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细节全书
18774700000018

第18章 酿就文化,让员工自动自发

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而企业文化正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推动下,他们会自动自发地约束自己,建设企业。

细节84 文化是团队的灵魂

文化是团队的灵魂,它是维系团队壮大的纽带。一个团队想要有持续的战斗力,必然离不开这个团队的文化。

所谓团队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管理实践的结晶。一方面,它来源于组织的管理实践,为组织成员所认可,潜移默化规定着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也需要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不断总结、提炼和创造,进而推动观念的演绎进步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是创造并推广企业文化,用它来激励更多员工。

企业文化如果能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就能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并能强化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共同的价值观念,能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也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甚至在团队成员出现矛盾时,企业文化也能够起到调适作用。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案例 西安杨森,文化是魂

用娃哈哈集团公司总经理宗庆后的话说: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是大厦,文化是地基;企业是躯体,文化是灵魂。

和国内外一切优秀企业一样,西安杨森也把企业文化当做团队建设的灵魂。作为目前我国医药工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剂型最全的先进技术型合资企业之一,这家企业起初的管理是比较涣散,不适应严格的生产要求。于是,企业高层开始着手进行团队文化建设。

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员工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员工中,价值取向表现为对高报酬和工作成功的双重追求。于是,西安杨森开始大力宣传以“鹰”为代表形象的企业文化,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鹰是强壮的,鹰是果断的,鹰是敢于向山巅和天空挑战的,他们总是敢于伸出自己的颈项独立作战。在我们的队伍中,鼓励出头鸟,并且不仅要做出头鸟,还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作为企业,我们要成为全世界优秀公司中的雄鹰。”

与此同时,他们还注意到雄鹰是孤独的,但企业需要精诚合作的团队。于是,在1996年年底的销售会议中,公司管理层号召大家集中学习并讨论关于“雁的启示”:

“当每只雁展翅高飞时,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由于组成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1%的飞行范围”。启示:分享团队默契的人,能互相帮助,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们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携手前进。

“当某只雁离队时它立即感到孤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它会立即飞回队伍,善用前面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风继续前进”。启示:我们应该像大雁一样具有团队意识,在队伍中跟着带队者,与团队同奔目的地。我们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也愿意帮助他人。

除此之外,另一条非常重要的团队文化是“以人为本”。西安杨森的管理充满了浓厚的人情气息。每当逢年过节,总裁即使在外出差、休假,也不会忘记邮寄贺卡,捎给员工一份祝福。在员工过生日的时候,总会得到公司领导的问候,这不是形式上的、统一完成的贺卡,而是充满领导个人和公司对员工关爱的贺卡。员工生病休息,部门负责人甚至总裁都会亲自前去看望,或写信问候。员工结婚或生小孩,公司都会把这视为自己家庭的喜事而给予热烈祝贺,公司还曾举办过集体婚札。公司的有些活动,还邀请员工家属参加,一起分享大家庭的快乐。西安杨森办的内部刊物,名字就叫《我们的家》,以此作为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相互关怀的桥梁。

如果说上述措施是温情攻心,那么下面这些举措就是真金白银地为员工利益考虑:职工个人待业、就业、退休保险、人身保险由公司承担,有部门专门负责;员工的医疗费用可以全部报销。在住房上,他们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并结合中国房改政策,员工每月按工资支出25%,公司相应支出35%,建立职工购房基金。这已超过了一般国有企业的公积金比例。如果基金不够,在所购房屋被抵押的情况下,公司负责担保帮助员工贷款。这样,在这里工作4~6年的员工,基本上就可以买房了。

案例分析 西安杨森集团肯定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用自己的行动建立起了良好的团队文化。经过大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公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工作也开展得更为顺利。可见,优秀的企业文化确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并贯彻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基业常青、团队齐心协力的法宝。

理想的团队文化,应该既体现公司的文化,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由于一个团队包含了各种各样背景、资历的人,所以要想建立一种独特的团队文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都可以为你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下面我们简要看一下世界流行的五大企业文化:

民生文化。民生公司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和创始人卢作孚的经营成功有着极大关系。在卢作孚的长期经营实践中,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十分注重文化意识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他极为注意强化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鼓励企业和职工的双向参与。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公司问题,职工来解决;职工问题,公司来解决。他把这一口号印在床单和茶杯上,逐步培养职工树立起一种和公司同生存共荣辱的集体意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松下文化。松下公司在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制定了七大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虚、顺应同比、感谢报恩”,充分表现了松下那种谦和、执著和一贯的朴实风格。

