僻,偏颇,不正确。

⑦当:判定。 实:实际。此指实际行动,实行措施。

⑧圆者……不止:尹知章注曰:“夫谋之妙者,必能转祸为福,因败成功,沮彼而成我也。彼用圆者,谋令不行;彼用方者,谋令不止。” 是谓大功:“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守其常,岂非大功哉?”

⑨权:权术。 兑:有益的情况。 威:威慑。 危:同“微”,微小。

⑩决水于千仞之堤:挖开千仞高的大堤放水,以喻势不可挡。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转圆石于万仞之谿:把圆石推下万仞深的谿谷。以喻势猛。

【译文】

善于损益者应效法那预知物兆的灵蓍。损益,是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事情都包含有偶然巧合,万物都含有成败的可能性,事物发展中关键时刻的动向,不可不慎重考察。所以,圣智之士都用无为而为之的态度对待事物发展,考察对方言辞,审视事态发展。所谓增益,必须在充分了解事态之后;所谓损减,必须在计谋实行中进行。损减也好,增益也好,必须适合事物实际。否则,圣智之士是不会随便开口说话的。所以,智识之人不会因自己的主张而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因而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烦琐,心里虚静而不乱想,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意念正当而不偏邪。遇到问题,必定审度难易程度,再进行谋划决策,运用自然之道去制定实施措施。并且能使对手的良策不能付诸实践,能使对方的错误决策继续施行,因而大功在握。这也是用增益损减的办法,设置言辞去迷惑对方。要善于运用分威散势的权术,去掌握对方的损益变化,在事物发展的关键时刻给对方施加影响,使其实际上按照我们的决策行事。所以,善于运用损兑权术的人,就好比千丈高堤决口,又好比万丈陡坡滚石,声势威猛,使对方不得不如此、不得不按照我们的心意行事。

【以史为鉴】

温峤圆转自如逃魔掌

东晋时,朝廷偏安一隅,天下大势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温峤此时正处于时代漩涡的中心,凭借其有胆有识、博学多闻而著称于世。皇帝司马绍见他文采风流,又善谋善断,很是信任温峤,便让他参与朝廷的机密大事。

当时掌握朝中军事大权的将军王敦,企图伺机谋反。他看中了温峤的才干,便请求皇上调他去给自己当左司马,其实是想借此使皇上失去一条臂膀。

温峤被调到王敦那里后,不久便觉察到王敦已有反心,便常常为他出谋划策。王敦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常把一些很重要的事务交给温峤去办。

温峤注意到钱凤是王敦的心腹干将,便积极热心地同钱凤交往,还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赞钱凤满腹经纶,文韬武略天下无出其右者。钱凤听说后,非常高兴,也把温峤引为知己。

(80 高逸图)

公元324年,宰相去世后,相位空了出来,朝廷让王敦指定。温峤得知后,认为这是一个逃回京城的极佳时机。为了不让王敦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温峤故意接连几天不上将军府,在家喝酒玩乐。

王敦知道后,便去征求温峤的意见。温峤醉醺醺地说:“非钱凤莫属!”

王敦觉得有理,又去征求钱凤的意见。钱凤原本就和温峤要好,又听说是温峤介绍自己,便感激地说:“温峤比我强,还是让他去吧!”

王敦又回到温峤那里,温峤故意再三推辞。可他越是推辞,王敦就越觉得温峤对自己忠诚,便非让他去不可。于是王敦立即上表,说人选已定,三日内即可到任。他还叮嘱温峤要替自己严密监视朝廷的一举一动。

温峤如愿以偿后,高兴之余又想到了钱凤。因为此人诡计多端,心机周密而又多疑,若一旦被他识破,突然横加阻挡,岂不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于是在饯行会上,温峤故意装出喝得酩酊大醉的疯样,走到钱凤面前,趁他喝自己敬上的酒时洒出一滴,就寻衅把他的帽子打落在地,并大骂道:“什么东西,温大爷给你敬酒,竟敢倒掉!”

王敦一见温峤醉了,赶紧命人把两人分开。

临行前,温峤泪流满面,对王敦依依不舍。温峤刚走,钱凤果然赶来对王敦说:“温峤曾做过太子庶子,和当今皇上司马绍关系十分密切。这个人未必靠得住!”

王敦听了哈哈大笑:“看来你的胸襟也太狭窄了吧!他昨日只是喝多了,虽然对你有些失礼,但从前他对你也是赞赏有加啊!”并没有把钱凤的话放在心上。

温峤回去后,立即将王敦的大逆不道一五一十告诉了皇上,司马绍便命人剿灭了王敦。

温峤在此之所以能成功逃脱王敦的魔掌,便得力于他对“转圆”术的巧妙运用。纵观全程,温峤策划谋略的速度和高明程度实在让人叹服。转圆虽有成凶者,但只要善于把握要领与时机,便能像温峤这样转圆成吉。而且使用计谋时,如果不能于直中取,便要转向曲中求。温峤对付王敦之法,称得上是智谋中的经典。他先为王敦出谋划策,再反过来曲意协助王敦造反,并注意拉拢关系,然后相机脱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他脱身在望时,温峤并未得意忘形,而是小心谨慎,再三揣度,抓住机会预先消除隐患。以上种种,皆可看出温峤真正把转圆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运转自如的境界。

狄仁杰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当你处于弱势时,一定要记得忍住急于求成的心态,不要过早暴露自己,而要凭借着各方条件与有利形势,善加利用,暗中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力量与威势。当然,在保持和发展自己强势的同时,还要学会韬光养晦甚至装疯卖傻,尽量掩饰自己表面的声威,隐忍以行,以退为进。这就是所谓的“分威伏熊法”的灵活运用。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扫清自己当皇帝的前进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

这一次,酷吏来俊臣竟凭空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并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还说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

狄仁杰突遭此难,被监禁于大牢里,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得焦急万分。审讯的日期到了,来俊臣刚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诱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道:“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象更新,我却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来了这么一手不打自招,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在唱哪一出了。但既然狄仁杰已然招供了,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离去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可以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也都牵扯进来的话,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慨万分地说道:“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自己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无故加害他人?”说完便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心胆皆裂,急忙赶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跑出去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一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了上面。写好后,又把棉衣的里子撕开,把状子细心地藏了进去。不一会儿,王德寿就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便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吧。”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