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关键是要保护好网民问政积极性,引导网民理性问政,使网民主动问政和政府主导的问政能够不断交融,达成共识。在现实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政权的鲜明特征。网络已成为网民的“人民大会堂”,作为虚拟社会的主体,网民是网络民主平台的主角。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需要广大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虚拟社会推行“网民当家作主”,构建社会主义虚拟社会管理的新秩序;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利用虚拟社会的民主、自治特性,加强虚拟社会“自治”,让网络民主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创新虚拟社会的管理。
一、培育网络民主
民主是以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为内涵,法治与民主是一个成熟理性社会公共治理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网民问政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模式,其要走得更远更好,必须从根本上培育好网络民主。因为网络只是一个技术平台,民主政治的实现不能单纯寄希望于技术的发展。只有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其参与政治意愿不断深化,并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良性发展,网络问政才能推动现实社会问题的不断解决。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哈耶克曾指出,“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遍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 。
首先,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转变观念,融入“虚拟社会”大家庭。在网络问政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具体从事网络问政平台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要经常主动上网,熟悉“虚拟社会”的特点,融入“虚拟社会”大家庭,甚至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网虫”。这就要求我们的官员转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不能高居于网络社会之上,而要平等地深入到网络民主之中,及时听取网络上的民意反映、合理建议,乃至批评意见,从而汲取营养,改进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民主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其次,政府应该建章立制,为网民实现民主参与提供保障,引导网民理性参与问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乔木说,30年前政府担心的是农民,20年前担心的是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现在是网民;不让他们上网,他们就会上街。[ 《中国网民仍然最爱新浪微博》,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2年4月27日,http://www.*****.com/?gb/20120427/rth101327.asp?source=rss。]实际上,现在是很多网民不满足于网上针砭时弊,动动“嘴皮子”,他们不仅要上网,还要通过上网联合上街,中东、北非摧枯拉朽式的“茉莉花革命”就是一个鲜活例子。因此,政府不仅要主动问政,而且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网民参政议政提供制度性保证,引导网民理性参与问政。1.进一步规范网络问政平台的建设和运作,构建网民参议谋政、政府回应、部门落实的信息交互模式,加大网络问政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充分保证民众的监督权、表达权。比如2009年10月12日,广东省就在15个省直单位全部设立“网络发言人”,“网络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定期收集处理本单位网站、人民网和南方网等网上留言板或问政平台上网友的留言。2.加大政府信息网上主动公开力度,让民众充分享有更多的知情权。近年来,政府在信息公开上下了大力度,取得较大的进步,但目前政府部门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置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需要形成制度性的公开模式,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3.强化政策法规、重大敏感措施的网上征求民意程序,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权、监督权。目前,新的政策法规出台前、关系到民生的一些措施出台前、干部人事任免等征求民意的工作均已逐步实施,但往往时间比较短,民意表达不充分,有些所谓“听证会”、网上征求意见,民意代表的合理性屡遭质疑。因此,保障公民的网络参与权,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如何让网上征求民意程序进一步合理化,让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加拿大传播学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事实上,网络民主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与其无法阻挡,不如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为,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民主形式。相反,网络问政虽然不是现实中的民主,但它却促进了中国民情的转变,促进网络公民社会的形成,推动民主在中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建立网上统一战线
(一)汇聚民间智库(草根英雄)的意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些体制外的学者、社会精英、草根英雄,频频通过互联网发表一些真知灼见,他们或有专门博客和网络空间,或组建专门网站。民间智库来自民间力量,体现了民间知名人士观察社会、观察世界的观点,具有独立性、民间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活跃的网民,都是潜在的“民间智囊”,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必须倚重的“大民间智库”。政府问政问计于民,应该首先倾听民间智库的意见。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如:南方民间智库。南方民间智库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发起单位,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等报刊、网站为支撑,集合以广东为主的海内外知名学者、意见领袖、民意代表、知名网友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精英,借助网络问政平台,开展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各项社会活动。[ 参见南方民间智库章程,http://www.*****.com/?a/20111008/1019768.html]网络问政的高级目标是如何向民间的智慧问政,和个体网民不同,民间智库善于对社会公共问题提出高水准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除了现有民间智库组织外,政府部门还可以搭建平台吸引专业人士献计献策,比如举办网民节、组织某个专题话题的“网民论坛”、评选网络问政观察员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知名网友、业内专家主动进行问题。