大庆文化。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把“艰苦创业”作为座右铭,坚持“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大庆人这种艰苦创业、三老四严的精神文化,已经而且还在化作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强大力量。

执著文化。执著文化是鹰腾咨询的企业文化,以执著闻名。“因为执著,所以专业”是其真实写照,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鹰腾上下无不体现出他们所坚守的执著文化。

索尼文化。索尼的企业哲学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和民主作风,特别看重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并设法淡化等级观念。该公司领导努力将工厂的车间搞得比工人的家庭更舒服,却把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尽量布置得朴素些。另外,索尼人始终不满足现状,时时有“饥饿感”、“紧迫感”伴随,这可谓索尼文化的另一特色。正因如此,他们能不断学习世界上比自己先进的东西,经过消化,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东西,适应市场并赢得声誉。

IBM文化。IBM公司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该公司的信条就是“IBM就意味着最佳服务”。因为他们懂得,优质服务是顾客最需要的,这不能不说是IBM公司多年来一直取得成功的一个奥秘。

细节85 让沟通成为习惯

“一切为了沟通”是一句广告语,在这里提到它,是因为沟通是公司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公司群策群力的基础。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韦恩·卡洛韦在谈到百事可乐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的秘诀时,十分肯定地回答了一个“人”字。他不仅制定了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而且还亲自制定了各类人员的能力标准,每年至少会与部下进行一次双向沟通。

其实,只要想一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相互交流、互不搭理,社会会怎样,就不难理解沟通对公司的意义。实际上,对公司而言,沟通意味着交流和理解,而理解意味着支持(支持包括智力支持、物资支持、体力支持等),这些加在一起意味着力量,意味着创造,意味着发展,当然,也就意味着赚钱。

良好的沟通就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换,它使沟通的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沟通,可以把企业抽象的目标和计划转化为能够激发企业员工行动的语言,使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沟通,还可以使一个企业的员工团结在一起,互相信任和支持,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案例 善于倾听的松下幸之助

日本的松下公司多年来业绩始终蒸蒸日上,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他们的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善于与员工沟通,尤其善于倾听员工说话——好的建议和普通的发牢骚。

松下幸之助经常问他的下属管理人员:“说说看,你对这件事是怎么考虑的。”“要是你干的话,你会怎么办?”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开始还不怎么敢说,但当他们发现董事长非常尊重自己,认真地倾听自己的讲话,而且还不时拿笔记下自己的建议时,他们就开始认真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如果听者既显示了对说话人的尊重,又不走形式,毫不马虎地专注聆听,说话者就会十分认真地畅所欲言。这是一场比认真的竞赛,对于下级管理人迅速掌握经营的秘诀,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松下幸之助一有时间就要到工厂去转转,一方面便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他认为后一点更为重要。当工人向他反映意见时,他总是认真倾听。不管对方有多啰唆,也不管自己有多忙,他总是认真地倾听,不住地点头,不时地对赞成的意见表示肯定。他总是说:“不管谁的话,总有一两句是正确可取的。”

松下的头脑里,从没有“人微言轻”的观念,他可以认真地倾听哪怕是最低层人员的正确意见,但他非常痛恨别人对他阿谀奉承。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哪怕对方的地位和他差不多,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批驳,说:“你真是这样想的吗?你也是领导,说这样的话合适吗?”诸如此类的话。尽管别人当时可能会觉得难受,但以后反而更尊重松下的为人,并且对松下有什么说什么,不再说些应景的废话。这无论是对松下还是对别人都是有好处的,整个松下公司也因为董事长的善于交流沟通而获益匪浅。

案例分析 信任是相互的,沟通也是相互的,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主动性,比任何人向他们发布命令都要有效千百倍。公司的领导善于沟通,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善于发掘和利用员工的智慧,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终是会有丰厚收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善于听话比能说会道更重要。

在管理活动中,沟通的技能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者习惯用约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他们通过广泛的沟通,使员工成为一个公司事务的全面参与者。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等待去解决的问题,员工能提出问题就是在对公司做贡献。无论是领导对员工的主动沟通,还是员工对领导的主动沟通,还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只要我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和他人沟通,许多矛盾都将会迎刃而解。所以在企业中,身为决策者的你要让有效的沟通成为一种习惯,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沟通文化。

细节86 知识共享,共同进步

在传统竞争意识的束缚下,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利于知识共享的。如果他们不希望把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维系在少数几个职员之中,就必须首先要突破企业文化中那些墨守成规的做法,转变知识管理的观念和方式。

出于对工作的保密性(这可以说是某种常识或是出于工作上的需要所带给人们的保密意识)、工作量(某些团队间的协同工作有时被当作是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或隐私(有人可能会总有被人监视的感觉)的顾虑等原因,使得人们不愿意参加团队内的讨论,也不愿把自己呕心沥血写出的各种文档提交给知识库或是加入到现有的某些数据库中,也就是不能与同伴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共享自己的知识,而是他们认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

然而,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其后果是,当掌握某些重要知识的员工“跳槽”离开时,这些“专有知识”也和他们一起离开公司,那么一系列的问题就出现了。由于他们并不知道团队内其他人的进度,所以不得不为追踪最新版本的文档或是找寻某些特殊的知识资料而耗时费力。而当他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时又往往丧气地发现早已有其他人已经解决了这些难题,而他们也无法重新成为团队的核心。因此,为了转变这种境况,企业需要培养一种文化环境,那就是,积极鼓励员工进行知识资源的共享,并对在知识共享中表现突出的员工采取一定的奖励,从而在企业中逐渐形成一种员工都积极交流、主动参与到知识共享中的企业文化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共享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知识共享的举措必须有助于企业解决其面临的外部发展问题和内部整合问题,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在决定进行知识共享之前,必须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进行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益处?不进行知识共享的后果是什么?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确切的、令人信服的回答时,知识共享的建议才有可能会被接受,员工才有可能愿意去尝试知识共享的行为。

案例 “最佳经验复制”系统

福特公司“最佳经验复制”首先开始于汽车组装部门,该部门统辖37家工厂,在此,汽车零件组装成成品车并上漆。每周,各工厂的焦点人物通过企业内部互联网都会收到五到八种适合于汽车制造厂的最佳经验。焦点人物是每个工厂经理亲自任命的生产工程师,主要负责最佳经验活动。在一些工厂,可能有三个焦点人物,每人负责不同的领域(比如上漆、装配、冲压等)。焦点人物既负责收取提供给工厂的最佳经验,又负责将来自其工厂的最佳经验输入系统中。

企业内部互联网的报告往往是简洁而标准的,通常包括这个主意来自何方,该经验的简单描述,取得的节约情况以及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报告页通常有一张画片,很快就会添加录像,因为许多最佳经验需要通过动态的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其性能。对于企业内部互联网址上出现的最佳经验,福特不强迫任何一个工厂采用,但是焦点人物必须逐个做出反应。焦点人物需填写与出现在屏幕上的最佳经验粘贴在一起的记分卡,选择:已采用、调查中、以前用过、不适合或成本太高等。

一旦最佳经验被采用,焦点人物要负责报告最佳经验需要的成本和实际取得的收益。焦点人物对报告里出现的数字信心十足,因为工厂使用一套标准的依靠计算机运作的算法库,可以准确计算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劳动力重新安置而产生的节约。

各工厂采用最佳经验的报告,将在工厂级或副总裁级的会议上进一步审阅。最佳经验复制数据库会公布37个工厂的每一个企业提供并采用了多少最佳经验。无论是提供最佳经验,还是采用最佳经验,这种“公开”的记分卡对工厂都是一种激励。另一种总结记分卡,记录哪些厂采用了哪种最佳经验。如果有许多工厂都采用了同种最佳经验,那么,对于提供这一最佳经验的生产工程师来说,将是一大荣耀。欧洲和北美指导委员会审查报告时,如果他们发现旗下的某个工厂没有积极参加,委员就会提出要给该厂施加压力,促使其积极参与。有一次,曾有35个工厂采用了同种最佳经验。当然,这些经验在复制中也增加了价值。

案例分析 福特最佳经验复制系统的成功源于发布最佳经验的数据库,知识共享使得公司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节约了成本。在知识经济下的小企业,也必须注意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支持和组织员工有效地获取、创造、共享和利用知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知识共享的推动,早期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利益诱导的形式,这时必须依赖制度文化的配合,通过改变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最终使员工形成自愿的共享观念。管理者要身先士卒,通过表率管理,使企业的价值观从观念形态转变为可以感觉的现实。同时还要改善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用人和奖惩制度,建立激励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共享很难自然而然地产生,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和感受到贡献自己的才能所得比知识囤积和隐藏所得价值更大时,知识共享才能较顺利地进行。