(二)加强与不同“意见领袖”的良性互动。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发现,大量的信息经某些活跃分子中转或过滤,形成价值判断,再传递给大众。这些活跃分子就是传播学意义上的“意见领袖”。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言论空间,从学界、媒体、文艺界和其他专业领域(如金融业、IT业)上网人群中,“意见领袖”批量产生,特别是在微博客上各显其能。研究表明,美国微博客“推特”上,前几年2万名“精英”用户,比例不到总用户的0.05%,却吸引了几乎50%的注意力。中国的微博也有类似的情形。互联网虽然降低了民众表达的门槛,但少数知名网友的声音,仍然引领着公众的价值评判。在拆迁、上访、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上,知名网友频频发声,对政府造成了舆论压力。[ 《对话“意见领袖”》, 人民网2011年7月13日,http://www.*****.com/?GB/15143969.html]这些“意见领袖”包括学者、律师、作家、记者、企业家、明星、草根人士,虽然他们只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但在意见领域具有强大能量,能够凝聚网民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对待“意见领袖”,要有“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的雅量和自信,更要求同存异,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言,我们党有丰富的统一战线的经验,这是毛泽东说的“三大法宝”之一。对待新意见阶层,要诚实引导,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不宜像要求党内人员那样总是要求保持一致,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意见多样化。在很多问题上,拉一拉就是朋友,推一推就是敌人。我们要做的是,理顺关系,拉过来做朋友;推过去当然很容易,但这是对社会和当事人不负责任的态度。[ 《虚拟社会管理的六个理念》, 陈力丹著,《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4期]
(三)认真倾听广大普通网民和非网民的声音。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据报道,中国网民已近5亿。其中,上网发帖、回帖的,占网民数的31.7%,占全国总人口的10.6%。也就是说,约一成中国人经常在网上发声,还有九成网上“无声”的中国人。[ 《用鲜活网言传递幸福广东施政理念》,http://www.*****.com/?html/2012-01/01/content_7044851.htm]为此,有人质疑,网络民意能否真正代表真实的民意,这不仅指网民构成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涵盖所有的阶层,特别是底层老百姓和广大农民,同时即使是网民发言,也有很大局限性。确实,网络问政,还要充分考虑那些“无声”的中国人的心声,要不断鼓励和激发更多的网民参与讨论,更要允许不同声音同时共存,所谓“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庆幸的是,微博社交网络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启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甘做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出微小的声音,这些微小的声音一旦汇聚、“围观”,就能产生大推力,真正地“改变中国”。
三、探索网络自治
面对网络负面、虚假信息的冲击,以及网络“暴民”、“网瘾”等负面效应,很多人首先想到要通过法律进行规范,或者通过实名制进行约束,甚至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删帖、关闭网站;这些措施当然也是有必要的,但法律不是万能的,行政管理措施也往往效果有限。虚拟社会依靠意见反映的直接性、成本低,形成了自发有效的网民自治秩序,这种秩序天然地排斥外在控制。因此,面临纷繁复杂的虚拟社会,我们需要结合虚拟社会的“自治”特点,探索一套自治性机制。
首先,要建立虚拟社会的自治规则。虚拟社会作为一种自治性质的公共社会生活形态,网民会自发形成一些规则,比如论坛的管理规定,再比如“人肉搜索”公约,微博谣言自纠功能等,但这些规则还是零散、局部的,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更广泛的自治规则,特别针对网络问政这样的社会政治参与活动,使这些自治规则能够得到广大网民接受、熟悉并自觉遵守。这些网络自治规则的建立,更多要依靠广大网民去探索、发展和规范,部分网络自治规则可以赋予习惯效力,促使网络规则向法律规则的转化。
其次,要发挥网站自身的管理功能。像论坛注册、网民“灌水”、网络交易等虚拟活动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这些规范往往是由网站管理者根据虚拟活动特点制订的“规章制度”,负责维护网站、论坛运作的秩序要求,往往都能得到网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些“规章制度”很大程度就是一种“自治规则”,它贴近网民活动的特点和需求,并且在虚拟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属于虚拟社会的“约定俗成”。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站本身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管理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能力。比如中国电子商务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支付宝公司,每天处理的交易量达3.5亿,用户数量达6900多万。为维持交易秩序,支付宝公司创设了丰富的关于网络交易的规则,并经常有效解决用户间的纠纷。但应当注意的是,网络自治规则的普适性与实用性,要防止垄断性企业对网络自治规则的滥用。在这方面,官办网站要多向“商业网站”学习,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大众,让公民乐于通过政府网站了解大事小事,遇到困难首先求助于政府的网络问政平台,从而形成一个官民互动的良好平台。
再次,要提高虚拟社会的自组织水平。网络参与的分散性、平等性和匿名性,既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容易造成党委政府与公众沟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网络问政过于局部化,缺乏广泛代表性。因此,要引导和强化虚拟社会的自组织化,鼓励成立网民独立调查团,倡导广大网民以自组织的方式与政府之间进行更为有序、更加理性地沟通,推动网络问政良性发展和虚拟社会有序的自我管理。
最后,要积极培育网络社会的自律精神。虚拟社会自治规则的落实关键靠自律。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匿名性,能否自律就更加关系到网络民主以及和谐,关系到网络民主的秩序,也关系到网络民主的建设性。作为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成员,广大网民在参与网络民主中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践行诚信守法,自觉抵制和反对网络民主中的消极现象。只有千千万万网民自觉自律,网络民主才能健康有序。公共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媒体人应该带头自律,承担名人的社会责任,营造虚拟社会的理性声音,唯有如此,才能少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谩骂和“暴力”,多一些合理化的真知灼见。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开启民主的一把新钥匙,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任何国家和政党都不能忽视它。时刻关注民意的温度和风向,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促进社会共识、完善公共治理,这是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现实途径。政府只有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政治环境变化,积极参与到其中,将网络问政制度化,引导网络民主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尊重虚拟社会的发展规律,大胆地发挥虚拟社会的自治原则,才能使网络问政、网络议政乃至网络执政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虚拟社会管理创新课题,并使之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新的、有效的、有序的渠道。