另外,就是要让所有员工渐渐转变意识,培养起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比如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循序渐进地不断强化共享意识,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断鼓励员工进行共享活动,摒弃信息利己主义,形成有利于员工合作的文化氛围。

细节87 真诚关心,上下一家

人是公司得以存在的支撑,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已为普通人所熟知,“公司以人为本”的观念还需经营者牢记,因为以人为本最终是以己为本。作为公司领导,怎样才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本,真诚关心他们。

作为一家公司,如果管理者对员工嘘寒问暖,悉心关照,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结果会怎样?从物理学的原理来说,有作用力就会有反作用力;从人作为感情动物的特性来说,你关注我,我也会想着你。最后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员工与公司忧乐与共,上下一家。

案例 真诚关心赢得真心

西洛斯·梅考斯是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的老板。他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如果有人违反了公司的制度,他一定毫不犹豫地按章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人情味,相反,他非常体贴员工的疾苦,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

有一次,一个老工人上班迟到,而且还耍酒疯。这件事让梅考斯知道后,当即同意了有关部门做出的开除这个工人的决定。但不久,当他从其他工人那里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又采取了弥补措施。

原来,这个工人的老婆刚刚去世,留下了两个孩子,一个不小心摔断了腿,另一个还小,因为没有奶吃,成天哭闹。这个人在极度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

当梅考斯知道了这些消息后,当即掏出一大把钞票给工人应急,又在继续执行将他开除的命令以维持公司纪律的同时,将这位工人安排到自己的一家牧场当了管家。梅考斯这样做,不仅解决了这个工人的忧难,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公司其它职工的心。大家认为梅考斯这样一个关心员工的人,是他们值得为之拼命工作的人——因为“老板一定会好好待我们的。”

案例分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大的方面来说,无外乎工具型和亲情型两种。工具型是用完就把它丢掉,而亲情型的关系却不一样,忧员工所忧,急员工所急,体谅关心的管理方式,当然会换得员工愿意与他同赴艰难,共创辉煌。

案例 恩威并重不失人心

索尼公司是靠生产电子产品起家的,随身听是该公司的重要产品。一次,公司的一家分厂产品出了问题,这家工厂的产品是销售到东南亚的,总公司不断收到来自东南亚的投诉。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这种随身听的包装上有些问题,并不影响内在质量,分厂立即更换了包装,解决了问题,可是盛田昭夫仍然不依不饶。这家分厂厂长被叫到公司的董事会议上,要求对这一错误做陈诉。在会议上,盛田昭夫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求全公司以此为戒。厂长在索尼公司干了几十年,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难堪尴尬之余,禁不住痛哭失声。盛田昭夫的盛怒让其他董事都感觉到太过分了。

会后,厂长恹恹地走出会议室,正考虑着准备提前退休。可是董事长的秘书走过来,盛情邀请他一块去喝酒。厂长哪里还有这样的心思,无奈秘书几近强拉硬扯,两人走进一家酒吧。厂长问:“我现在是被总公司抛弃的人,你怎么还这样看得起我。”这位秘书说:“董事长一点也没有忘记你为公司做的贡献,今天的事情也是出于无奈。会后,他害怕你为这事伤心而自杀,特地让我请你喝酒。”

接着秘书又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厂长极端不平衡的心态开始缓和一些。喝完酒,秘书陪着这位厂长回到家。刚进家门,妻子迎了上来对丈夫说:“你真是受总公司重视的人!”

厂长听了感觉非常奇怪,难道妻子也来讽刺自己?这时,妻子拿来一束鲜花和一封贺卡说:“今天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子,你也忘记了。”在日本,员工拼命为公司干活,像妻子的生日以及结婚纪念日这样的事情,通常都是不足为道的事。厂长说:“可是这跟我们总公司又有什么关系?”原来,索尼公司的人事机关对职员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这样的事情都有记录,每当遇到这样的日子,公司都会为员工准备一些鲜花礼品。只不过今年有些特别,这束鲜花是盛田昭夫特意订购下,并附上了一张他亲手写的贺卡,勉励这位厂长继续为公司竭尽全力。

案例分析 盛田昭夫不愧是恩威并重的老手,为了总公司的利益,他不能有丝毫的宽待,但考虑到这位厂长是老员工,而且在生产经营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为了不彻底打击他,又采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一定的歉意。身为企业领导者的你,有时候必须要对某些员工做出处罚。为了不挫伤员工积极性,你可以采用“大棒加胡萝卜”的措施,在事后进行精神上的抚慰,让他感觉到你的真诚关心和尊重,这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斗志。人不是机器,是有感情的,所以,当老板时时想着为员工分忧解难时,员工定会与他上下一心。

细节88 多句赞美,少点埋怨

在工作中,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上级的肯定与赞扬。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们却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下属同样的需求。他们往往以领导者自居,不去发现下属的优点和值得称赞之处,即使发现了也不及时给下属以肯定,他们看到最多的是下属的不足。这样做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管理者如果给员工一些鼓励和支持,就可以让员工增强工作的信心。因为员工需要成长,企业也需要成长,当你鼓励员工的时候,员工就会鼓足信心,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树立起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企业一起成长。

相反,如果你用一些让员工无法接受的语言去刺激和打击员工,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带着一些情绪,工作质量也就不可能高。而某些员工在经历过多次的打击之后,工作的目的性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出现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所以,身为企业领导者的你,一定要多给员工赞美,少一些抱怨。其实,你的鼓励并不要求很多,可以是一句肯定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也可以是一束期待的目光,只要是真诚的就可以。千万不要小看管理者的这些小的举动,它不光可以唤起员工强烈的工作激情,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当管理者对员工的鼓励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员工对工作的认真和努力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他们还可能相互之间进行鼓励和支持,久而久之,企业也就形成了一种大家共同学习、不断努力的良性循环。

不过,有些管理者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认为,如果一直用一种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员工,会失去对员工的威慑力。其实,他们大可以放心,因为给员工鼓励和支持也是管理者风度的一种体现,这样不但不会影响管理者的威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提高管理者在员工眼中的威信。

案例 不要忘记正面表扬

有一天,卡耐基接到了一个电话。从电话那边传来一个很忧虑的声音,说自己想要和他讨论一个如何和下属相处的问题。于是卡耐基约他在马洛尔大街一家叫“常青藤”的小酒店里见面。那个人比卡耐基更早来到这家酒店,他似乎认识卡耐基,见卡耐基进来,立刻迎了上来。

他叫罗慕洛,是一家珠宝商店的经理,开口便说:“现在,我想讨教一下如何和我下属相处得更融洽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我的生意更加兴旺。”

卡耐基问:“你经常严厉地教训和责备你的下属吗?”

“有时我生气了,就会批评他们!”

卡耐基又问:“你经常正面激励和表扬他们吗?”

“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有时我的下属成绩很突出,我也很少表扬他们。”

卡耐基笑了笑,便和他讨论起人在情感上是需要得到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他们的上司和父母在正面表扬或激励他们时,他们的创造力会比平常提高80%。

罗慕洛略有所悟。卡耐基便建议他不妨多表扬表扬他的下属,这样更有利于沟通。罗慕洛对卡耐基说回去试试,便告辞走了。

十天后,他们又在“常春藤”酒店见面。这时,罗慕洛满脸的兴奋,他很激动地说:“卡耐基先生,你这套方法真管用。第二天,我上班时,我的秘书递给我她昨天写的文件,我觉得文件写得不错,便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你这份文件写得不错!’没想到我的秘书脸一下红了,有点儿吃惊,但她以后工作就卖力多了。”他又向卡耐基讲述其他种种好处。

案例分析 大多数企业的主管们都会花很多时间挑部属的错误,然后再花时间批评他们的不是,却不肯拿出一点时间来看看下属的优点。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很容易导致部属自暴自弃,造成上下怨恨,两败俱伤。而且,用命令和督促的口气催人办事,的确会有一股威严感,但不一定能办好事。因为表扬,特别是正面表扬,既给足了下属面子,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自己更加主动地把事情做好。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就不要吝啬对员工的鼓励。因为一句鼓励的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员工的观念和行为。

事实上,上下级有级别之分,本身就有位势落差,明显的落差非常容易造成沟通障碍。上级若不主动鼓励下属,甚至经常板起面孔,势必造成氛围紧张,同时,下属在心理上会产生畏惧、厌恶情绪,下意识地尽量躲避与上司接触。作为条件反射,上级会加重误会,愠意渐生,形成恶性循环。其实这不是你们的本意,也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局面,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寻找机会赞美你的下属,永远不要嫌多,哪怕只是一个真诚的微笑。当你的员工感受到自己的表现受到肯定和重视时,他们会以感恩之心表现得愈来愈出色,愈来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